(听赏)桃子花溜溜红(领唱 合唱) 课件+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听赏)桃子花溜溜红(领唱 合唱) 课件+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接力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9-30 21:21:47

文档简介

课件7张PPT。《桃子花溜溜红》仫佬族仫佬族仫佬族仫佬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一个山地民族。他们自称“伶”、“谨”。壮族称之为“布谨”,汉族称之为“姆 佬”。“仫佬”一词在民族语言中,就是“母亲”的意思。建国后统称仫佬族。绝大多数居住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其余散居在忻城、宜山、柳城、都安、环江、河池等县境内,与壮族、汉族、瑶族、苗族、侗族、毛南族、水族等民族杂居。谢谢!仫佬族介绍
民族概况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仫佬族人口数为207352。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水稻、玉米等。仫佬族使用的仫佬语与毛难语、侗语、水语相近。大多数人兼通汉语,部分人还会说壮语。通用汉字。
仫佬族住的多是泥墙瓦顶平房,屋内有专烧煤的地炉。以稻米、玉米、薯类为主食,忌食猫、蛇肉。衣服尚青色。至清代,仫佬族妇女仍穿统裙,今已穿大襟衣、长裤,梳辫结髻,饰以耳环、手镯、戒指。男着对襟唐装。 过去,婚姻多为家长包办,少数在“走坡”中恋爱成亲的,亦须经家长同意。盛行早婚,有婚后女方在一段时间内“不落夫家”的习俗,生育后始居夫家。与壮族、汉族通婚。婚仪繁杂,耗费颇大。也有入赘的。丧葬仪式隆重,墓葬信风水龙脉。
民族历史
仫佬族是由古代的“僚人”发展演变而来的,晋人常璩《华阳公志·南中志》中,即有关于“僚人”在云贵高原云岭山脉南沿一带活动的记载。唐宋以后,《岭外代答》、《溪蛮丛笑》等史籍中出现了“僚”、“伶”人们共同体的记述。《天河县志》、《大清一统志》说:“伶人又名僚,俗名姆佬”,可见仫佬与僚、伶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学术界一般认为,仫佬族是从僚、伶中分化出来形成的。历史上并未把仫佬族当成一个民族看待,1953年8月30日经过民族识别,仫佬族才真正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仫佬族形成单一民族,其时间大约在宋代。
据历史记载,宋太祖开宝五年(972),以桂州琳洞地置罗城县,先隶融州,后属庆远府。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所知,仫佬族至晚在元代或明初已居住在罗城一带地区。
明朝继承宋、元制度·在罗城、天河、宜山等仫佬族聚居区设立流官,社会基层设立里甲。同时在县官之下,增设土巡检司、镇和寨堡等机构,利用当地头人任职,把流官与土官统治结合起来。人民须向朝廷交纳夏秋两税。
清代将仫佬族地区县以下划分为“里”,在“里”下设“冬”。每“冬”约十余户,有“冬头”,由大家推选,负责筹粮收款。“冬”原为缴纳粮款而划分的社会基层单位,由于仫佬族大部同姓聚族而居,因此“冬” 以下又分“房”,实际上又成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姓、房组织。
1912年后,设立团总、保董、甲长等,利用原来的“冬头”为保、甲长,统治仫佬族人民。1933年以后,随着国民党势力的深入,建立了区、乡、村的保甲制度,乡长兼任民团队长及小学校长,实行所谓“三位一体”、“五户连保”的反动统治。仫佬族中一些“乡老”、“族长”也往往上通官府,下揽族权,左右与土匪勾结,强迫群众遵守“乡约”、“族规”,竭力维护封建宗法制度。仫佬族人民和其他兄弟民族一起,曾多次掀起反封建统治的斗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批先进的仫佬族青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柳北抗日挺进队和柳北人民解放总队。罗城县的解放就得到了仫佬族人民的有力配合。
民族传说
仫佬族的神话传说多以歌颂英雄、描写爱情为主旋律。代表性的作品有《凤凰山》 《垦王山》 《鸳鸯石》等。《凤凰山》以古代仫佬族人抗旱为题材,塑造了一个敢于牺牲、为民消灾除难的姑娘形象,与此同时,也反映了仫佬族人民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垦王山》,这个传说塑造了一个仫佬青年的英雄形象。他以牺牲自己,化作山峰为代价,拯救了仫佬族人民,反映了仫佬族先民宁死不屈的斗争精神。《鸳鸯石》描写了一对仫佬族青年男女的恋爱悲剧,歌颂了坚贞不屈的爱情,表现了仫佬族人民坚决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强烈要求婚姻自由的思想和愿望。
文化艺术
仫佬族人民日常讲话用仫佬语,唱歌却用汉语小方言“七拐语”。仫佬族民歌可分为随口答、口风和古条。仫佬族人民善唱山歌,这是他们历来用以歌唱生产、生活与感情,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艺术形式。歌的种类有:“随口答”,是即兴而作的短歌,多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时随问随答的对歌,句式有四句或六句,每句都是七言的,也有少数为六字头七字尾,押脚韵;“古条歌”,即为叙事式歌谣。有歌舞,其内容为民间流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等,以15--30首为一条组成的长歌,叫“古条”,是民间歌手世代相传下来的;“口风”,是一种讽刺性歌谣,亦称口角歌,内容不拘,随编随唱,有“正口风”和“烂口风”之分。前者较文明,后者较粗俗,都富有机智、幽默、诙谐。
仫佬族现代诗人包玉堂,继承了仫佬族民歌的传统,又吸收了汉族诗人写诗的艺术技巧,创作了许多富有诗情画意的叙事长诗,著有《凤凰山下百花开》、《歌唱我的民族》、《在天河两岸》、《回音壁》、《清清的泉水》等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