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银链》
教学内容:
演唱《甩银链》
教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t
"_blank"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目标:
1、能认真听赏《甩银链》,感受佤族风格,并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歌曲的基本情绪。
2、在听赏活动中,能进行佤族舞的律动。
教学重点:
听赏歌曲并哼唱歌曲旋律。
教学难点:
能完整哼唱歌曲旋律,并表演佤族族舞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佤族服饰、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有去过少数民族游玩吗?谁来给我们说说那的风土人情?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佤族歌曲《甩银链》
二、听赏《甩银链》音乐。
——初听:同学们聆听完后有什么感觉?好像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谈话的方法师生共同了解佤族的风土人情
——师:历史上的佤族,男人穿黑色短衣和宽口大裤;妇女着掼头衣和横条花短裙,饰物有项圈、项链、手镯、腰箍和脚箍等,大部分为银制品或竹藤制品,或涂上天然色料,或取决于自然的色彩,几乎为男女老少所共同喜爱。随着社会的发展,佤族的服饰也开始有了变化,出现了长裙、筒裙以及一些较为有时代感的衣着和装饰,但佤族聚居的地区仍然保持着传统的民族特色,且大多数衣服的原料是自种的棉麻,经过自纺自织成布,按其传统的方式,加工制做的,织出的图案像孔雀、白鹇等羽翎,有的像灵猫、鲮鲤等毛皮的图案。
三、复听:进一步感受《甩银链》。
(1)分段播放
(2)完整播放音乐
(3)学习演唱歌曲的第一段。
四、了解佤族民舞。
(1)师示范舞蹈动作
(2)生模仿
五、学生学习佤族舞蹈的基本动作,体会佤族民舞的特点。师:让我们随着音乐,边唱边摆起来,把漂亮的裙摆起来!
六、以《甩银链》为音乐背景,跳民舞,感受佤族舞蹈特点。
七、小结。
用歌、舞、绘画形式来表现歌曲。同学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形式和佤族人民一起载歌载舞吧!民族简介
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缅甸的主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中国和缅甸边境两侧的群山之中,中国一侧在云南省西南部的沧源、西盟、澜沧、孟连、双江、耿马、永德、镇康等县,缅甸一侧在缅甸掸邦第二特区及周边地区。
古代,佤族、布朗族、德昂族先民被视为同一个民族,先后被史书记载为“望人”、“望蛮”、“望苴子”、“外喻”等名称。
佤族文化(语言、经济、衣食):佤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佤语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分“巴饶克”、“阿佤”和“佤”三种方言。旧时的佤文是英国传教士为传播基督教而编制的,比较粗糙。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人民政府为其创造了新文字。佤族经济以农业为主。喜欢吃红米,饮浓茶,食辣椒,嚼槟榔,喝水酒。住房以两层竹楼为主。传统服饰以黑色为基调。男子多缠黑色包头,着黑色短衣和宽脚裤。妇女服饰各地不一,最具特色的是上穿坎肩式无领无袖贯头衣,下着筒裙,佩戴银或竹篾制成的头箍、项圈、项链、腰箍、手镯等首饰。
佤族信仰:以原始宗教为主。少数人信仰佛教或基督教。新米节是最隆重的节日。文学艺术丰富多彩,竹文化独具特色。沧源崖画享誉海内外。
佤族民间舞蹈:“木鼓舞”、“甩发舞”都是佤族的民间舞蹈,“木鼓舞”多次在全国民族舞蹈比赛中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