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课件 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三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岳麓版 课件 练习):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短暂和平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30 23:05:36

文档简介

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
基础夯实
1.巴黎和会召开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这说明了(  )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B.这些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C.会议讨论的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D.法国政府有意拉拢这些国家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巴黎和会虽然参加会议的国家很多,但真正起作用的是英、法、美,故其他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舞会和酒会,反映出这些国家在和会中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答案:A
2.右图漫画是巴黎和会以后,三国协约为自己建造的纪念碑。图中所示代表巴黎和会的四个操纵国的“公平”代表英国。在巴黎和会上,英国的“公平”表现在(  ) (导学号52650031)
A.攫取战后世界领导权
B.竭力主张削弱德国的海军,但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C.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
D.尽可能多地索取战争赔款
解析:英国打着“公平”的幌子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想用德国来牵制法国。
答案:B
3.法国曾发誓要“掏空德国人的腰包”。下列对德和约内容不能够体现法国人这一意愿的是(  )
A.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B.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法国,萨尔煤矿交由法国开采15年
C.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
D.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
解析:巴黎和会上法国力图最大限度地打击德国,法国本意是要占领德国的萨尔区,但遭到了英国的抵制,英国为了防止法国称霸欧洲大陆,反对过分削弱德国,A、B、C三项都实现了法国打击德国的愿望,只有D项不能体现。
答案:D
4.1919年,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备忘录中曾说:“我想象不出将来有比这更能引起战争的原因了:已明确证实自己属于世界上精力最充沛、最强大的民族之一的德意志民族,居然被一群小国所包围,这些国家中的多数从来就没能为自己建立过稳定的政府,而每个国家中又都存在大批吵着要与他们的祖国统一的德意志人。”劳合·乔治讲这段话的意图是 (  )
A.警告美国不要插手欧洲事务
B.否定美国有关民族自决的提议
C.联合美国提防德国的再度崛起
D.不要过分削弱德国
解析:在材料中英国首相认为:在德国周边的小国中存在着大量的德意志人,吵闹着要与德意志帝国统一,但这些小国政府却无力控制他们。所以英国主张不要过分削弱德国,故D项正确。
答案:D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政府希望看到莱茵河以西的领土和德意志帝国分开,并成立一个类似缓冲国的国家,主要是为了(  )
A.维护西欧的和平 B.保证自身的安全
C.促进欧洲的复兴 D.压制苏维埃俄国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就是宰割德国。法国企图从侧翼钳制德国,从根本上说是害怕德国复仇,为了自身的安全考虑。
答案:B
6.在1919年的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故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日本“沉默”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没有资格介入欧洲事务
B.无力与欧洲列强争夺霸权
C.专注亚洲事务及其利益
D.日本代表不擅外交辞令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对巴黎和会上日本代表团谈判的主要目的的理解。日本“沉默”的主要原因是专注其在亚洲尤其是中国山东问题上的利益。
答案:C
7.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集团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主要调整了(  )
A.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B.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
C.战胜国与战胜国的矛盾
D.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
解析:华盛顿会议主要是调整帝国主义在远东的矛盾,因此,B项明显不符合题意。就A、C、D三项来讲,因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问题,无论是调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还是调整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从本质上讲,都是调整帝国主义在欧洲的矛盾。
答案:A
8.有一种观点认为,粗看一战后的全球,它显示出的变化相当少,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但实际上,从全球史观来看,一战的主要意义恰恰在于它开始了欧洲霸权的削弱。粗看一战后“欧洲的霸权比大战前更完整”的主要依据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以欧洲为中心
B.国联由英法操纵
C.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更巩固
D.欧洲的海外殖民体系进一步扩大
解析:俄国退出帝国主义阵营,所以欧洲的帝国主义阵营缩小,排除C项;海外殖民体系受到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冲击,排除D项;A项包含B项。
答案:A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导学号52650032)
材料一 英国代表团团长劳合·乔治因老谋深算、语言流利、能言善辩而获“狐狸”之外号。法国代表团团长克里孟梭政治手段狠毒,以残酷镇压工人运动和策划推翻过18个内阁而被称为“老虎”和“倒阁圣手”。……日本代表对欧洲事务很少开口,所以被称为“沉默的小伙伴”。
——摘编自《分赃者的聚会》
材料二 《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德国是一个大国,有恢复元气的巨大能力,没有什么能阻止这一点。
——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赃者的聚会”指的是什么?“狐狸”和“老虎”的野心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日本真的完全是“沉默的小伙伴”吗?为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不论对胜利者还是战败者来说,其后果都是危险的”思路,请你谈谈对《凡尔赛和约》的认识。
参考答案:(1)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狐狸”的野心是维持自己的海上霸权地位,同时让德国保留一定的实力,以维持欧洲大陆的均势和抗衡苏俄。“老虎”的野心是削弱甚至肢解德国,以确立自己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
(2)日本并不完全是“沉默的小伙伴”。因为日本的重点在亚洲,所以在讨论欧洲事务时很少发言,但在亚洲事务上日本却非常积极,提出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3)认识:对战胜国来说,和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达成一定的妥协,但没有根本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对德国来说,和约激发的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在德国蔓延,潜伏着挑起战争的危险。
课件25张PPT。第5课 凡尔赛体系的建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三巨头操纵的会议
1.背景
战胜国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休养生息;力图根据自己的利益重建战后秩序。世界人民热切盼望世界真正和平。
2.概况
(1)召开:1919年1月,协约国集团在凡尔赛宫召开。有27个国家参加,主要是战胜国的代表,苏俄和德国被排除在外。实际操纵者是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和美国总统威尔逊三巨头。
(2)核心议题:处置战败国和巩固战胜国成果。
(3)主要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3.性质
是战前列强争夺的继续,是帝国主义战胜国的分赃会议。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巴黎和会是为了什么而召开的?哪些国家在这次会议上起主导作用?
提示:帝国主义战胜国制裁德国,重新瓜分世界。主导:英、法、美等大国操纵了会议。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凡尔赛和约》
1.签订
1919年6月28日,战胜国在凡尔赛宫签署对德和约。
2.主要内容
(1)责任问题:认定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挑起者。
(2)领土问题: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由法国开采15年,萨尔区由国际联盟代管;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东岸50千米以内区域划为非武装区。
(3)军事问题: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只能保留10万陆军和少量船舰,不得拥有空军、坦克、潜艇等。
(4)赔款问题:规定德国在一定时间内应向英、法等国支付的赔款总额。
(5)殖民地问题:德国放弃一切殖民地,由英、法等战胜国瓜分。
(6)中国山东问题:规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攫取的权益转给日本。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权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提示:帝国主义国家无视弱小国家的主权;中国虽是战胜国,但半殖民地的中国的主权并不能得到保证,即弱国无外交。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凡尔赛体系
(1)形成:包括对德和约,国际联盟盟约,协约国集团陆续与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和土耳其等战败国签订的和约。
(2)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列强建立的以欧洲为主的国际关系新秩序。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战胜者治下的和平
1.积极作用
(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和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使欧洲基本维持了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
(2)凡尔赛体系调整了欧洲各国间的关系,根据民族自决的原则,确认了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等一些民族国家的独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消极影响
(1)没有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德国怀有摆脱和约束缚的复仇情绪。
(2)协约国在巴黎和会期间策划武装干涉苏俄,而且和会后长期与苏俄对立。
(3)战胜国列强为争夺欧洲和世界霸权而矛盾加深,如何处理 德国赔款问题成为斗争的焦点之一。
(4)战胜国的任意宰割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亚、非、拉地区的民族独立运动此起彼伏。
自主思考《凡尔赛和约》埋下了哪些将会产生罪恶的种子?
提示:德国等战败国受到严厉制裁,必然滋生民族复仇主义情绪,为新的战争埋下隐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英法对德政策的异同
史料导入
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坚持要求萨尔盆地归并法国。对此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你可以把德国的殖民地剥夺,把它的军队减到仅够警察的力量,把它的海军减到五等国家的地位,但结果还是平等的;如德国觉得1919年的和约不公平,它时时可以对征服者进行报复……为了这些理由,所以我坚决反对超出必要的范围把德国人民从德国统治下割给别国。”
——摘编自《国际关系史》
探究:
(1)史料中,劳合·乔治主要反对什么?他的理由是什么?
(2)劳合·乔治表示反对的实质原因是什么?
(3)依据上述史料,英法对德态度有何异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反对法国吞并萨尔盆地。理由是如果割占德国的领土,会使德国感到不公平,从而对征服者“进行报复”。
(2)不愿让德国过于削弱,法国过于强大,这是英国传统的大陆势力均衡政策所致。
(3)相同点:都主张制裁德国,获取最大利益;不同点:英国不愿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主张严厉制裁德国。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法、英、美三巨头在对德问题上的关系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外长西蒙斯说:“必须对敌人的策略有所估计。敌人当中,一些人想挤牛的奶,另一些人想割牛的头,那些想挤牛奶的人将会同我们达成协议。”你认为“割牛的头”和“挤牛的奶”的分别是 (  )
A.美国和英法 B.法国和美英
C.苏联和英美 D.英国和美法
解析:法国在巴黎和会上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甚至要肢解德国;英国则要求削弱德国的海军,剥夺它的海外殖民地,但又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美国不愿意失去德国这个在欧洲的投资场所。
答案:B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和不稳定性
史料导入
凡尔赛体系使世界十分之七的人口陷于被奴役的地位。这些奴隶遍及全世界,受英国、法国和日本等一小撮国家的宰割。正因为如此,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
——列宁
探究:
(1)凡尔赛体系下存在着哪几类矛盾?这些矛盾对该体系的瓦解作用如何?
(2)如何理解“靠《凡尔赛和约》来维系的整个国际体系、国际秩序是建立在火山上的”?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战胜国和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德国强烈不满,力图复仇,德国法西斯上台后发动侵略战争最终瓦解了该体系;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帝国主义战胜国的矛盾,激起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战胜国帝国主义与苏俄社会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2)凡尔赛体系具有脆弱性、不稳定性,内部矛盾重重,不能长久维持和平。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凡尔赛体系
1.体系的基本特点是仍以欧洲,尤其以英法为优势。如英法操纵了国联,使之成为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虽然战争削弱了欧洲列强的实力,增强了美日力量,显示了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转移方向,但美日力量的增长还不足以完全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旧世界格局,尤其是军事实力仍无法与英法竞争,所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中心地位只是动摇,并没有完全丧失。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体系具有不牢固性、脆弱性。由于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和殖民地的斗争是不可避免的,这一体系建立在对战败国的掠夺和重新分割殖民地的基础上,稳定只是相对的、暂时的。例如一开始便受到中国五四运动、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的冲击。同时由于这一体系中战胜国与战败国德国的矛盾、战胜国之间分赃不均的矛盾、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之间的矛盾等诸多矛盾的存在,这一体系必然不能持久。
3.体系具有反动性。例如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转让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给日本等,照旧维护了殖民主义的统治秩序。
4.体系具有不全面性。例如出于社会制度的不同,把苏俄排斥在外;出于分赃的目的,排斥了德国。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议会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这体现了(  )
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B.《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宰割埋下了更大冲突的种子
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
D.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运动风起云涌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情绪,为德国埋下了复仇的种子。
答案:B234511.英、法这两个昔日战场上并肩作战的盟友却在巴黎和会上怒目相对,甚至以退出和会相要挟。两国的矛盾焦点是(  )
A.远东与太平洋利益之争
B.国联的组织方式和控制权之争
C.海军军备及其比例之争
D.欧洲大陆均势与霸权政策之争
解析:一战后初期,英法矛盾主要集中在欧洲大陆上,具体体现是如何处置德国。A、C两项是华盛顿会议上的矛盾表现;B项是英法与美国的矛盾冲突。
答案:D234512.“烧毁柏林,吊死对方每个将领,并索要莱茵河畔的大片土地。”提出这一强烈要求的应是参加巴黎和会的哪国代表(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意大利
解析:根据材料可看出要求对德国进行严厉制裁,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法矛盾尖锐的史实,可以判断该国是法国。
答案:B234513.观察下图漫画,日本在巴黎和会上能够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的关键因素是(  )
?
《山东:日本分得和平大蛋糕的一角》
A.中国的五四运动激怒了帝国主义列强
B.日本取得了美、英、法等国的支持
C.日本在和会上不插手欧洲的事务
D.德国主动请求和会把山东交给日本23451解析:注意漫画的含义是帝国主义列强主动分给日本“蛋糕”。A项说法错误,五四运动并无此效果;C项是原因,但不是关键因素;D项不符合史实,德国虽是战败国,但绝不可能主动把山东交给日本;B项是正确答案,因为主宰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
答案:B234514.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其主要依据是(  )
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
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
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
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理解能力。题干内容是针对一战结束后的《凡尔赛和约》,和约从各个方面对德国进行严格的限制,必然会引起德国的反抗。
答案:D234515.图文探究:
材料一 巴黎和会三巨头操纵世界
?
?
材料二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认为:“一战后有关德国方面,条约要么过于严厉,要么过于宽大……这样就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23451(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巨头妄图怎样操纵世界。
(2)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过于严厉”?作者为什么会认为条约“给阿道夫·希特勒打开了方便之门”?
参考答案:(1)法国:严厉制裁德国,维护其在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英国:反对过分制裁德国,奉行“大陆均势”,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纲领”,妄图称霸世界。
(2)理解:条约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向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原因:条约以战胜国和强国意志为中心,激起德国的复仇情绪,给日后法西斯在德国的上台和发动战争提供了借口和条件。第6课 国际联盟
基础夯实
1.基辛格曾评价某一国际会议说:“最后所得出的成果,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与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有太多的妥协使美国的美梦难以成真,又有太多的权宜之计而难以平息欧洲的恐惧。”这一“产物”是指(  )
A.国际联盟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联合国
D.关贸总协定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总统威尔逊希望通过国联掌握世界霸权,但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所以说是“美国的乌托邦理想”。欧洲加入国联是因为对战争的恐惧,但国联并没有起到遏制战争的作用,所以说“欧洲的恐慌症妥协下不堪一击的产物”,故A项正确。
答案:A
2.1919年4月,国际联盟盟约在和会的全体大会上通过。下列哪项不是国联盟约的内容(  ) (导学号52650033)
A.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B.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C.把苏俄排斥在国联之外
D.规定了委任统治制度
答案:C
3.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殖民地及领土于此次战争之后不再属于从前统治该地之各国,而其居民尚不能自立,并处于现今世界的特别困难状况之中,则应适用下列原则,即此等人民的福利和发展应为文明的神圣任务。”为实现这一神圣任务,国联认为最合适的途径是 (  )
A.民族自决
B.集体安全
C.维护和平
D.“委任统治”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联盟盟约规定将德国殖民地由国际联盟实行委任统治,实质上是把殖民地交由英、法、日等国实行殖民统治。
答案:D
4.国联宣称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全,实质上国联(  )
A.被资本主义列强控制
B.没有起到任何维护和平的作用
C.因美国未参加而背离了其进步性质
D.更多地体现少数资本主义国家的意志
解析:A项是国联的特点之一,但并不是实质性问题,B、C两项表述错误。
答案:D
5.国联成立后被英法操纵,这一史实说明(  )
A.英法仍是世界上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国家
B.美国无意操纵国联
C.美国把注意力转向太平洋地区
D.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解析:英法操纵国联说明美国还不具备争霸世界的综合国力。
答案:D
6.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记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  )
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霸权的工具
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出
C.美国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了国联的效率
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国也由于国内反对未能加入,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美国虽然在巴黎和会上坚持倡导成立国联,但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国联,致使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因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答案:C
7.美国总统威尔逊将国联盟约称作“兄弟和友爱的宪章”。能够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
①苏俄及德、奥被吸收为国联会员国 ②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 ③规定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④规定对战败国的殖民地实行“委任统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苏俄及德、奥被排斥在国联之外,而“委任统治”实则是战胜国瓜分战败国殖民地的虚假外衣,排除含①或④的选项。
答案:B
8.下列对国际联盟的评价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其成立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愿望
B.最早由美国倡议,成立后却由英法操纵
C.是英、法、美等国维护霸权的工具
D.在历史上留下了诸多不光彩的记录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成立国际联盟虽最早由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但美国却由于国内的反对而未能加入。A、B、D三项都与史实相符,只有C项错误。
答案:C
能力提升
9.(2016全国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导学号52650034)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
——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
参考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
(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
课件21张PPT。第6课 国际联盟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1.历史背景
(1)社会需求:世界各国的交往日益紧密,一些行业性的国际组织建立,推动了国际联盟的成立。
(2)反战的呼声: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建立一个具有政治约束力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世界和平。
(3)美国的建议: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规划战后世界的 “十四点和平纲领”,主张建立国际联盟,得到绝大多数交战国的赞同。知识点一知识点二2.国联盟约
(1)通过:1919年4月,巴黎和会的全体大会通过国际联盟盟约。
(2)宗旨: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各会员国应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3)内容:规定国联的组织结构、裁减军备、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委任统治制度。
3.国联成立
1920年1月20日,国际联盟在日内瓦正式成立。
4.会员国
由最初的44个增加到后来的63个,但苏俄和美国没有加入。
自主思考国际联盟的实质是什么?
提示:国际联盟是巴黎和会的产物,是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知识点一知识点二不太光彩的历史记录
1.主要任务
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
2.主要活动
(1)1925年,平息希腊和保加利亚之间的武装冲突。
(2)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后,纵容法西斯的侵略。
(3)1937年,国联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没有进行有效制裁。
(4)1938~1939年,没有制止德国相继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
自主思考一战后成立的国际联盟为什么不能给世界带来持久的和平?
提示:因为国际联盟实际上受英法控制,且对于战争的表决实行全体一致的原则。知识点一知识点二3.正式解散
1946年,国际联盟宣布解散,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4.历史评价
(1)积极作用:国际联盟成立初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2)消极作用:成为英国、法国等少数大国维持霸权的工具;放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深度点拨英国和法国作为国际联盟的主要控制者,通过一系列会议,在裁减军备、实行委任统治等方面获得了较大的利益。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国际联盟的建立
史料导入
处于外交生涯顶峰的威尔逊,乐于得到这个缔造战后世界和平的机会……威尔逊要求公正和平的口号,同样得到了无数外国人的支持。于是总统带着和平使者的美名前往。……这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被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持批评态度的参议员们和他自己的一些心怀不满的顾问们从他的身上剥下来。
——摘编自《美国外交政策史》
探究:
(1)“威尔逊精心缝制的神圣的和平外衣”指的是什么?“欧洲那些固执的领导人”指的是谁?
(2)根据史料和相关史实判断“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的含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外衣:威尔逊提出的被称为“世界和平纲领”的“十四点和平纲领”。领导人: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等。
(2)含义:威尔逊企图通过建立国际联盟来控制他国,以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结果由于英法反对,美国未能达到最初的目的,“变成了一出个人的悲剧”。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国际联盟的产生与作用
1.国际联盟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
(1)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促进了世界各地区间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的加强,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社会基础。
(2)一些专门性国际组织的出现,促进了各国在某一领域内的合作,为国际联盟的建立提供了经验。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倡导用民主协商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顺应了世界发展的民主化和一体化趋势,并在客观上推动了这一趋势的发展。
(2)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有所作为,但成效不大。从1920年到1939年,国联理事会共受理了66件国际争端,其中有些争端得到了迅速而顺利地处理;但在制止法西斯国家扩大侵略方面却成效不大,没有阻止或延迟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3)在促进和处理国际范围内的卫生、社会、经济和人道主义等问题方面,成效显著。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1946年,在国联最后一次会议上,创始人之一罗伯特·塞西尔勋爵总结说:“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下列各项中,对这一总结理解不确切的是(  )
A.国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球性国际组织
B.国联第一次建立“集体安全”机制以维护和平
C.国联维护和平的努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D.国联是英法主导的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国际组织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由“国联是一个伟大的实验”可知,体现出的应是国联的开创性、探索性以及经验和教训,故A、B、C三项均符合题干中的总结,而D项是国联的实质,与题干信息不符。
答案:D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国际联盟的局限性
史料导入
我非常有兴趣地观察到,从所有的地方,从所有的思想中,从所有的讨论中,都建议:现在必须有的不是实力均衡,不是一个反对另一个的强大的国家集团,而是建立一个单一的、压倒一切的强大的国家集团,它是世界和平的委托人。
——威尔逊的演说(1918年12月28日)
探究:
(1)史料中提出什么主张?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主张针对哪一国际问题?
(2)结合史实,说明威尔逊的主张是否真正得以实现。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主张:建立单一的强大的国家集团。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战胜国需要处置战败国、重建世界秩序。
(2)巴黎和会上各国接受建立国际联盟的主张,制定国联盟约,1920年国际联盟建立,威尔逊的主张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美国国会没有批准国联盟约,美国没有参加国际联盟,20世纪30年代国联盟约多次被德国、日本所破坏,二战中宣布解散,国际联盟没有起到 “和平的委托人”的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国际联盟存在先天不足的原因
1.国际联盟是美国“十四点和平纲领”的一个组成部分,美国希望通过建立国际联盟达到其参与领导世界事务的目的,进而逐步掌握世界统治权,说明国际联盟的产生是大国企图控制世界的产物。
2.国际联盟自成立时起便由英、法等少数大国控制,实质是英法帝国主义控制下用来维护凡尔赛体系、维持霸权的工具。
3.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苏俄和战败国最初都被排斥在国际联盟之外。美国未达目的,没有加入国际联盟。
4.不能制止战争,后来成为绥靖政策的工具。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  )
A.国际联盟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
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
C.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权力过大
D.国际联盟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
解析:本题考查对问题的理解能力。题干要求从机制上分析国际联盟宗旨成为空谈的原因,A项是从成员国的目的分析,B项是从国家的特点分析,C项与史实不符,国际联盟行政院的权力仅用于政治决定。只有D项“全体一致”原则大大限制了国际联盟的行动能力。
答案:D234511.从整体发展角度看,巴黎和会上那些主导着世界发展方向的国家作出的有益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决策是 (  )
A.对殖民地的“委任统治”
B.按照民族自决原则,欧洲建立新国家
C.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过程中,倡导建立国际联盟
D.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巴黎和会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旨在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会议,而这一秩序需要新的国际机构进行维护,国联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正好体现了有益于人类社会的整体发展。
答案:C234512.一战后在操纵国际联盟问题上的争夺,实质上反映了 (  )
A.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B.英法要维护国际联盟的领导权
C.英法间的矛盾不可调和
D.美国具有攫取世界领导权的野心
解析:符合题干“实质”之意的应是A项“英美争夺对世界的领导权”。
答案:A234513.1920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主持了国联的成立大会,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不包括(  )
A.凡尔赛体系没有在最大限度上符合美国利益
B.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
C.美国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D.国际联盟在当时未能发挥任何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和分析能力。美国之所以没有加入国联,是因为凡尔赛体系没有最大限度地符合美国利益,并且美国国内存在着强大的孤立主义势力,他们反对美国卷入西半球以外的事务中去,由他们控制的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D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
答案:D234514.1946年,国联正式宣布解散,曾经寄托了无数人梦想与希望的国际联盟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国际联盟解散的主要原因是(  )
A.被联合国代替
B.无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
C.曾经受法西斯的支持
D.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解析:国联无力制止战争和侵略行为,已失去存在的意义。
答案:B234515.图文探究:大桥的缺口
?
漫画家把国际联盟比喻为一架大桥,大桥最关键的一块砖头——美国却空缺了。大桥的左边树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国际联盟大桥由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大桥的右边,山姆大叔正跷着二郎腿悠闲地抽烟,头枕着的正是那块最关键的砖头。23451(1)美国总统为什么负责设计了“国际联盟大桥”?
(2)美国没有加入国联的原因是什么?
(3)漫画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1)迎合一战后各国人民渴望根除战争、保障和平的主张;为美国介入国际事务、争夺世界霸权创造条件。
(2)国联为英法控制,美国领导世界的意图落空;美国长久以来一直受孤立主义思想的影响。
(3)由于美国拒绝加入,国际联盟成为一个非常脆弱的组织。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基础夯实
1.20世纪20年代,日本面临的一度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始逆转,主要因素是(  )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B.对苏武装干涉的失败
C.欧美列强的积极竞争
D.亚洲人民的普遍反抗
解析:巴黎和会以后,欧美列强把掠夺的重点转向亚太地区。
答案:C
2.漫画《后至之客》(见右图)反映了(  ) (导学号52650035)
A.巴黎和会期间欧美列强的斗争
B.列强在远东地区的矛盾与角逐
C.美英矛盾成为远东的主要矛盾
D.美国向远东扩张威胁日本利益
解析:由图中“远东殖民地”“美”“日”“英”“法”等信息,可判断B项符合题意;A项与图中“远东”等信息无关,C项与历史事实相悖,D项与图中“那个是我的”等信息不符。
答案:B
3.1921年11月12日,与亚太地区有利益关系的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关于华盛顿会议召开时国际形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美国代替英国成为世界霸主
B.美、英、日海军军备竞赛激烈
C.美、日在亚太地区矛盾尖锐
D.日本利用战争时机独霸中国
答案:A
4.英国殖民大臣丘吉尔认为:“如果把我们的海上政策建立在同日本联合起来反对美国的基础上,那么很难想像还有比这更加糟糕的政策了。”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主张维持英日同盟
B.主张同美国结盟
C.对英日同盟持反对态度
D.主张英、美、日三国结盟
答案:C
5.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曾表示:“英国宁愿耗尽它最后一个金币,也要保持对美国或其他任何国家的海军优势。”华盛顿会议上,把他的这种愿望化为泡影的是(  )
A.《四国条约》的签订
B.《五国海军条约》的签订
C.《九国公约》的签订
D.《中日协定》的签订
解析:在华盛顿会议上,通过《五国海军条约》,美国在海军军备上取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地位,使劳合·乔治的愿望化为泡影。
答案:B
6.列宁认为,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得出这一判断的依据不包括(  )
A.《四国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五国海军条约》
解析:本题题干中评价的是华盛顿会议,而B项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条约。
答案:B
7.一战后,在华盛顿会议上,大国为争夺亚太地区霸权展开激烈斗争,斗争的结果是(  )
A.日本的扩张势头受挫
B.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美国取代英国确立了海上霸权
D.英国的殖民势力大增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九国公约》“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B项错误;美国取得了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的地位,C项错误;一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国的殖民势力,D项错误。
答案:A
8.华盛顿会议后,美国朝野上下一片欢腾,美国领导人喜形于色,这是因为(  )
①《四国条约》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一个障碍 ②《五国海军条约》使美国海军得以与英国海军并驾齐驱 ③华盛顿会议剥夺了日本在大战期间夺得的德国的殖民地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③的说法与史实不相符,排除含③的选项。
答案:C
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 (导学号52650036)
华盛顿会议诸条约构成的华盛顿体系标志着美日在远东角逐均势的形成,美国通过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使“门户开放”原则在东亚再次得以遵循,同时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日本的扩张,改善了美国在东亚的战略地位。日本虽然吐出了一些既得利益,但也迫使美国在太平洋防御上做出了让步,同时列强也承认了日本在远东太平洋上的一些权益。
但是在华盛顿会议上美日通过妥协得以缓解的矛盾,并不能长期维持下去。正如列宁曾经指出:“远东的全部外交史和经济史使人毫不怀疑地相信,在资本主义基础上要防止美日之间日益尖锐的冲突是不可能的。”美日之间的根本矛盾并未解决,建立起来的体系内还存在许多的隐患。当时作为正在扩张的美国,希望维持这一体系,想依靠自己的经济力量,通过经济的竞争占领远东市场,而日本想要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也不会改变,但由于在经济方面无力与美国竞争,日本必然会采取其他手段,尽管华盛顿体系有必然走向破裂的趋势,但自这一体系建立之后,在20世纪20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美日对东亚的外交还是在这个体系的和平结构之内进行的。
——摘编自《论华盛顿体系下的美日和平与冲突》
请回答:
(1)根据第一段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在华盛顿会议上美日双方各自得到了怎样的利益。
(2)根据第二段材料,分析美日之间的根本矛盾所在,根本决定因素是什么。
参考答案:(1)美国:拆散英日同盟;遏制了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势力;使“门户开放”政策得以遵循;取得了与英国对等的制海权。日本:在太平洋地区的权益得到承认,第一次与欧美列强处于平等的地位。日本还保留了在中国山东的一些特权。
(2)矛盾: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与日本大陆政策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要占领远东市场与日本独霸东亚的矛盾。因素:两国的霸权政策与国家利益。
课件25张PPT。第7课 华盛顿体系的建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角逐亚太
1.亚太角逐格局的变化
(1)由英、法、俄、德、美、日的争夺演变为英、美、日三家争霸。
(2)美日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是列强争夺的主要对象。
自主思考美国为什么要争夺亚太地区的霸权?
提示:对外争霸是帝国主义的本性。美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决心在亚太地区争霸。美日的地理位置决定了两国都要争夺亚太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市场。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复杂的矛盾
(1)美日矛盾:日本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势力急剧膨胀,与美国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发生冲突。
(2)英日矛盾:日本的崛起使英国在远东地区受到排挤。
(3)美英关系:在远东的争夺中,美英既是对手,又是抵制日本扩张的伙伴。
3.争夺的升级
(1)海军军备竞赛:列强特别是美、日、英三国都制定发展海军军备的计划。
(2)召开国际会议的呼声:大国之间为争夺亚太地区而展开的 海军军备竞赛使各国的经济难以承受。战后世界千疮百孔,人民 反战情绪高涨,需要和平的国际环境以缓和矛盾。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签约华府
1.召开
1921年11月12日,美、英、法、日、中、意、荷、比、葡九国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
2.正式议程
一是限制海军军备问题,二是太平洋及远东问题。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四国条约》的签订
(1)全称:美、英、日、法四国
《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2)内容:缔约各国相互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区域内岛屿属地和 岛屿领地的权利;当上述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威胁时,缔约各国进行协商;条约生效后,英日同盟协定终止。
(3)评价:埋葬了英日同盟,消除了美国在亚太地区争霸的障碍,是美国外交的胜利;遏制了日本的扩张野心,承认了日本在太平洋上的权益。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五国海军条约》
(1)全称:《美英法意日五国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2)内容:美、英、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比例为5∶5∶3∶1.75∶1.75;美、英、日三国在太平洋岛屿和领地的要塞维持现状;美、英不得在太平洋地区建立新的要塞。
(3)评价:世界现代史上大国之间签订的第一个裁军协议,标志着英国海上优势的丧失,使日本主力舰吨位劣于英、美,是美国在 华盛顿会议上的又一个胜利。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5.《九国公约》
(1)全称:《九国关于中国事件应适用各原则及政策之条约》。
(2)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领土与行政完整,规定了列强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等原则。
(3)评价:是美国外交的重要胜利,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政策得到确认,为美国进一步对华扩张和控制亚太地区提供了重要条件。
自主思考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是美国外交的三大胜利?
提示:美国拆散了英日同盟,取得了与英国同等的制海权。打破了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遏制了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势力。在中国实现了“门户开放”政策。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暂时稳定的亚太局势
1.华盛顿体系的形成
以华盛顿会议签订的《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九国公约》为基础,列强建立起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
2.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1)积极作用:调整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亚太地区保持了暂时的稳定,军备得到一定控制,有利于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局限性:华盛顿体系只是暂时调整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日本没有放弃独霸中国、称霸亚太的野心,埋下了侵华战争和日美战争的祸根。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英国政治家帕默斯顿说:“我们没有永恒的盟友,也没有永恒的仇敌,只有永恒的利益。”这种“外交准则”在华盛顿会议上是怎样体现的?
提示:列强为了共同利益而相互勾结:共同策划对苏俄进行经济封锁,通过《九国公约》共同支配中国等。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史料导入
1921年8月11日,美国向英、法、意、日、中五国发出正式邀请。邀请书的第一部分写道:巨额军费开支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消耗了大量的人力,以致侵害了“社会之安定、正义之保持、和平之确定”。……日本政府对美国的邀请迟疑不决,日本《读卖新闻》评论说,如出席会议日本将为被告到会受审;不出席则会遭到世界舆论的谴责,在外交上陷于孤立。日本政府经过再三考虑,到7月27日才作出回答,希望这次会议主要讨论限制军备问题,避免涉及“任何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探究:
(1)史料中美国发起的这次会议的名称是什么?这次会议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召开的?
(2)史料中所谓“特殊国家”的“已成事实”是指什么问题?
(3)综合以上分析,指出这次会议的实质。
提示:(1)华盛顿会议。背景:美、英、日三国希望限制海军军备竞赛;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怒潮,维护列强在中国的利益。
(2)指日本在中国山东的利益和日本在华特权等。
(3)实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对亚太地区利益格局进行的重新划分。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对华盛顿体系的认识
华盛顿体系确立了美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在亚太地区的扩张受到遏制;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拉开了英国从远东撤退的序幕,主要体现为海上优势的丧失和对美、日的妥协。中国成为帝国主义国家共同宰割的对象。
1.华盛顿体系的建立,使英国在远东的势力受到削弱,英日矛盾不断激化。
2.日本的扩张野心遭到美英的遏制和中国人民的坚决抵制,但其独霸东亚的既定国策不会改变,在以后的年代中,它不断寻找机会准备最终冲破华盛顿体系的束缚。探究点一探究点二3.美国作为该体系的主要规划者和潜在的保证者,力求保持远东及太平洋地区的新均势,因此,美日矛盾终归不可调和。
4.华盛顿体系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华盛顿体系的建立,标志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形成,战胜国帝国主义在全球范围内基本上完成了战后列强关系的调整和对世界秩序的重新安排。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所体现的国际关系的实质在于(  )
A.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B.战后必须建立世界新秩序
C.帝国主义任意宰割殖民地的反动体系
D.战胜国残酷处置战败国的分赃体系
解析:实质是指事物的本质,性质是指一个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性。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战胜国残酷处置战败国以及帝国主义任意宰割殖民地,实质都是帝国主义列强重新瓜分世界。
答案:A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对《九国公约》的认识
史料导入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本国人民谋取:
(一)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四)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
——摘编自《九国公约》
探究:
(1)“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具体指什么?“友邦人民”主要指哪国?为什么做出这样的规定?
(2)“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的实质是什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指日本趁一战之机迅速攫取在华的各种权利。美国。日本通过巴黎和会,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得到巩固,威胁到美国利益。
(2)反对一国独霸,维护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九国公约》的实质
1.公约规定“维护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中国之门户开放”的“原则”。
2.此公约扼制了日本在大战时对中国的垄断权,而代之以美国为首和英、日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侵略局势。此公约是对中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的粗暴侵犯。这一公约的签订,“又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中国已经形成独占地位,才放弃“门户开放”政策。
4.《九国公约》实质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便利条件。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四国条约》《五国海军条约》和《九国公约》的共同点之一是(  )
A.日本在受限制的同时也保持局部特权或优势
B.维护了美国的利益,抑制了日本势力
C.华盛顿会议与会各国平等协商的结果
D.帝国主义列强共同宰割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对历史问题的整体归纳能力。A项指《四国条约》和《五国海军条约》的影响;D项指《九国公约》;C项不符合史实。归纳三个条约内容和影响可知,美国是华盛顿体系的最大赢家,B项是共同点。
答案:B234511.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刺激了西半球和远东的世界权力中心的成长。这里的“世界权力中心”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  )
A.美国和中国 B.苏俄和日本
C.美国和日本 D.苏俄和中国
解析:本题考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发战争财,战后凭借实力成为权力中心,而日本则借欧洲国家忙于欧洲战争,在远东扩张自己的势力,所以战后的权力中心指的是C项。
答案:C234512.古罗马哲学家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美国拥有同英国相等的制海权是通过(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条约》
C.《五国海军条约》 D.《九国公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识记能力。美国在《五国海军条约》中获得了与英国相等的制海权。
答案:C234513.华盛顿会议后,美国国务卿休斯说:“多亏了这个条约,对华‘门户开放’终于实现了。”这个“条约”是(  )
A.《四国条约》 B.《五国海军条约》
C.《九国公约》 D.《凡尔赛和约》
解析:通过《九国公约》列强获得了在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的利益,与“门户开放”的目的一致。
答案:C23451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使帝国主义在东西方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调整,国际关系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性因素是(  )
A.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
B.列强对当时的国际关系体系都比较满意
C.两种制度的矛盾尚未激化
D.帝国主义国家都致力于恢复经济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它们在东西方的关系,国际关系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其决定性因素是列强实力对比未发生根本性变化,因此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B、C两项本身不正确,D项不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A234515.下图是1919年的一幅漫画——《玩弄于股掌之上》。
?
(1)观察漫画,解读“玩弄于股掌之上”的含义。
(2)图中所涉及的山东问题最终是怎样解决的?促成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有哪些?23451参考答案:(1)含义:巴黎和会上列强无视中国的正义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中国的主权和利益被出卖。
(2)解决:华盛顿会议上中日两国签订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因素:中国人民的斗争;美英等国对日本施加压力等。第8课 《非战公约》
基础夯实
1.右图反映了法、比军队占领鲁尔地区的情景。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
A.德国赔款问题上的斗争
B.鲁尔区的工矿企业停工
C.德国政府停止支付赔款
D.德国重新恢复大国地位
解析:法国和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条约义务交付赔款为借口出兵占领鲁尔地区,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属于鲁尔危机的直接影响,D项与《洛迦诺公约》直接相关。
答案:A
2.第一次世界大战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不仅教育了人民,也教育了资产阶级政府的政治家,促使他们重新思考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方式和手段。20世纪20年代,欧洲各国处理国际关系的主要方式是(  )
             
A.和平方式 B.武力方式
C.经济封锁 D.外交孤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20年代国际关系的特点。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战争的严重打击和人民反战运动的影响,欧洲各国纷纷采取和平方式解决彼此之间的问题,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3.道威斯计划规定:“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这就要求(  ) (导学号52650037)
A.法国单独占领鲁尔地区
B.德国可突破凡尔赛体系
C.国际联盟无权干涉德国经济
D.法、比两国从鲁尔撤军
解析:道威斯计划的目的之一是协助德国复兴经济,法、比两国占领鲁尔不利于德国经济恢复,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的有效信息不符。
答案:D
4.1927年6月,法国外长白里安向美国国务卿凯洛格建议法美缔结一项永不相互交战的条约,但美国对白里安的态度反应冷淡,主要是为了避免(  )
A.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
B.引起英国的强烈抗议
C.造成法美结盟的既成事实
D.刺激德国的扩军备战
解析:美国认为,如果与法国单独签约,容易被人误解为美法结盟,也会因此而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这是美国不愿接受的。
答案:A
5.“缔约各方应个别地或集体地保证按照以下条款的规定,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按照1919年6月28日《凡尔赛和约》所规定的上述边界不受侵犯,以及上述条约……关于非武装地区的规定得到遵守。”该材料出自(  )
A.《日内瓦议定书》 B.《拉巴洛条约》
C.《洛迦诺公约》 D.《非战公约》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读取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识记能力。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德国和比利时间、德国和法国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
答案:C
6.如果说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那么1925年《洛迦诺公约》的签订,下列哪个国家又成了最大赢家 (  )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比利时
解析:美国与《洛迦诺公约》没有关系。《洛迦诺公约》使法国丧失了单独制裁德国的权力。德国从此加入国联,为重新返回政治大国行列铺平了道路,德国受益最大,所以是最大的赢家。排除A、B、D三项。
答案:C
7.世界上第一次正式宣告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并约定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国际争端的文件是(  )
A.《洛迦诺公约》 B.《凡尔赛和约》
C.《莱茵保安公约》 D.《非战公约》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放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以和平的方式来解决”,据此判断该文件是《非战公约》。
答案:D
8.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上说明《非战公约》(  )
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 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
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 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解析:帝国主义列强宣称以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又宣布各种“保留条件”,就是准备随时找借口不履行《非战公约》,这是该公约虚伪性的体现。
答案:B
能力提升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52650038)
材料一 德国的赔偿问题是巴黎和会后悬而未决的国际问题之一。协约国各成员国连恢复自身经济的各项计划也想依赖德国的赔偿。美国虽是战胜国之一,其领土未遭战火破坏,德国的赔偿也没有美国的份额,但美国对赔偿问题却十分关心。美国支持英法向德国索取赔偿,但反对向德国勒索高额赔偿,不赞成法国控制赔偿委员会,随意对德国进行制裁。
材料二 为解决因德国的赔款问题而引发的鲁尔危机,1924年4月,以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为主席的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偿问题的方案,史称“道威斯计划”。该计划的主要内容如下:一、由美英等国给予德国贷款,以帮助它平衡预算,稳定货币。二、德国必须恢复经济统一,任何外国组织均不得妨碍德国经济的发展。……五、德国必须以其最大能力按期支付赔偿。今后如遇德国不履行赔偿义务时,关于制裁德国的决定,应由赔偿委员会一致通过等等。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陵、洪育沂
主编《国际关系史简编》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美国插手德国赔偿问题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约国对德政策发生的变化。简析“道威斯计划”实施所产生的影响。
参考答案:(1)原因:同意德国支付适度赔偿,有助于美国收回战时贷款;企图通过控制德国,插手欧洲事务。
(2)变化:从单纯索要赔款、主张严厉惩罚德国到提供贷款支持德国经济复兴,并与获得赔款相结合。影响:打击了法国在欧洲的扩张野心;有利于美国大量资本流入德国,加强了它对欧洲的影响;有利于欧洲“均势”;促进德国经济的复兴,为其重新成为欧洲大国创造了物质条件。
课件25张PPT。第8课 《非战公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
1.鲁尔危机
(1)历史背景:法国的外交目标以维护法国的安全为核心,德国外交的基本目标是摆脱《凡尔赛条约》的束缚,重新恢复大国地位。
(2)主要目的:法国极力削弱德国,防止德国东山再起;德国采取各种方式对抗法国。
(3)直接原因:1923年1月,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动军队占领德国的 鲁尔地区。
(4)各方反应: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英、美反对法国和比利时的军事占领。
(5)最终结果:法、德两国政治经济形势严峻;法、德两国放弃各自的政策,寻求缓和。
自主思考鲁尔危机产生的后果是什么?
提示:使战后赔款问题的主导权转移,美英获得赔款问题的主导权。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2.道威斯计划
(1)背景:鲁尔危机后,赔款问题的主导权落入美、英两国手中。
(2)提出:1924年,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任主席的第一专家委员会提出了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
(3)内容:美、英等国向德国提供贷款,协助德国复兴经济以及 德国赔款等内容。
(4)实质:对《凡尔赛和约》的一次重大调整,由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转变为复兴德国经济再取得赔款的方针。
(5)影响:德国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法国削弱德国的计划受挫,美国依靠美元的威力迅速渗透进欧洲。
拓展延伸道威斯计划以尽快结束鲁尔危机为目的,以解决德国赔款问题为核心,但没有规定德国的赔款总数,具有贷款与赔款相结合等特点,使美国成为最大的受益者。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洛迦诺公约》
1.历史背景
(1)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迫使法、德两国调整外交策略,开始探索和解的道路。
(2)德国建议在莱茵地区有利害关系的国家缔结公约,得到法国的基本同意。
2.正式签署
1925年10月,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签署了包括《莱茵保安公约》在内的多个条约,总称为《洛迦诺公约》。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3.主要内容
(1)德、法和德、比之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
(2)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签订仲裁条约。
(3)法国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签订相互保证条约。
(4)准许德国加入国际联盟。
4.实质
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做的又一次重大调整。
5.历史评价
(1)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 “洛迦诺精神”成为和解和安全的代名词。
(2)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法国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自主思考《洛迦诺公约》签订后,英、法、德在欧洲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其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法德关系得以改善,但法国不得不与德国平起平坐,平等地承担义务,而不能像以前一样以战胜国的地位压制德国。英国也达到扶德抑法的目的,通过建立欧洲大陆两强相峙局面来发挥自己从中平衡制约的作用。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非战公约》
1.历史背景
(1)《洛迦诺公约》签订后,法国认为自己的安全保证问题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希望与美国结盟,以保障自身安全。
(2)美国为避免卷入法国在欧洲的纠纷,建议美、法、英、德、意、日六国签署多边非战公约,然后邀请所有国家参加。
2.正式签署
1928年,美、英、法、德等15国签订《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即《非战公约》,亦称《白里安—凯洛格公约》。
3.主要内容
缔约各方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用和平方法处理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知识点一知识点二知识点三4.历史评价
(1)积极作用: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在二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
(2)局限性:对废弃战争、维护和平没有规定明确的责任,没有涉及世人瞩目的裁军问题,也未制定实施公约的办法和制裁违约国的措施,未能对制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起到实际作用。
拓展延伸《非战公约》是战胜国对一系列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的结果,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体现了尊重和平、摒弃武力的思想,奠定了国际法中互不侵犯原则的法律基础。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正确认识《洛迦诺公约》
史料导入
《洛迦诺公约》草签后,欧洲一片欢腾。白里安说:“和平终于到来了。”斯特莱斯曼称,公约将成为国家之间和人民之间关系史上的“里程碑”。奥·张伯伦则誉之为“战争和和平年代的分水岭”和“欧洲历史的转折点”。他们三人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
探究:
(1)白里安为什么认为“和平终于到来了”?
(2)“他们三人”对《洛迦诺公约》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是协约国在政治上正式承认德国作为一个平等国家的前提下,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所作的重大调整,改善了法德两国的紧张关系,缓解了欧洲的紧张气氛。
(2)不正确。理由:《洛迦诺公约》的签订,只是暂时解决了安全问题,法国与德国的紧张关系也只是暂时缓解。它孕育着新的不稳定因素,它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正确认识和评价《洛迦诺公约》
1.对德国:排除了受法国制裁的可能,恢复了国家尊严,参加了国际联盟并担任了常任理事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了相当大的自由和平等地位。
2.对英国:以最小的义务获得了平衡欧洲力量的有利地位,成为法德之间的仲裁者和法国的保证人,进一步达到了在欧洲实行势力均衡的外交目的。
3.对法国:丧失了对德国的制裁权,连自身的边界安全也被置于英、意两国的空头保证之下。
4.暂时缓解了欧洲安全问题,使欧洲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时期,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没有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矛盾和斗争,反映了欧洲大国之间的妥协。探究点一探究点二综上所述,《洛迦诺公约》既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又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只能给欧洲带来短暂而相对的和平局面,但不可能带来永久和平。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1】 1926年9月,德国加入国联并任常任理事国。德国迅速成为国际政治大国的直接原因是(  )
A.德国经济的快速恢复
B.德国放弃了战争政策,赢得了各国尊敬
C.《洛迦诺公约》的签订
D.德国获得了英美的支持
解析:德国的经济恢复和发展,欧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都是德国能够加入国联的重要原因,但《洛迦诺公约》改善了德国同法国以及其他战胜国的关系,提高了德国的国际地位,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
答案:C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正确评价《非战公约》
史料导入
《非战公约》是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美盛行“和平主义”的形势下,欧洲政治和美国政治交错发展到一定阶段中的产物。它既没有杜绝秘密外交,也没有解决裁军问题。但是从国际法的角度来看,它还是一个重要文件,因为它强调了不侵犯的原则。然而,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
——摘编自袁明《国际关系史》
探究:
(1)依据史料分析《非战公约》产生的背景。
(2)为何“当真正的危机来临时,它只能成为纸上的‘非战’”?探究点一探究点二提示:(1)背景:一战后和平主义盛行;欧美政治需要。
(2)原因: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列强各自的“保留条件”,成为以后战争发生的隐患。探究点一探究点二名师精讲
正确评价《非战公约》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
(1)积极作用:
①它在历史上第一次以普遍国际公约形式,正式宣布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②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审判德、日战犯(危害和平罪)的重要法律依据。
③公约是宣示性国际文件,无有效期限的规定,已成为一项惯例。它所反映的关于限制战争的基本原则,为后来《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所继承,从而推动了宣布侵略战争违法的历史进程。探究点一探究点二(2)局限性:
①它笼统使用“战争”一词,而未明确区分侵略战争与自卫战争、正义战争与非正义战争。
②它使用“废弃战争”一词,而不是“禁止武力”,这就使侵略者可能以不宣而战为手段或借口为它所进行的武装侵略开脱罪责。
③公约的约束力因美、英、法等国的保留而受到削弱。公约很难真正地解决国际纠纷,更不能起到阻止帝国主义战争的作用,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④公约未规定制裁侵略的具体措施,实际上并没有起到制止侵略战争的作用。探究点一探究点二【例题2】 《非战公约》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是因为(  )
A.《非战公约》根本对列强毫无约束
B.列强各自“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C.《非战公约》不尊重和平
D.《非战公约》没有提出“放弃把战争作为国家政策”
解析:《非战公约》之所以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是因为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其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
答案:B234511.1923年鲁尔危机的发生,从实质上看是(  )
A.德国抵制《凡尔赛和约》的结果
B.《洛迦诺公约》不能有效执行的结果
C.英美与法国矛盾尖锐化的产物
D.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的产物
解析:德国要求延期支付赔款,法国联合比利时出兵鲁尔区,逼迫德国履行赔款义务,从而出现鲁尔危机。
答案:A234512.《洛迦诺公约》提高了德国的政治地位,是因为(  )
A.德国取得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席位
B.德国以平等地位参与国际活动
C.公约允许德国进入莱茵不设防区
D.公约不再限制德国的军事力量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能力。《洛迦诺公约》使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起平坐的地位,改变了战败国形象,政治地位大大提高。A项是洛迦诺会议后的事情;C、D两项与公约内容不相符。
答案:B234513.20世纪20年代,凡尔赛体系有过两次重大调整。这两次调整分别是(  )
A.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
B.道威斯计划、《非战公约》
C.鲁尔危机、《洛迦诺公约》
D.《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
解析:鲁尔危机是调整的前奏或导火线,但还不是调整本身。《非战公约》也并非针对凡尔赛体系,因为它只是提出了一些反对战争的原则,没有涉及《凡尔赛和约》的任何规定,自然也未作任何调整。道威斯计划、《洛迦诺公约》才是对凡尔赛体系的调整。排除B、C、D三项。
答案:A234514.1928年,美、法、英、德等国签署了《非战公约》。这一公约(  )
A.首次改善了法德两国紧张关系
B.彻底消除了国家的战争权
C.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D.制定了制裁违约国的措施
解析:首次改善法德两国关系的是《洛迦诺公约》。《非战公约》没有也不可能彻底消除国家的战争权,也没制定制裁违约国的措施,只是废弃战争,倡导用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答案:C234515.签署《非战公约》
?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23451(1)概括材料中所提出的两大原则。
(2)这些原则有何积极意义?
参考答案:(1)原则:放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2)积极意义: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犯的重要法律依据。课件6张PPT。单元整合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比较 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与调整
1.形成
(1)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战胜国对德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及对奥、匈、保、土四个战败国的和约,确定了战后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即凡尔赛体系。是帝国主义战胜国宰割战败国和在相互妥协的基础上安排的战后国际关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使列强建立起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的新秩序——华盛顿体系;美国成为该体系最大的赢家。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终确立,调整了世界大国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暂时处于和平稳定状态。它建立在帝国主义战胜国剥夺战败国和利益再分配的基础上,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的矛盾。2.调整
(1)经济:鲁尔危机使美英掌握了赔款主导权,1924年提出的“道威斯计划”由用赔款削弱德国的政策变为复兴德国经济再取得赔款的方针,这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一次重大调整。德国经济由此迅速恢复和发展,美国则在经济上迅速渗透欧洲。
(2)政治:1925年,德、比、英、法、意、波、捷七国签订了《洛迦诺公约》,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但也使法国丧失了在德国违约时单独制裁的权力,大大削弱了法国在欧洲的地位;德国取得了与其他国家平等的地位,并加入国联,为德国重新成为政治大国铺平了道路。这是在欧洲安全问题上对凡尔赛体系的一次重大调整。
(3)外交:1928年,美、法、英、德、日、意等15国签署了《非战公约》,强调用和平方法处理国际纠纷,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依据。但对侵略者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为列强发动战争埋下了伏笔。第二单元测评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威尔逊的顾问豪斯上校曾在日记中描述:“看来,一切都完了……总统很凶,劳合·乔治很凶,克里孟梭也很凶。总统同他们谈判时,第一次失去了自制……”这是对哪次会议的描述(  ) (导学号52650039)
A.华盛顿会议
B.巴黎和会
C.洛迦诺会议
D.1927年日内瓦裁军会议
解析:题干材料描述了美、英、法三国领导人的激烈争吵,原因是都企图按照自己的意图重新分割世界,这符合巴黎和会的情形。华盛顿会议中不可能出现法国的激烈争吵。
答案:B
2.在巴黎和会上,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说:“德国的全部殖民地、整个海军、大部分商业船队以及它所控制的国外市场,已被剥夺或将被剥夺。因此德国已感受到给予它的最大打击,而人们以为通过某种领土条件的改善就能使德国平息下来,这纯粹是幻想。”这说明他主张 (  )
A.最大限度削弱德国,建立欧洲大陆霸权
B.反对过分削弱德国,保持欧洲大陆均势
C.扩大在世界的影响力,进而称霸世界
D.保留德国一定的实力,平息德国的不满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法国在巴黎和会上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削弱德国,以重树法国在欧洲大陆上的霸权。
答案:A
3.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十四点和平纲领”)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民渴望和平是其主要原因。而A、C、D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答案:B
4.电影《我的1919》为参加巴黎和会的主人公顾维钧设计了这样的一段台词:“长久以来,中国人民期待着,期待着这个时刻的到来。在这块土地上,诞生过举世闻名的孔子和孟子,他们不仅对中国而且对世界文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如果和会将这些领土转让给其他任何一个国家,这无疑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台词中论述的问题是指(  )
A.德国领土的肢解分割问题
B.中国山东主权归属问题
C.中国辽东半岛主权归属问题
D.国际联盟的建立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19年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代表顾维钧为了山东权益据理力争的史实。A、C、D三项与材料无关。
答案:B
5.在《凡尔赛和约》签字前,德国的社会民主党议员勒贝说:“一个被剥夺权利的、饥饿的人民是没有工作能力的。”这表明(  )
A.德国不会在和约上签字
B.工人阶级反对结束战争
C.“和约”激起民族复仇情绪
D.德国要求修改条约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了对德国的过度压制会激起德国人民的反抗,激发民族复仇情绪。
答案:C
6.一位参加和会的代表说:“我们初来巴黎时,对即将建立新秩序满怀信心;离开时,则已觉悟,新秩序不过比旧秩序更加纠缠不清。”他说的“新秩序”指(  )
A.维也纳体系 B.华盛顿体系
C.凡尔赛体系 D.雅尔塔体系
解析:本题考查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相关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和理解能力。注意把握材料中的信息:会议是在巴黎召开、建立的新秩序充满了诸多矛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黎和会上建立的世界新秩序被称为“凡尔赛体系”。
答案:C
7.1919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巴黎宣称:“我们在此集会有两个目的:一是就解决此次战争引起的问题,提出若干当前必要的措施;另一是通过当前的这些措施……以保证持久和平。我认为,成立国际联盟对于上述两个目的都是必需的。”对此解读错误的是(  )
A.“集会”是指巴黎和会
B.“我”代表美国政府
C.“此次战争”是指“第一次世界大战”
D.“措施”包含加入“国联”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由1919年1月,可知是巴黎和会解决第一次世界大战引起的问题,故A、C两项正确。说话者是威尔逊,故“我”代表美国政府,故B项正确。题干中提议成立国联,但美国未能加入国联,故D项错误。
答案:D
8.英美两国是道友,有着特殊关系:共享基本价值观,几乎同文同宗。但在下列国际事务中,英美态度不一致的地方是(  )
A.国际联盟领导权问题
B.日本归还中国山东问题
C.限制德国海军军备问题
D.德国赔款问题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知识的分析比较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对待战败国德国以及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的问题上,美英两个大国态度一致,而在国联的领导权问题上,英国排挤美国,也成为美国未加入国联的原因之一。
答案:A
9.英国政府宣称国联是“英国外交政策的附属物”,法国也表示国联仅是其“推行凡尔赛体系的有用工具”而已。由此可见(  )
A.国联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国际政治组织
B.国联是英美相互妥协的产物
C.国联为英法所操纵
D.国联有利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国联被英法所操纵,是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产物,故C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不符,D项与材料相矛盾。
答案:C
10.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到的“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  )
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
答案:D
11.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被称为“上一轮争夺的总结,下一轮争夺的开始”。下列表述不能准确反映此结论的是(  )
A.在中国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B.在军备控制问题上,美日矛盾尖锐
C.在处置德国问题上,英法矛盾尖锐
D.在殖民地问题上,英日矛盾尖锐
解析:抓住关键词“争夺”。英日两国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属于分割殖民地问题上的得益者,两国在这一问题上更多的是合作。
答案:D
1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集团通过一系列会议构成了帝国主义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此过程中,美国获益最大。下列表述与“美国获益最大”这一说法不符的是(  )
A.操纵国际联盟,严厉制裁德国
B.通过《四国条约》,拆散英日同盟
C.签署《五国海军条约》,获取与英国同等的海上地位
D.签订《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成为现实
解析: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没有取得自己想要的东西,最终没有加入国际联盟,便把注意力转移到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因此,A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的叙述与美国“获益最大”相符。
答案:A
13.1925年,德国外长施特莱斯曼在给前皇太子的一封信中表示,要“让那些掐着我们脖子的人松松手”。这一说法的提出是基于(  )
A.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
B.纳粹上台造成的政治威胁
C.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严厉制裁
D.世界大战即将到来的威胁
解析:本题中的关键信息是“1925年”,据此判断只有C项吻合。而凡尔赛体系也恰是紧紧地掐住了德国发展的脖子,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国的发展,埋下了德国对西方仇恨的种子。
答案:C
14.二战后,盟国在东京设立远东国际法庭对日本战犯进行审判,在纽伦堡设立军事法庭对德国战犯进行审判。对东条英机、戈林等战犯进行审判的法律依据是 (  )
A.《洛迦诺公约》 B.《国联盟约》
C.《联合国家宣言》 D.《非战公约》
解析:《非战公约》确认了在国际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互不侵犯的法律基础,为二战后国际法庭对德、日战犯审判提供了法律依据。
答案:D
15.美国认为《非战公约》的签订是美国外交的一大胜利,主要是因为该公约(  )
A.由美国领导签订
B.使美国攫取了世界霸权
C.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而又不承担任何责任
D.使美国承担起维护欧洲各国和平的历史责任
解析:公约的签订使美国掌握了和平的领导权,提高了美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公约对于制止战争没有强大的约束力,使美国避免了承担责任,因此被美国认为是其外交的重大胜利。
答案:C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第16题20分,第17题20分,共40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52650040)
材料一 下面是巴黎和会上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话:①我有的是钱,你们都听我的。②借给我钱可以,想当老大你还嫩了点儿!③应该把那条腿也打断,叫他永远也爬不起来!④等老子伤好了再跟你们算账!
材料二 下面漫画刊登在1921年德国的一家杂志上,一只五头怪兽将踩在脚下的猎物的内脏吞食殆尽。
材料三 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1)材料一中的四句话依次是哪四个国家的代表说的?反映了巴黎和会上存在着哪些矛盾?请指出矛盾所在。(8分)
(2)依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的漫画中五头怪兽和猎物分别指的是什么?(6分)
(3)列宁指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宁所作判断是否正确?为什么?(6分)
参考答案:(1)四句话依次是美、英、法、德的代表说的。战胜国之间的矛盾:美国与英法,争夺世界霸权;美日争夺亚太地区霸权。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法国与德国,两国宿仇,并争夺欧洲大陆的霸权;英德争夺欧洲霸权。
(2)五头怪兽指的是操纵巴黎和会的英、法、美、意、日五巨头,猎物指的是一战的战败国——德国。
(3)国家:美国和日本。判断:正确。依据:美国通过华盛顿会议拆散了英日同盟,压制了日本海军的发展,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霸,引起了日本的不满,因而日本不断寻找机会冲破华盛顿会议的束缚,所以说埋下了下一次战争的火种。
17.识读下列一组反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的历史图片:
请完成:
(1)图1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有哪些?结合图2说明其直接影响。(6分)
(2)图3所示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什么?试简要评价道威斯计划。(6分)
(3)依据图4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洛迦诺会议对欧洲国际关系的影响。(4分)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图片所示现象存在着怎样的内在联系?(4分)
参考答案:(1)根本原因:法国极力削弱德国,德国采取各种方式对抗法国。直接影响:德国采取“消极抵抗”政策,停止支付赔款。
(2)直接背景:鲁尔危机使美国和英国取得赔款问题的主导权。评价:道威斯计划是对《凡尔赛和约》的一次重大调整,促进了德国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法国削弱德国的计划受挫,有利于美国经济迅速渗透到欧洲。
(3)协约国正式承认德国是一个平等国家;暂时解决了欧洲安全问题;改善了法国同德国的紧张关系;使法国的边界安全置于英国和意大利的空头保证之下。
(4)鲁尔危机和道威斯计划的提出,迫使法、德两国开始探索和解的道路,催生了洛迦诺会议的召开和《洛迦诺公约》的签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