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运算(3)(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数的运算(3)(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15 14: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数的运算(3)
教学内容 六下第90~91页的“练习与实践”第6~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构建较为完善的认知结构。2.在题组对比、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数学表达能力。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3.体验数学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积累数学学习的活动经验。
重难点 掌握百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解题思路,明晰数量关系。
教学资源 1.学生经验:通过前面的复习,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能力,同时经过六年的系统数学学习,分析比较、概括抽象的数学思维能力有了比较大的发展,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策略与经验也有较为丰富的积累,这些都成为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的铺垫。2.教师准备:PPT3.学生准备:计算器
预习设计 一、提纲:1.用计算器计算:21世纪教育网21世纪教育网98567+34521-12358 3456×12578÷4532345707×(190968-145789)2.完成《一课一练》第68页第1题:观察每道算式,找出规律后再填空。7×9= 77×99= 777×999= 7777×9999=那么,777777×999999=( )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3.列举出生活中的一些百分率,分别说说它所表示的含义。二、学习体会。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一、依据目标,揭示课题:学生认定目标。二、成果分享,梳理建构:1.计算器探索规律。(1)灵活选择计算工具进行计算。45698+2385-962 126393÷33×56912689×(569-45)学生独立计算,再交流用计算器的方法。特别是12689×(569-45),对于中间计算结果进行适当记录。(2)利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左半部分。学生独立运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怎样的规律。“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右半部分。学生根据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得数。交流后,再照样子写几组算式。(3)找出规律存在的内在原因。小小组讨论,然后再仔细阅读书本上第(2)小题揭示的规律,理解这里其实是应用了乘法的分配率和减法的运算性质。(4)写出下面两个算式的计算过程。2.解决实际问题(1)百分率(第7题)明确“出勤率”的含义:出勤率是指出勤的人数占应到人数的百分之几。然后说说哪个年级的出勤率最高。明确估算在生活中的意义及估算的策略方法。三、多层练习,内化提升1.拖拉机厂四月份计划生产拖拉机450台,上旬完成了计划的30%,中旬完成了计划的40%,其余的正好下旬完成。学生自主根据数量关系提出问题,然后重点讨论:(1)上旬和中旬共生产多少台?(2)中旬比上旬多生产多少台?根据问题列出算式。2、出示问题(书本“练习实践”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说解答每个问题的思考过程,重点突出对“表达两个月份水电费之间关系”这句话的理解。(2)对三个问题进行重点比较,明白:这三道题都是用十月份的水电费与九月份的进行比较,而且解题思路是一致的,先找出其中的数量关系再列式(方程)进行解答。3.创编题:(1)山羊180只,绵羊比山羊少20%,绵羊有多少只?(2)绵羊有144只,比山羊少20%,山羊多少只?(3)山羊有180只,绵羊有144只,绵羊比山羊少百分之几?(4)绵羊有144只,比山羊少36只,比山羊少百分之几?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必做题:《补充习题》第60页第1、2、3题。选做题:第68页智力冲浪。 【板块一】师:通过昨天的复习,我们对整数、分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与把握,今天我们就运用这部分知识去解决一些常见的数学问题。 【板块二】1.计算器探索规律。师:计算器也是生活中常用的计算工具。你会用计算器计算吗?师:计算器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帮助我们探索一些有趣的规律。出示“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左半部分。出示“练习与实践”第6题第(1)小题右半部分。这样的规律真是奇特。但是数学学习不能仅满足于得到一些现象,还应该想办法找出这些规律存在的原因。2.解决实际问题百分率(第7题)出示表格种上面两行,提问:你知道哪个年级的出勤率最高吗?哪个年级最低吗?【板块三】1.一般数量关系提问: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呢?2.“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出示问题(书本“练习实践”第10题 )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板块四】1.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多关注学困生的作业情况,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2.做完后,采取自批、同桌互批等方式校对作业。然后交流思考过程。3.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设计 课堂作业:1.必做题:《补充习题》第60页第1、2、3题。2.选做题:第68页智力冲浪。 家庭作业:1.必做题:《一课一练》P68第1、2、3、4、5题。2.选做题:甲、乙两堆煤共160吨,如果甲堆用去20%,乙堆用去20吨后,两堆煤的重量相等。问甲、乙两堆煤原来分别有多少吨?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