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吨 3(苏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认识吨 3(苏教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4-15 14:4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认识吨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2. 能力目标: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3. 情感目标: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1吨的观念,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难点:在感知吨的含义的基础上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
教学资源: 学生经验:在认识“吨”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千克、克这两个质量单位,同时,生活中学生对“吨”这个质量单位也有了一些零星的认识,如知道大象,鲸等巨型动物都用吨做单位。 教师准备:在教室放四袋10千克的大米。
预习设计: 1. 我们学习过的重量单位有哪些?你能把它们从大到小排一排吗?它们间的进率是多少?( ) ( )2. 你还知道比千克更大的重量单位吗?( ),用符号表示是( ),称哪些物体时可以用它作单位? 3. 学习书本47——49页内容,填写:1吨=( )千克。4. 你有什么疑问吗?
教学过程: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一、揭示课题,认定目标。(预设5分) 1. 交流预习作业1。2. 交流预习作业2:学生说说对“吨”的认识。 3. 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学习,建构模型。 (预设15分)1. 小组交流预习作业。 2. 初步感受1吨。 搬一搬:每组一袋10千克的大米,学生轮流搬一搬,感受其重量。并在小组、班级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计算联想:1袋大米10千克,10袋大米多少千克?100袋呢? 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3. 利用想象和推理,进一步感受1吨。 体重联想:我们三年级的学生平均体重是25千克,全班同学体重的和有没有1吨?学生猜测,然后计算。 4. 利用常见的物品,想象1吨的重量。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让学生口答。 出示教材第48页第2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图片的意思,再在全班交流汇报。 提问:80袋水泥重多少吨?你是怎样知道的? 三、组织练习,完善认知 (预设10分)1. 想想算算,加深感受 想想做做第3题。 2. 单位换算,熟练技能 想想做做第4题。 3. 综合运用,发展思维 想想做做第5题。 4. 问题解决,提高能力 想想做做第6题。 四、当堂检测,评价反思。 (预设10分) 【板块一】 1. 揭题:在计量那些很重的或很大的物品时,通常都用“吨”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吨”。(板书课题) 2. 对于“吨”,你已经了解了什么,还想了解什么? 3. 整理本课的目标:(1)吨有什么作用(2)哪些物体重1吨(3)吨和千克的关系。【板块二】 1. 提问:生活中,我们见过哪些物品的重量是用“吨”作单位的? 适当展示运输车、集装箱等图片,增加学生的感受。 2. 组织学生活动。 讲述:为了简便计量1000千克,我们把100千克规定为1吨。(板书:1吨=1000千克),吨也可以用英文字母“t”来表示。 【板块三】 有关题目的点拨: 想想做做第5题:思考整理,已学过的质量单位有哪些?分别适合于计量怎样的物品?试举例说一说。 想想做做第6题:要善于从图上寻找所需问题解决的信息,如果得不到整数商,这儿可以用进一法取值。 【板块四】1. 学生独立解答。 2. 教师多关注学困生,随时给予指点和帮扶。 3. 先做完的同学,可以尝试做拓展练习,不要求全班做。 4. 师批改作业,及时反馈作业中存在的问题,一起分析纠正。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