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新人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9-30 17:45:07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战国七雄争霸史实;理解商鞅变法的原因、内容及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利用视频、图片、文字资料等各种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战国时期生产工具的进步、变化及由此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生的社会大变革等历史现象的研究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义改革事业中去。21教育网
【教学重点】
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
【教学难点】
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激趣导入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春秋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时代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着改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www.21-cn-jy.com
二、新课学习
(1)战国七雄
教师:为什么叫战国
学生:《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2·1·c·n·j·y
教师:结合文章找出重点。
教师:战国七雄的历史特征是什么?
学生: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教师:七国的形成指的是那七雄?
学生:齐、楚、燕、韩、赵、魏、秦。
多媒体展示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图。
教师: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多媒体展示马陵之战图。
教师: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保卫歼灭战,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期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多媒体展示长平之战图片
教师: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 ( http: / / www.21cnjy.com )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21cnjy.com
多媒体展示桂陵之战图片
教师:“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教师:战争的结果怎样?
学生: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教师:这场战争有什么特点?
学生: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多媒体出示主要战役图。
多媒体展示春秋战国战争的不同点图片
教师: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她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学生:人民长时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看到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希望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自由、和平和谐的社会当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教师:你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吗?
学生:这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各民族交流不断增多。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www-2-1-cnjy-com
(2)商鞅变法
教师:春秋以来,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回想一下,前面我们讲过,奴隶主本身拥有谁分给的田地呢?
学生:国家分给的“公田”
教师:西周实行井田制。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被整治成大小相连的方块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领主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教师: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
教师: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学生: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21·世纪*教育网
教师:商鞅变法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教师:商鞅变法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学生:政治方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2-1-c-n-j-y
学生:经济方面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
学生:军事方面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教师:在文中找出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学生: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作用;废除了旧制度;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增强了国力。  21*cnjy*com
学生:奖励耕战。作用:废除了旧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强了军队战斗力;增强了国力。
学生:建立县制。作用:废除了旧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动脑筋:商鞅被处死,那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学生:是成功的。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国强兵,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来源:21cnj*y.co*m】
教师: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学生: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学生: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学生: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学生: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思考:商鞅变法的影响
学生: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教师:学习商鞅变法有什么启示?
学生: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学生: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学生: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教师播放都江堰的视频
教师:都江堰是一座综合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水利枢纽,使堤防、分水、泄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成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教师:在文中画出重点内容
教师:都江堰在什么地方?
学生:成都平原
教师:都江堰修建于什么时期?
学生:战国时期
教师:是谁修建的?
学生:李冰
多媒体展示都江堰图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教师:都江堰的功能是什么?
学生:防洪、灌溉、水运等。
教师:治理岷江,人们早已望眼欲穿。公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3世纪,李冰被秦王任命为蜀郡郡守,成为这个地方的最高长官。李冰有着远见卓识、又通晓天文地理知识,而且是一个关心百姓疾苦的官员。为解除水患,造福百姓,他深入高山峡谷,观山势,察水情,寒来暑往,日夜操劳,制订治水方案。
教师:都江堰的建成对以后有怎样的影响?
学生: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21·cn·jy·com
三、课堂总结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给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旧贵族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有了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四、课堂练习
1.商鞅变法发生在( D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D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五、作业布置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学习中注意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层设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在进行总结说明,应该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战国七雄
1.内容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2.影响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二、商鞅变法
位置:成都平原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者:李冰
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练习
1、选择题
1.在“5 12”汶川大地震中,这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利工程除鱼嘴部分有轻微损坏外,其余基本完好。该工程建造于( )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时期 D.西汉时期
2.商鞅变法中对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有直接影响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
A.推行县制 B.奖励生产 C.奖励军功 D.承认土地私有
3.去年“5.12”汶川地震,瞬间山崩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塌,然而位于四川成都、历经二千多年的古代著名防洪灌溉水利工程未受损坏,它是( )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隋大运河
  4.《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商鞅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 )
A承认土地私有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建立县制 D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5.作家余秋雨曾写道:就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的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着涓涓清流。修筑这个了不起的工程的是(    )
  A.大禹 B.商鞅 C.管仲 D.李冰 21教育网
6.某校七年级二班的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这课中,表演了一出历史短剧。下列各项,错误的是 ( )21·世纪*教育网
A.甲同学扮演秦孝公任命商鞅主持变法
B.乙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
C.丙同学扮演获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
D.扮演秦孝公的甲同学向全国颁旨:废除土地私有制
7.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 ( http: / / www.21cnjy.com )修建于(    )
  A.春秋时期 B.西周时期 C.战国时期 D. 西汉时期
  8.与“徙木立信”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2·1·c·n·j·y
A.管仲 B.齐桓公 C.孙膑 D.商鞅
9.商鞅变法发生在(    )
  A.魏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www-2-1-cnjy-com
10.在商鞅变法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
A.多生产粮食布帛
B.去经商发财而得到政府奖赏
C.去当兵建立军功
D.大力垦荒而得到政府奖赏
二、简答题
11.简述商鞅变法的影响?

三、材料分析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秦孝公)有席卷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商君(鞅)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备;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 ( http: / / www.21cnjy.com )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魏主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21cnjy.com
材料四:“如果说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先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者,那么西魏、北周就是追随者……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读本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出现怎样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中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变法对秦国产生的影响?21·cn·jy·com
(3)依据材料三请回答,“魏主”是谁?他力主“迁都”的目的是什么?并结合所学归纳“魏主”“易旧俗”的内容有哪些,回答至少包含三点内容?www.21-cn-jy.com
(4)根据材料四,概括隋朝统一的基础。
(5)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改革有何看法?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答案
一、选择题
1.B
2.A
3.B
4.D 解析:商鞅会遭到贵族的怨恨的原因在于商鞅变法触犯了旧贵族的利益。
5.D
6.D 解析:商鞅变法是在秦孝公统治时期,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扮演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获得奖励,反应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生产;丙同学扮演获得竣工的大将接受军功的大将接受爵位,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奖励军功;商鞅先发规定,承认土地私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7.C
8.D
9.D
10.C
二、简答题
11.简述商鞅变法的影响?
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三、材料分析
12.材料分析
(1)有利条件:借鉴东方诸国的变革经验。(意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相近即可,1分)特点:后来居上;注重创建新制度;改革成效最明显。(也可以概括为:秦国商鞅变法最彻底、最成功)
(2)奖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这场变法使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3)魏主:孝文帝(1分);目的:学习(接受)中原文化,或者是原文“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内容:穿汉服、说汉话、改汉姓、与汉通婚等。【来源:21·世纪·教育·网】
(4)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
(5)改革者需要具备坚定的改革决心才能促使改革成功;改革不会一帆风顺,非常曲折等。
[
13来源
13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4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7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历史七年级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改革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战国时代的发展是以什么样的形式进行着改革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导入
战国的由来
《战国策.燕策一》载苏秦的弟弟苏代说:“凡天下之战国七,而燕处弱焉。”当时就有战国的称谓,到西汉初年,战国这个名词还没有变化,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新授
一、战国七雄——相互兼并
(前475~前221年)
1.七国 形成
三家分晋:赵、魏、韩
春秋原有的国家:
齐(田氏 代齐)
楚、秦、燕
历史特征:
兼并战争更频繁,规模更大更残酷,有统一的趋势
新授













三 家 分 晋

田氏代齐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
2.七国名称及地理位置
新授
1
2
3
4
5
6
7





三家分晋

田氏代齐

七雄并立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
新授
马陵之战
新授
魏国发兵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应允救援,以促韩国竭力抗魏国。齐威王以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运用“围魏救赵”战法(见桂陵之战),率军直趋魏都大梁(今河南开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这次战役中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马陵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
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保卫歼灭战,秦赵两国,结果使赵国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令秦国国力大幅度超越于同时期各国。极大地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
长平之战
新授
桂陵之战是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发生在河南长垣西北。公元前354年(周显王十五年),魏围攻赵都邯郸,次年赵向齐求救。齐王命田忌、孙膑率军援救。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率军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孙膑却在桂陵(一说山东菏泽,一说河南长垣)伏袭,打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桂陵之战
新授
战争结果:
战国七雄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战国中后期,秦国日渐崛起,对其他六国构成严重威胁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新授
1.战争的规模很大,参战兵力多,
2.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
战争特点
新授
时期 主要
战役 交战
国家 典故计策 影响
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
魏、赵、齐
魏、齐
秦、赵
围魏救赵
离间计
减灶计
齐国强大起来
东方六国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战 国
主要战役
魏国遭重创
新授
春秋、战国战争不同点
时期
战争目的
战争规模
代表战役
春秋
争霸
用少量军队在短时间内决定胜负
城濮之战
战国
兼并统一
几十万大军,时间长,死伤多
长平之战
新授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她们最渴望的是什么?
人民长时间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看到了国破家亡,妻离子散。在这种环境下人民希望生活在没有战争、没有勾心斗角、自由、和平和谐的社会当中。
新授
诸侯并立
七雄
一雄
你能说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发展趋势吗?
这时期的战争,给社会带来了灾难,同时,通过战争,统一趋势不断加强,各民族交流不断增多。历史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逐渐趋向统一。
新授
井 田 制——周朝的土地制度
西周实行井田制。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限制,这些垦田是有限度的,主要集中在一些都邑的周围,被整治成大小相连的方块田,形状像“井”字,因此称做“井田”。井田的疆理,一般是以每一方块为一百亩(约合今三十一亩多),作为一个耕作的单位,称为一田。纵横相连的九田合为一井。领主强迫奴隶和庶民集体耕种井田,周边为私田,中间为公田。《孟子·滕文公上》 载:“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井田制
约今31亩,
31×666.67
≈20666㎡
新授
1.背景
(2)秦国落后挨打,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发布求贤令
(1)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标志;铁器的普遍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二、商鞅变法
新授
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
2.原因
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
新授
商鞅变法
政治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2.商鞅变法的内容
新授
经济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军事
新授
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承认土地私有
允许自由买卖
废除了旧制度
确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促进了封建经济发展
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增强了国力
新授
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奖励耕战
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增强了国力
新授
历史作用
主要内容
奖励耕战
废除了旧制度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增强了军队战斗力
增强了国力
新授
动脑筋:
商鞅被处死,那商鞅变法
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
是成功的。
因为,经过变法,秦国富国强兵,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新授
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2)商鞅变法得到了掌握国家统治实权的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3)商鞅采用徙木赏金的做法取信于民,得到了人民的大力支持。
(4)商鞅变法代表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
(5)商鞅具有改革家的魄力和勇气,敢于同阻碍变法的旧势力进行坚决斗争。
新授
使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基础。
思考:商鞅变法的影响
新授
学习商鞅变法有什么启示?
1.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
2.我们应该向商鞅学习,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3.适应时代的需要,勇于投身改革的人,定会受到后世的尊崇。
新授
新授
位置:
修建时间:
主持修建者:
成都平原
战国时期
李冰
二、著名的都江堰
新授
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岷江
岷江
都江堰示意图








新授



都江堰水利工程示意图
功能:
防洪、
灌溉、
水运
新授
都江堰的建成对以后有怎样的影响?
它根据防洪灌溉的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而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来控制内江、外江的江水流量,使原来“旱涝多变”的成都平原变成“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两千多年了,至今还在造福于人民,这样高超的设计和工程质量不能不令人赞叹!从这里,我们也要知道:水对人类是很重要的,
新授
六字炳千秋十四县民命食天尽是此公赐予
万流归一汇八百里青城沃野都从太守得来
新授
春秋出现铁农具,战国时期遍大地。
春秋末年用牛耕,农业史上大革命。
李冰修筑都江堰,消除水患灌农田。
治水功劳胜大禹,造福人民几千年。
孝公治国有心计,商鞅变法最给力。
承认私人有土地,奖励耕战免徭役。
废除旧贵族权力,建立县制搞治理。
经济有了大发展,军队有了战斗力。
战国后期秦最强,商鞅变法了不起。
总结
1.商鞅变法发生在(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  D.战国 2.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当代行政管理制度有重要影响的是(   )。
A.允许土地私有    B.重农抑商
C.实行“连坐法”    D.推行县制
D
D
练习
作业
1.背诵本课知识点
2.做练习册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一、战国七雄
三、都江堰
位置:成都平原
修建时间:战国时期
主持修建者:李冰
二、商鞅变法
板书
1.内容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2.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