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三单元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0:28:38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7 英国革命的领导者克伦威尔
基础夯实
1.1626年,克伦威尔如愿以偿,成了一名议员,并从一开始就坚决违抗国王的旨意,在英国议会中因为税收问题和查理一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解析: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议会主权实际上是要掌握政权。
答案:B
2.1628年,克伦威尔首次被选入议会,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此时英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 (导学号52640044)
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新贵族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C.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权的矛盾
D.英国同苏格兰的矛盾
解析:17世纪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新贵族同专制王权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并成为英国社会最主要的矛盾。
答案:C
3.克伦威尔说:“我宁愿要一个懂得自己的战斗目标、热爱所认识的东西的布衣粗服,而不要你们称为‘绅士’而别无优点的将领。”材料反映了克伦威尔选拔军官的标准是(  )
A.出身于下层的普通百姓
B.出身于乡绅
C.虽出身卑微但有才干有奋斗目标
D.能听从克伦威尔的指挥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克伦威尔选拔将领的标准是要有才干有奋斗目标,而不是出身的高低。
答案:C
4.克伦威尔统治时期,曾用武力镇压中下层人民的运动,其目的是(  ) (导学号52640045)
A.防止旧王朝的复辟
B.维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既得利益
C.稳定英国国内政局
D.充分显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威力
解析:作为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代表,克伦威尔采取的一切措施,都是为了维护其所代表阶级的利益。
答案:B
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他这句话是对(  )
A.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抨击
B.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批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
D.查理二世复辟统治的不满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可知指的是克伦威尔就任护国公,进行军事独裁统治。故选A项。
答案:A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图文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据纳西比战役的一位目击者说:他曾看到有些王党士兵在溃逃中,仍冒着生命危险,停下来去捡散在地上的钱。同时代的英国政治家、历史学家克拉伦顿写道:“战争开始后不久,在军纪方面,国王的部队和克伦威尔指挥下的部队,便显露出很大的区别。国王的军队可以成功地发起进攻并击溃敌手,但无法将他们有秩序地再重新集合起来投入战斗,而且也不可能做到在同一天发起第二次攻击……克伦威尔的部队则完全不同,如果他们进攻得手,或遭到攻击,或暂时溃退,他们都能重新集合起来,排成整齐的队列,等待新的命令。”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两次战役在英国内战中各有何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军取得纳西比战役胜利的原因。
解析:第(1)问结合教材中这两场战役的意义分析;第(2)问注意结合材料中的关键词“捡散在地上的钱”“无法……投入战斗”来归纳分析。
参考答案:(1)马斯顿草原战役是英国内战的转折点,此战役后,战争形势开始向着有利于议会军的方向发展。纳西比战役中克伦威尔指挥的“新模范军”全歼王军主力,取得了内战的决定性胜利。
(2)克伦威尔改组了议会军,以“铁骑军”为核心的“新模范军”战斗力增强;克伦威尔指挥下的部队军纪严明,战斗力强;王军军纪松弛,战斗力弱;克伦威尔具有杰出的军事才能,指挥得当。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克伦威尔)这种“过分”的革命活动之后,必然接着到来一个不可避免的反动……经过多次动荡以后,新的重心终于确立了,并且成了(英国历史)新的出发点。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 (克伦威尔)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浪潮中固然起过积极的作用,但没有真心实意地努力满足当时的社会需要,而只图填个人欲壑,无所不为、丑态百出,终于导致了封建王朝的复辟。
——蒋孟引《论克伦威尔》
材料三 也许可以这样说,谁都比不上像他那样取得如此丰富的成就,他死后不久,就引起了一场大混乱。可是在克伦威尔护国政体统治下,却使英国人比较多地享有繁荣,并能在国内过和平生活。
——[英]莫里斯·阿什利《论奥利弗·克伦威尔》
(导学号52640046)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克伦威尔“过分”的革命活动是指什么?“不可避免的反动”又是指什么?两者在本质上是否有差异?请简要阐释。
(2)你是否同意材料二的观点?为什么?
(3)材料二、材料三是如何评价克伦威尔独裁统治的?当时英国产生独裁统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问,要读懂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出两次活动各是指的什么;本质是否存在差异要从维护的阶级利益来判断。第(2)问要运用全面的眼光,辩证地分析克伦威尔的功过是非。第(3)问第一小问可直接从材料中提炼出答案,第二小问有一定开放性,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参考答案:(1)“过分”的革命活动:推翻封建专制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不可避免的反动”:就任护国公,建立军事独裁统治。在本质上没有差异,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2)同意:克伦威尔的专制独裁统治否定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不同意:克伦威尔的作为维护了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两者任选其一)
(3)材料二认为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材料三认为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过一定的推动作用。独裁统治的出现是特定的历史条件的产物,是由于当时英国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