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四单元 亚洲觉醒的先驱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7.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0:30:22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0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基础夯实
1.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相同之处是(  )
①都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②都由孙中山号召或领导
③都以武装斗争形式进行 ④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②③④均是三者的相同之处,而①表述错误,辛亥革命反对的是清政府的统治,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反对的是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答案:C
2.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
A.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为四万万人效忠”和所学史实可知,孙中山强调的“忠”并不是对君王的愚忠,而是号召中国民众要忠于祖国,强调的是要实现民族独立、民族自强的民族意识。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答案:D
3.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被后人誉为“旧邦改造”,其史实依据是(  ) (导学号52640055)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解析:解答本题需注意三个关键词:“1912年”“变局”和“创举”。根据1912年这一时间,可排除A项;由“变局”一词可排除D项,重大变化只有B、C两项算得上;由“创举”一词可排除B项,必须是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4.右图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在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依据题词信念,与时俱进的主要活动是(  )
A.发动辛亥革命 B.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
C.发动第一次护法运动 D.提出新三民主义
解析:1924年在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由此体现了题词的含义。
答案:D
5.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邀请孙中山北上,商议和平统一中国的问题。当时孙中山认为,要实现和平统一就必须(  )
A.召开国民会议 B.恢复国会和《临时约法》
C.与中国共产党合作 D.打倒军阀和帝国主义
解析:孙中山在北上途中发表北上宣言,指出阻碍国家统一的是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孙中山1922年8月在一次谈话中说:“吾国建设当以英国公正之态度,美国远大之规模,以及法国爱国之精神为模范,以树吾民国千百年永久之计。然而今日中国之外交,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至于国际地位言之,其对吾国利益相同,且无侵略顾虑,而又能提携互助,策进两国利益者,则德国是也。”
——摘编自李玉贞《孙中山与共产国际》
材料二 俄国革命之所以能够成功,我革命之所以不成功,则各党员至今仍不明三民主义之过也。质而言之,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俄国革命之初不过行民权、民生二主义而已,及后与列强奋斗六年,乃始知其用力之最大者,实为对于民族主义……其(指陈独秀等)所以竭力排挤而疵毁吾党者,初欲包揽俄国交际,并欲阻止俄国不与吾党往来,而彼得以独得俄助而自树一帜与吾党争衡也……我国革命向为各国所不乐闻,故尝助反对我者以扑灭吾党,所望为同情只有俄国及受屈之国家及受屈之人民耳。
——孙中山《批邓泽如等的上书》
(1923年11月29日)
请回答:
(1)概括指出材料一、材料二中孙中山对苏俄的认识有何不同。
(2)简要评析孙中山“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的观点。
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国土邻接关系密切言之,莫如苏维埃俄罗斯”,材料一只是从地理位置方面强调中俄关系。材料二中“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实无别也”说明孙中山认识到有必要联俄。结合材料概括即可。第(2)问要求评价孙中山的观点,切忌只回答“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的区别。评价要从两方面来回答,注意不要忽视观点的局限性。
参考答案:(1)1922年通过对比强调中俄两国的地缘关系;1923年认为苏俄同情国民党,共产主义与三民主义相通,有必要联俄。
(2)为联俄、联共提供理论根据;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有一定联系,但有本质区别;孙中山的观点有历史局限性。
7.图片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甲、乙、丙三位同学研究了下列图片后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甲:20世纪初的中国,已经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
乙:很可惜,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
丙:其实,事情没这么简单。在当时,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
(导学号52640056)
根据你对图片的研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甲、乙的说法?
(2)就丙的说法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第(1)问要把握材料中“出现了民主政治的曙光”“民主与近代中国擦肩而过”这一信息;第(2)问要把握材料中“民主梦想的破灭是必然的”这一信息,再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综合作答。
参考答案:(1)甲: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乙: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化为泡影。
(2)看法:由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水平低,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