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7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7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9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0:18:03

文档简介

课时训练1 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
基础夯实
1.西汉人严安说:“秦灭六国之后,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战乱局面
B.春秋战国的争霸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应予以否定
C.秦的统一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秦的统一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答案:B
2.司马迁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曾经描述秦代的政治制度:“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这反映了 (  )(导学号52640023)
A.皇权至高无上
B.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C.秦律严苛细密
D.丞相大权独揽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根据材料中的“出一”“皆决于上”等,可以判断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
3.右图是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的一块砖,此砖正面以凸线划分为12个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
A.疆土辽阔,臣民众多 B.国家统一,皇帝集权
C.社会稳定,人民富裕 D.法律严苛,覆盖全国
解析:材料中的“秦代遗物”及砖文“海内皆臣”,能印证秦朝完成了国家统一,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实现了皇帝的专制统治。故选B项。
答案:B
4.秦朝统一后,采取一系列措施巩固政权。与下列图片相关的措施是(  )
A.统一货币、度量衡 B.修筑驰道
C.修筑长城 D.统一文字
解析:图片展示的是秦朝的秦权和钱币,这与秦统一后采取的统一货币、度量衡的措施有关。B项是交通设施;C项是边防工程;D项属于文化方面。
答案:A
5.《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导学号52640024)
A.统一度量衡、货币
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D.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解析:秦朝虽然二世而亡,但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它形成的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础,对此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答案:D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
材料三 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请回答:
(1)从材料一、材料三的“皇帝”称号及“制”“诏”“玺”等规定中,你能得出什么认识?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皇位是怎样继承的。
(4)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的皇帝制度。第(1)问通过皇帝一系列专用称号来说明皇帝的独尊;第(2)问从皇帝大权独揽的角度来说明其专制;第(3)问说明在皇位继承上采取了世袭;第(4)问综合三则材料说明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等,注意区分特征与本质。
参考答案:(1)说明了皇帝独尊的威势和地位,“制”“诏”说明皇帝的话就是法令;“玺”是皇权的集中表现,并为皇权披上了“天命”(君权神授)色彩的外交。
(2)皇权至上,皇帝独裁;大臣受皇命办事,没有决策权。
(3)皇位世袭。
(4)基本特征是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本质是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秦)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更名民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销以为锺鐻,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材料二 二十七年,始皇……筑甬道,自咸阳属之……治驰道。……三十四年,適治狱吏不直者,筑长城及南越地。
材料三 在一堂历史活动课上,某历史老师组织学生搞了一个“历史法庭”的答辩活动:秦始皇被秦朝人民告上了法庭。
原告:秦朝人民大众 被告:秦始皇 法官:全体学生
原告陈词:你不体恤人民,是个暴君 被告辩护:朕德高三皇,功盖五帝
(导学号52640025)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反映了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2)请为材料三中的“原告”“被告”在材料一、材料二中分别找出申诉和申辩的依据。
(3)作为法官,你应该怎样对“被告”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解析:第(1)问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从材料中归纳即可。第(2)问模拟“历史法庭”,从“原告”和“被告”的申诉结合材料一、材料二中的修长城、统一全国及一系列措施回答。第(3)问评价秦始皇的历史功过,要认识到历史人物所进行的各项重大活动,既受历史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同时又与其个人的主观因素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1)材料一:设置郡县,统一车轨、文字、度量衡等。材料二:修驰道、筑长城。
(2)原告:修长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被告: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
(3)一方面,他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国家,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并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他推行暴政,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加速了秦王朝的灭亡。总之,秦始皇有功有过,但功大于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