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基础夯实
1.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以外,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导学号52630030)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解析:材料所说的是西方列强把世界各地“绘制成地图”,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
答案:B
2.1898年德国某报纸曾如此报道:“开足马力前进,从陆上到印度的道路理应掌握在希望战斗、喜欢劳动的德意志手中。”上述计划( )
A.说明德国对外扩张的主要目标是非洲
B.反映出世界已联系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C.必然导致英德矛盾的尖锐激化
D.说明帝国主义列强已将世界瓜分完毕
解析:印度是英国的殖民地,德国的扩张计划必然导致英德矛盾尖锐激化。
答案:C
3.第一次世界大战前,这里矛盾复杂,争夺激烈,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当时在这个地区争夺最激烈的国家是( )
A.英国与德国
B.俄国与奥匈帝国
C.德国与法国
D.法国与意大利
解析:俄国打着泛斯拉夫主义旗号(支持塞尔维亚),向巴尔干扩张;奥匈帝国吞并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两地,把塞尔维亚视为向巴尔干扩张的障碍。
答案:B
4.奥匈帝国皇帝叫嚷道:塞尔维亚“作为一个政治因素,必须从巴尔干抹掉”。德国皇帝则叫嚷道:“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现在如不发动战争,就永远没有发动的机会了。”以上言论是针对哪一事件而发表的( ) (导学号52630031)
A.波斯尼亚危机
B.第一次巴尔干战争
C.第二次巴尔干战争
D.萨拉热窝事件
解析:关键信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与“发动战争”,且与塞尔维亚有关联,由此判定“机会”是发动战争的借口或导火线。正确答案为D项。
答案:D
能力提升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列强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
年代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880
22.9
7.6
7.8
8.5
1913
13.6
8.2
6.1
14.8
——据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总结
材料二 欧洲列强在20世纪初所占殖民地面积对比(以英国为1)
英国
俄国
法国
德国
1
1/2
1/3
1/11
——《世界近代史参考资料》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英德两国工业生产在资本主义世界所占的比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中,英德两国所占殖民地的比重与其经济实力之比是否相符?这种状况会带来什么影响?
解析:本题围绕英德矛盾选择材料,旨在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第(1)问应注意仔细对比数据,不难得出答案。第(2)问应注意结合所学知识,从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的角度作答。
参考答案:(1)德国超过英国,成为欧洲第一。
(2)不相符。后起的帝国主义大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对世界大国(Weltmacht)的向往有着牢固的地理学及地缘政治思想的根基。帕奇等地理学家以及瑙曼(Naumann)等政治学家强调,与奥匈帝国结盟对于德国而言至关重要……同时人们深信,只有通过发展海权,才能真正夺取世界权力。因此,德皇威廉二世重申了他的信条:德国的未来铺设“在水上”。
——《地缘政治学:过去、现在和未来》
材料二 如果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政府现在必须让人民了解德国的利益所在;“不应该让人民对一场欧洲大战的爆发一味地瞎猜……应该(让他们)预先就习惯于这样一场战争的思维模式”。
——摘编自《大战的起源》
(1)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的地理学和地缘政治学对德国政治走向的具体作用。
(2)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战争在奥地利—塞尔维亚冲突中爆发”的可能性。
参考答案:(1)对德国向往世界大国的地位起了推动作用;对与奥匈帝国结盟提供了理论指导;对德国发展海权、与英国海军竞争提供了地缘政治学依据。
(2)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争夺激烈,逐渐形成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德国地缘政治学推动了德国的对外扩张;巴尔干地区民族成分复杂,各种矛盾交织;奥匈帝国在巴尔干地区扩张及欧洲其他大国势力的介入,激化了奥、塞两国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