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马呀吉松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依马呀吉松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6-09-30 21:00: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依马呀吉松
教案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依马拉吉松》,并能用热爱家乡的情感背唱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
2.运用正确的气息唱好歌曲,运用正确的发声和吐字方法演唱。
3.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反复模唱,记忆歌曲旋律。
2.学习歌曲,感受歌曲,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
教材分析
歌曲采用了典型的民歌创作方法,整首歌曲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简单的音乐素材中却蕴含着深厚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西藏在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我国的西南部。
2.教师出示中国地图。(西藏位于我国的西南部。)
3.介绍西藏
师:那里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有最美丽的雪域风情,有勤劳勇敢的藏族同胞,也有那气势宏伟的布达拉宫,更有那风格独特、优美、粗犷的音乐。让我们一起听一听。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的播放进程进行讲解,学生认真聆听,了解西藏的风土人情。
二、学唱歌曲
1.初次聆听《依马拉吉松》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复听《依马拉吉松》范唱。
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录音范唱。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中唱了依马拉吉松
索呀儿惹洛
来斯马拉金彩
的意思。
师:在民歌的歌词中,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为完整表现歌曲而穿插的一些由语气词
形声词谐音词或衬托性词句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分段学习歌谱。
(1)在分段学习歌谱中,先让学生前十六分音符和后十六分音符,以此来降低学习歌谱的难度。
(2)视唱歌曲中的旋律。
(3)完整视唱歌谱。
(4)请学生分析一下歌曲的“旋律线”,让他们一边
“用手势表现旋律线”
做的动作,一边视唱曲谱。
4.歌词的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纠正字音。
(3)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地朗读歌词。
5.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依马拉吉松》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老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老师的口形,随《依马拉吉松》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唱好歌曲中的连音,按照正确的发声和吐字演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唱好连音,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 歌曲处理。
学生分组讨论(提示从速度、力度、情绪等方面入手),表现出热爱家乡的情感。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在唱依马拉吉松时,要轻而亲切。歌曲的结束句唱出稍快。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 听《依马拉吉松》伴奏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西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藏族人民能歌善舞,藏族的音乐更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唱歌曲,同学们分组设计了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形式。希望同学们课下多接触和了解一些有关藏族的音乐。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