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10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七单元 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争取民主的斗争 (10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1:10:10

内容文字预览

课时训练18 英国宪章运动
基础夯实
1.“支援我们来实现修正法案吧,我们一旦有了选举权,就会利用我们的权利来协助你们取得你们的权利。”这是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时期的宣传标语,其中的“我们”“你们”分别指(  ) (导学号52370077)
A.大地主和工业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C.新贵族和工人阶级
D.工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解析:结合英国宪章运动的背景可知,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政治地位得以提高,由此可知题干中的材料是工业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承诺。
答案:B
2.19世纪中期英国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之所以称为宪章运动,是因为(  )
A.工人阶级要求取得制定议会法案的权利
B.斗争的主要目的是要求议会通过《人民宪章》
C.《人民宪章》抨击了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
D.斗争主要是在“全国宪章协会”的领导下进行的
答案:B
3.英国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工人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对于“独立”的正确解读是(  )
A.其主张已完全超出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
B.工人独立地提出了本阶级的政治要求
C.认识到暴力革命是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根本道路
D.自始至终是工人阶级的独立斗争
解析:结合史实分析各选项:宪章运动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普选权,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的范畴,A项表述不正确;宪章运动是和平请愿的政治斗争,参与斗争的还有议会中的激进派议员,C、D两项表述也不正确;B项表述符合史实。
答案:B
4.宪章运动过程中三次请愿运动的共同点有(  )
①宪章派组织发动 ②工人群众积极支持 ③请愿中工人阶级独立提出经济要求 ④因为领导人的动摇而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
解析:第二次请愿中工人提出经济要求,第三次请愿因领导人的动摇而失败,③④不是共同点。
答案:D
5.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产生了重大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推动了英国国内的选举改革运动 ②推动了法国代议制民主的建立 ③推动欧洲工人阶级争取民主权利 ④促成了法德政治体制的确立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宪章运动主要是工人阶级争取普选权,法德政体的确立与此并无直接关系,排除④。
答案:B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受1825年经济危机和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的影响,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改革运动进入高潮。因改革法案于1832年通过,故被称为1832年改革法案。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调整选区,取消一部分贵族操纵的“衰败选区”,增加或分配给新兴工业城市以议员席位。
材料二 自本条例获得通过时始,本国境内的每一男性居民在下列条件下享有选举议会议员之权:
(1)在英国境内出生的公民,或在英国居住两年以上并已取得英国国籍的外国人;
(2)年满二十一岁者;
(3)选民册修订时经证明精神健全者;
(4)经要求行使选举权时不因犯罪而正在服刑者;
(5)倘选民在行使选举权时犯有行贿、冒名顶替或伪装选民证等项情事,应根据本条例处罚条款的规定,停止其选举权。
——《人民宪章》
请回答:
(1)在1832年的英国议会改革法案中没有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是哪些阶级?
(2)材料二中对选举权作了怎样的条件要求?除此之外,《人民宪章》还有哪些主要内容?
(3)你认为两则材料间的关系怎样?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依据材料回答。第(3)问主要考查对两则材料因果关系的分析能力。
参考答案:(1)工人阶级和小资产阶级。
(2)条件要求:凡年满21岁,精神健全的英国男性公民(因犯罪而坐牢者及弄虚作假者除外),都有选举权。
内容:秘密投票、废除议员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议员支薪、设立平等的选区和议会每年改选一次等。
(3)在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中,曾起过巨大作用的工人阶级没有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因此,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阶级的不断壮大,英国工人阶级开展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
材料二 1884年,英国费边社的基本纲领提出:费边社的目的是以下列方式来改革社会:从个人和阶级所有制下解放土地和工业资本,把它们交给社会所有,以谋公众的福利。只有通过这个方式,全国各种自然的和既得的利益才能公平地为全国人民所分享……为了这些目的,费边社应注意传播社会主义思想,鼓吹以社会主义为根据的社会和政治改革,包括确立男女平等的公民权利,同时推广有关个人与社会在经济、伦理和政治方面的关系的知识,以便实现这些目标。
(导学号52370078)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恩格斯写作《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费边社与宪章派在斗争目标、斗争方式上的不同。
解析:两则材料反映出英国工业革命后,工人阶级的现状及要求改变社会现状的一些组织的斗争目标和方式。解题时要注意提炼如下信息:近代城市兴起后工人阶级对自身现状的分析及斗争、联合意识的加强;费边社斗争目标和方式的归纳概括。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与费边社的不同。
参考答案:(1)工业城市的兴起;工人阶级的阶级意识形成;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加剧。
(2)斗争目标:费边社:消灭私有制;宪章派:争取普选权。
斗争方式:费边社:社会改良;宪章派:罢工示威、工人运动。
课件19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一、宪章运动要求普选权的斗争
1.背景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政权长期被大地主和金融资产阶级把持。
(2)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和深入,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提高自己的政治地位。
(3)1832年的议会改革法案为工业资产阶级参政打开了方便之门,然而工人群众和小资产阶级却没得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4)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队伍的不断壮大。英国工人阶级开展了争取普选权的斗争。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2.过程
(1)第一阶段(1836—1839年):
①领导机构:1836年,成立“伦敦工人协会”,试图用合法手段争取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和争取自由平等的权利。
②《人民宪章》:1837年,起草《人民宪章》,“宪章运动”由此开始。
③失败:1839年,宪章派提出致议会请愿书,被否决。
(2)第二阶段(1840—1842年):
①领导机构:1840年,成立“全国宪章协会”,宪章运动重新活跃起来。
②新请愿书:1842年,宪章派向议会提交新请愿书,重申《人民宪章》中原有的政治要求,还提出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③失败:新请愿书遭否决,工人罢工被镇压。
(3)第三阶段(1847年到19世纪50年代末):
①兴起原因:1847年,英国发生经济危机,大批工人失业;1848年法国二月革命的激励。
②递交请愿书:宪章派向议会递交新的请愿书,遭议会拒绝。
③失败:1848年后,宪章派发生分裂,19世纪50年代末运动失败。
预习交流1
《人民宪章》主要反映了工人阶级的什么政治要求?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1)反映了工人阶级扩大民主权利(包括选举权、取消财产资格限制、议会参与权等)的要求。
(2)意义:请愿书以法案的形式正式公布,它的公布标志着宪章运动的开始。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二、宪章运动对欧洲近代民主化的影响
1.性质
是世界历史上工人阶级第一次独立争取普选权利的全国性政治运动,是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
(1)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宪章运动提出的政治纲领对后来的议会改革和选举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2)对欧洲各国的工人运动产生了积极影响,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预习交流2
列举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早期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有哪些?有何积极意义?
提示:(1)英国宪章运动,法国1848年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早期无产阶级在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中,锻炼了自己的队伍,日益走向成熟,同时取得了一些实际的民主权利。这些斗争推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英国宪章运动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鉴于国会众议院的选举议员办法历来弊端百出,亟宜采取有效措施以矫正之;宜剥夺许多微不足道的选区产生议员之权利,将该项权利授予人口稠密、资源富饶之大城市……兹再颁令:凡成年男性未被褫夺法律行为能力……(其净收入)不少于十镑者……有权参加选举其本区代表……假如他在当年七月底之前十二个月中曾接受教区赈款或其他救济金,依照目前议会法之规定,他丧失了选举议会代表的资格。
——英国的改革法案(1832年)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二 1832年改革法案颁布时,人民曾寄以深切的企望,希望他们所受的种种苦难能够大部分,即使不是全部,因而获得消弭。……人民竟受了欺骗,此种卑劣行为实令人痛心。……所谓改革法案无非是把权力从某一个掌权派移交给另一掌权派,而人民仍得不到任何保障。……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
——英国《全国请愿书》
按:全国请愿书于1839年5月递交议会,7月12日被议会否决。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三 凡具有下列各项资格的男子,得有权在1868年及以后登记作为选举人……即(1)已届成年,并未褫夺法律行为者;(2)在任何一年7月最后一日,并在此以前十二个历月中一直以房主或房客资格在该镇选区内任何住宅居留者……(4)……诚实无欺地缴纳自1月5日以来的一切救济金者;凡在任何住宅与人合住的男子,不得沿用本节规定登记作为选举人。
——英国人民代表制度法案(1867年)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结合当时的社会经济与阶级关系变化,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利益。
提示: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形成了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材料一反映了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政治权利;材料二反映无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2)比较材料一与材料二在选举权规定或要求上的差异。
提示:材料一调整了选区的名额分配,但对选举权仍有严格的财产限制;材料二要求实行普选。
(3)英国1867年人民代表制度法案与1832年改革法案相比,有什么改进?为什么会有这些改进?
提示:1867年法案对财产限制有所降低,扩大了选民范围。这是由于宪章运动中,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英国宪章运动的历史影响
1.宪章运动对英国社会政治制度的民主改造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使资产阶级意识到工人阶级力量的强大,宪章运动所倡导的一些要求在后来陆续得以实现。
2.宪章运动为以后的英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提供了丰富的斗争经验。
3.宪章运动标志着英国无产阶级开始成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揭开了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争夺政治权利的序幕。
4.宪章运动为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创造了条件,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一系列工人运动的基础上创立的。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据统计,18世纪中期,英国700万人口中,只有15万人拥有选举权,仅占全国人口的2%。这15万人拥有选举权的依据是(  )
A.个人能力 B.财产资格
C.世袭特权 D.人民推举
解析:18世纪中期,选民资格沿袭15世纪的规定,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土地持有者参加选举,故选B项。
答案:B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英国宪章运动的请愿书提出:“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这表明(  ) (导学号52370017)
A.工人的愿望带有明显的空想色彩
B.工人的斗争局限于社会经济领域
C.工人阶级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D.无产阶级已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解析:宪章运动提出争取普选权的要求,说明其斗争已经突破了经济斗争的范畴,但并非以推翻资产阶级统治为目标,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1842年初,宪章派向议会提交的新请愿书中,与1839年提交的请愿书相比,新增加了(  )
①限制工时 ②提高工资 ③改善劳动条件 ④要求普选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新请愿书重申了《人民宪章》原有的政治要求,还提出限制工时、提高工资、改善劳动条件等要求。④是二者的共同点。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下列关于英国宪章运动特点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缺乏明确的斗争纲领 B.持续时间长
C.影响力大 D.斗争曲折
解析:宪章运动的斗争纲领就是《人民宪章》,目标是争取普选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一天下午他们打进了一家在桑尔附近的大工厂……工人们捣毁了价值一万英镑的成套机器……他们不只是捣毁这几个地方的机器,还准备去捣毁全英国的机器。
——《兰开夏事件》(当时人的通信)
材料二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全国请愿书》(1839年)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当时英国工人斗争处于什么阶段?他们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斗争方式?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斗争方式有什么新的变化?具体要求是什么?
解析:工人运动分为“自发”和“自觉”两个阶段,早期暴力斗争捣毁机器属于自发阶段,后来的政治斗争属于自觉阶段。
参考答案:(1)自发斗争阶段。他们没有认识到贫困的根源是资产阶级的剥削,以为贫困的根源是机器。
(2)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无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要求普选权。课时训练19 欧洲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基础夯实
1.劳动的解放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问题,它的解决有赖于最先进的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这是一个重要组织的章程,这个组织应该是(  )
                
A.正义者同盟 B.伦敦工人协会
C.共产主义者同盟 D.国际工人协会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工人运动走向国际联合的要求,据此判断,这个组织应是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
答案:D
2.第一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新”反映在(  )
A.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B.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
C.加强了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
D.开始为政治利益进行斗争
解析:第一国际的主要活动就是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A、D两项开始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B项是第二国际成立后主要活动的特点。
答案:C
3.巴黎公社是工人阶级创建新型民主制度的伟大尝试,公社使人民权益得以保障的措施是(  ) (导学号52370079)
A.公社委员有许多为无政府主义者,主张建立自由国家
B.公职人员由民选产生,接受选民监督,且随时可撤换
C.废除官员高薪制,公职人员工资不得高于普通工人
D.努力维护劳动者的利益,尤其是保护妇女的权利
解析:民主选举和民主监督是维护人民权益的根本保障。
答案:B
4.第二国际在传播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力量进行预备性的、初步性的、最基本的组织方面,做了非常重要有益的工作。其中“非常重要有益的工作”不包括(  )
A.提出八小时工作制的要求
B.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
C.推动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D.指导帮助各国工人党的建立
答案:D
5.19世纪晚期,第二国际倡导合法议会斗争的直接原因是              (  ) (导学号52370080)
A.资本主义国家民主政治发展
B.资产阶级空前强化警察军事机器
C.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尚未形成
D.资本主义国家人民生活有所改善
解析: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使工人阶级通过议会进行合法斗争成为可能。
答案:A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竭尽自由人的义务,就应当享受自由人的权利。我们要求普遍选举。为了避免发生富者利诱、有权势者威胁等弊端,应当实行秘密投票……我们要求国会每年改选……普遍选举必能、也唯有它才能给国家带来真正的持久和平,我们坚信它也会带来繁荣。 ——英国《全国请愿书》(1839年)
材料二 所以夺取政权已成为工人阶级的伟大义务。工人们似乎已经了解到这一点,因为运动在英国、德国、意大利和法国都又同时活跃起来了,并且同时采取了从政治上改组工人政党的步骤。
——《世界近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公社是现在唯一的政权,兹命令:第一条 一切公务部门的职工今后必须确认凡尔赛政府或其拥护者所发出的命令或通知为无效,无法律效力。
第二条 凡不服从本法令的任何官吏或职工,将被立即开除。 ——公社法令(1871年3月29日)
材料四 在确定的日期内,同时组织大规模的国际性的示威游行,这样,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城市,在规定的同一天,劳动者都能向执政当局提出要求:用法律限制工作日不得超过八小时……五月一日这一天就规定为国际示威游行日。
——第二国际成立大会的决定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欧洲无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出欧洲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目标有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公社什么性质?
(4)依据材料四概括第二国际成立大会通过的决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国际的斗争手段表现出什么新的特点。
解析:解题时要紧扣材料,并结合相关背景作答。材料一出现于宪章运动时期,要求争取普选权;材料二出现于第一国际时期,要求夺取政权;材料三出现于巴黎公社时期,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材料四出现于第二国际时期,倡导合法的斗争。
参考答案:(1)提出了要求取得普选权的政治斗争目标。
(2)目标变化:有组织地进行政治斗争,组织工人阶级政党,夺取政权。原因:马克思主义诞生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使国际工人运动发展到了新阶段。
(3)无产阶级政权。
(4)每年庆祝五一节,争取八小时工作制等。特点:斗争形式灵活多样,倡导合法的议会斗争。
7.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依据图1,分析这次工业革命在动力方面的主要发明是什么。这次工业革命对世界政治的发展产生的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2)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的改革法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3)依据图1、图2、图3,分析1832年英国议会通过改革法案的原因。
(4)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
(5)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解析:第(1)、第(2)、第(3)问考查的是工业革命给欧美政治民主化进程所带来的影响。第(4)问主要是从生产力与生产之间辩证关系的角度来考查。
参考答案:(1)发明: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影响:推动了世界政治的民主化进程。
(2)内容:降低了选民与候选人的财产资格限制,取消了一些衰败选区,给予新兴的工业城镇代表名额。意义: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3)工业革命后,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英国掀起了改革运动的浪潮;统治阶级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进行改革。
(4)资产阶级处于上升时期,生产力未发展到消灭资本主义的程度。
(5)认识: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斗争推动了民主化进程;在这一时期,资本主义发展符合历史的潮流;我们应顺应时代潮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课件21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第一国际推动各国工人的民主运动
1.成立背景
(1)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不断高涨。
(2)各国工人阶级合作的愿望增强。
(3)马克思、恩格斯总结各国工人运动的经验并进行深入的理论研究,为建立新的国际组织创造了条件。
2.成立
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在伦敦成立,它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马克思为第一国际起草了《成立宣言》和《共同章程》。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主要活动
(1)在各国建立支部,把各国工人阶级的斗争联合起来,支持和参加各国工人的罢工斗争及一切进步运动,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2)19世纪60年代,英国开展了争取议会改革的群众运动,在第一国际推动下,英国工人参与了群众性的选举改革运动,下议院被迫通过了改革方案。
4.历史意义
不仅推动了欧洲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它用无产阶级国际团结的思想,教育了各国无产阶级,使国际主义深入人心。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预习交流1
奥地利检察官曾这样指控第一国际:“国际就在各国政府的眼皮底下,完全秘密地发展成为和各国政府并存的第二国家权力、第二政府,它形成了一个危险的令人担心的竞争敌手。”据此指出第一国际的历史作用。
提示:第一国际领导工人阶级同各国资产阶级进行坚决斗争,推动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民主化的进程。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二、巴黎公社建设无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尝试
1.巴黎公社成立
(1)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国内阶级矛盾。
(2)建立:1871年3月建立了巴黎公社。
2.民主制度尝试
(1)实行人民普选制,体现了人民大众管理国家的民主精神。
(2)坚持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坚持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3)反对个人专断,禁止公社委员擅自决定和处理问题。实行人民对权力机关及公职人员的监督权和罢免权。
(4)加强法制,将民主制度建设渗透到实际生活中。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3.意义
(1)巴黎公社的创举发展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对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2)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在民主制度建设方面的许多创新做法,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2
巴黎公社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经验和惨痛的教训?
提示:(1)经验:
①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②在对国家实行民主改造等方面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2)教训: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掌握一支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这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前提。
②发动农民,建立工农联盟,以建立广泛的社会基础。
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革命政党的正确领导。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三、第二国际争取工人民主权利的斗争
1.第二国际成立
(1)背景:
①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工人的处境仍十分艰难。
②第一国际解散后,科学社会主义广泛传播,欧美许多国家建立了社会主义政党。它们为了争取劳工权利,要求加强国际联系。
(2)建立:
1889年7月,第二国际成立。大会讨论了国际劳工立法问题,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劳动保护制,保护童工和女工的权利。并通过每年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决议。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2.主要活动
(1)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
(2)积极推动工人阶级为改善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而进行斗争。
3.历史作用
(1)工人阶级的斗争,迫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开始逐渐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增加了劳工立法,使工人境遇得到改善。
(2)广大人民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有力地推动了近代社会的民主化进程。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3
有人说第二国际是第一国际的继续与发展,你同意这种观点吗?并说明理由。
提示:同意。(1)两个国际组织都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具体指导下、在工人运动深入发展的基础上成立的。
(2)两个国际组织成立的主要目的都在于团结各国工人进行有效的反对资本主义剥削压迫的斗争。
(3)召开代表大会是两个国际组织的主要活动方式。
(4)第一国际的许多中坚力量后来成为第二国际的基本骨干。问题导学即时检测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推动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本协会设立的目的,是要成为各国追求共同目标即追求工人阶级的保护、发展和彻底解放的各国工人团体进行联络和合作的中心。——《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
材料二 第一国际从中央到地方建立了较为健全的组织系统,它在欧美18个国家先后组成了支部……第二国际的活动与组织制度是每隔几年举行一次代表大会,强调国际联系与国际统一行动而不是非要形成一个指挥中心。
材料三 第二国际时期,社会主义思想变成为群众运动。与以不稳定的个人会员组织为基础的第一国际不同,第二国际在成立后的几年内就建筑在有组织的群众性政党的基础上。随着第二国际的成立,开始了作为群众运动的社会主义史。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依据材料一,指出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协会是怎样实现其“共同目标”的。
提示:新特点:工人运动出现了国际联合的趋势。
实现措施:成为各国工人阶级斗争的领导中心。在各国建立支部,推动工人运动的发展;支持各国罢工运动;领导英国工人的选举改革运动,推动民主进程;发扬国际主义精神,积极支持各国无产阶级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
(2)依据材料二、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第一国际与第二国际的不同之处。
提示:不同点:前者由各国工人团体组成;后者由各国社会党组成。前者有健全的组织系统,是各国工人的上级组织;后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大会的决策仅提供指导和参考。前者以暴力斗争为主要形式;后者以合法斗争为主要形式。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概括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和该时期欧美工人运动的特点及原因
(1)特征: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发展时期。
(2)特点及原因:
①自发性斗争减少,有组织的斗争增多,且规模更大。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工人的文化素质和组织程度大为提高,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得到广泛传播,工人政党和组织的相继建立,使工人运动从自发性向组织性增强方向发展。问题导学即时检测②由以暴力斗争为主向以合法斗争为主发展,斗争形式更加灵活多样。一方面因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扩大,进行合法斗争有了可能;另一方面工人政党和工会的普遍建立,比以前更讲究斗争策略。
③由以政治斗争为主向以经济斗争为主发展。随着资产阶级民主制的发展,工人阶级取得了过去不曾有过的许多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利用已取得的政治权利进行斗争,争取经济待遇的改善成为大多数工人的要求。所以这一时期的工人罢工多以缩短工时、改善待遇、提高工资福利为目标。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欧洲某收藏者所收藏的一张第一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的合影被高价拍出。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这张照片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来研究(  )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
C.欧洲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历史
D.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政治力量的历史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相对于以前的工人组织来说,第一国际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
A.是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
B.马克思主义成为其指导思想
C.推动了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D.确立了夺取政权的明确目标
解析:第一国际是第一个世界性的工人组织,A项正确。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工人的巴黎及其公社将永远作为新社会的光辉先驱受人敬仰。它的英烈们已永远铭记在工人阶级的伟大心坎里。这说明巴黎公社(  )
A.标志着无产阶级第一次登上世界政治舞台
B.在推翻法兰西第二帝国基础上直接建立的
C.是在历史条件成熟的形势下进行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D.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方面提供了有益经验
解析: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世界政治舞台,故A项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C项中“历史条件成熟”的说法错误。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在第二国际的推动下,工人阶级通过斗争,使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主要体现在(  ) (导学号52370018)
A.实现了八小时工作制
B.工人政党在议会中的席位不断增加
C.工人阶级上层取得了选举权
D.一些国家开始实施社会福利制度,增加了劳工立法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特定信息分析,“经济状况和劳动生活条件有所改善”应指D项。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到19世纪30和40年代,法国的共和派与英国的激进民主派都感到上当受骗了,他们曾在各自的国家里,以起义和示威游行的方式,强行发动一次实质上的革命,此后又都被抛弃,没有获得选举权……一些受尊敬的经济学家告诫工人们说,不要期望这个制度会改变得合乎他们的心意。由此,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并且要以主要由思想家设想出来的新制度来完全地代替现今的制度。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激进民主派”所发动的“实质上的革命”。这次“革命”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2)欧洲工人阶级“摧毁现行制度”最初的尝试是指哪一运动?据材料概括说明“工人们被引上摧毁现行制度的道路”的原因。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参考答案:(1)宪章运动。目的:取得普选权。
(2)尝试:巴黎公社。原因: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激化;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课时训练20 抗战胜利前中国人民争取民主的斗争
基础夯实
                
1.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独裁统治的特征是(  )
A.防共限共、特务统治、经济垄断
B.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
C.一党专政、经济垄断、保甲制度
D.防共限共、经济垄断、新闻检查
解析: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互相结合,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答案:B
2.1939年国民党确定了“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但又一再强调:“党政机关避免直接出面,尤其避免党派斗争之痕迹。”这表明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特点是(  )
A.用阴谋手段打击中国共产党
B.既要反共,又不敢彻底决裂
C.借民众力量,限制中国共产党发展
D.既要反共,又要避免舆论谴责
解析:反共是由国民党的阶级立场决定的,但当时正处于国共合作时期,反共又会影响到抗战的大局。D项只是表面现象,实际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场上发挥着重要作用,牵制了大量日伪军,国民党还想继续利用。故选B项。
答案:B
3.陕甘宁边区建立“三三制”政权以后,毛泽东曾经题词:“边区是民主的抗日根据地,是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的地方。”在这里“实施三民主义最彻底”主要是指“三三制”政权的建立真正落实了(  ) (导学号52370081)
A.建立国民的政府,国民一律平等的民权主义
B.彻底实现人民权利的民权主义
C.给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的个人与团体自由和权利的民权主义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答案:C
4.下图是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全体参议员合影,其中前排左三为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结合相关背景,对该幅图片的正确解读有(  )
①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属于“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 ②党外人士受到了欢迎和重视 ③民主选举带有普遍性 ④图片反映的历史情景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①结合历史背景判断,②可从题干李鼎铭的身份得出结论,③从图片信息中得不出结论,④考查抗日民主政权的意义,符合题意。
答案:C
5.中共“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最重要的一次大会,其重要性体现在(  )
A.召开于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B.回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C.维护了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D.指明了中国的光明前途
解析:中共“七大”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解决了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故选D项。
答案:D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1941年冬,陕甘宁边区召开了参议会,选举了林伯渠、徐特立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其中共产党员七人,超过了“三三制”原则,徐特立当即声明退出,经大会通过由党外人士白文焕替补。
材料三 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
(1)材料一突出反映了哪些内容?材料二中徐特立为什么退出竞选?说明了什么?
(2)材料三与材料二有何联系?李丹生的诗是当时何种实际的反映?
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愿望和组织政权的“三三制”原则。因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超过三分之一。中国共产党认真执行《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的原则,言行一致。
(2)中国共产党认真执行了“三三制”原则,得到开明地主的支持和赞扬。实行“三三制”,团结了各抗日阶级阶层,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战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是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是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
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
(导学号52370082)
请回答:
(1)指出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
(2)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解析:第(1)问在解答时要注意材料一中的时间信息,当时正处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时期,然后据此作答。第(2)问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此时处于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进行答案的组织。
参考答案:(1)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2)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
课件20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一、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1)1927年秋,宁汉合流后的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2)1928年8月,蒋介石打出“以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其表现:建立特务组织;制定反动法令,剥夺人民的自由、民主权利,迫害进步人士。
(3)1936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
(1)1939年初,确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方针。
(2)以“中统”和“军统”为代表的特务组织专门从事迫害共产党员和民主人士的罪恶活动。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3)强化保甲制度,与一党专政、特务统治相结合,成为国民党反动独裁统治的特征。
(4)制造“皖南事变”:
①背景:国民党抗战表现出动摇性,反共投降倾向明显,开始执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路线。
②概况:1941年初,新四军遭国民党军队的袭击;新四军大部分人壮烈牺牲,军长叶挺在谈判中被扣押。
③各方态度:
a.中国共产党:坚决回击,重建新四军,公布事实,揭露国民党的阴谋。
b.民主人士:在香港发起抗议运动。
c.国际社会:苏联、英、美反对蒋介石的行为。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d.为反抗国民党的压迫,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成立,推动了民主力量的发展壮大。
预习交流1
南京国民政府的性质是什么?国民党独裁统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提示:(1)性质: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成为帝国主义在华统治的代表。
(2)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相互结合和渗透。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二、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1.措施
(1)陕甘宁边区政府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2)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宪政运动,并成立延安各界宪政促进会。
(3)1940年3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充分保障各抗日阶级、阶层的广泛民主权利。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并与其他抗日党派真诚合作的民主制度。
2.意义:延安的民主政治制度,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预习交流2
上图为1941年晋西北解放区群众参加政权选举。请指出这一时期根据地政权的特点。
提示:以民主选举为基础;实行“三三制”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合作。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三、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
1.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的政策
(1)1943年春,国民党发表《中国之命运》,反对共产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攻击马克思主义。
(2)1945年5月,国民党“六大”召开,其中一个主要任务就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拒绝成立联合政府。大会决定成立特别委员会,专门进行反共活动。
2.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平、民主的方针
(1)发表文章,揭露《中国之命运》反动实质和蒋介石推行法西斯独裁统治的阴谋,呼吁为建立民主的新中国而奋斗。
(2)通过宣传和组织群众运动,阻止国民党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行动。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3)1945年,召开中共“七大”,提出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制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
预习交流3
抗战胜利后,中国面临哪两种命运?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基本主张分别是什么?
提示:(1)中国面临民主与专制、和平与内战、联合政府与一党独裁的两种命运。
(2)国民党主张:一党独裁,拒绝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中国共产党主张: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平、民主建国。问题导学即时检测延安的民主政治建设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陕甘宁边区的“豆选诗”:
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
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
材料二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提示:特点:适合普通群众文化水平;层层普选;贯彻“三三制”原则。
影响:抗日政权成为真正的民主政权,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你认为由此选出的参议员和政府官员,应该怎样行使自己的职权?
提示:以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依靠群众,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作风;严格自律,接受群众监督。问题导学即时检测关于“三三制”原则
背景:1940年,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
目的:巩固政权,渡过抗日根据地困难局面。
含义:共产党员、非党的左派分子、中间派在政权中各占1/3。
特点:基本方式——选举制;政治主导——共产党员;运作方式——相互合作、共同协商。问题导学即时检测评价:第一,缓解了抗日根据地内紧张的阶级关系,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调动了各方面的抗日积极性,有利于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
第二,体现了相当的民主精神,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民主建设的一种成功尝试。
第三,造就了一批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对战时及战后中国的政治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研究国民党在1928年召开的中央全会留下的史料,发现有一处不符合史实(  )
A.打出了“以党治国”的旗号,实行国民党独裁统治
B.此后为巩固独裁统治,建立了特务组织
C.制定了名目繁多的反动法令
D.1928年国民政府用宪法的形式确立了独裁统治
解析:1928年国民党召开中央全会,A、B、C三项所述史实均与之相符,但D项发生在1936年。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1941年初,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周恩来的题词,该题词针对的事件是(  )
A.国民党确立反动的方针
B.国民党推行特务统治
C.亲日派汪精卫叛国投敌
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不禁止地主、富农、国民党员参选议员”。这说明陕甘宁边区(  )
A.实行民主选举制度
B.接受国民政府直接领导
C.实现了国共党内合作
D.组建了多党联合政府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地主、富农、国民党员等都可以参加选举,故A项正确;B、C、D三项不符合史实。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抗战胜利前夕,中国面临两种命运的抉择。为实现和平、民主的这一光明前途,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设想。其设想的政治前提是(  )
A.打败日本侵略者     B.建立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C.废除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D.解放全国人民
解析: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指出必须废除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的联合政府。国民党一党专政不废除,民主联合政府就无从谈起。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2014课标全国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在性质上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 592人,占总数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导学号52370019)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的三三制政权的理解。第(1)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从巩固抗日根据地和团结各阶层抗战的角度来分析“原因”;“特点”根据材料中政权中人员的分配、“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可知从领导力量、各阶层联合和民主协商等角度来分析。第(2)问可从团结抗日力量、保证民主权利和巩固根据地政权等角度来分析。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参考答案:(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
(2)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课时训练21 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
基础夯实
1.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最具实质性的意义是(  )
A.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决议
B.改组了国民政府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否定了国民党的独裁和内战政策
解析:重庆政协会议上,经过全国人民的斗争以及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努力,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决议,这就从实际上否定了国民党的内战和独裁政策,是民主力量争取和平建国的一次努力。
答案:D
2.下边两幅图片反映的是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个历史场景,解读这两大场景,不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假和平,真内战
B.国共双方都没有和谈的诚意
C.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的历史
D.当时内战还未全面爆发
解析:抗战结束后,国民党假和平、真内战,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体现了争取和平民主的诚意,故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B
3.1946年10月10日,梁漱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导学号52370083)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和平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国共产党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发动了内战,要消灭人民民主力量,内战的爆发说明中国国内和平的可能已不存在。
答案:A
4.20世纪20—40年代成立的中国各民主党派,其名称多带有“民主”二字,这突出地反映了他们不满国民党政府的(  )
                
A.封建专制
B.军事独裁
C.一党专政
D.投降卖国
答案:C
5.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的背景是(  )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注意题干关键词语“诞生的背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21日,结合国内形势不难判断。
答案:B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以下一组历史照片摄于1945年,较完整地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重要历史事件的过程。
请回答:
材料所反映事件的原因及结果如何?
参考答案:抗战胜利后,实现和平、民主成为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经过重庆谈判,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但未能避免内战。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材料二 历年征战未离鞍,赢得边区老少安。耕者有田风俗厚,仁人施政法刑宽。实行民主真行宪,只见公仆不见官。陕北齐声歌解放,丰衣足食万家欢。
(导学号52370084)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反映了哪一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说明理由。
(2)概括说明两个时期的“边区”民主建设在当时各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解析:第(1)问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材料一中的“边区境内之人民……无阶级、职业……之区别……”说明当时要联合所有的阶级进行抗争;材料二中的“耕者有田”“实行民主”等表明当时处于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第(2)问只要答出二者对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作用即可。
参考答案:(1)材料一:抗日战争时期,各个阶级都享有平等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材料二:解放战争时期;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改革。
(2)前者:调动了各阶级、阶层抗日的积极性;后者:赢得了民心,为解放战争建立了稳固的后方。
课件23张PPT。目标导航预习导引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一、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
1.背景
(1)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打着“和平建国”的旗号,阴谋发动内战。
(2)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3)蒋介石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4)中共中央提出“和平、 民主、团结”的口号,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赴重庆谈判。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2.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①概况:经过四十多天谈判,国民党同意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
②成果:国共双方签订《双十协定》。
③意义:签订《双十协定》是人民民主力量的胜利。
(2)政治协商会议:
①原因:人民的压力和共产党的努力,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斗争。
②成果: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包括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
③影响:打破了蒋介石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反映了全国人民实现民主政治与和平建国的愿望。目标导航预习导引一二三四3.结果
国民党制造“校场口血案”,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争取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的努力化为泡影。
预习交流1
抗战胜利后,面对如何建设国家的问题,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做的?
提示:(1)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的方针,阴谋发动内战;采取“假和平、真内战”的反革命策略,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后,制造“校场口血案”,镇压民主运动,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
(2)中国共产党:提出“和平、民主、建国”的口号,派毛泽东等赴重庆谈判;努力推动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四二、国民党的“制宪”和人民民主运动
1.国民党的“制宪”
(1)背景:
①1946年夏,在美国支持下,全面内战爆发。
②同年秋,占领张家口后,召开国民党一党包办的“国民大会”。
(2)内容:制定了《中华民国宪法》,确认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
(3)结果: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宪法”公布后,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境地。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四预习交流2
为什么说1946年11月的国民党“制宪国大”是非法的“国民大会”?
提示:按照政协决议,真正的国民大会,应当是在全国停止战争的和平环境中,由改组后的民主联合政府召开。1946年“制宪国大”是蒋介石一手包办的,通过了伪“宪法”,确认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是伪“国民大会”。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四2.人民民主运动
(1)原因:
①内战爆发后,国民党镇压人民民主运动,制造了“一二·一血案”“下关惨案”“李闻血案”。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国统区人民反对国民党的独裁统治。
(2)表现:
①学生: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饥饿、反内战”运动。国民党制造了“五二○血案”。
②农村:抗征、抗捐、抗租运动迭起。
③城市:工人的斗争发展迅速。
(3)作用:
①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蒋独裁统治斗争的胜利。
②推动了人民革命的胜利发展。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四三、民主党派同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
1.原因
(1)民主党派认识到在国民党统治下不存在合法斗争的可能性。
(2)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国民党当局更变本加厉地摧残和迫害民主力量,大肆诬蔑民盟等民主党派,并强令其解散。
2.表现:1948年初,沈钧儒、章伯钧等人在香港改组中国民主同盟,重建总部。从此,民盟与中国共产党一起战斗,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彻底决裂。
预习交流3
有人说:“民盟被解散,是民盟史上的一大挫折,同时也正是民盟转变的起点。”请指出此处“转变”的含义。
提示:民盟从此放弃了中间路线,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决裂,同中国共产党并肩战斗。目标导航一二预习导引三四四、人民民主革命的胜利
1.革命胜利: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垮台。
2.建立新中国: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主要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大会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预习交流4
新中国的成立,有何历史意义?
提示: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统一之路。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国民党的专制独裁和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活动与探究
材料一 1945年8月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电报:“大战方告终结,内争不容再有……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材料二 历时22天的会议,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与斗争,终于迫使蒋介石签订了《关于政府组织问题的协议》《和平建国纲领》《关于国民大会的协议》《关于宪章问题的协议》《关于军事问题的协议》等五项协议。这些协议虽然还不是中国共产党所主张的新民主主义纲领,但它否定了国民党的一党专政、个人独裁的政治制度,否定了国民党的反人民的内战政策,迫使国民党承认党派存在的合法性和各党派的平等地位,确立了民主改革的总方向。所有这些,是符合全国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代表了当时人民的利益的,是人民民主势力的胜利。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材料三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的民主人士都拒绝出席蒋记国大,按规定国大代表是2 050人,出席者只有1 600多;其中85%是国民党,其余是附属于国民党的青年党、民社党以及胡适之类的所谓“社会贤达”。其中“知名人士”有大汉奸……有经人检举的贪污犯……这群“代表”在大会上争权夺利……甚至发生扭殴。41天的大会,每天所演的闹剧,各有特点,当时舆论说:“这幕独角戏将是国民党最丑恶的一幕历史。”参加国大的人,被人民叫做“落水”,叫做“堕入妓院的火坑”。
——《蒋家王朝》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材料一中蒋介石提出谈判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争取准备内战的时间,欺骗国内外舆论。
(2)材料二是对哪一次会议的描述?在这次会议上主要通过了哪些决议?结果怎样?
提示:会议:1946年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决议:改组国民政府、召开国民大会、实施《和平建国纲领》、整编全国军队、制定宪法等。结果:被国民党政府撕毁。问题导学即时检测(3)为什么当时的舆论将材料三中的大会看作“独角戏”?我们把这次大会称为伪国大,是非法的,为什么?这次大会对国民党有何影响?
提示:“独角戏”:这次大会由国民党一党包办,参加者也主要是国民党。
“非法”:因为根据1946年的政协协议规定,应先改组国民政府,再由改组后的各党派组成的联合政府召集国民大会。
影响: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制定的“宪法”遭到全国人民的谴责,蒋介石政府在政治上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问题导学即时检测抗战胜利后的人民民主运动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意义
1.沉重打击了国民党的独裁统治,为推翻国民政府做出了重大贡献。
2.壮大了人民民主力量,为新中国的成立并走上独立、民主、统一之路奠定了基础。
3.促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政治制度的开创。
4.使民主观念、民主协商精神深入人心。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重庆谈判前夕,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这段材料表明(  )
①全国人民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②国民党想利用谈判进行内战准备 ③国民党企图把发动内战的责任推给共产党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
解析:据材料中的“国内有厌战情绪”“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等关键词语可知,①②③均符合题干要求。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2.1946年,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国民大会”的理由是(  )
A.会议确立了蒋介石的独裁地位
B.蒋介石已发动了全面内战
C.蒋介石违反了政协会议决议
D.蒋介石大肆出卖国家主权
解析:这次“国民大会”是国民党一党包办的,确立了以蒋介石独裁统治为核心的国家制度,违反了政协决议,故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拒绝参加。
答案:C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3.观察右图,通过对报纸内容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  )
A.国统区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
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压制
C.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反蒋斗争
D.国民党为遏制民主而制造暴行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李公朴、闻一多是著名的民主人士,刺杀李公朴、闻一多是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反民主的暴行之一。
答案:D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4.1947年5月,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开展反内战、反饥饿运动。该运动属于(  ) (导学号52370020)
A.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国统区人民民主运动
B.知识分子的反蒋爱国运动
C.国统区人民自发的争取民主的运动
D.民主党派发动的第二条战线的斗争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1947年的反内战、反饥饿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的反对国民党统治的人民民主运动。
答案:A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领导的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材料二 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之经验,深知是这么一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得蒋介石还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问题导学即时检测12345(1)根据材料二,既然毛泽东说“积十八年之经验,深知是这么一回事”,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仍要如材料一那样让步?
(2)材料二中毛泽东所说“蒋介石不能不有许多顾忌”,是指哪些“顾忌”?
参考答案:(1)因为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蒋介石一贯反共,但迫于全国人民的压力和日本侵略的加剧被迫联共抗日;另外,中国共产党是“受南京中央政府及军事委员会的指导”,而不是“领导”。
(2)迫于国内外要求和平、反对内战的压力,特别是内战准备工作尚未完成,立即发动内战尚有困难。课件4张PPT。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与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异同 第七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6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世界上第一次广泛的、真正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指哪一运动(  )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
C.德国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D.法国二月革命
解析:宪章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不仅有工人参加还包括小资产阶级、农民等在政治上无权的阶层。运动中,提出了争取普选权的政治要求,并由无产阶级领导。A、C、D三项的参加者主要是工人阶级。
答案:B
2.1819年8月16日,英国曼彻斯特的数万名工人高举“普选与无记名投票”“没有平等代表毋宁死”等标语,前往圣彼得广场集会。这表明英国的工人阶级(  )
A.把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作为斗争目标
B.普遍接受了社会主义的思想观念
C.要求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善自身状况
D.作为独立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解析:工人阶级提出了改革政治、实现普选的要求,这表明工人阶级要求通过政治改革来改善自身的贫困地位。英国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是在1836年的宪章运动,排除D项。
答案:C
3.1836年英国宪章运动兴起是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主要原因有(  )
①工业革命的进行缩小了资本家与工人的收入差距 ②工人阶级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③工人阶级生产生活处境较差 ④法国二月革命的影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的叙述与史实相反;④是英国宪章运动第三阶段兴起的原因,而非1836年兴起的原因。
答案:B
4.宪章运动发展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的标志是                (  ) (导学号52370085)
A.《人民宪章》的提出
B.1842年新请愿书的提出
C.《大宪章》的提出
D.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的提出
解析:1842年新请愿书的提出,标志着宪章运动发展为独立的工人阶级政治运动。
答案:B
5.宪章运动中的三次请愿都失败了,但宪章运动对英国政治产生了深远影响。宪章运动后的几十年间(  )
①城市工人获得了普选权 ②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③议会议员的财产资格限制被取消 ④议员可以领取薪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解析:《人民宪章》的6条要求,除每年改选议会外,在后来几十年间都陆续成为现实。
答案:B
6.19世纪60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国际化趋势,最能体现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
B.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的领导
C.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
D.工人阶级队伍不断壮大
解析:国际工人运动的国际化倾向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相关,可以使工人阶级的斗争通过世界市场获取相互支持。而选项中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出现体现了这一点。
答案:C
7.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后,欧洲工人运动呈现出的特点是 (  )
①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②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进行了夺取政权的伟大尝试
④体现了国际团结的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解析:①的标志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三大工人运动。②第一国际的《成立宣言》《共同章程》由马克思起草,表明了马克思主义是其指导思想。③是指巴黎公社。④是指第一国际。
答案:C
8.拿破仑曾将在战争中缴获的1 200门大炮熔化后铸成凯旋柱,并使它耸立在旺多姆广场上。巴黎公社下令摧毁凯旋柱(如图),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崇尚暴力斗争
B.反对个人崇拜
C.反对争霸战争
D.高举国际主义旗帜
解析:凯旋柱是法国民族沙文主义的象征,摧毁象征民族仇恨的凯旋柱,是巴黎公社高举国际主义旗帜的反映。
答案:D
9.《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做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  )
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
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
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 ④“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解析:①体现了巴黎人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时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巴黎公社的壮举;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的愿望通过直接选举出的巴黎公社委员会来实现,但巴黎公社未实现对私有制的彻底改造,不属于社会主义政权,故②不正确,③④正确。
答案:D
10.在第二国际的推动下,欧美工人政党进行斗争的最大特点是(  )
A.经济斗争放在第一位
B.以武装斗争为主
C.强调国际无产阶级的团结斗争
D.进行合法斗争
解析:第二国际倡导通过合法的议会斗争为工人争取政治和经济方面的权利。
答案:D
11.右图:检阅无产阶级的战斗力量——1890年5月1日,恩格斯站在一辆货车上,参加了在伦敦市中心海德公园举行的大规模游行示威。该图片的相关背景是(  ) (导学号52370086)
A.伦敦工人纪念1866年争取工人普选权的海德公园集会
B.伦敦工人纪念《人民宪章》发表52周年
C.伦敦工人贯彻第二国际决议,在第一个五一节举行游行示威
D.伦敦工人举行集会声援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
解析:1890年英国伦敦工人阶级贯彻第二国际的劳动节决议,开展了第一次五一节示威活动。
答案:C
12.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提出的“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和抗战胜利后提出的“和平、民主、团结”两大口号的共同点是(  )
A.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继续争取与蒋介石集团的合作
C.大力争取国内和平
D.揭露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
解析:抗战时期,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保证。抗战胜利后,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需要休养生息,广大人民渴望和平,因此,虽然国内形势发生了变化,中国共产党仍把争取和平反对内战作为自己的政治任务。
答案:C
13.陕甘宁边区延川县开明绅士李丹生曾作诗赠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林公崛起宰边区,民主维新众口誉;选政三三行伟制,名扬何让古唐虞。”诗中称赞的政权性质是 (  )
A.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
B.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C.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政权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政权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选政三三行伟制”可以判断这项政治改革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政权具有统一战线性质,故选A项。
答案:A
14.有一位抗战时期生活在陕甘宁边区的老人,讲述了当时他的一些所见所闻,其中真实可靠的情况包括(  )
①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村长 ②在1939年曾积极参与宪政运动 ③抗日民主政权实行“三三制”原则 ④1941年亲眼看到新四军遭到国民党的血腥屠杀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早在1937年中共制定的《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中就有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制”的规定,故①正确,在1939年,中共中央在延安发动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宪政运动,故②也可能;1940年毛泽东正式提出著名的“三三制”原则,故③也正确;新四军是由南方八省的抗日红军改编而成的,1941年的皖南事变发生在安徽省,远在陕甘宁边区的老人不可能亲眼目睹,故④错误,选B项。
答案:B
15.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开明绅士李鼎铭表示:“我身为党外人士,与共产党合作两年,并没有感觉到共产党的任何歧视与排斥。……共产党对于民选来的党外人士是开诚相见,崇尚友谊。”这表明“三三制”的实施(  )
①赢得了广大党外人士的尊重 ②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③巩固了国共两党的合作 ④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李鼎铭先生的话表明,党外人士欢迎和支持“三三制”。“三三制”政权只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边区建立,并不直接涉及国共两党的合作,它只是用来调动各阶层人民抗日的积极性,而不是用来树立国际形象。因此,③④不正确。
答案:A
16.在1945年5月的国民党“六大”上,蒋介石指出“假借民主名义,僭窃民权,便利私图,陷国事于紊乱无法的状态”。他攻击的是(  )
A.民主党派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主张
B.中国共产党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C.伪中华民国政权出卖民族利益的行为
D.美国等西方国家调和国共关系的主张
解析:国民党“六大”的主要议题是继续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的问题,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坚决反对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建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答案:B
17.历史图片是当时社会现实的生动写照。下图反映的时代主题是(  )
A.抗日战争时期的爱国救亡运动
B.解放战争时期的人民民主运动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中国人民庆祝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解析:由图片“反饥饿、反内战”的信息可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领导的以学生运动为中坚的人民民主运动,这一运动形成了反对国民党统治的第二条战线。
答案:B
18.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这说明(  )
A.民盟主张在中国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B.民盟决定全体党员加入中国共产党
C.民盟决定反对国民党的独裁政策
D.民盟决定放弃走中间道路的主张
解析:B项言过其实,C项与民盟一贯反国民党独裁的史实不符,D项正与A项相矛盾。
答案:D
19.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对此图理解正确的是(  )
①1940—1944年是抗战时期,以抗日为重任,因而“民主”出现频率不高 ②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因而“民主”出现频率较高 ③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民众热议“民主” ④1947年内战,“民主”频率下降
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题干的时间范围是抗日战争时期至内战全面爆发,解答试题要紧扣这一时期的阶段特点和史实来分析。
答案:D
20.在一次会议上,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代表何香凝表示:“我脱离国民党到现在已经22年了,我从来没有向国民党反动派屈服过,22年来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我今天已经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她发表这番谈话的会议应是(  ) (导学号52370087)
A.陕甘宁边区参议会
B.中共“七大”
C.1946年重庆政协会议
D.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解析:“亲眼看到中国人民的自由解放”“民主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这些有效信息表明当时中国的民主革命已基本胜利,由此可判断出D项正确。
答案: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21题22分,22题18分,共40分)
21.观察下列图片信息:
材料一
请回答:
(1)图1和图2绘制于19世纪初期。观察图片,谈谈你从中获取的历史信息,并说明它们与宪章运动之间的内在联系。(10分)
(2)观察图3和图4,英国工人阶级在宪章运动中采取了哪些斗争方式?结合英国的政治体制分析他们采取这种方式的原因。(8分)
材料二
图5 1868年第一国际支
部德国工人教育协会的集会
图6 公社委员会举行会议
图7 第二国际苏黎世大会期间恩格斯与工人运动
领导们在一起,左起第四人为恩格斯
(3)某学习小组拟对材料一、材料二的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请你为其拟定一个研究课题。(4分)
解析:图1、图2反映出19世纪初期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而处境悲惨的工人必然要求提高政治经济地位,因此,它们与宪章运动成因果关系。英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游行、示威等方式是合法的,由此分析宪章运动的斗争方式。第(3)问要综合7幅图片的共同信息。
参考答案:(1)信息: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阶级劳动环境恶劣,处境悲惨;资产阶级为榨取高额利润,不择手段(或使用童工)。联系:工人阶级为改善自身的处境,不断进行斗争,这是宪章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
(2)方式:集会、请愿等合法斗争方式。原因:在代议制政体下,英国工人阶级希望通过合法的斗争,争取普选权,赢得议会席位,维护自身的权益。
(3)国际无产阶级争取民主的斗争。
22.(2015课标全国Ⅰ)根据下列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
(1937年9月23日)
材料二 中国国民政府蒋主席于抗战胜利后,邀请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先生,商讨国家大计……兹特发表会谈纪要如下:
一、关于和平建国的基本方针,一致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业已结束,和平建国的新阶段,即将开始,必须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彻底实行三民主义。
……
五、关于党派合法问题,中共方面提出:政府应承认国民党、共产党及一切党派的平等合法地位。政府方面表示:各党派在法律之前平等,本为宪政常轨,今可即行承认。
——引自《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
(1945年10月10日)
(导学号52370088)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抗战胜利前后各党派地位发生的变化。(9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党派地位变化的原因及影响。(9分)
解析:本题考查抗战胜利前后政党政治的发展。第(1)问的求答项为“各党派地位变化”,提示项为“概括”。从材料一、材料二时间看,“变化”前体现在材料一,突出国民党的领导地位变化,“变化”后体现在材料二,各党派在宪政下平等。第(2)问求答项为“变化的原因及影响”,原因要考虑抗战胜利后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作答,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历史进程回答。
参考答案:(1)抗战时期,各党派集中于国民党领导之下;抗战胜利后,各党派在宪政原则下地位一律平等。
(2)原因:抗战胜利,国共两党军事、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多数政党和国内和平民主力量的推动;美、苏等国际因素的制约。
影响:进一步加强了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的民主力量,推进了国内政治民主化进程;为以后构建多党合作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