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 金牌学案】2016-2017学年高中历史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人教新课标版 课件 练习):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1:41:20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
基础夯实
1.《山海经·海内经》曰:“后稷是播百谷。稷之孙曰叔均,始作牛耕。”根据考古发现,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大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晚期的墓葬中已有铁犁等多种铁器出现。这一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导学号52360031)
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发展,加速了周王朝的瓦解而不是强化了它的统治。
答案:C
2.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宣公十五年(前594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  )
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解析:透过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初税亩”的税制改革实际上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故选A项。
答案:A
3.魏文侯变法与管仲改革相比的相同点是(  )
A.废除了世卿世禄制  B.废除了井田制
C.破坏了井田制 D.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解析:A项管仲改革没有涉及;B项与史实不符;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C
4.战国时期,为防止“谷贱伤农,谷贵伤民”,稳定小农经济而采取的变法改革措施是(  )
A.“相地而衰征” B.“履亩而税”
C.“尽地力之教” D.“平籴法”
解析:要防止“谷贵”和“谷贱”这一物价起伏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只能与平抑物价有关,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5.商鞅提出:“当时而立法,因事而制礼……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其主张得到秦孝公的支持,秦孝公任用商鞅实施变法的主要出发点是(  )
A.增强秦国国力
B.商鞅的主张符合法家思想
C.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大势所迫
D.借变法打击贵族势力,巩固统治
解析:在诸侯争霸的背景下,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以便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故选A项。
答案:A
能力提升
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季康子欲以田赋(以田出赋),使冉有访诸仲尼,仲尼不对,私于冉有曰:“求(冉有名)来,女(汝)不闻乎?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先王以为足。若子季孙欲其法也,则有周公之籍(指籍田之法)矣;若欲犯法,则苟(苟:急)而赋,又何访焉!”
——《国语·鲁语下》
材料二 周室既衰,暴君污吏慢其经界,徭役横作,政令不信,上下相诈,公田不治。故鲁宣公“初税亩”,《春秋》讥焉。
——《汉书·食货志》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先王制土,籍田以力”实行的是什么土地制度?仲尼对季康子主张的态度如何?
(2)简释材料二中“初税亩”的含义。出现这一赋税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3)“初税亩”最初在哪里实行?实施“初税亩”的目的是什么?带来的客观后果是什么?
解析:第(1)问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回答。第(2)、第(3)问考查“初税亩”实施的背景、含义、目的、后果,要结合教材内容和材料分析作答。
参考答案:(1)西周实行的井田制。反对按田亩多少征收田赋的方法。
(2)含义:“履亩而税”,即按亩收税。原因:周王室衰微,吏治败坏;私田大量出现;增强鲁国的实力。
(3)鲁国。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客观后果:承认了私田主人对土地的所有权,有利于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文侯问李克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而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乎?臣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材料二 是时,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提封九万顷,除山泽、邑居参分去一,为田六百万亩。治田勤谨,则亩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
——(东汉)班固《汉书》
材料三 (李)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贼须劾捕,故著《网》《捕》二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具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六篇而已,然皆罪名之制也。
——(唐)房玄龄《晋书》
材料四 魏用李克,尽地力,为强君。自是以后,天下争于战国,贵诈力而贱仁义,先富有而后推让。
——《史记·平准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魏文侯变法的主要措施。
(2)根据四则材料回答魏文侯变法的主要影响。
参考答案:(1)废除传统的世卿世禄制,选贤任能;赏罚分明;实行“尽地力之教”,发展农业生产;强调法治,制定《法经》。
(2)破坏了旧制度,增强了国力,使魏国成为战国前期的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