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材料
专题一
过渡时期
班级
姓名______
一、基本知识点:
1、
过渡时期
年
月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我国开始由 主义社会向 主义社会过渡。到 年底, 基本完成,过渡时期至此结束。
2、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第一届政协会议在 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为:①通过了具有 作用的《 》;②议定了作为我国国家象征的 、 、 、___等,采用 纪年;③决定设立 ;④选举了
,其中
任国家主席。
3、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年 月 日上午,在中南海召开了此次会议。会议决定接受《共同纲领》作为施政方针,并任命 为总理兼外交部长, 为军事委员会主席, 为解放军总司令。
4、开国大典
年 月 日下午3时,在
举行了了开国大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也是20世纪
进程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它结束了一百多年来
对中国的统治和国家战乱频仍、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人民梦寐以求的 和______。中国人民结束了被
、被
的命运,从此 ,成为了国家的
。中华民族将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 。中国历史开始了 。
5、西藏和平解放
年 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 和 · 为首的五名代表赴京谈判,当年 月谈判成功,西藏和平解放,这标志着我国大陆领土全部得到解放。
6、建国初的经济秩序整顿
建国初,为制止市场 ,整顿 ,为恢复 创造条件,我国对经济秩序进行了整顿工作,具体措施有① , ;② , ;③ 。几个月后迅速收到成效,人民政权用事实证明了自己有能力在经济上管理好国家,毛泽东称这一胜利在经济上的意义“ ”。
7、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公然武装干涉朝鲜内政,同时入侵中国的台湾海峡。为援助友好邻邦,维护自身领土安全, 年 月,中国人民 军开赴朝鲜,在司令员 的带领下,舍生忘死、慷慨奉献,发扬了 主义、 主义和 主义精神,被誉为“ ”。我军与朝鲜人民军经过近三年的苦战,终于迫使美军于 年 月,在 (地名)谈判并签订了停战协议书,朝鲜战争结束。
8、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 年 月,颁布了《 》,废除了 制度,实行 土地所有制,极大地解放了 ,推动了农业的___和 ,为新中国的 创造了条件。土地改革、 与镇压反革命运动并称为建国初期三大运动。它们和整顿经济秩序一样,都起到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作用。
9、过渡时期总路线
年,党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总路线的内容可简称为“一化三改造”。其中“一化”是指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 化;“三改造”是指实现对 业、 业和对 于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第一个五年计划
为改变建国初我国工业基础 ,且产业结构 的局面,我国于 年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 业,相应发展 业、 业、 业和其他各项事业,为建立 国家奠定物质基础。一五计划于 年底顺利完成。
11、三大改造
由于旧中国生产关系落后,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国家于 年开始对__业、 业和
业进行 改造。其中对农业的主要改造方式是建立 ,对手工业的主要改造方式是建立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是通过有步骤地和平赎买,最主要的手段是实行
合营。三大改造的实质是调整生产关系,变生产资料 制为 制,以 生产力发展。三大改造于 年底基本完成,这标志着我国建立起了___主义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 阶段。
12、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年 月,在北京召开了第一届 ,这次会议制定并颁布了我国第一部 宪法。
1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世纪 年代初,中国在处理与 、 两国的领土问题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得到两国的认同,这五项原则是 、 、 、 以及 。长期以来,这五项原则不仅是中国处理 的 ,也是 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
14、万隆会议
年 月,亚非29国得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近代以来第一次没有 参加的国际会议,史称“万隆会议”。会上,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各国应“ ”的方针,得到各国普遍赞同,为会议的圆满成功奠定基础。这次会议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 与 ,扩大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
二、本时期其他大事记
1949年
11月11日,人民解放军空军司令部成立。
1950年
4月14日,人民解放军海军领导机关成立。
5月日,人民解放军解放海南岛。
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28日,中国政府发表声明,对美国侵略行径进行严厉谴责和抗议。10月上旬,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0月8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立,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10月19日,志愿军入朝作战,全国掀起大规模的抗美援朝运动。
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全国镇压反革命运动开始。镇反运动基本肃清了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破坏活动和反革命复辟阴谋,安定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有力地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土改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1953年
1月1日,我国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
6月15日、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确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和改造的方针。
1954年
4月26日-7月21日,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的日内瓦会议。
6月28日、29日,周恩来分别与印度总理和缅甸总理发表《联合声明》,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9月15日-28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举行,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56年
4月,中共中央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确定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
9月15日-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举行。大会宣布,三大改造已取得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建立;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综合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共45分,每题3分)
1.下列诗句中,描写抗美援朝战争的是
(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C.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新中国成立后进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B.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C.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困难
D.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人民的利益
土地改革的意义是
(
)
①废除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②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③农民真正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④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后,农村的土地所有制是
(
)
国家土地所有制
B.集体土地所有制
C.农民土地所有制
D.公社土地所有制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
B.唐朝时设置宣政院,西藏成为我国的正式行政区
C.“三大改造”完成表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西藏和平解放,祖国获得统一
建国以后进行土地改革的原因不包括
(
)
A.广大农民要求进行土地改革
B.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C.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会议是
(
)
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一五计划”建设成果的是
(
)
第一辆国产汽车
B.大庆油田
C.宝成铁路
D.武汉长江大桥
2016年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全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这个机构第一次召开会议的地点是
(
)
A.南京
B.北京
C.上海
D.北平
10.建国以后,土改的重点是在
(
)
A.少数民族地区
B.老解放区
C.新解放区
D.边远地区
11.“斗地主”已成为如今大众喜闻乐见的扑克牌游戏,据传在万恶的旧社会,地主横行乡里、无恶不作,人们为了发泄对其的痛恨,常在一天的劳作之后关起门来“斗地主”。“地主”退出历史舞台是通过以下哪次变革?
(
)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文化大革命”
D.改革开放
12.“长鞭哎,那个一呀甩呀,啪啪地响哎……沿着社会主义大道奔前方”这是一首老歌的歌词。它反映了农民满怀豪情地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喜悦之情。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在
(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后
C.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后
13.195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针对这部宪法,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主要形成以下几点认知。其中不正确的是
(
)
它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
B.它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它是第一部真正体现了民意的宪法
D.它的颁布表明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周恩来总理是我国外交的创始人,下列外交活动与周恩来有关的是
(
)
①出席APEC会议
②出席万隆会议
③出席日内瓦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5.拿破仑曾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它一旦醒来,整个世界都将为之颤抖。“雄狮”醒来,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
)
A.抗日战争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D.改革开放
材料解析
1.阅读材料一至材料四,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这就是我们的工作将协在人类历史上,它将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从此列入爱好和平自由的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
材料二
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就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
材料三
“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情感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
材料四
“当你走进一个土地改革早已成为一个被接受了事实的农村时,你立刻就能从人民的脸上,从那富有自信的表情和他们的昂首挺立的姿态上,看出来这一点。处处看得出他们对生活的新态度。整个的气氛是充满了意义的。”“这一切都导源于一个事实,那就是,农民可以手指着田地,怡然自得地对你说:‘这是我的’”
。
——宋庆龄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的标志和依据(6分)
(2)结合材料二,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这两种不同结果中,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6分)
(3)材料三中“最可爱的人”赶赴朝鲜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你能举出两位“最可爱的人”中的代表人物吗?(6分)
(4)材料四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这是我的”反映出该事件后土地的所有权归谁?该事件对于新生的人民政权起到了什么作用?请试举两例在同一时期起到相同作用的事件(10分)
阅读材料五至材料六,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五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六
在1949年的开国大典上,人民解放军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然而,有一个事实我们却无法回避:阅兵游行队伍中没有一支中国生产的枪支,没有一辆中国制造的汽车、坦克,更不用说飞机了。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4分)
为改变这一状况我国政府编制施行了什么经济发展计划?请举出该计划实施过程中所取得的三项建设成就。(8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
材料七
到1956年底,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百分之九十六点三,其中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占全国农户的百分之八十七点八。在所有制方面,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材料八
荣毅仁接受采访,自豪的说:“从前我们是资本家,是剥削阶级;如今通过
A
,我们也成为工人阶级的一员了,也是光荣的劳动者了”。荣毅仁这一举动为上海对私营工商业的改造工作起了积极带头作用,“红色资本家”的称呼由此得来。
材料七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之一,请问其主要方式是什么?在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中,哪一行业与农业紧密结合?对这个行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完成?(6分)
材料八中A处应当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三大改造的完成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9分)
专题一
过渡时期
一、基本知识点:
1949
10
1
新民主主义
社会
1956
三大改造
1949
9
21
1949
9
30
北平
临时宪法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国名
首都
代国歌
国旗
公元
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家领导人
毛泽东
1949
10
1
周恩来
毛泽东
朱德
1949
10
1
天安门广场
世界历史
内外压迫者
民族解放
国家独立
压迫
剥削
当家作主
主人
世界民族之林
新纪元
1951
4
十世班禅
阿沛·阿旺晋美
5
物价混乱
经济秩序
国民经济
调度物资
平抑物价
打击投机
没收官僚资本
统一财政和现金管理
不下于淮海战役
1950
10
志愿
彭德怀
爱国
革命英雄
国际
最可爱的人
1953
7
板门店
1950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封建土地剥削
农民
农村生产力
恢复
发展
工业化
抗美援朝战争
1953
工业
农
手工
资本主义工商
薄弱
不合理
1953
重工
交通运输
轻工
农
社会主义
1957
1953
农
手工
资本主义工商
社会主义
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
私有
社会主义公有
促进
1956
社会
初级
1954
9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社会主义
50
印度
缅甸
相互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内政
平等互利
和平共处
对外关系
基本原则
国际社会
1955
4
西方大国
求同存异
理解
信任
综合训练
单项选择题
答案:D
解析:A选项的后半句“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是渡江战役的盛况;B选项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长征》中的名句,描述红军长征:C选项是彭德怀元帅在1935年10月指挥红军勇猛打退敌骑兵的追击后,毛泽东主席赞扬他的诗句;D选项中“跨过鸭绿江”句可以判断出是描写抗美援朝战争,因为鸭绿江是中朝边境,且本选项是人民志愿军军歌的第一句,故选D。
答案:A
解析:本题应抓住题干中“根本原因”四字。B选项,“农民要求”只是主观意愿,并非客观现实要求;C选项同样过于笼统,造成建国初经济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D选项也未凸显现实因素。而A选项表明的“旧的土地制度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才是根本原因,故选A。
答案:D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没收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故排除②,应选择D。
答案:C
解析:土地改革的具体措施是没收地主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故选择C。
答案:C
解析:A选项,新中国的成立,表明我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胜利,或可表述为“我国已经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选项,宣政院是元朝所设,不是唐朝;D选项,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祖国大陆领土全部解放。C选项表述正确,因为经过三大改造,我国已经建立起了适应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故选C。
答案:C
解析:A选项,由于建国初大片新解放区还未来得及进行土改,及时进行土地改革确实是广大农民的共同要求;B选项也是全国土改的原因,理由同上;D选项是土地改革的客观原因。而C选项,社会主义制度要求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公有制,而土地改革所建立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其实质是一种私有制,与社会主义制度要求不符,故选C。
答案:D
解析:我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是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并颁布的,故选D。
答案:B
解析:A、C、D三选项都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成果。而B选项,大庆油田是在1959年发现、1963年建成的;“一五计划”的完成时间是1957年底,故选B。
答案:D
解析:本题容易误选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简称政协全国委员会或全国政协。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开会地点是在北平,而将北平更名“北京”是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内容之一。故选B。
答案:C
解析:在建国以前,老解放区大多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击破要求进行土地改革的应是新解放区,故选C。
答案:A
解析:土地改革完成以后,地主阶级失去赖以剥削农民的生产资料和经济基础,因此“地主”作为一个阶级退出了历史舞台,应选A。
答案:D
解析: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通过建国初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具体措施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三大改造内容,故选D。
答案:D
解析: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制定的、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它保护了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真正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真正体现了民意,故A、B、C三项正确。D选项,“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选D。
答案:C
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我国加入APEC的时间是在1991年,而周恩来总理1976年1月便已逝世,故排除①,应选C。
答案:B
解析:新中国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人民当家做主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所以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故选B。
材料解析题
(1)答:标志是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依据是:①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②人民当家做主,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答:①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②资产阶级革命派政党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③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答:赶赴朝鲜的根本目的是:①打击侵略者、援助友好邻邦;②维护自身国家领土安全。志愿军的优秀代表有:罗盛教、黄继光、邱少云、毛岸英。
答:是对土地改革的描述。所有权归农民。起到了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作用。其相同作用的事件还有:建国初的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战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任意两个事件均可)。
(1)答:反映了建国初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且产业结构极不合理、重工业发展极为落后。
答:第一个五年计划。重要成果有: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武汉长江大桥,南昌飞机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三条进藏公路,宝成铁路等。
(1)答: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在旧中国,与农业紧密结合的是手工业。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2)答:A处应当填“公私合营”。三大改造完成的意义是:①标志着在一个有着几亿人口的大国比较顺利地完成了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变革(或答我国完成了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中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③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