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第1课
鸦片战争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4·江苏高考)下图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 )
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
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
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
答案:B
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这一现象说明( )
A.中国的自然经济尚未开始瓦解
B.当时爆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
C.五口通商改变了中国外贸布局
D.世界市场形成后对华贸易减少
答案:C
3.“许开台湾互市,英、美、法、德相继而来,派领事,划租界,设商行,建栈房,轮船出入,次第渐兴,而交涉愈繁。咸丰九年,设通商总局于道署,由道办之。”材料显示的情况最早发生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后
答案:B
4.
鸦片战争后,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若干基本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中西交往历史的主要内容不是殖民史,不是鸦片入华史,也不是文化交流史,而是贸易的历史,是物质上互通有无的历史。鸦片战争的发生固然是由于综合因素导致,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经济上的原因——在于茶叶、在于白银、在于鸦片等等。
——摘编自郭卫东《转折——以早期中英关系和〈南京条约〉为考察中心》
材料二 上海港对英国的贸易额(单位:1
000美元)
年份
1843~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总输入
棉织品
1
671
4
255
3
080
3
311
1
836
3
052
2
618
毛织物
557
804
623
782
327
809
501
砂
糖
2
43
170
82
147
杂
物
292
136
186
176
200
470
643
合计
2
522
2
195
3
889
4
312
2
533
4
413
3
909
总输出
茶
322
2
221
2
027
1
834
1
654
2
019
2
427
生
丝
2
003
3
806
4
430
4
819
3
331
4
417
5
529
杂
货
35
19
35
73
96
78
65
合计
2
360
6
046
6
492
6
726
5
081
6
514
8
021
——资料来源:英国议会文书《上海领事罗伯逊关于该口1856年贸易的报告》
(1)评述材料一中关于鸦片战争爆发主要原因的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解读表格反映出上海港对英贸易出现的变化。(8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材料二上海港对英贸易变化的原因。(6分)
解析:第(1)问,考查的是对鸦片战争爆发原因的评价。材料一的观点认为主要是经济上的因素,解答时可认同,也可不认同。如果认同,则从经济角度分析;如果不认同,则从侵略性角度分析。第(2)问,依据表格信息从贸易量和贸易产品种类的特点方面分析归纳。第(3)问,应从中英双方的政治和经济等方面分析原因,可与工业革命、《南京条约》和中国经济政策等史实相联系。
答案:(1)示例一:同意鸦片战争的爆发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由于英国大量购买中国茶叶等产品,其工业品在中国闭关锁国政策下滞销;英国出现贸易逆差,大量白银流向中国;为扭转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国带来严重危害,清政府严厉禁烟,英国为了贸易利益发动了鸦片战争。
示例二:不同意鸦片战争爆发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中英经济贸易关系上的经济利益冲突所致。
理由:英国完成工业革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企图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和原料掠夺;为打开中国市场,进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以中国政府的禁烟运动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2)贸易总量增长较快;1843年,总输入与总输出基本相当,总输入在1845年达到高峰后呈缓慢下降趋势;总输出则呈较快增长趋势,1850年总输出超过总输入的一倍多;总输入中棉织品增长总量最多,总输出中生丝增长总量最多。
(3)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发动鸦片战争,签订《南京条约》,上海被开辟为通商口岸,贸易总量增加;中国小农经济、闭关锁国的长期影响,导致商品输出量大于输入量;英国实现工业化,技术先进,输入以工业产品为主;中国是农业国家,技术落后,输出以原材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