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 微试题)4.16抗日战争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版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 微试题)4.16抗日战争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3 10:2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第7课
抗日战争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颂扬淞沪会战的歌曲《歌八百壮士》:“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一定强,中国一定强,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词所反映的事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①发生在抗日战争的防御阶段 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③是中日民族矛盾激化的产物 ④反映了正面战场的抗战情况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2.毛泽东对正面战场抗战评价道:“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国民党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国民政府组织大规模会战
B.独立自主地进行游击战争
C.为敌后战场开辟创造条件
D.配合了各国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A
3.
“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
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
答案:C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从材料看,它显然忽视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以及苏联、美国等对中国抗日战争所作的贡献,因此目录中应该增加国民党所组织的四大会战(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并阐述国民党正面抗战的意义。此外,可在第二十七章增加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等史实,体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对中国战场的支持。
答案:
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