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殽之战
学案
第1课时
文学文化常识
《春秋》:
是我国最早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所作。
《左传》:
是第一部叙事详明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作。
“传”:
是解释经书的文章。
因为《春秋》充满了“微言大义”,即在语言上极为精练,而也正因文字过于简质,后人不易理解,所以诠释之作相继出现,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
《春秋》三传:
《左传》
《公羊传
》
《谷梁传
》
《资治通鉴》:
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为北宋的司马光。
课文理解
落实字词
结构与思路
开端(1——4节):秦王谋划袭郑,蹇叔劝阻不止。
发展(5——8节):秦军东征未果,中途灭滑而还。
高潮(8——10节):秦军遭晋军伏击,三帅被擒。
结局(11——13节):文嬴纵敌,原轸抗词未果。
尾声(14节):秦伯哭师认错。
第2课时
启思
问题
课文描写了哪几个精彩场面?
场面描写:秦伯问战
蹇叔哭师
王孙满观秦师
弦高犒秦师皇武子逐客
原轸论战
秦军败师于殽
纵囚追囚
秦伯哭师认错
你认为那几个人物形象塑造得最为丰满?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他们的性格特征。
蹇叔:稳健持重
深谋远虑
原轸:忠贞豪爽
刚直粗犷
弦高:勇谋兼具
国利优先
秦伯:刚愎自用
知错能改
艺术特色:
1、叙事简略,以蹇叔论战为纲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过场面描写从侧面写战争的前因后果。
2、人物语言个性化,外交辞令隐含丰富的言外之意。
3、人物个性鲜明,把人物放在矛盾冲突中,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细节刻画人物。
文言知识整理:
一、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1)若潜师以来:发兵
(2)秦师遂东:向东出发
(3)左右免胄而下:下车步行
(4)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做生意
(5)则束载、厉兵、秣马矣:喂草料
(6)子墨衰绖:染黑
(7)遂墨以葬文公:穿黑色衣服
(8)晋于是始墨:同上
(9)先轸朝,问秦囚:上朝
(10)秦伯素服郊次:穿素服
(11)武夫力而拘诸原:竭尽全力
2、名词作状语:
(1)秦伯素服郊次:在郊外
3、形容词作名词:
(1)劳师以袭远:远方的国家
(2)入险而脱:险要的地方
4、动词用作名词:
(1)则束载、厉兵、秣马矣:装载之物
5、意动用法:
(1)秦不哀吾丧:以……为哀
6
、使动用法:
(1)劳师以袭远:使……劳累
(2)而以贪勤民:使……劳
(3)彼实构吾二君:使……结怨
(4)以逞寡君之志:使……满意
(5)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使……受辱
二、通假字:
(1)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避
(2)以间敝邑:闲
(3)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餍
(4)堕军实而长寇雠:隳
(5)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缧
(6)乡师而哭:向
三、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句:
尔何知!
2、定语后置句:牛十二
3、介词结构后置:
(1)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2)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
(3)吾子淹久于敝邑
(4)败秦师于殽
(5)使归就戮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