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美美与共
● 教学目标
1. 理解“美美与共”文化心态的重要性。
2. 学习如何对待异文化。
3. 学习议论文的写作手法,加以合理使用。
● 重点、难点
重点:
1. 文章的论述思路。
2. 准确理解“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难点:“美美与共”文化心态的重要性。
● 设计思想
《美美与共》一文,是《拿来主义》、《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之后的本专题第三篇文章,也就是说,前两篇重在强调文化的差异以及借鉴西方文化的重要性,此篇则更重视从文化的角度阐释“美美与共”心态的重要性。
本文标示为必读课文,因此重在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写作方法上,一方面突出对前两篇议论方法理解的强化,更是在阅读方法上深化文本细读的方法。
本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对之前学情的一次检验,分为导入、讨论、拓展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锻炼学生开展议论文的学习能力。
● 教学资源
1.文章选读:韩少功的《文化这个大魔方》。
来信是大题目,平时不敢妄言,私下里也许可不避冒昧地说说。
我当然也不赞成把文化差异性绝对化。把文化划分为中西,正如划分为秦楚?难道中国人吃饭,美国人就吃泥吗?中国人讨老婆,法国人都克隆吗?文化差异等等问题,只能在极有限的范围里来谈,才是有意义的。
文化的共同点,当然会构成共同的价值标准,故屈原不光承担楚文化价值,也承担着楚文化以外各种文化的共同价值,于是才有人类“共鸣”说云云。后人和外人敬仰之,不一定是要对楚文化发烧
所谓“文化冲突?生活中,国粹派常常在眼红着轿车和美元,而西化派则常常在弱者那里三宫六院。再说嫖娼是哪一国的文化?贪污和暴力是哪一国或哪一个时代的文化?……人都活在文化杂交状态里,没有什么从一不二的纯粹,也就很难有什么文化的代表权。故“文化版图”以及列阵相攻式的“文化冲突”,也只是在非常特定的范围里才有效。
每一种文化从来就不“纯”,欧洲文化中的基督教就是从欧洲之外来的,其数学最初是从阿拉伯世界来的。这与中国文化夹“番”带“洋”的情况相仿。各种文化从?当然好。会不会有些资源会要丧失呢?那也是一定的。这就像世界上总会有人要死的。有人说:让中国文化死了算了。这当然也没有什么不可以,如你说的秦国灭了不就灭了么。很多东西失传了又怎么样?我们一般来说并不赞成对民族文化的守成态度,不想号召大家都当博物馆长。问题是,文化没有凭空的创造,文化的创造者总是需要利用一切有益的资源,为何独独要排斥中国这一份资源?一个人对身边的资源没有兴趣,那么他对遥远地域的文化兴致勃勃就那么真实?一个比较奇怪的现象是:凡是对西语、西学?在我看来,这位青年的西方观才是最为“中国”的,只是他对自己无形的小辫子不自觉罢了。
2.《美美与共》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
●过渡
听讲
题目讲解,导入新课。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整体把握
速读、分层、概括、发言。
文章内容的选择比较规整,因此必须在相对的内容上找出长短优劣。这样,作者的意图就比较明显地展示出来。
课堂互动探究四题。
概括、发言。
逐步加强对文本具体内容的理解。
让学生充分讨论,展示。
主导学生思考:
本文运用了那些论证方法?板书。
速读、思考、标注、发言。
除了之前所讲的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法,重点突出举例论证的方法。
拓展延伸:问题探究
思考、发言。
不要求标准答案,要求学生言之有理。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谦逊(shùn) 处理(chù) 妄自菲薄(?fěi)
B.糟粕(pù) 欺凌(líng) 纷至沓来(?tà)
C.酝酿(niàng) 收敛(liǎn) 扭曲(niǔ)
D.排斥(?chì) 和睦(mù) 模式(mú)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由于受一种被扭曲的心理的影响,容易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倾向。
B.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
C.要知道,不论哪种文明,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精华和糟粕。
D.当我们看到人类前进的步伐已经迈上全球化、信息化的道路,已经到了一个必须尽快解决全球化和人类不同文明如何齐头并进、共同繁荣的紧要关头。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我们要在宏观的视野下 不同民族文化的优点与缺点、长处与短处,并加以比较。
②作为理性生命的极度表现,西方人的科学事业是对人类理性生命力的探究,是一种精神的 。
③只重实践而忽视思辨的传统,有助于防止我们的民族陷入宗教神秘主义的精神 。
④我们不应将某种文化中的单一元素视为衡量文化的唯一尺度,更不能不加分析地用一种文化来 和取代另一种文化。
A.考察 沉醉 误区 统摄 B.考查 陶醉 误区 统治
C.考察 陶醉 错误 统治 D.考查 沉醉 错误 统摄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
A.中国式的武术不仅要打得准、打得狠,而且要打得漂亮,即要在花拳绣腿之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
B.如果一味强调我们不仅在科学上要向西方学习,在艺术上也要向西方靠拢,其结果必然就像邯郸学步一样。
C.有人错误地以为工艺和艺术是属于有之不多、无之不少的雕虫小技,其实这恰恰是中国文化的强项。
D.一走进第十届上海国际时装展览会展厅,我们顿觉眼前一亮,各色各样的时装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人的天性中不是生香卉,便是长野草,所以要适时地给前者浇上,将后者铲除。
(弗兰西斯?培根《谈人的天性》)
你说:“不值得作什么努力:无论你怎么样努力,都无法达到完善。”但是要知道,你的使命不在于达到完善,而只在于越来越近地走向完善。
(列夫?托尔斯泰《生活之路》)
两则材料都谈了个人修身实践,情比较分析它们侧重点的不同,并就其中一则谈谈你的认识
● 课后测评 (1-4题预习指导,5-8题选做)
1.保留下列句中“心灵与自然相融”的话题,展开联想,依照示例,将“山岳”的比喻改成大海、江河、太阳或月亮之类的比喻,写一段富有文才的话。
例句:不要嫉妒山岳连绵千里、峰刺青天的气势,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弥漫的云雾悄然融入山岳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山的巍峨,山的磅礴;无论你走到哪里,你的胸中都将充满山一样的浩然壮气。
仿写:
2.请提取下面一段文字的4个关键词。?
几个孩子在“日本之家”观看机器人踢球。位于长富官饭店的“日本之家”是日本奥委会在北京的临时总部,同时也是东京申办2016奥运会的展示舞台。“日本之家”突出科技、文化和环保主题,希望通过体育加强国际交流。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国结”不仅具有形意象征的极大魅力: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而且造型美、色彩美。
B.《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感动》写道:“在汶川抗震救灾前沿和后方,在千万名普通救灾者和受难者中间,记者记录下了一个个普通的人和他们在危难之时发出的声音,并从中感受到一种既平凡又伟大的力量。”
C.目前已收集到的试验数据表明,户外4米高的雪堆,盖上大约30厘米左右厚的木屑、枝叶等,到8月份仍可保持2.5米高度。
D.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埃塞俄比亚运动员阿贝贝?比基拉光着脚夺得了马拉松冠军,创造了奥运田径史上的奇迹,使之成为奥运历史上最著名的赤脚大仙。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5分)
??徽菜发端于南宋,兴盛于清代,如今更是享誉海内外。徽菜地方色彩鲜明,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三大特色。一是??甲??。徽州地处山区,林木葱茏,溪流遍布,盛产山珍野味、河鲜家禽,为徽菜制作提供了丰富多样、四时常鲜的食材。二是精于烧炖,讲究火功。①常以木材为燃料,或柴禾急烧,或树块缓烧,充分呈现食材的特点。②加以木炭火单炖,原锅上桌,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持汤汁的鲜美。③清炖是烹制徽菜的另一种重要方法,习用火腿佐味,汤色清白,香气浓郁。④红烧是烹制徽菜的主要方法,多用酱油着色,色泽油亮,味道浓厚。三是??乙 。徽菜在发展过程中秉承“医食同源、药食并重”的传统,原料的选择和搭配都十分讲究。比如,多用具有药效的野菜入食,就体现了传统的滋补养生之道。
?(1)材料中划线的句子顺序已打乱,请准确排序。(只写序号)
?????
?(2)请根据上下文,在甲、乙两个空格处补写出相应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0个字。
? 甲:?????????????????? ??????
乙:????????????????? ???????
????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东坛井的陈皮匠
何晓
①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
②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时,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
③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
④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丁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
⑤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
⑥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
⑦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
⑧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
⑨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续〈资治通答〉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
⑩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
?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宜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拥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
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送给了牟汉达教授。
?从此,陈皮匠和古城的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有刪改)
5.怎样理解文中“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哟,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这句话的含意?(2分)
?
6.文中第②段的环境描写,突出了古城怎样的特点?这对塑造陈皮匠的形象有何作用?(5分)
7.陈皮匠的藏书有什么特点?请根据文本予以说明。(4分)
8.陈皮匠为什么要把自己费了不少心血得来的藏书送给牟汉达教授?(5分)
9.文中写了陈皮匠和其他古城人面对无限商机的不同态度,请予评价;作者这样写的意图是什么,请予探讨。(7分)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C (A逊xùn,处chǔB粕pòD睦mù模mó)
2.D (应为“相得益彰”。 齐头并进:多方面同时前进。多形容几件事情或几项工作同时进行。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3.A (考察:①实地调查观察,②细致深刻地观察;考查: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考察”重实地或细致观察,“考查”重检查,由句中“视野”可知,应当选“考察”。沉醉、陶醉程度前重后轻,选“沉醉”更能表现西人对科学事业的热爱程度。误区:长时间形成的某种错误认识或做法,重“区域、范围”,且能与句中“陷入”更好地搭配;错误:不正确,不合客观实际。统摄:统领,统辖;统治:①凭借政权来控制、管理国家或地区,②支配、控制。由下文“取代”可知选“统摄”较恰当)
4.D (“琳琅满目”适用于书籍或工艺品)
5.前者谈的是人的天性中不是产生好的东西,便是滋生坏的东西,对其中好的要培养,坏的要铲除;通过设喻,侧重修身实践方法的揭示。后者谈的是人们应看待个人的修身过程,只要不懈努力,必将趋于完善;通过批驳,侧重修身实践应具的态度。第一则材料启示人们,应常怀惕厉之心,反躬自省辨善别恶,进而付诸行动,去恶扬善,提升自我。或:第二则材料启示人们,应树立正确人生目标,防止消极怠惰、自暴自弃,只要积极行动,并持之以恒,就可不断接近理想目标。
二、课后测评
1.示例:不要嫉妒大海浩淼无边的蔚蓝和空阔,如果让自己的心灵像一滴雨珠悄然融人大海之中,那么,你的生命里就有了海的旷达和宽容,海的博大和深远;你的个性中也将充满海一样的纳百川、载万舟而不张扬的底蕴。
2.“日本之家” 东京 申奥 舞台
3.B(A语序不当,“不仅”和“而且”后面的内容应互换;C“大约”和“左右”任删一词;D删去“使之”。)
4.(1)④①③②
?(2)示例:甲——就地取材,讲求新鲜;乙——秉承传统,注重养生。
5.(1)陈皮匠聪明灵巧有文化,志向却与众不同;(2)古城人不观解陈皮匠的选择。
6.(1)突出了古城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蘊。(2)为陈皮匠鲜明的性格特征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
7.(1)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紧密相关,如《续〈资治通鉴〉长编》《南充史志》《保宁府志》《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等。(2)数量多:陈皮匠用大半生的时间收集老书,教授及其助手在书房忙活六小时时,陈皮匠用十多天才把书整理完。(3) 具有研究价值: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
8.(1) 陈皮匠藏书不只是爱好,其心愿更是在于彰显古城的文化底蕴和家族的历史荣光;(2) 他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3) 他认真阅读了牟教授的论文和相关评论,认定牟教授是能进一步挖掘藏书价值的人。
9.(1)评价:①作品表现了陈皮匠面对商机冲击时恬静淡泊的人生态度和对传统文化的守护,他在商业化大潮冲击下的无奈,显示了守护者的孤独;②其他古城人更多关注的是开发历史文化资源带来的商业价值,这种对待古文化遗产的态度有失偏颇。
(2)探讨:肯定守护传统文化的行为,批判将传统文化遗产过度商品化的社会现象,表达对时下强烈功利化的社会现象的忧虑。
PPT (附后)
课件10张PPT。美美与共 费孝通1.走近作者:费孝通 汉族,江苏吴江人。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1938年获伦敦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毕业论文《江村经济》曾被国外许多大学的社会人类学系列为学生必读参考书之一。曾获国际应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并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 1.作者认为,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应该持怎样的心态?
【提示】 保持平和、谦逊的心态,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以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理智、稳健的心态,对异文化既要“理解”,又要有所“选择”。以实现“美美与共”;克己、忍耐、收敛,学会与不同文明和睦相处,以形成“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课堂互动探究2.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境界不容易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一方面,许多受过西方殖民主义欺凌的国家心理扭曲,要么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要么闭关排外。另一方面,作为强势文明的发达国家,容易妄自尊大热衷推销自己的“文明”。3.文章第五段举历史上的事例,其目的何在?
【提示】 运用事例论证。通过日本人学习唐朝文化从而丰富自己文化的事例,说明对待异文化要充分理解和选择,善于“美人之美”,这样才能达到文化的双赢。
4.现实中 形成“美美与共”文化心态的障碍有哪些?对此,作者持怎样的态度?
【提示】 1、人们习惯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集团的利益。2、人类前行的步伐无法阻挡, “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形成也能最终形成。
拓展延伸:观察下列图片,并说明其“美美与共”的特点。(中国文化对西方文化的融合)香港星巴克 (日本对中国建筑文化的借鉴)日本奈良东大寺,大佛殿分析下列现象19世纪二三十年代林则徐、魏源等人提出,开眼看世界,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西方的船坚炮利,接着冯 桂芬在《校宾庐抗议》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主张。到洋务运动中,则发展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在现实压力下对西方文化的接纳,完全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文化融合的功利性强,且内容是有限的 。 结合以下中国新建楼盘名称,分析其是否具有“美美与共”的文化心态。
“维多利亚”“西班牙名园”“欧风花都”“第五大道”“西雅图”“上海新加坡”“白雪公主”等等。
并没有具体的文化内涵,体现出的只是崇洋媚外的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