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欢迎光临麦当劳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翁乃群 翁乃群,中国现代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副研究员,著有《南昆八材》等书。作者简介:改革开放后,国门大开,外国文化大量涌入,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些异质异域文化的涌入,势必会和我们本土文化产生冲撞、互动、交流融合而呈现出异彩纷呈的特点。本文以美国麦当劳快餐在中国的中国化特点,探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融合。文题解读:文本研习
——整体感知 概括各段大意: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2段,将麦当劳餐厅与中国餐馆相比较,突出麦当劳的平等、民主氛围。
第3段,从揭示麦当劳吸引人们的原因人手,描述各类社会人群心目中的麦当劳。
第4段,麦当劳使中国人接受一种新的行为举止。概括各段大意:第5段,中国人心目中的麦当劳餐食和麦当劳的企业哲学。
第6段,麦当劳努力适应中国的文化环境,把自己塑造成为中国地方企业形象。
第7段,麦当劳在中国的经营策略。
第8段,从麦当劳的地方化谈外来文化的本土化问题。概括各段大意:第9段,全球化的实质。
第10段,从文化交流的势头看当前文化冲撞和互动的规模。
第11段,文化冲撞所引发的变动的多向性。思考:全文结构怎样?文章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总的述说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5段),麦当劳体现的美国文化影响了中国顾客。
第三部分(第6—8段),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的变与不变。
第四部分(第9~11段),文化冲撞的作用和意义。⒈《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题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是什么意思?明确:麦当劳快餐的中国文化特点,或是麦当劳的中国化特征。“表达”即“内涵”或“含义”的意思。⒉美国的麦当劳来到中国以后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分条列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明确:(1)麦当劳的“快捷”变得慢下来(2)麦当劳在许多北京顾客眼里成为悠闲消遣的场所。(3)价廉的麦当劳在许多中国人眼中并非“价廉”。 ⒊为什么麦当劳快餐备受消费者的欢迎?明确:
(1)麦当劳餐厅有一种平等、民主氛围。
(2)麦当劳的就餐环境优良,服务优良。
(3)麦当劳餐厅有益于养成“文明”的举止。
(4)麦当劳食品富有营养,科学合理。⒋你怎样理解文章第二段“一些顾客体会到麦当劳餐厅里平等、民主的氛围”的含义? 明确:
①在麦当劳,菜单品种少,价格差别小,消费差别不太,服务无大差别。
②低收入不会露穷,高收入难以显富。⒌麦当劳快餐是怎样中国化的?明确:北京麦当劳成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美国文化”,主要有如下几点:(1)积极融人当地社会,和周围街道、社区建立良好关系,并积极回报当地社会;(2)迎合当地人的消费习俗,如建立“情人角”和“儿童乐园”专区。(3)积极组织家庭团聚,营造中国式的家庭氛围。 麦当劳作为美国的连锁快餐店,有着统一的经营理念、经营策略。它伴随着美国经济的腾飞而获得巨大成功,无形中具有了某种政治文化意义,人们视其为代表了美国的国家形象,同时,能够在麦当劳用餐被视为中产阶级的生活方式特征之一。它的品牌内涵中包含了其产品品质、产品市场定位、品牌文化、产品标准化生产及品质保障机制、品牌形象推广、特许经营的市场扩张模式等。来到中国以后,为了适应中国民众的消费水平、饮食习惯,在自我形象上作了些改变,增加了亲和力,也就是所谓本土化。中国顾客在麦当劳就餐中领略了美国文化——广义的说,就是西方文化,改变了自己的某些不良习惯,说明了文化交流常常是无形的、自然而然的,也是双向的,相互渗透的。⒈本文作为一篇学术随笔,写得自由洒脱,但毕竟是一篇学术著作,又具有学术文章结构缜密、逻辑严谨的特点。试分析这篇文章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总结课文明确:这篇学术随笔突出的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作者颇具匠心的结构安排上。文章开头由比较中美消费者在麦当劳就餐的不同消费时间人手,提出本文的写作话题。接着作者条分缕析地归纳分析了麦当劳快餐文化(美国文化)的特点,有事例、有证据,恐怕还会有作者的亲身感受和观察体验,娓娓道来,不疾不徐,显得从容随意,紧接着作者又分析了麦当劳中国化的成功之道。最后.作者对麦当劳现象进行剖析,“麦当劳为例分析了全球化大趋势下,不同文化的碰撞、冲突乃至整合。篇末点题.指出文化冲撞所引起的变动从来就不是单向的。文化冲撞中,井非有哪一个文化是完全被动的。文章从一种生活现象人手,得出一个有现实意义的结论,深得“以小见大、由实入虚”之妙。2.你从本文得到了什么启示?明确:
①在经济、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各国各民族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与碰撞是必然的,我们要坦然待之,不能阻止。
②合作共赢是正确处理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
③外来文化应在保持其本性的前提下,努力适应当地文化环境,积极促进其“地方化”进程。 作者分析麦当劳的中国化过程有何目的?问题探讨
文化交流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 本土化……由事及理唐 朝 服 饰日 本 和 服东罗马帝国国家教堂
线条性,几何性,
外张感的穹隆
故宫
巍峨宏伟
中心对称
上海洋楼“白公馆”在西方, 婚纱颜色的深浅大有讲究,颜色越深,说明结婚的次数越多,如果一个新娘穿红色婚纱,说明她至少结了5次婚,而紫色就代表更多的结婚次数了。新娘结婚穿纯净的白色婚纱,代表纯洁,是第一次结婚。
中国传统则以红色代表喜庆,所以中国的新娘装都是红色的!婚纱传入中国后,很多赶时髦又不愿意摒弃传统的新娘选择了红色婚纱,土洋结合。礼仪习俗
现在如果要在美国开一家黄桥烧饼店,你将如何策划?
创新思维想一想提 示 既要考虑如何保持中国黄桥烧饼的特色,不能把它变成美国的汉堡; 又要考虑如何适应美国的国情而作出相应的变化。
要有黄桥烧饼中的美国文化表达。总 结
文化交流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过程,但这个“本土化”要有一个度。首先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因为特色是产品存在的基础,也是文化的生命,越是有特色,生命力越强。“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当然保持不是盲目排外,不是一味拒绝,它也需要和它种文化进行广泛的、深入的、多向的、多层次的互动和吸纳。
谢 谢 大 家 第五课 麦当劳的中国文化表达
● 教学目标
1. 了解麦当劳是被地方化了的、中国版的美国文化的一个代表。
2. 理解“全球化”的内涵以及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全球化”过程。
3. 了解文化的互动造成不同地域、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对文化内涵理解的差异。
● 重点、难点
重点:
1. 理解文章的关键词语和语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2. 理解文化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传播策略的运用与选择。
难点:明白文化的本土化的同时也是文化的全球化的过程。
● 设计思想
《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是本专题的最后一篇文章,从文章内容和所使用的语言来看,都是高中生及其熟悉的,因此在文章的理解上,难度较低。标示为选教或自读课文。
问题是对于熟悉的材料,学生往往缺乏自觉的深刻分析,因此,本节课教学的关键不是对文章语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作者观点的分析和思考。观点的碰撞和认同是对文章的理解过程,也是学生养成良好思考习惯的过程。
根据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文的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开展议论文的自读、自主学习。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麦当劳最初是加州的一家小餐馆,由迪克?迈克唐纳和马克?迈克唐纳经营。20世纪50年代,雷?克罗克与迈克唐纳兄弟合伙,开始新的麦当劳式连锁经营。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于1955年4月15日在芝加哥诺洲Des?Plaines诞生。到了60年代,克罗克又买下迈克唐纳兄弟的股份,独自掌控这个迅速膨胀的快餐帝国。在第一家麦当劳快餐店开业那天,汉堡包的标价是15美分,全天营业额为366美元。而今,麦当劳在世界各地已有3万多家分店,每天为5000多万名顾客服务,全球营业额约104.9亿美圆。麦当劳已经成为全球最有价值的品牌之一。? 麦当劳90年在深圳开设了中国第一家麦当劳餐厅,随后92年4月在北京王府井开设了当时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当日的用餐人次超过万人。至今,麦当劳已经在中国17个省市的74个大中城市开设了近600家餐厅,在中国的快餐业市场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麦当劳不仅仅是一家餐厅”这句话精确地涵概了麦当劳集团的经营理念。在全球麦当劳得到整体制度体系中,麦当劳餐厅的营运是很重要的一环,因为麦当劳的经营理念和欢乐、美味是通过餐厅的?人员传递给顾客的。
2.有关本文的写作背景:
二十世纪末,随着“全球化”多元文化交流不断加强,以快捷价廉取胜的美国快餐麦当劳来到中国,并迅速遍及中国的大中城市,形成了所谓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现象。当大众广泛接受欢迎麦当劳的同时,不少人对这种“麦当劳化”现象忧心忡忡,他们由此断言中国文化将麦当劳化,甚至危言耸听地惊呼殖民主义的卷土重来。其实,细心观察便可了解,中国文化的麦当劳化是与麦当劳的中国化同步发生的,带有独特的中国文化特征的用餐方式必然使得麦当劳这种起源于西方的快餐中国化。结果是中国的麦当劳既不同于传统的中国饮食文化,也不同于它的西方“原型”。中国现代学者翁乃群就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并将研究成果《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发表在《读书》杂志1999年第11期。
3.《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从熟悉的图片入手,便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知识灌输。
●背景解读
观看ppt
讲解,准确把握本文的意义。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文本梳理。
速读、分层、概括、交流。
从每一段开始分析文章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这也是文本分析的重要过程,再次强调。
主导学生活动:问题探讨。
概括、发言。
(1)在梳理的基础上,理解题目的含义
(2)依据文章内容,有次序地设计问题,逐步解读文本。难度不大,但要准确表达。
主导学生活动:
总结。
阅读、思考、标注、发言。
“以小见大、由实入虚”是文章的一大写作特点,这也自然涉及到文章的主旨。
提醒学生这也是一种可借鉴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主导学生思考:
文章的启示
思考、交流。
意见要有现代性、合理性。
可以看作是作者言外之意的说明。
拓展延伸
策划:中国产品走向世界。
讨论、发言
最后要回答文章主旨上来。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见ppt
●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纰漏/霹雳 翩跹/纤维 步履蹒跚/心宽体胖
B.炮制/炮兵 疤痕/奇葩 恪守不渝/溘然长逝
C.拮据/采撷 翘首/憔悴 潜移默化/黔驴技穷
D.甄别/箴言 山麓/露脸 疲于奔命/笨嘴拙舌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寒暄 审时度世 赋与 含垢忍辱
B.文身 宵衣旰食 招揽 愤世嫉俗
C.眩耀 恼羞成怒 守猎 受宠若惊
D.纽扣 以逸代劳 脉搏 判若鸿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关联词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在麦当劳,菜单品种不但有限,而且品种之间价格差别不大,从而使就餐者消费差异不大,餐厅报务员提供的服务也无大差别。
B.在美国,以快捷、价廉取胜,并被大众所广泛接受的麦当劳,虽然在北京也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但其中被赋予的意义与其美国祖源却有很大的不同。
C.与麦当劳不同,中式餐馆菜单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品种价格差别巨大,加上餐厅空间结构上往往设有前者所没有的雅座或单间,受到的服务也会因而有很大差异,使就餐者消费反差显露无余。
D.麦当劳在北京的经营管理者虽然在饮食品种、服务和管理上仍保持其美国式,但为了扩大营销,他们也在努力适应中国文化环境。
4.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最使我艳羡的还是园林艺术家化平淡为神奇的????。某些树木当植当伐;某些花卉当疏当密;何处须巧借地形,顺势筑坡;何处又宜少见轩敞,????:所有这一切都煞费心血,但又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正像一帧名作脱稿前画师那奇绝而????的点睛之笔。
A. 用心??别树一帜? ?浑成?????B. 匠心??别树一帜??饱满
C. 匠心 别有洞天? 浑成? D. 用心??别有洞天??饱满
5.下列各句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时下什么都兴“排行榜”,诸如“金曲排行榜”“小说排行榜”“大学排行榜”……五花八门,不绝如缕,让人目不暇接。
B.就在成君亿美滋滋地打着名著的主意时,《麻辣水浒》《经济学演义》等跟风书和《成长力》等“本土”经管书、励志书也纷纷出版——跟风出版让人一言难尽。
C.赵守俨先生继任主编辑后,左右逢源,使中华书局保持了编审重学术、出书高品位的传统。
D.联大召开纪念奥斯威辛集中营解放60周年会议,日本《读卖新闻》《朝日新闻》都以很小篇幅予以“关注”,不期而遇地将报道聚集在“阿拉伯国家缺席这一特别会议”上。
● 课后测评 (1-4题预习指导,4-7题选做)
1.把下列句子填在后面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能走多远? 目标实现不了,人生也会因这一路风雨跋涉变得丰富而充实,在我看来,这就是不虚此生。
①于是,我想用青春的热血给自己树起一个高远的目标。
②人又能攀多高?
③目标实现了,便是光荣;
④这事不是要问双手而是要问意向。
⑤这话不是要问双脚而是要问志向。
⑥不仅是为了争取一种光荣,更是为了追求一种境界。
A.④①⑤②⑥③ B.⑤②⑥③④① C.⑤②④①⑥③ B.④①⑥③⑤②
2.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二人排齐向右站 ? ? 左人正立右倒画
?亲密并列肩比肩?? 人形颠倒表变化
3.仿照画线句子,在空缺处各写一个句子,使前后句子协调,构成排比。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 ;太阳说,我燃烧的青春四海光芒。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汉语,我想对你哭
武汉大学某教授在一次讲演中曾不无感慨地说到,汉语现在已经成为了一种弱势语言、一种第二阶级的语言。在座的富有自由辩论精神的学子们一片哗然,纷纷以“语言是没有阶级性的”观点反驳。但在听了演讲者的“一个外国人晋职、升中学、上大学、考研究生、攻博,需要考我们汉语吗?”的反问之后,全场寂然。
我不否认,今天我们必须学习西方科技知识,掌握其语言、了解其文化。但是,如果我们普遍陷入对外国语言(这里主要是指英语)的畸形崇拜,那么这实际上就是一个关系到本民族文化生存前景的严重问题。
大多听讲者也明白在那种狂热的气氛里,是难以学到什么新东西的,但他们认为,即便花费时间、金钱换来一种心理上的平衡也值得。因为,英语对于考研者来说,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它早巳成为考研游戏的前提。而且,随着竞争者日众,它的难度也不断水涨船高。具体地说,一个报考中国现当代文学甚至中国古代文学专业的考生,如果英语不迭“国家线”的话,即便专业再优异也是白搭。相反,专业平庸,英语成绩突出的考生,却往往成了录取的亮点。
然而,我们对英语的态度又是矛盾的。我们真的重视英语吗?2000年武汉大学博士生录取的英语线,划为:应届、往届的文科考生分别是55、50分,而理科应届、往届考生分别只需50、45分。也就是说大家同是博士生,在英语卷面分只有100分的情况下可以相差10分之巨。而且,更让人不解的是,一个研究空间物理的博士生与一个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博士生究竟哪一个更需要英语?
再看我们年轻一代对本民族传统文化态度冷漠,了解浅陋。我参加过湖南省的高考作文评阅工作,在所阅过的近2000篇文章中,很少能看到字句完全通顺的,更无从奢谈文采,而太多“准大学生们”在文字中所体现出的对题旨把握的模糊、表达的幼稚、取材的单一和价值观念的混乱真是让人惊叹!
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不可遏抑的世界趋势。面对强势文化的入侵,我们知道其他民族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语言和文化的吗?多数时间在美国教书的法国人德里达来北京大学作演讲的时候,开始打算应学生要求用英语,但法国领事馆坚持要他用法语,因为他是法国人。几十年前,美籍华人丁肇中先生在诺贝尔奖的颁奖台上致答词时,这位英语远比汉语讲得流利的科学家,却坚决要讲汉语,就因为那是母语。据说在德国的讲台上授课,政府规定一律都得用德语。而在许多最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的国际讲坛上,我们却听到了中国代表的满口洋话。最近惊闻武汉某著名大学也要实行双语教学,据说包括其中文专业也不能幸免。如果这消息确实,那么在中国大学的课堂上使用英语讲授汉语言文学,将成为世界教育传播史上的一大奇观……
我们小时候都学过《最后一课》。我想这篇体现一种语言命运的著名短篇小说之所以引起全世界的共鸣,是因为那位老师在最后一课上,表达了一个超越民族界限的感叹:法语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这句话可以置换为:世界上任何一种语言都是最美丽的。遗憾的是,这种美丽往往只有在语言存在受到威胁的时候,才体会得出。我们非得要扮演一回那个不成器的小学生么?
英语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狼来了”。来了一匹我们不能赶走也无法赶走的“狼”。但我想,即使我们没有气度、勇气、胆识、能力与之共舞,也不至于要把我们的孩子以及我们身上的好肉都送到它的嘴里,任其撕咬吧?
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4.文章的题目是《汉语,我想对你哭》,而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何说“汉语,我只有对你哭”?
5.作者在文中举丁肇中、《最后一课》的例子,各有什么用意?
6.武汉大学某教授讲演时,学子们先是一片哗然,而后全场寂然,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7.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好汉语与外语之间的关系?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A (A项pī, xiān, pán ,B项 páo / pào, bā/pā, kè C项 jié / xié,qiáo, qián D项 zhēn, lù/lòu, bēn /bèn. )
2.B (A项的的“世”应为“势”、“与”应为“予”;C项的“眩”应为“炫”,“守”应为“狩”;D项的“代”应为“待”)
3.C (“因而”表示结果,用在这里上下文意不通,应改为“因此”:因为这个;所以)
4.C (用心,指集中注意力;使用心力;专心。匠心,工巧的心思。多指文学艺术中创造性的构思。第一空处是讲“园林艺术家”的,选择“匠心”最为恰当。
别树一帜,树:立;帜:旗帜。比喻另创一家或另创局面。别有洞天,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第二空处是表现“少见轩敞”的,所以应当选择“别有洞天”。
浑成,天然生成。常形容文学艺术作品等自然,浑然一体,不见雕凿的痕迹。饱满,指丰满;充实;充足;充满感情的。与前文“不露惨淡经营的痕迹”相照应,当选“浑成”。)
5.B (A项“不绝如缕”,用错对象。C项“左右逢源”用得不合语境D项“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此处与语境不合。)
二、课后测评
1.C( C项按照层层递进的顺序排列)
2.示例:从:一人前行一人后,后人跟随前人走。
北:二人站立背靠背,字义相背可意会。
3.答案示例:月亮,我袒露的心灵万里明;海鸥,我搏浪的人生一路壮观。
4.措辞的变化,是为了表达作者面对汉语正在衰败的令人胆战心惊的事实,既深深忧虑想大声疾呼,同时残酷的现实又使作者无可奈何的心情。
5.丁肇中,意在说明对待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态度,也是衡量一个民族自尊心、民族责任感的重要方面;《最后一课》意在说明汉语是美丽的,如果我们不珍惜自己的语言资源,盲目迷信英语万能,我们的母语汉语将会崩溃和断代,不要等到语言存在受到威胁时再后悔不迭。
6.“一片哗然”说明学子们没有意识到汉语所面临的巨大危机,没有真正去热爱汉语、关注汉语的发展;“全场寂然”说明教授的一个反问,让学子们在对比中、在活生生的现实中意识到汉语所面临的危机。
7.热爱汉语,认真学好汉语,规范使用汉语;大力宣传汉语,尽自己所能丰富和发展汉语;尊重外国语,积极学好外国语,恰当使用外国语。
PPT (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