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
● 教学目标
1. 了解东方科学对于西方科学的意义。
2. 认识本文在表达方式上的特点,学习并会运用本文的论证方法进行阅读和写作。
3. 学习作者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正确对待不同科学文明的态度。
● 重点、难点
重点:
1. 学会为学术文章提炼关键词语,写出内容提要。
2. 学生能够通过问题探讨,认识文明对话的内涵及其意义。
难点:学习能够客观地对待不同科学。
● 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加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语文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语文课程,应注重应用,加强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联系,更新内容,以适应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要使学生切实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能学以致用,实践中提高自身的思想、能力素质,促进人的发展。语文应在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使语文的学习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体验。
不同国家、民族的起源、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过程各不相同,由此形成了多元文明。随着科技的进步,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全球化的趋势正在加速,各种文明也在加速碰撞,既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共享,也突显了不同文明的差异、分歧和冲突。本文追根溯源,阐明了西方科学从东方科学中得益的观点,探讨了西方科学的作风,批评了错误的认识。传达了这样一种观点:应该承认各种文明都有自己的价值,反对以优劣论文明,要以平等的态度和积极地开展文明对话,减少偏见和敌意,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本节课的教学就是要学生借鉴前贤的远见卓识,学习前贤的辩证思维,切实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做一个有见识不盲从的独立的人。养成学生的判断力,让他们知道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怎么做,可以怎么做。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美国科学家乔治·萨顿在阐释东西方科学问题时说:
“我认为古代和中世纪的科学史和现代科学史应该是具有同等价值的。如果挑出一个历史时期作为最好的时期,我认为最重要的历史时期不是最近的阶段,而是最早的发展。还有什么事情能比一个良好的开端更为重要呢?
?科学的黎明是历时几万年的全部进化过程准备起来的。在纪元前三千年的开端,这个过程至少在两个国家: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已经完成,在另外两个国家印度和中国也可能已经完成。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的文化,包括书写的使用,那时已达到了一个较高的阶段,并且积累了许多数学、天文学、医学的知识。那么,看来可以证明文明始自东方。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格言包含了许多真理。
直截了当地说,我的目的就是要证明东方人民对于我们的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即使我们文明概念的核心是科学也是一样。毫无疑问,光明从东方来!”
显然地,作为近代科学史的奠基人、新人文主义的先驱,萨顿对世界各个民族对文明的创造所作出的贡献,给予了公正而合乎历史实际的评价。
2.有关东西方科学的名言警句:
中国这一文明古国与欧洲难分轩轾,双方处于对等的较量中。
——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序
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世纪,东方文化将取代西方文化在世界上占统治地位。而取代不是消灭。全面一点的观点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分析已快走到尽头,而东方文化寻求综合的思维方式必将取而代之。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当西方各国普遍地开始意识到文明、意识到自身行为的优越以及它们在科学、技术和艺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时,文明的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就结束了。
——埃利亚斯《文明的进程:文明的社会起源和心理起源的研究》
3.《东方和西方的科学》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入手,突出东方科学的意义。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培根,知识灌输。
●预习检测
观看ppt
突出语音和成语。
●解题:“东方”
讲解,准确把握题意。
●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整体把握文本。
提炼、概括、交流。
学会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以及文体特点。
主导学生活动:
进一步推问。
概括、发言。
难度逐渐加大
名言警句欣赏。
阅读、思考、交流。
要从词义、语义两方面入手分析,这是关键语句理解的基本要求。
思路整理。
教师
通过板书,从宏观上对文本进行梳理。
文本细读:围绕文章4—7小节进行再读
学生交流
通过具体问题,引导学生从具体内容和写作方法上进行进一步探究,既证明了文章的主旨,又能在具体方法上体现写作的特点。
拓展延伸
主导学生活动:如何正确认识中国科学的意义。
讨论、发言
ppt出示名人名言。
“教学资源”中所列相关内容供教师参考,学生回答内容,或将超出所列范围,教师自行把握。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见上。提醒学生从宏观上把握。
● 课堂反馈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蔓延(màn) 藤蔓(wàn) ?一落千丈(là) 崭露头角(lòu)?
B.热忱(chén) 枕头(zhěn)?气势汹汹(xiōnɡ) 流水汤汤(tānɡ)?
C.曾经(cénɡ) 憎恨(zènɡ)? 骇人听闻(hài) 言简意赅(ɡāi)?
D.悄然(qiǎo) 愀然(qiǎo)?暴殄天物(bào) 曝露原野(pù)?
2.下列词语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辩论 烂摊子 拾人牙慧 至高无尚?
B.和谐 金刚钻 归根结底 高耸入云?
C.缥渺 一炷香 盛气凌人 决无仅有
D.蓑亡 马前卒 重蹈覆辙 白头协老?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在水球运动中,常常为了争夺一个球,几个运动员一齐钻进水中,于是,好几双胳膊在水里纠缠得不亦乐乎。?
B.在现实社会中,有的人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别看他平日里寡廉鲜耻的样子,其实却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C.我国民间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尽管由于技艺拥有者的观念问题而只留给家人,但仍能薪尽火传,生生不息。?
D.当经济危机到来的时候,有些企业可能没有应对经验,但可以向有经验的优秀企业邯郸学步,从而渡过难关。?
4.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从广州起飞的包机航班抵达台北桃园机场后,台湾方面对飞机用消防车在停机坪进行“喷水欢迎”,为大陆观光首发团“洗尘”。?
B.南昌火车站位于京九、浙赣两条铁路干线的交汇处位置,今年春运期间,日均发送旅客量比去年增长了56%。尽管是大年初一,车站的大厅里仍有不少旅客在排队购票。?
C.在发达国家,“智囊团”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独立于政府决策机制的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现如今它已成为影响政策决策科学化和推动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D.2010年中组部、国资委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16名中央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日前已正式启动,招聘公告已向海内外广泛发布。?
5.语言的运用
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任务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 萃 孚fóu 佳 恪gé B. 粹 负fú 佳 恪kè
C. 粹 负fù 嘉 恪gé D. 萃 孚fú 佳 恪kè
(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是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B.家风即便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里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
C.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庭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D.家风是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也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庭必备的要素。
● 课后测评 (1-4题预习指导,5-8题选做)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从实验科学的角度(特别是在其发展的现阶段)来看,东方和西方是极端对立的。然而,我们必须记住两件事。?
第一件事是有关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科学和数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实验科学不只是西方的子孙,也是东方的后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
第二,我完全确信正如东方需要西方一样,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当东方人民像我们在16世纪那样,一旦抛弃了他们经院式的、论辩的方法,当他们一旦真正被实验精神所鼓舞的时候,谁知道他们能为我们做什么,谁又知道他们为反对我们而做什么呢?我们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他们认为希腊精神是绝无仅有的,他们还忽视犹太精神,把外国人一律视为野蛮人,他们最后衰亡,一落千丈,就像他们的胜利顶峰曾高耸入云一样。不要忘记东西之间曾经有过协调,不要忘记我们的灵感多次来自东方。这种情况为什么不会再次发生?伟大的思想很可能有机会悄悄地从东方来到我们这里,我们必须伸开双臂欢迎它。?
对于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的人,对于西方文明言过其实的人,大概不是科学家。他们大多数既无知识又不懂科学。
1.选段表达了作者什么观点??
2.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作者举希腊人例子的目的是什么??
4.如何理解“东方是母亲,西方是父亲”这句话的含义??
*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8题。?
中外戏剧比较谈?
西方人作小说,讲故事,也要求逼真,因此小说中的人物,不仅要有名有姓,而且更重要者在其能有特殊之个性。但中国人写小说,有时只说某生,连姓名也不要,只有代表性,更无真实性。这是双方文学本质的不同,技巧不同,一重共相,一重别相,各有偏擅,得失是非难辨。中国戏剧中所用之脸谱,正亦犹此。白脸代表冷血、无情、狡诈,都是恶人相。红脸代表忠贞、热情、坦白,都是好人相。一见脸谱,即知其人之内情,此是一种共相之表出。人物如此,情节亦然。故中国戏剧情节极简单,人物个性极显豁,使人易于了解。但正因戏情早在了解中,才可细细欣赏其声音笑貌与情节之展开。为要加深其感染性,遂不得不减轻其在追求了解剧情之用力处。此亦是一种艺术技巧。文学技巧,与此也无二致。?
西方戏剧又注重特定背景,有时空限制。中国戏剧则只求描出一共相,并无时空条件之束缚,而且在很多处,必须破弃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来。即如《三娘教子》,方其在唱训子的一段,似乎把时间冻结了,一唱三叹,回肠荡气,情味无穷,若在真实人生中,则不得不有时间、空间之限制,人的情感总觉得有些不自由。但中国戏剧正因其能摆脱时空,超越时空,更无时空条件在限制着,遂得充分表达出人心内在之自由。又如《女起解》,我曾看过把那戏改编的电影,把苏三解往洪桐县的一路行程在影幕上布景真实化了,反而妨碍了唱做表情。试问真能感动人的,是那一路的景物宜人呢,还是苏三在行程中的一番幽怨心情呢?那一番心情之表达,则能超越时空直扣听众与观者之心弦。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能纯粹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人生,表现人生之内心深处,来直接获得观者听者之同情。一切如唱工、身段、脸谱、台步,无不超脱凌空,不落现实。?
京剧中有锣鼓,其中也有特别深趣。戏台无布景,只是一个空荡荡的世界,锣鼓声则表示在此世界中之一片喧嚷。有时表示得悲怆凄咽,有时表示得欢乐和谐。这正是一个人生背景。把人生情调即在一片锣鼓喧嚷中象征表出,然后戏中情节,仍在此一片喧嚷声中透露。这正大有诗意。因此,中国戏的演出可说是在空荡荡的舞台上,在一片喧嚷声中作表现。这正是人生之大共相,不仅有甚深诗意,亦复有甚深哲理,使人沉浸其中,有此感而无此觉,忘乎其所以忘,而得乎其所愿得。?
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一般讲来,可谓在中国戏剧中,全表演出来了。能欣赏中国的文学与戏剧,就可了解中国人之人生哲学。京剧在有规律的严肃的表演中,有其深厚的感情。但看起来又觉极轻松。因为它载歌载舞,亦庄亦谐。这种艺术运用,同时也是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了。也正因为中国人的人生理论,能用文学与艺术来表达,所以中国的戏剧,亦能成为雅俗共赏,而又极富教育意味的一项成就了。
5.本文前三段,从三个方面说明了中国戏剧的艺术特点。请你根据文段将这三个特点概括出来。(每个特点不超过20字)?
6.作者说中国的戏剧“必须破弃时空限制始能把剧情充分表达出”,你能在文章中找出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或根据吗??
7.作者在文章中虽然重点谈的是中国的戏剧,但在简短的文字中,也体现了中外戏剧的不同,体现了西方戏剧的特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将西方戏剧的特点概括出来。?
8.作者说:“中国人的人生理想,一般讲来,可谓在中国戏剧中,全表演出来了。”我们也常说“人生如戏”,你能说说你对此的理解吗??
答案:
一、课堂反馈
1.D (A.落luò,露lù;B.汤shānɡ;C.憎zēnɡ)?
2.B (A.尚——上;C.渺——缈,决——绝;D.蓑——衰,协——偕。)
3.C (“不亦乐乎”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的意思,不能形容纠缠在一起无法摆脱,应为“不可开交”;“寡廉鲜耻”,不知羞耻,此处不合语境,应为“道貌岸然”;“邯郸学步”指学别人的东西没学到,反倒把自己的东西忘掉了,此处不合语境;“薪尽火传”,喻师徒传授,技艺、学说等代代相传,此处符合语境。)
4.C (A项,语序不当,应为“用消防车在停机坪对飞机进行……”;B项,句式杂糅,“位于……位置”与“位于……处”杂糅,去掉“位置”即可;D项,成分残缺,应在“管理者”后加“的工作”。)?
5.(1)D。形声字误读。“恪”此处不随其声旁发“各”的任何声,而是读“kè”,形声字误读是高考常考考点,希望引起大家重视。词语辨析: “孚”意思为“信服,使信任、相信”的意思,故而“深孚众望”意为:使很多人信服,符合大家的期待。而“深负众望”指辜负大家的期望,不符合语境。“出类拔萃”中的“萃”与“类”词性相同、词义相关解释为同类; “懿行嘉言”为固定成语,“懿”与“嘉”相对应,都指“美好的、善良的”意思。(2)C。排除法:第一步 A “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美誉度”不能用定语“好的”来修饰。排除A;第二步 B“即便……也”表让步,此处应为递进,关联词使用不当。排除B ;第三步 D “最为宝贵的一个家族的精神财富”定语位置不正确,应为“一个家族的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二、课后测评
1.作者批驳了“东西文明是极端对立的”观点,并指出夸大西方文明的人是无知的。
2.采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事实、事例论证观点,极具说服力,有利地说明了东西方文明不是对立的。
3.批评有些人自高自大,告诫他们不要小看东方的科学,不要重蹈希腊人的覆辙。
4.这句话说明“实验科学”是东西方文明的共同产物。
5.(1)戏剧情节极简单,人物个性极显豁。(2)破弃时空限制,充分自由地表现人物内心情感。(3)运用锣鼓等乐器,表现人生的背景和情调以及剧情。
6.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能纯粹运用艺术技巧来表现人生,表现人生之内心深处,来直接获得观者听者之同情。
7.(1)西方戏剧中的人物,有名有姓,还要有特殊的个性。(2)西方戏剧有时空限制,注定特定背景。
8.戏剧就是人生,人一生就像是一场戏,你也许分不清驴和马,但是,你却不可以不清楚你在这场戏里的角色。你有可能是这场戏里的导演,生活与社会中的事物都由你来抉择它的生与死;你也有可能是这戏里的演员,演绎着在社会与生活中的人。你有可能是小丑,专门讨好别人,用这种方法去使人欢心;你有可能是这场戏的扯戏娃娃,让别人来抉择你的一生。在生活中和在戏里都是一样的,有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可是,抉择在于你自己,看你自己怎样选择你的一生。
PPT (附后)
课件20张PPT。北宋 罗盘针 传到阿拉伯、波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大陆和进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例一:恩格斯高度评价了中国在火药发明中的首创作用:“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药武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火药的发明大大的推进了历史发展的进程,是欧洲文艺复兴的重要支柱之一。 例二:中国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曾经对整个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也许在某些方面,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科学落伍了,但是东方科学仍然是世界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东方科学仍然影响着西方科学.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科学史家乔治.萨顿的科学史短文东方和西方的科学,看看一个美国科学家是怎样看待东方科学的
导入: 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乔治.萨顿乔治?萨顿是一位科学史家,在某种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近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萨顿之前,科学史自身虽然已有很长的发展历程,但却还没有作为一门独立的职业化的学科而为世人所普遍接受。而萨顿通过一生的努力,以其业绩奠定了科学史学科的基础:他创办了重要的科学史刊物;他建立了以科学史学科为基础的学会;并建立起科学史的教学体系。总之,人们经常把萨顿看作是当代科学史学科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作者介绍一、根据汉字注音或根据注音写汉字。
覆辙( zhé ) 盛气凌(líng )人
骇( hài )人听闻 绝 (jué)无仅有 二、解释成语
重蹈覆辙:再走翻过车的老路,比喻不吸取失败教训,重犯过去的错误。
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多指坏事)。?
气势汹汹:盛怒凶狠貌。
盛气凌人: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 气势逼人。 预习检查(字词)本文中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在上古和中古时期,这里曾建立了光辉灿烂的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巴比伦文明、波斯文明、阿拉伯文明、蒙古文明和华夏文明等等。
本文是一篇谈论科学的短文。
?解题本文属于议论文的范畴,作者的论点是什么?(提示:需要归纳)要尊重东方科学为什么要尊重东方科学?1.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
2.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为什么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1.西方文明有弊端
2.科学方法的弊端
3.科学本身的应用的弊端
4.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互补的
5.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
光明是比喻,比喻来自东方的真理,这真理像阳光一样投射过来。
文明始自东方,科学的种子,包括实验方法和数学,实际上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是来自东方的.科学方法产生于西方并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这句话用了什么方法?这句话包含了哪些真理?分论点一分论点二要尊重东方科学科学全部形式的种子来自东方.板书设计今日的西方仍然
需要东方
西方文明有弊端科学方法的弊端科学本身的应用的弊端东方科学和西方科学是互补的
发展方法,以谦虚的态度对待科学(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七、探究质疑
1.本文中所说的东方地理包不包括中国?中国的科学属不属于东方的科学?
本文中所说的东方是指亚洲和非洲一带,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远东、中东地区和近东地区。地理上不包括中国,但中国的科学应该属于东方的科学。中国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曾对整个世界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的科学落伍了,可是中国的科学仍然是世界科学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2.本文讲的东方和西方的科学主要指什么?
本文讲的东方科学主要指人文科学;
西方科学主要指实验科学和数学。练习
七、阅读课文第4—7节,回答下列问题。
1.“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如果我们觉察到了这一点,我们会聪明一些。”句中的“东方”和“这一点”指什么?“可能”与“确实”是否矛盾?
“东方”指东方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理念。
“这一点” 指“新的鼓舞可能仍然,而且确确实实仍然来自东方。”
不矛盾,“可能”是推测未来,“确实”肯定事实。这样既推测,又从事实角度说明这一现象。用词准确严密。2.第5节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所选文字从哪些角度阐述了对待东方科学的正确态度?
4.第5节中“实现这项任务的最好办法”一句中的“这项任务”具体指什么?这节列举美国文明历史为例的作用是什么?
例证、对比论证从美国文明的发展历史、科学方法的利用和科学本身的应用三个角度来分析阐述。“这项任务”具体指净化美国文明的弊端。列举美国文明历史为例,说明要延续发展美国的文明,必须采取谦虚态度对待东方的文明。要尊重东方科学(一)科学全部的种子来自东方 (分论点) (二)今日的西方仍然需要东方 (分论点) 1.对东方科学采取粗暴态度,
不是科学家,不懂科学。6.光明从东方来,法则从西方来2. 西方文明有弊端3. 科学方法的弊端4.科学本身应用的弊端正面论证5.东、西方科学是互补的三、结论:一论点是什么二、论证:发展方法,以谦虚的态度对待东方科学反面论证为什么(怎么办)总结:本篇运用怎样的论证方法比喻论证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主题拓展:
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现代科技水平与西方相比还存在很长的差距,有的人于是就妄自菲薄,对我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信心,学过本课之后,你是怎样看待中国科学的?在科学研究全球化的今天,你对中国科学研究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哪些想法? 不能妄自菲薄,东西方科学文明各有所长,两种文化应该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科学就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延伸讨论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国现代科技水平与西方相比还存在很长的差距,有的人于是就妄自菲薄,对我国科技的发展失去信心,学过本课之后,你是怎样看待中国科学的,在科学研究全球化的今天,你对中国科学研究以及科技的发展有哪些想法?课堂小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纵向的积累与创新,同时也离不开横向的沟通与借鉴.只要坚持对话,摒弃偏见,增进交流,消除隔阂,人类的科学就一定会展现出共同繁荣,异彩纷呈的灿烂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