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专题《汉字王国中的人》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语文必修三第1专题《汉字王国中的人》课件+教案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1 20:53:20

文档简介

第2课 汉字王国中的“人”
● 教学目标
1. 从汉字的字形上追根溯源,了解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2. 领略中国汉字的美丽且充满神秘的感觉。
3. 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形象生动地表现字义的特点。
● 重点、难点
重点:
1. 体会中国汉字早期的形态特点。
2. 欣赏此文图文并茂的写法。
难点:借助汉字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 设计思想
《汉字王国中的“人”》是一篇介绍汉字的科普知识的小品文,被安排在苏教版高中必修三第一专题“语言,存在的家园”中的第一板块“汉字的王国”中。此文的教学模式是“文本研习”,主要就是要研习出此文所介绍的有关中国汉字的知识,以便从汉字的字形上去追根溯源,了解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
学生在初中已经接触过《汉字》专题,初步了解了古老的汉字(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六书中的象形、指事、会意三种造字方法,欣赏到了汉字的一些魅力。本文则更深入地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通过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
《汉字王国中的“人”》一文的教学设计,立足于以上的教材情况和学情,分为导入、朗读、赏析、拓展、反馈等几个主要板块,重在引导学生对汉字知识的了解,进而增加对中华博大精神的语言文化的把握。
● 教学资源
1.资料辑录。
作者:
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汉字王国》和《古琴》。《汉字王国》获得1989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古琴》获得2006年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2006年,《汉字王国》引进台湾市场,被评为年度最佳图书。今年4月,《古琴》中译本先于内地引进台湾,连续两个月占领畅销排行榜榜首。台湾的媒体评论:林西莉的书“令全世界的华人汗颜”。
她为了写《汉字王国》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我一个人去了,说我能看看吗?他们都很友好地让我进到考古现场,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于是,每年定期到中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大考古现场看看,就成了林西莉生活的一部分。直到《汉字王国》完成了20年的今天,仍是如此,“因为我的兴趣就是跟汉字有关的地方,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但凡在一个地方发现一种工具或文物器具与某个字字形有关,她便会兴奋得不得了:“汉字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
2. 《汉字王国》:
《汉字王国中的“人”》选自《汉字王国》一书。《汉字王国》全名叫《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书里收录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从字形上追根溯源,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原来传递着这么多的故事。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是这个样子?《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本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3.有关汉字语言的名句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个国家就是中国。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 ——日本幼儿开发协会理事长、索尼公司创始人井深大
汉字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香港语文协会名誉会长安子介
符号文字最有国际性,汉字是符号文字,汉字有希望成为国际文字。——钱伟长
汉字是中国文化之根;汉字是国家统一之本;汉字是国人立命之神。
——中文信息研究会的秘书长萧启宏
语言最能暴露一个人,只要你说话,我就能了解你。 ——英国诗人 本·琼森
不能用温和语言征服的人,用严肃的语言更不能征服。
——俄国小说家,戏剧家 契诃夫
因为有言语,你胜于野兽,若是语无伦次,野兽就胜于你。 ——波斯诗人 萨迪
语言是一个民族神经贯穿世世代代,将他们联结成为一个共同的、持久的和进步的实体。
——英国地质学家 威·史密斯
语言得意洋洋地把思想定在适合自己发展的范围内,就像河流与山脉限定着国家的疆界。 ——英国散文作家 赫兹里特
3.《汉字王国中的“人”》教学PPT
●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导入。借助ppt,教师导语,在象形字的举例中中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观看ppt
ppt出示课题,导入新课。
●走近作者
观看ppt
ppt简介作者林西莉,知识灌输。
●解题,汉字王国中的“人”有哪些“人”的知识。
讨论、概括、发言
讲解,课文都是选取的和“人”相关的汉字,包括和人的部位、人的动作等相关的文字。

导读课文
主导学生活动:
初读课文,读出自己的发现。
阅读、概括、发言。
最初的汉字它是表示人体某个部分的简单的图案,此文以图形来解汉字,形象直观,且能寻求到每个汉字的本源。
主导学生活动:
研习课文,体会象形字中的“人”
阅读、讨论、发言。
人:是人的侧面形象。
大:是叉着腿,伸着双臂的人。
目:人的眼睛的造型。
耳:外耳的奇特的构造形象。口:
口:孩子画的大笑的嘴。
手:一个长着五个指头的手的形象。
心:能感受到体内心脏的跳动。
身:一个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
止:脚趾分开的一只脚的形象。
主导学生活动:
研习课文,体会会意字中的“人”
阅读、讨论、发言。
从: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
立:一个人双腿平稳地站在地上。
见:一个站着或坐着的人和一个大眼睛。
眉:一只眼睛上面有毛。
主导学生思考:
本文主要的写作方法是什么?
思考、标注、发言。
本文的中心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又不仅仅是“故事”。它反映了汉字中有关“人”的知识。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这篇文章是作者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是作者个人经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作者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轻松、自如、优美、动听。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研究汉字的求真、求实的研究态度。为了介绍清楚汉字的来龙去脉,文中她列举了大量图片,很多是50年代以来发现的大量的考古资料,还有一些是日常生活中的图片,每幅图都清楚地注明出处、时间。她是根据考古资料探讨汉字的核心部分,寻求汉字被创造时的外观和实物来进行解释。对每个汉字的解释做到言之有据,不乱猜测、讲解。这种实事求是的进行研究的作风很值得大家学习。
拓展延伸
主导学生活动:
讨论“信”“姓”,了解文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
讨论、发言
“信”,“信”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言”字最早指的是声言,以后的意思变成了指人类的语言。看到这个字的感觉是人们在促膝交谈,彼此很友好,也互相信任。
“姓”这个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字应当与男人、丈夫等等联系在一起。但这其中却有女字旁。如果古代的妇女的确有过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话,这个字就是一个证据。在商朝很多的妇女当了官,有的甚至是军士的首领,从文字的记录可以看出,同样也能够从汉字本身得出答案。
● 课堂反馈
主导学生活动:
当堂练习
练习、交流答案
内容附后,要求当堂完成后,生生、师生之间交流答案。
● 课后测评
布置作业
课外练习
内容附后
●板书
汉字王国中的“人”
林西莉
象形字:人、大、目、耳、口、手、心、身、止
人——
会意字:从、立、站、眉
● 课堂反馈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发髻( jì ) 主宰( zǎi )崇拜(chóng ) 雕塑( sù )
B.虔诚(qián ) 面颊(jiá )挖掘( jué ) 清晰(xī )
C.小篆(zhuàn ) 雏形(chú )蔓生(màn ) 花圃(pǔ )
D.鼻翼( yì ) 辘辘(lùlù )嫉妒(jì ) 逻辑(jié )
2.根据课文,指出“心”和“身”两个汉字的文化内涵。
心:
   
身:
  
3.汉字表意功能极强,比如,用“女”字作偏旁,既可以组成很多很多赞美女性的词,也可以组成许多贬低女性的词,请你分别找出一些,并说说用“女”字作偏旁的词是从什么角度创造出来的。
赞美女性的词:
贬低女性的词:
创造的角度:
4. 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的画家,他的画闻名国内外,被很多博物馆收藏。很多学画的人,有的要拜他做老师,有的拿了画向他请教,也有的学生作品获奖了,来向他表示感谢。总之,齐白石的家门前总是很热闹。有一天,几个学生要去拜见齐白石。他们刚想敲门,却看见门上写着一个“心”字。他们觉得奇怪,只见过门上写“福”字的,写“心”字是什么意思?这时,有一个学生忽然说:“我明白啦!”说着,拉着同伴就离开了。第二天,他们又来到齐白石门前,只看见门上换了一个“木”字,大家高兴极了,马上敲门进去,拜见了齐白石。
同学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他们第一次不敲门进去找齐白石先生,而第二次却高兴地进门拜访呢?门上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 课后测评 (1-4题预习指导,5-12题选做)
1.对文中列举的汉字的文化内涵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指苍天、自然界万物和人类世界的最高主宰者。
B.“人”字是一个人的侧面的形象,像稍远的地方看大街上或者田野上的人一样。
C.“自”是一个人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的形象,表示一种自豪感。
D.“止”是脚趾分开的一只脚的形象,如今主要用来表示停止、拦阻、仅仅。
2.“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
〔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
“敏”字:?????????????????????????????????????????????????????????????
“耻”字:????????????????????????????????????????????????????????????
“愧”字: ??
3.汉字不仅是一个个活的灵魂,体现着不同时代汉人灵动的精髓。同时,在一个方块字里变幻着无数的笔画。文字不仅承载着文化的意蕴,同时也蕴涵着无穷的哲理。请参照下面示例,任意举两个例子诠释一下汉字所折射出的哲理。
??? 示例:名:靠着口来宣传就有名了,但也夕阳西下了,可见名之无聊。
??? 运:
??? 众:
????夫:
4.【妙解汉字】汉字对于中国文化的意义,除了是语言的表达方式外,还蕴含着许多哲学思想。例如:“俗”字,就是一个人一个谷,人吃五谷,即是俗。但是谁又能脱俗呢?除非不食人间烟火。还有“仙”字,人在山中就是仙,因为摆脱了市井尘世的困扰。请你仿照这种解释,从下面汉字中任选一个,说说“汉字中的哲学”。
雅 趣 研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12题。
(一)汉字的魅力
袁鹰
①一个只有三岁多的孩子,看到一个汉字“明”字,就懂得“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看到“雷”“雪”“霜”这些字,就问“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呢”,读到这儿,不由得笑出声来。你看他小小年纪,又是生活在讲日语的环境里,却能对中国语文(汉字)有这样清楚的反应和感受,真叫人高兴。恐怕中国以外任何一个国家的孩子,是不可能从他本民族母语中的“明”字(光明、明亮的意思)里引发出“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这样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的。
②这就是我们中国汉字的魅力,几乎是独一无二的魅力。
   ③这个生动的例子,不是可以给那些带着孩子在国外又常常担心他们忘了中文的年轻父母们以启迪和借鉴吗?你们开始教孩子学方块字时,可能会让他们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头疼,又不容易记。但是,如果你们能够耐心地、细心地一个字一个字教下去,慢慢地培养起他们类似“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那样的兴趣,引起“为什么这些字都有雨”或者“为什么这些字都有水、都有草、都有山、都有……”这类追问,到那时,不管你们自己是否意识到,实际上你们已经带着孩子走进一个奇妙绚丽的大花园。尽管仅仅才跨进园门第一步,里面的天地大得很,简直无边无涯,但是他从此必定会一步步欢笑着、跳跃着奔向前去了。
  ④从这儿迈开第一步,以后由幼年到少年,到青年、壮年,直到老年,他的一生都将同充满魅力的汉字做伴,依靠它浮游生活的海洋、知识的海洋和科技的海洋,依靠它去扬起人生和理想的风帆,走过几十年岁月的每一段征程。随着学业增长,他当然可能再去学会一门或两门外国语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如同许多在海外长大的孩子那样。但不论走到哪里,也不论将来攻读什么学科,钻研什么专业,他无论如何一定不会忘记而且越来越娴熟深谙自己的母语,那是毫无疑问的。毕竟,他的血管里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啊!
  ⑤中文汉字,是我们华夏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身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人生几十年,一切身外之物,衣服、房屋、书籍、用具、庭院,都将发生许多次变异。新陈代谢,过时的淘汰了,破损的废弃了,家用电器、电脑不多久就要换代,人们都习以为常,毫不为怪。天地万物,只有语言文字是永远存在的。我们的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它的独特魅力,是永远不可能改变、也是无可替代的。即使是汉语拼音,可以作为学习汉语的辅助工具,但是决不可能代替汉字本身,因为它没有也不可能具有那种魅力。看到一个“明”字,怎么会想到它是“太阳公公和月亮公公在一起”呢?
   ⑥听到不少旅居海外的同胞谈过,走到某个偏僻的小城市,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当一种异乡漂泊的失落感和孤寂感袭来时,突然看到一块小饭馆的中文店招,三个汉字,立刻就会像一团火,像一盏灯,像一声乡音,将你带到父母面前,使你抛却一切疲惫、孤独以至恐惧。我没有经历过这种体会,但我想不会是过分的夸张。
   ⑦俄国大文豪屠格涅夫晚年侨居法国时写过一篇俄罗斯语言:在疑惑不安的日子里,在痛苦地思念着我祖国命运的日子里,给我鼓舞和支持的,只有你啊,伟大的、有力的、真挚的、自由的俄罗斯语言!要是没有它——谁能看见故乡的一切,谁不悲痛欲绝呢?然而,这样一种语言如果不是属于一个伟大的民族,是不可置信的啊!
   ⑧我想:倘若借用这篇名文,只将“俄罗斯语言”一词改为“汉字”二字,该不会是对伟大作家的一种亵渎吧?
5.汉字的魅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6.读短文第⑥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7.本文举例说明的方法与一般文章的写法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8.作者引用屠格涅夫的散文诗,有什么用意?
                                           
                                          
(二)拯救汉字教学
   ①日前,北京语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教育科学研究等单位的几十位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他们还联名拯救日益被忽略的汉字教学,力图拯救在学校教学中汉语大有沦落为弱势语言的趋势。为此,他们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
②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赵明德愤慨地指出,汉语目前大有沦落为一种弱势语言的趋势,“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课程改革以来,最突出的问题是语文课时的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
③现在中小学生"错字"现象非常严重,已经成为整个社会的现象。网络上的“错字”更是比比皆是,而且似乎社会还形成了一种共识,就是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应苛求,于是以讹传讹。专家们指出,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一些学生尽管也完成学校规定的作业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这样的学生又出来再教学生,自然就“恶性循环”了。
④为拯救近年来语文下滑、母语降温的负面影响,这些大多已经满头白发的语言专家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汉字教学已经到了急需改变的时候了”。汉语拼音化也被专家们称为“世纪的误导”。
⑤专家们指出,基础教育的语文改革特别是小学的识字教学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为汉字识字教学是挽救汉语沦为弱势语言的基础的基础。
⑥当前的语文状况是怎样的呢?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李润新指出,一方面,课改的新理念在深入人心,探索在继续,取得不小成绩;另一方面,大、中、小、幼的各个学段都被削弱:课时减少,教材问题多,教法陈旧,效率不高。
⑦识字成败是汉字教学成败的第一关,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就为汉字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为编写启蒙教材作者更是呕心沥血,传说《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曾为写此书熬成白发。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没有一套适用的教材。“记得有一年教育部召开课本主编会议,搞语文教材的有一二百人出席,这是一支难得的队伍,应该好好发挥作用。但是,这批人大多数被边缘化,实在不应该。”
⑧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戴汝潜则指出,目前还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他说,如果儿童语文学习的第一课是脱离已有的母语基础的、不知其意的BPMF,何谈主体主动发展?如果书面语学习的第一笔就是强化与汉字毫不搭界的弧形笔画,何谈写好汉字?如果在尚无母语基础的情况下,大搞双语教学、?提倡与字母接轨、与拼音接轨,以至于“粉丝”、“梅地亚”之类司空见惯,何谈错别字不泛滥?(《北京青年报》)
9.造成现在汉字教学“恶性循环”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为拯救汉字教学,专家们做了哪些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文中看,“识字教材对语言的推广和使用至关重要”,那么应如何加强识字教学?请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从文中看,近年来哪些因素造成“语文下滑、母语降温”这种汉语在教学中沦为弱势语言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 汉字王国中的“人”
● 课堂反馈
1.D(嫉妒(jí逻辑jí )
2.“心”最初指体内心脏跳动的状态,后表示各种不同的感情,包括人的内心世界和他的道德之心。“身”既是指一个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的形象,也指一个挺着沉重的肚子的孕妇的形象。
3.赞美女性的词,比如:好、妙、姗、娆、婉、姣、姹、姿、娉婷。贬低女性的词,比如:奸、妖、嫉、妒、媪、嫌、媸等等。创造的角度:这些字都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女人而创造的。
4.揭示门上的汉字:第一次“门”上加“心”表示“闷”(表示主人今天心情不好,不想被打扰);第二次“门”上加“木”表示“闲”(说明主人今天很悠闲,可以接待客人,因此他们才高兴地进门拜访)。
● 课后测评
1.C(“自”是一个鼻子的正面图,有鼻翼和鼻梁。“表示一种自豪感”强加的)
2.答案示例:“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
3.运:行走着的云,人的一生如同行走的云一样,不可预测。 众:只要有三个人,总有一个是要爬到别人头上。爬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总是垫在底下。 夫:人被两道绳子捆起来就是夫了,妻一道,子一道。
4.(示例)“雅”,一个牙,一个佳,就是说要想雅必须先吃饱。所以雅从俗中来。“趣”,走过去,取过来,才能体会到无穷的意趣。也就是说凡事必须身体力行。“研”,一个石,一个开,说明了只有刻苦才能金“石”为“开”。
5. ①字形能引起人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②字义能激发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深思;③精神上,能增强或激发人们热爱中华民族、热爱中华民族的文化的感情。
6. “火”“灯”有热量,给孤寂的人带来温暖;有光,给孤寂的人以希望。“乡音”,能让有失落感的人找回自我,变得充实。所以作者要把汉字比作“一团火”“一盏灯”“一声乡音”。
7.这篇文章所举例子,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且作者采用讲故事的形式举例的,是一种文学笔调。这样写的好处是富有文艺性,吸引读者注意,引起阅读兴趣。
8.最后两段引用屠格涅夫赞美祖国语言的散文诗,直抒胸臆,表达对祖国语言的赞美与热爱。
9.(1)错误的认识得不到纠正,似乎还在成为一种社会共识。(2)浮躁的社会风气也直接影响着师范院校里的学生,他们教出来的学生也浮躁。
10.(1)专家联名呼吁拯救汉语教学并发明了几十种汉字识字法,来证明汉字是世界上最容易掌握的语言。(2)北京一些高校和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单位的一些语言专家聚会,驳斥了社会上流行的“汉字最难学”说法。(3)专家们已经联名上书有关部门,极力反对汉字拼音化的同时呼吁社会重视汉字识字教学。
11.(1)应有一套适用的识字教材;(2)要重视发挥教材编写者的作用,不要把他们边缘化;(3)必须让学生摆脱西方语言学理念的误导。
12.(1)国人对汉语的冷落,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汉语在社会角色中的失衡,从而也严重削弱了语文学科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2)课程改革使语文课时减少,老师们普遍感到语文教学时间不够。(3)浮躁的社会风气,对网络上的错别字不苛求,于是以论传论。(意思对即可)
PPT (附后)
课件18张PPT。汉字王国中的“人”了解作者林西莉,瑞典人,生于1932年。 林西莉的瑞典名字是塞西丽娅·林德奎斯特,现在是教授、作家和摄影家。1971年起,林西莉在瑞典任汉语教师,1978年后为瑞典电视台做有关中国语言的节目。现专心研究中国文化。出版有关中国的著作多部。代表作有《汉字王国》和《古琴》。《汉字王国》获得1989年瑞典最高文学奖——奥古斯特文学奖,《古琴》获得2006年瑞典奥古斯特文学奖。 写作背景她为了写《汉字王国》到中国进行了十多年的田野调查,因为她等不及考古报告的出版,决定亲自到考古工地上找寻那些汉字最初的故事。“我见了很多考古学、建筑学、语言学、植物学等的专家,他们都对我非常好。我一个人去了,说我能看看吗?他们都很友好地让我进到考古现场,给我看他们的研究成果,讲解我不明白的东西。”于是,每年定期到中国河南、陕西、山东等地的几个大考古现场看看,就成了林西莉生活的一部分。直到《汉字王国》完成了20年的今天,仍是如此,“因为我的兴趣就是跟汉字有关的地方,要学习的地方太多了。”但凡在一个地方发现一种工具或文物器具与某个字字形有关,她便会兴奋得不得了:“汉字太多了,我还有很多新的东西值得学习。” 课文介绍《汉字王国中的“人”》选自《汉字王国》一书。《汉字王国》全名叫《汉字王国:讲述中国人和他们的汉字的故事》,书里收录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汉字,从字形上追根溯源,讲述的是一个民族社会、经济、文化的变迁。那些我们习以为常的汉字,原来传递着这么多的故事。 汉字,美丽且充满神秘感,它们为什是这个样子?《汉字王国》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中国文字的起源和特点,选取200多个与人的生活有关的字进行细致的讲解,如与人的身体、住房、器皿、丝和麻、家畜、农具、车船、道路等有关的字,同时分析和描述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从而使人加深对文字的理解。本书初版于1989年,至今已被翻译成七八种语言,是西方人学习汉语的主要读物。 预习注音发髻( jì ) 主宰( zǎi )崇拜(chóng ) 雕塑( sù )
虔诚(qián ) 面颊(jiá )挖掘( jué ) 清晰(xī )
小篆(zhuàn ) 雏形(chú )蔓生(màn ) 花圃(pǔ )
鼻翼( yì ) 辘辘(lùlù )嫉妒(jí ) 逻辑(jí ) 文本解读一、解题:汉字王国中的“人”有哪些“人”的知识?
课文都是选取的和“人”相关的汉字,包括和人的部位、人的动作等相关的文字。
二、最初的汉字它是表示人体某个部分的简单的图案,此文以图形来解汉字,形象直观,且能寻求到每个汉字的本源。 汉字三、体会象形字中的“人”
人:是人的侧面形象。
大:是叉着腿,伸着双臂的人。
目:人的眼睛的造型。
耳:外耳的奇特的构造形象。口:
口:孩子画的大笑的嘴。
手:一个长着五个指头的手的形象。
心:能感受到体内心脏的跳动。
身:一个挺着大肚子、举着手的胖子。
止:脚趾分开的一只脚的形象。四、体会会意字中的“人”
从:两个人,一个跟着一个。
立:一个人双腿平稳地站在地上。
见:一个站着或坐着的人和一个大眼睛。
眉:一只眼睛上面有毛。写作方法总结本文的中心是讲述一个“故事”,而又不仅仅是“故事”。它反映了汉字中有关“人”的知识。从理论上讲,这是一篇关于中国语言和文字的作品,但内容却关系到整个中国的文明史。这篇文章是作者使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一个个“故事”,是作者个人经验、经历和观点的一部分。作者没有使用“经院式”的语言,而是使用她特有的表达方式:轻松、自如、优美、动听。 作者在文中表现出了研究汉字的求真、求实的研究态度。为了介绍清楚汉字的来龙去脉,文中她列举了大量图片,很多是50年代以来发现的大量的考古资料,还有一些是日常生活中的图片,每幅图都清楚地注明出处、时间。她是根据考古资料探讨汉字的核心部分,寻求汉字被创造时的外观和实物来进行解释。对每个汉字的解释做到言之有据,不乱猜测、讲解。这种实事求是的进行研究的作风很值得大家学习。课外拓展一、讨论“信”“姓”,了解文字中蕴含的中国文化的传统。
“信”,“信”的左边是人字旁,右边是“言”,“言”字最早指的是声言,以后的意思变成了指人类的语言。看到这个字的感觉是人们在促膝交谈,彼此很友好,也互相信任。
“姓”这个字,今天我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这个字应当与男人、丈夫等等联系在一起。但这其中却有女字旁。如果古代的妇女的确有过一定的社会地位的话,这个字就是一个证据。在商朝很多的妇女当了官,有的甚至是军士的首领,从文字的记录可以看出,同样也能够从汉字本身得出答案。二、汉字表意功能极强,比如,用“女”字作偏旁,既可以组成很多很多赞美女性的词,也可以组成许多贬低女性的词,请你分别找出一些,并说说用“女”字作偏旁的词是从什么角度创造出来的。
赞美女性的词,比如:好、妙、姗、娆、婉、姣、姹、姿、娉婷。
贬低女性的词,比如:奸、妖、嫉、妒、媪、嫌、媸等等。
创造的角度:这些字都是从男人的角度来看女人而创造的。 三、“汉字新解”,是指利用汉字独特的结构、内涵,抒写现实人生的新思索新理念。请参照示例,在“敏”“耻”“愧”中任选一个,写一段个性化的新解读。
〔示例〕“说”字:有“言”必“兑”。人能说话是常事,说的话能兑现方才有价值。大话说得天花坠,后果很不妙,而信口雌黄胡乱说,结局更危险。
“敏”字:每天看文。一个人对事物、对环境的敏感度如何,取决于他的文化积淀,而文化积淀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多学习,“每”天看“文”章。 “耻”字:到“耳”即“止”。许多事,能听不能做,听听不犯法,做则另当别论。高标准呢,应是“非礼勿视,非礼勿闻,非礼勿听,非礼勿动”。
“愧”字:心中有“鬼”。愧字普通,含意珍贵,可谓道德的良知防线。常问“愧”,才能无鬼;常感“愧”,才能无愧,对人生、对社会问心无愧。 四、汉字不仅是一个个活的灵魂,体现着不同时代汉人灵动的精髓。同时,在一个方块字里变幻着无数的笔画。文字不仅承载着文化的意蕴,同时也蕴涵着无穷的哲理。请参照下面示例,任意举两个例子诠释一下汉字所折射出的哲理。 示例
名:靠着口来宣传就有名了,但也夕阳西下了,可见名之无聊。
运:行走着的云,人的一生如同行走的云一样,不可预测。
众:只要有三个人,总有一个是要爬到别人头上。爬上去的是少数,大多数总是垫在底下。
夫:人被两道绳子捆起来就是夫了,妻一道,子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