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八上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14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华师大版八上第21课 社会习俗的变化(14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1 21:3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情境引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第六单元 经济与社会生活第21课 物质文明的进步右图反映的是民国初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颁布了剪辫令,规定所有男子自法令颁布之日起20天内一律剪去辫子,逾期不执行者,以违法论罪,于是军警走上街头为群众剪辫子。
辛亥革命后军警为行人剪辫子的情景情境引入什么是社会习俗?社会习俗变化的表现有哪些? 社会习俗:社会上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即习惯和风俗。(1) 剪发辫 易服饰
(2) 改称谓 废跪拜
(3) 禁缠足 倡女权合作探究剪辫子西服
中山装
旗袍大人老爷少爷鞠躬
脱帽
握手缠足走向社会男子头饰的变化剃头留辫民国男子流行头饰 长袍马褂 西服男子服饰的变化中山装 跪拜 鞠躬礼 礼节的变化“三寸金莲”缠足陋习“裹小脚一双,流眼泪一缸”缠足妇女穿的小鞋清末出洋女子1935年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女学生带领孩子们做游戏倡女权 我还有疑问?你呢? 你认为我们当今生活中有那些习俗需要改进或者应该废除?为什么?又应该怎么改呢?归纳: 辛亥革命以后,社会风俗的变化是等级观念和思想观念的变革,是近代文明的标志,是中国人走向世界的例证。
然而,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改革必然会有阻力,但改革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习俗之变剪发辫倡女权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易服饰本课小结1.辛亥革命后,临时政府颁布了剪辫和废止缠足等法令,其目的是 ( )
A.消除清政府在政治方面的影响
B.美化人们的生活
C.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
D.满足西方国家的要求
2.孙中山曾以临时大总统的名义发布命令,革除“大人”、“老爷”等称谓,
规定民间普通称谓改为“先生”或“某君”。这体现了 ( )
A.在称谓方面,临时政府犯了盲目追求国际潮流的错误
B.中华民国政府想标新立异以示与清政府的区别
C.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D.称呼更简洁了 随堂训练CC 3.下列服饰,属于沿用西式服装价值观念和审美习俗,结合中国人穿着的
习惯和传统服装的样式而创制的新服饰,并且在国际上被视为最具中国
特色服装的是 ( )
A.西服和中山装 B.西服和唐装
C.中山装和连衣裙 D.中山装和旗袍D
4. 1913年元旦,袁世凯派大礼官朱启向溥义拜年。溥义身穿龙袍端坐中央,
朱启走进殿门,遥遥的向溥义鞠了一躬。然后,直立向溥义致新年贺词。
贺毕,清宫内务府大臣绍英走上台,在溥义面前跪下。溥义取出一份写
好的答辞交给绍英,绍英站起来向朱启宣读,读毕交给溥义。朱启再鞠
躬,然后离开。
(1)溥义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他宣布退位是在那一年?1913年时的袁
世凯担任什么职务?
(2)朱启、绍英分别行的是什么礼?
(3)上述材料反应了哪些问题?1912;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鞠躬礼;跪拜礼。封建残余势力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旧习俗的废除并非一帆风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