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四周练试卷(6)
地理(零班.尖子班)
2016-9-25
一.单项选择题。(25
3=75分)
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 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表现在增温、保温、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害等几个方面。结合下图完成1-2题。
1.我国华北地区在春播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地提高地温保障了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其主要原理是
A.减弱了地面辐射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2.山东胶东的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地膜其主要的作用是
A.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 降低地温
C.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下图中曲线表示近地面的等压面,读图完成3-4题。
3.此时,图示区域气流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近地面由水库流向裸地和林地
B.近地面分别由裸地和林地流向水库
C.裸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D.水库盛行下沉气流
4.若图中裸地附近的等压面为一天中弯曲幅度最大时,则此时为
A.午后2时左右 B.午夜前后 C.日出前后 D.正午前后
下图所示为大陆东岸某地区某月等温线分布,a、b、c为等温线,虚线为晨昏线,读图完成5-6题。
5.四副图中表述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6.若图示为最冷月等温线分布图,关于P地与其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P地对岸的沿岸一片草原景观 B.P地上升流比对岸海域更显著
C.P地大陆沿岸一片热带季雨林景观 D.P地气候较对岸湿润
下图Ⅰ是某月份海平面平均气压沿30°N、48°N两条纬线的变化图,回答7-8题。
7.当处于图Ⅰ反映的季节时,图Ⅱ中盛行西北风且处于多雨季节的是
A.M地
B.N地
C.Q地
D.P地
8.该月份,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叙述,不正确说法是
A.风向:甲地与乙地不相同,原因:气压梯度力的方向不同
B.风力:乙地>甲地,原因:乙地气压梯度大、摩擦力较小
C.风力:丙地>丁地,原因:丁地气压梯度力小、高山阻挡
D.风向:丁地与丙地不相同,原因:丁丙分别位于高压东西部
读北京直接辐射的年变化图,回答9-10题。
9.影响北京夏半年的直接辐射量与冬半年不同,最主要因素是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大气的散射作用
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D.昼夜长短的变化
10.北京5月与6月直接辐射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大气的吸收作用
B.昼夜长短差异
C.下垫面差异
D.天气状况差异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B.12
C.
16℃
D.18℃
12.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强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13.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2016年1月24日,一股强大的寒潮影响我国。下图为该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我国
A.各地均受强大高压脊控制
B.北方普遍降温降雪
C.三亚风力大于昆明
D.北京、上海风向基本相同
15.该日上海气温比成都低的原因是
A.无高大山脉阻挡,受寒潮影响大
B.濒临海洋,受到海洋影响
C.纬度更高,正午太阳高度小
D.冷锋过境,降温明显
云杉(亚寒带代表性针叶树种)分布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为研究北美洲气候变化,用回复历史植物分布的方法,得到距今2.1万年(图甲)、距今5千年(图乙)和距今5百年(图丙)北美洲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完成16-17题。
16.云杉主要分布区北界的移动,反映了
A.甲到丙时期北美气温持续上升
B.乙到丙时期北美气温略有下降
C.甲到丙时期太阳辐射持续增强
D.乙到丙时期北美沿岸暖流加强
17.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得到甲、乙、丙三幅云杉主要分布区图,其研究过程是
①实验分析并建立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库
②运用GPS对野外采样点进行空间定位
③运用GIS分析和输出云杉主要分布区地理信息数据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D.②①③
读世界某区域等压线图(左图)及该区域三地年内气候资料图(右图),回答18-19题。
18.左图所示季节
A.地中海沿岸风暴潮高发
B.华北玉米正值收获季节
C.南半球各地昼长不断变短
D.青海湖附近油菜花盛开
19.甲乙丙三地的气候资料依次是右图中的
A.②③①
B.②①③
C.③①②
D.③①②
读50°N纬线(图甲)和180°经线(图乙)部分区域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20-21题。
20.甲地该月
A.冬小麦长势喜人
B.树木枯黄落叶
C.沙尘暴盛行
D.盛行东南季风
21.乙、丙两地气压中心
A.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B.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C.都是当地冬季为最强
D.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视课的气球位置。图甲为图乙的局部放大图,图甲中虚线表示近地面空气运动。完成22-23题。
22.下列路段中,探空气球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最大的是
A.③至④
B.④至⑤
C.⑥至⑦
D.⑨至于⑩
23.图中⑦、⑧两点间近地面受
A.暖锋影响,吹西北风
B.冷锋影响,吹西南风
C.暖锋影响,吹东南风
D.冷锋影响,吹东北风
下图是“某日以极点为中心的中、高纬度地区风向示意图”。
据此完成24~25题。
24.关于图中①地天气的叙述,最合理的是
A.风向西南
B.晴
C.阴雨 D.气温高
25.此季节,下列地理现象最可信的是
A.中国盛行东南季风
B.北印度洋洋流方向为自西向东
C.地中海沿岸主要受西风带影响 D.北京白昼长于广州
二.综合题。(25分)
26.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6
℃(昆明为7.7
℃,成都为5.5
℃),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暖之都”。下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下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
图a
图b
(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量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27.下图为“2016年某日8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丙地气压值的大小可能在哪个区间
(2)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在图中A、B、C、D四条虚线中,可能形成锋面的是 ,并分别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
(4)假如虚线C所代表的天气系统向郑州方向移动,试描述郑州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周练试卷(6)
地理答题卡(零班.尖子班)
班级:
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
得分:________
一.选择题。(25
3=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二.综合题。(25分)
26.(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
(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
(3)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
27.(1)图中丙地气压值的大小可能在哪个区间
(2)说出甲、乙两地此时的风向,比较甲、乙两地的风力大小并说明判断依据。
(3)可能形成锋面的是 ,并分别说明这两个锋面的性质和雨区的位置。
(4)假如虚线C所代表的天气系统向郑州方向移动,试描述郑州未来几天的天气变化。
丰城中学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三周练试卷(6)
地理答参考答案(零班.尖子班)
一.选择题(25
3=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C
B
C
B
D
C
C
C
D
C
B
B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A
B
D
D
B
B
D
A
B
B
C
二.综合题(25分)
26.
(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
(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
(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佳,不适宜度假。)
27.
(1)1000-1005
hPa或1010-1015
hPa。
(2)甲为东北风,乙为西南风;乙风力大于甲,因为乙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3)C、D C是冷锋,雨区在锋后(或在西北一侧);D是暖锋,雨区在锋前(或北侧)。
(4)阴天(云层增厚),雨雪,风力加大,由西南风转为西北风,之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Ⅰ
Ⅱ
丁
乙
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