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7:05: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2.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4.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在北伐战争中,率第四军独立团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的著名将领是(  )
A.陈毅
B.叶挺
C.周恩来
D.蒋介石
7.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广东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8.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
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的影响是(  )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9.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10.“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如图的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逼蒋抗日
D.投靠日本
11.下列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1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
A.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1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下列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与上述评价最相关的是(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南京
14.表是中国纱厂
1915﹣﹣1919
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15.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林则徐﹣﹣《海国图志》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詹天佑﹣﹣京张铁路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
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
革。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旧日辉煌不在,历尽苦难。民族的危亡警醒了千百万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
(1)材料一中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指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
活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请列举材料二这场实践活动中清朝统治阶级的一位有识之士。并写出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多次革命,并未改变专制独裁家天下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首义使政体
发生变更,所以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材料四: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4)结合材料四回答这场改良运动是什么?
材料五:1915

9

15
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
于在中国展开。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是什么?这场运动后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什么为精神武器,将中国革命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17.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
历史恩怨。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
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
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近代化探索中什么事件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重创,谁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口号?
(2)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又伙同其他列强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3)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再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哪一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
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材料三: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
12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
(4)与材料三中12月13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
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五:
阅读下列表格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
万人
620
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40.5
万人
37.5
万人
(5)结合材料四、五,简要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写出2点)
 
2015-2016学年江苏省南通市越江中学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两个“强盗”闯进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圆明园,野蛮抢劫和破坏后又放火烧毁它.这座凝聚着中国人民智慧和血汗的世界名园,化成一片焦土!这两个“强盗”是(  )
A.英美联军
B.美法联军
C.英德联军
D.英法联军
【考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分析】本题考察的知识点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交战双方、对中国皇家园林圆明园犯下的罪行,注意对重大历史事件脉络的把握.
【解答】英国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于1856年英国借口“亚罗”号事件派兵进攻广州.法国借口“马神甫”事件亦出兵入侵中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10月18日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圆明园.
故选D.
 
2.民族英雄指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有人称左宗棠为民族英雄,是因为他(  )
A.率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
C.收复了新疆大部分地区
D.创办福州船政局
【考点】左宗棠收复新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左宗棠收复新疆的知识点.
【解答】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左宗棠”,结合课本所学分析,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也是洋务运动的地方代表,1878年收复了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故选C.
 
3.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割香港岛给英国
B.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考点】《辛丑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辛丑条约》的影响.
【解答】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辛丑条约》,其中一项内容是:清政府严禁人民的反帝活动,这表明清廷的主权已经尽丧,清政府进一步成为帝国主义的帮凶,极力维护帝国主义的利益.帝国主义的“以华制华”说明清廷已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故选D.
 
4.五四运动时,人们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下列口号在游行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B.“取消二十一条”
C.“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D.“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考点】五四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五四运动的掌握.口号是时代的风向标.
【解答】1919年初,法、英、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参加了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激起五四运动.因此“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会出现在五四运动中.“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是出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口号.
故选D.
 
5.“上海小楼,南湖游船,开天辟地,谱写新篇”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中华民国的建立
C.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考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史实.
【解答】本题关键信息“开天辟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故选D.
 
6.在北伐战争中,率第四军独立团攻克汀泗桥和贺胜桥的著名将领是(  )
A.陈毅
B.叶挺
C.周恩来
D.蒋介石
【考点】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
【分析】本题考查叶挺.
【解答】在北伐战争中,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为第四军赢得了“铁军”的称号.
故选B.
 
7.毛泽东点燃“星星之火”、创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是(  )
A.中央革命根据地
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广东革命根据地
D.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考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分析】本题考查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
【解答】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工农革命军发动秋收起义,部队在进攻长沙受挫后,毛泽东当机立断,率部队向井冈山进军,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故选B.
 
8.为纪念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朱德元帅曾赋诗一首:“群龙得首自腾翔,
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该会议的影响是(  )
A.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
B.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考点】遵义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了遵义会议的相关知识.
【解答】由材料“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某次会议”可知,这次会议指的应是遵义会议,1935年,在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故选A.
 
9.中国近代史告诉我们,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害.下列属于合则两利的是(  )
A.北伐战争、抗日战争
B.辛亥革命、黄埔军校
C.北伐战争、解放战争
D.辛亥革命、抗日战争
【考点】史实辨析题;国民革命和北伐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国共两党战与和的史实.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节节胜利,基本上消灭了封建军阀,抗日战争时期,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击日本的侵略,结果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充分说明了国共两党合则两利.因而A符合题意.辛亥革命期间,共产党还没有诞生,由此事件的选项BD不符合题意.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同室操戈,给人民带来了重大灾难,说明分则两害,不能说明合则两利.
故选A.
 
10.“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
这表明如图的两位国民党爱国将领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  )
A.阴谋夺权
B.炫耀武力
C.逼蒋抗日
D.投靠日本
【考点】西安事变.
【分析】本题考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的知识点.
【解答】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大义”和“只求救亡主张贯彻”等信息可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目的是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故选C.
 
11.下列新民主主革命时期所发生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井冈山会师 ②南昌起义 ③西安事变 ④重庆谈判.
A.③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①③②④
【考点】中国近代史综合题.
【分析】本题考查重要历史事件的顺序,要重点掌握井冈山会师、南昌起义、西安事变、重庆谈判的时间.
【解答】对题干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进行分析,①井冈山会师是在1928年4月,②南昌起义在1927年8月,③西安事变在1936年12月12日,④重庆谈判在1945年8月﹣﹣10月10日,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答案选C.
 
12.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的哪一次战略行动被誉为“犹如一把钢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严重威胁国民党政府的统治.”(  )
A.青化砭战役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渡江战役
D.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
【考点】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分析】本题考查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掌握时间、过程及意义.
【解答】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刘邓大军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危险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
故选B.
 
13.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决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下列城市在解放战争期间与上述评价最相关的是(  )
A.沈阳
B.徐州
C.北平
D.南京
【考点】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战役,注意把握各战役的主要事件.
【解答】平津战役期间,为保护国家的文物古迹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平解放北平.在解放北平的过程中,傅作义作出了重要贡献.
故选C.
 
14.表是中国纱厂
1915﹣﹣1919
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一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考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解答】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海外华侨竞相投资投资国内近代企业.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黄金时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夹缝中求生存、图发展,总的来说是比较落后的.而且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像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而在广大的内地却非常薄弱.因而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的说法是错误的.
故选B.
 
15.下列人物与其成就搭配不正确的是(  )
A.林则徐﹣﹣《海国图志》
B.侯德榜﹣﹣侯氏制碱法
C.詹天佑﹣﹣京张铁路
D.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考点】魏源和严复的思想主张.
【分析】本题考查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的主要事迹是虎门销烟,魏源写成《海国图志》,A配搭有误,BCD配搭正确.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20分)
16.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这一过程由学习西方
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经历了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变
革。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从此,中华民族旧日辉煌不在,历尽苦难。民族的危亡警醒了千百万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终于推翻了清王朝,铲除了帝制。
(1)材料一中1840年,英国以“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指的是哪一次侵华战争?这场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

19
世纪
60
年代起,清朝统治阶级的有识之士掀起了一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
活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
(2)请列举材料二这场实践活动中清朝统治阶级的一位有识之士。并写出这场运动提出了哪两个口号?
材料三:中国历史上多次革命,并未改变专制独裁家天下的社会形态,唯有辛亥首义使政体
发生变更,所以辛亥革命在破旧与立新两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3)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联系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辛亥革命在破旧方面,堪称历史性的首创之举”?
材料四:19世纪末期,中国也掀起了一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具有进步意义。虽然被慈禧太后扼杀了,但也为13年之后爆发的辛亥革命打下了思想基础。
(4)结合材料四回答这场改良运动是什么?
材料五:1915

9

15
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
于在中国展开。从第二卷开始,《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上)(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写出这场“文化启蒙的运动”名称是什么?这场运动后期,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以什么为精神武器,将中国革命推向一个新的时期?
【考点】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分析】(1)本题考查鸦片战争.
(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
(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
(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解答】(1)1840年6月,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42年,清政府战败签订了《南京条约》,《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古老的中国开始被卷进世界资本主义的漩涡,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根据材料“从
19
世纪
60
年代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的实践活动”可知这是洋务运动.从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代表人物有李鸿章、张之洞等人.洋务派以自强为口号,购买外国机器,学习西方技术,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建设军事工业需要大量费用,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又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3)孙中山在同盟会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由“19世纪末期,…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被慈禧太后扼杀了”可以判断这一运动是指戊戌变法.戊戌变法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制,但由于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慈禧太后制造了戊戌政变,结果失败.
(5)由“1915

9

15
日,《青年杂志》”可以判断这一运动是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胡适等领导的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
故答案为:
(1)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李鸿章;自强、求富.
(3)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4)戊戌变法.
(5)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17.日本是我国的重要近邻,中日交往绵延两千多年,既有密切的现实利害关系,又有复杂的
历史恩怨。从甲午战争到二战结束,日本军国主义在历时近半个世纪的时间里,野蛮侵略中
国,使中华民族蒙受了深重的灾难。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中日战争是一个命运转折点。随着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中国腐朽之极的封建
制度走到了它的尽头。﹣﹣《人民日报:从甲午战争的废墟上崛起》
(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近代化探索中什么事件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该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重创,谁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口号?
(2)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又伙同其他列强发动了哪次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3)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再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哪一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
战的序幕?列举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役。
材料三:为悼念在战争或其它灾难中的死难者,许多国家都设立悼念活动日。2014年2月27日,我国将每年
12

13
日定为国家公祭日,纪念
30
多万死难同胞。
(4)与材料三中12月13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
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
材料五:
阅读下列表格
中国
美国
英国
伤亡
直接经济损失
间接经济损失
死亡
死亡
3500
万人
620
亿美元
5000
多亿美元
40.5
万人
37.5
万人
(5)结合材料四、五,简要评价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写出2点)
【考点】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七七事变和日本全面侵华;南京大屠杀;平型关大捷和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历史意义;张謇兴办实业.
【分析】(1)本题考查洋务运动和《马关条约》.
(2)本题考查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本题考查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和百团大战.
(4)本题考查南京大屠杀.
(5)本题考查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地位.
【解答】(1)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全军覆没,宣告近代化探索中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民族工业受到重创,张謇提出了
“实业救国”的口号,并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
(2)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日本又伙同其他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被迫同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20
世纪
30
年代,日本再次发动了一场大规模侵华战争,1937年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序幕,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取得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1940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取得了百团大战的胜利,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与材料三中12月13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以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日军在占领南京后六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
(5)据材料“在如何看待中国战场问题上,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中国屈服,会有多少日本军队脱身出来?那些日本军队会干什么呢?会占领澳大利亚,占领印度,会和纳粹德国的大
规模钳形攻势,在近东某处会合,完全切断俄国同外界的联系,瓜分埃及,切断经过地中海
的所有交通线,难道不会这样吗’”和材料五可知,罗斯福的话表明,在整个二战期间,由于中国军民英勇抗战,日本把大部分兵力投放在中国战场,也就是说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部分日军,从而减轻了盟国在东南亚和太平洋战场的压力.材料五比较了中、美、英三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这两则材料说明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地位是,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故答案为:
(1)洋务运动;《马关条约》;张謇.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卢沟桥事变;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4)南京大屠杀.
(5)中国抗日战场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战场,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付出了重大牺牲,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2016年10月2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