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2 17:10: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饮食、烹饪经过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阶段,火烹最原始的操作方法就是烧、烤。请问距今约70﹣20万年的我国远古居民中,会使用天然火还会用火烧烤食物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
2.《新华日报》曾在显著位置报道“射阳大米、米中之王”。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请问距今约七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D.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3.“大鱼大肉”通常形容的是菜肴丰盛。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饭桌上你也能看到鱼、肉、蔬菜,主食还有粟(  )
A.元谋人
B.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4.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5.“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出了下面的一个题目,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  )
提示: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A.尧
B.舜
C.禹
D.启
6.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长城
D.三峡大坝
7.射阳县实验初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排练课本剧《商鞅变法》参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台词,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小吴: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B.小沈: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C.小梁: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小祁: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
8.“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D.仁者爱人
9.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10.《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你知道“秦王”指的是(  )
A.禹
B.嬴政
C.尧
D.舜
11.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2016年1月14日在京闭幕,明确今年要“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回眸历史在秦朝具有监察职责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12.“惜秦皇汉武……”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提到的“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稳固大一统的局面
C.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北筑长城
13.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登基以后为巩固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
②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④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4.如图《天将雄师》中成龙饰演的是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请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下列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
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香港
15.据央广网2016年1月12日消息,1月12日晚,深圳市投资商会十周年庆典暨“一带一路”深企投资中东(约旦)市场起航仪式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一带一路”的效能现在越来越大,回眸溯源,下列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是(  )
A.是中西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外贸易
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16.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内容”,在东汉时期的哪部数学名著中就已经开始涉及(  )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金刚经》
D.《神灭论》
17.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仪器的名称是(  )
A.地球仪
B.地动仪
C.指南车
D.温度计
18.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19.《西游记》里有个“太上老君”,而在东汉时道教尊称教主为“太上老君”。请问东汉时在道教被称作
“太上老君”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0.“东汉末年分三国……”是歌手林俊杰演唱《曹操》中的歌词,请问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21.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  )
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22.2015年秋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荣誉称号”的申报中老师说如果有谁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成绩突出的可以申报“祖冲之之星”。请问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
A.测定一年有24个节气
B.求出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C.求得勾股定理
D.写了《离骚》
23.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关于重视农业的相关内容。在北朝时有位农学家写了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24.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
A.《孙子兵法》
B.《水经注》
C.《缀术》
D.《齐民要术》
2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  )
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二、材料题(40题10分,41题15分,计25分)
26.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集中展现了聪明睿智、不屈不挠、富于创新及开拓进取的精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科技文化展厅,领略它们的魅力。
【文字展厅】
材料一:
甲骨文猴
篆书猴
行书猴
(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猴”是哪个朝代的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篆书“猴”在哪个朝代成为全国规范文字?行书“猴”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东晋时期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哪部作品?
【科技展厅】
材料二:见如图
(2)材料二图1中的“西汉早期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图2中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他改进的纸称作什么?
【史学展厅】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3)材料三中的话是鲁迅先生对汉武帝时期哪部史学著作的评价?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
【绘画展厅】
材料四:
人物简介
①______简介
他是东晋时期的画家,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被人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
①代表作品展
(4)材料四“人物简介”中①是谁,请写出来。如果要展出①的代表作品,你认为②、③处应展出什么绘画作品?
(5)【综合感悟】综合以上的展厅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2015-2016学年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实验中学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中国饮食、烹饪经过了火烹、石烹、水烹、油烹四个阶段,火烹最原始的操作方法就是烧、烤。请问距今约70﹣20万年的我国远古居民中,会使用天然火还会用火烧烤食物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现代人
【考点】北京人.
【分析】本题考查北京人.
【解答】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手脚分工明显,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会烧烤食物,增强了人们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
故选B.
 
2.《新华日报》曾在显著位置报道“射阳大米、米中之王”。大米是由水稻加工而成,请问距今约七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已经开始种植水稻(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D.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故选C.
 
3.“大鱼大肉”通常形容的是菜肴丰盛。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哪一原始农耕居民的饭桌上你也能看到鱼、肉、蔬菜,主食还有粟(  )
A.元谋人
B.河姆渡原始农耕居民
C.山顶洞人
D.半坡原始农耕居民
【考点】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种植的农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故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始居民的饭桌上你也能看到鱼、肉、蔬菜,主食还有粟.
故选D.
 
4.1937年抗日战争前夕,毛泽东在一篇祭文中写道“赫赫始祖……聪明睿智,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里的“始祖”是指(  )
A.黄帝
B.嫘祖
C.蚩尤
D.仓颉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黄帝.
【解答】黄帝是我国原始社会末期黄河流域的一位伟大的部落联盟首领,相传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农耕,开辟集市,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基础.他的妻子养蚕缫丝,其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其乐官伶伦制作了乐器.因其卓著的功绩,深受历代人民所敬仰,被尊为“人文始祖”.
故选A.
 
5.“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出了下面的一个题目,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  )
提示:
★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他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A.尧
B.舜
C.禹
D.启
【考点】夏朝的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的建立.
【分析】本题考查禹建立夏朝.
【解答】约公元前2100年禹建立我国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禹就从部落联盟首领转变为奴隶制国家的国王.
故选C.
 
6.战国时期由李冰父子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是(  )
A.灵渠
B.都江堰
C.长城
D.三峡大坝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的都江堰,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它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故选B.
 
7.射阳县实验初中校园文化艺术节期间,七年级(1)班的同学准备排练课本剧《商鞅变法》参演。下面是四位同学的台词,其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A.小吴: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B.小沈: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C.小梁: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D.小祁: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和田宅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B表述不符合史实,因为商鞅变法规定了有军功的人,按照功劳大小封爵,没有军功的贵族子弟,就没有爵位.A、C、D表述符合史实,因为商鞅变法规定: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
故选B.
 
8.“十三五”期间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整体的现代化,没有教育公平就没有教育现代化。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是(  )
A.因材施教
B.温故知新
C.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
D.仁者爱人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孔子教育思想.
【解答】题干的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就是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有教无类最能体现教育公平的观点,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故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初三某班班委会因为班上纪律混乱,准备制定严格的班规来约束同学们的行为,他们的主张和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哪一学派主张相似(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各学派思想主张的准确识记.
【解答】题干中的班规,应属法规范畴.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法家的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
故选B.
 
10.《荆轲刺秦王》记述了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你知道“秦王”指的是(  )
A.禹
B.嬴政
C.尧
D.舜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统一六国.
【解答】禹、尧、舜是我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首领,与题干战国时期时间不符,排除ACD.赢政为战国时期秦国国王,他在统一六国过程,为对抗秦王赢政的统一,燕国派出荆轲刺杀秦王赢政.
故选B.
 
11.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2016年1月14日在京闭幕,明确今年要“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回眸历史在秦朝具有监察职责的官职是(  )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县令
【考点】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政事,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他们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故选C.
 
12.“惜秦皇汉武……”毛泽东在《沁园春 雪》提到的“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灭六国统一中国
B.稳固大一统的局面
C.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D.北筑长城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功绩.
【解答】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他在位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西汉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我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故选B.
 
13.汉武帝刘彻十六岁登基,登基以后为巩固皇权,他采取的措施有(  )
①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
②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
④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汉武帝统治时期,采取措施巩固统一,主要措施有:政治上,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解决王国势力;思想上,采用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兴办太学;军事上,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大规模出击匈奴并打败匈奴.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故选D.
 
14.如图《天将雄师》中成龙饰演的是西域都护府大都护霍安。请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后下列哪一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
A.西藏
B.台湾
C.新疆
D.香港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解答】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成为我国不可分割一部分.
故选C.
 
15.据央广网2016年1月12日消息,1月12日晚,深圳市投资商会十周年庆典暨“一带一路”深企投资中东(约旦)市场起航仪式在深圳市五洲宾馆举行。“一带一路”的效能现在越来越大,回眸溯源,下列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是(  )
A.是中西交往的重要交通要道
B.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C.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了海外贸易
D.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考点】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的丝绸之路.
【解答】公元前138年,汉武帝为了联络大月氏共同出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张骞辗转到达大月氏后返回长安.了解了西域的见闻,以及他们想和汉朝往来的愿望.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
故选D.
 
16.现代初等数学中的“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内容”,在东汉时期的哪部数学名著中就已经开始涉及(  )
A.《九章算术》
B.《水经注》
C.《金刚经》
D.《神灭论》
【考点】秦汉时期的数学天文成就—《九章算术》.
【分析】本题考查《九章算术》.
【解答】《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时期,它总结了周秦到汉代的数学成就,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书中记述了平面几何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求分子分母最大公约数等内容,还总结了负数运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数学运算方法.《九章算术》的出现标志着以计算为中心的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
故选A.
 
17.东汉时期,科学家张衡制造了一种仪器,能测定地震方向,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仪器的名称是(  )
A.地球仪
B.地动仪
C.指南车
D.温度计
【考点】张衡和地动仪.
【分析】本题考查张衡的贡献.
【解答】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地动仪,地动仪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显示出我国古代科学家非凡的创造力.
故选B.
 
18.现代临床医学中,若要给患者做手术,一般在手术前对患者实施局部或全身麻醉.你知道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全身麻醉药剂的人是谁吗?(  )
A.张仲景
B.华佗
C.扁鹊
D.李时珍
【考点】秦汉时期的医学成就—华佗和张仲景.
【分析】本题考查华佗的相关知识.
【解答】华佗是东汉著名医学家,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后世尊称他为“神医”.
故选B.
 
19.《西游记》里有个“太上老君”,而在东汉时道教尊称教主为“太上老君”。请问东汉时在道教被称作
“太上老君”的是(  )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老子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在民间兴起,创始人之一叫张陵.道教尊老子为教主,称他为“太上老君”,主张修身养性,炼制丹药,以求得道成仙,这迎合了统治者追求长生不老的欲望.
故选B.
 
20.“东汉末年分三国……”是歌手林俊杰演唱《曹操》中的歌词,请问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
A.赤壁之战
B.官渡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考点】赤壁之战.
【分析】本题考查赤壁之战的影响.
【解答】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
故选A.
 
21.建立西晋,结束三国鼎立分裂局面的是(  )
A.曹丕
B.司马炎
C.司马睿
D.司马懿
【考点】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西晋.
【解答】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篡夺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
故选B.
 
22.2015年秋学期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在“荣誉称号”的申报中老师说如果有谁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成绩突出的可以申报“祖冲之之星”。请问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是(  )
A.测定一年有24个节气
B.求出比较精确的圆周率
C.求得勾股定理
D.写了《离骚》
【考点】祖冲之与圆周率.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祖冲之在数学领域最突出的成就.
【解答】祖冲之,是我国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科学家.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三方面.在数学方面,他写了《缀术》一书,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数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成就,比欧洲人早了约1000年.
故选B.
 
23.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关于重视农业的相关内容。在北朝时有位农学家写了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这部著作是(  )
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
C.《齐民要术》
D.《九章算术》
【考点】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齐民要术》.
【解答】《齐民要术》是北朝时期的著名的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农业科学著作,书中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24.北魏的郦道元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地理学家,请在下列选项中选出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是(  )
A.《孙子兵法》
B.《水经注》
C.《缀术》
D.《齐民要术》
【考点】郦道元和《水经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一部综合性地理学专著《水经注》.
【解答】《水经注》是我国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元编写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记述了许多前人没有记载过的河流,全书以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故选B.
 
25.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开凿于(  )
A.三国时期
B.西晋时期
C.东晋时期
D.北朝时期
【考点】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解答】为了宣传佛教,北朝的统治者令人在许多地方劈山削崖,开凿石窟,雕造佛像,为后人留下了精湛而辉煌的石窟艺术.著名的石窟有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这些宏伟精巧的雕像,继承了秦汉以来的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是中外文化交融的产物.
故选D.
 
二、材料题(40题10分,41题15分,计25分)
26.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后民族融合的初步发展时期,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百度百科
民族融合
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汉书》
材料三: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材料四: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一例即可】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口的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分封制和春秋战国时期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2)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及其历史作用.
(3)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时间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重要意义.
(4)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领导人及改革的根本目的.
(5)本题考查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
【解答】(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分封制有关.分封制的实施加强了周王室与诸侯国的经济文化联系;密切了西周与周边少数民族的联系;推动了边远地区的经济开发和文化发展;巩固了国家的统治.据材料一“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大大加强了中原地区与周边民族的联系,促进了民族融合.”可知,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诸侯国之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据材料二“张骞始开西域之迹.”可知,这是指的汉朝时期的张骞通西域.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西晋后期.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据材料三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的方向是由北向南、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中原人口迁往江南;根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是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融合,为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当时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北魏孝文帝.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相互影响,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孝文帝顺应这一趋势实行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提倡说汉话、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北魏孝文帝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程,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他改革的根本目是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
故答案为:
(1)分封制;诸侯国间频繁的兼并战争.
(2)张骞通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往.
(3)西晋后期;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民族的融合.
(4)北魏孝文帝;巩固北魏鲜卑贵族的统治.
(5)兼并战争;民族迁徙;少数民族国家的改革.
 
27.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灿烂的古代科技文化集中展现了聪明睿智、不屈不挠、富于创新及开拓进取的精神。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古代科技文化展厅,领略它们的魅力。
【文字展厅】
材料一:
甲骨文猴
篆书猴
行书猴
(1)材料一中的甲骨文“猴”是哪个朝代的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篆书“猴”在哪个朝代成为全国规范文字?行书“猴”在魏晋时期逐渐流行,东晋时期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哪部作品?
【科技展厅】
材料二:见如图
(2)材料二图1中的“西汉早期纸”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图2中的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他改进的纸称作什么?
【史学展厅】
材料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3)材料三中的话是鲁迅先生对汉武帝时期哪部史学著作的评价?这部著作的作者是谁?
【绘画展厅】
材料四:
人物简介
① 顾恺之 简介
他是东晋时期的画家,他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他被人称为“三绝”,即才绝、画绝和痴绝。
①代表作品展
(4)材料四“人物简介”中①是谁,请写出来。如果要展出①的代表作品,你认为②、③处应展出什么绘画作品?
(5)【综合感悟】综合以上的展厅的参观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考点】文字的演变;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纸的发明和改进;司马迁与《史记》;魏晋南北朝的书法与石窟艺术;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考查的是文字演变.
(2)考查的是纸的发明与改进.
(3)考查的是《史记》.
(4)考查的是顾恺之.
(5)考查的是对传统文化的观点.
【解答】(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经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秦始皇统一把小篆作为全国的规范文字,后又推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2)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是在我国甘肃天水出土的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经验,用树皮、破布和旧鱼网做原料造纸,改进了造纸术,提高了质量,降低了成本,使纸得以广泛使用.
(3)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4)东晋顾恺之的绘画题材非常广泛,佛教故事、历史故事、人物山水、飞禽走兽无所不画.他尤其擅长人物画,他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富有个性,主要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传统文化是文明的精华,我们要结合现实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承和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
故答案为:
(1)商朝;秦朝;《兰亭序》.
(2)麻;蔡侯纸.
(3)《史记》;司马迁.
(4)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5)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言之有理即可).
 
2016年10月2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