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2015-2016学年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RJ)(解析版)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55年
B.45年
C.65年
D.60年
2.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3.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革命时期
4.记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进行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西藏阿里
B.辽宁抚顺
C.河南兰考
D.大庆油田
5.“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
A.“二月逆流”
B.“四五运动”
C.红卫兵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B.
C.
D.
7.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昆明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8.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孙中山
9.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0.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11.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
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导弹部队的成立
D.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12.如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13.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4.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桥梁.我们不禁忆起30多年前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
A.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15.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中国的航天成就也很突出,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分别是( )
A.东方红1号和神舟1号
B.东方红1号和神舟5号
C.东方红2号和神舟6号
D.东方红2号和神舟5号
16.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而传统的“一师、一书、一黑板”的教学方式却渐行渐远.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
B.我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我国在部分地区实施“希望工程”
D.863计划的制订推动高技术发展
17.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18.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新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 )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刘国梁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20.“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二、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21分,23题18分,共60分)
21.(21分)(2016春 民权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1)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有哪些(2016春 民权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方面向西藏进军,一方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如图)。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51年到北京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解放的?他的解放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3)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4)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具有怎样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23.(18分)(2016春 民权县期末)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
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是在什么时间?这种新型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
(2)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对世界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项
计划是由谁批示的?
材料三
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4)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2015-2016学年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八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RJ)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边,共产党来了苦变甜……”至今(2016年)为止,西藏人民”苦变甜”的生活已有( )
A.55年
B.45年
C.65年
D.60年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西藏的和平解放.
【解答】1951年10月,人民解放军胜利进抵拉萨,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大陆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2016﹣1951=65年.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
2.新中国成立后有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保证农民“这个梦想实现”的法律文献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考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分析】本题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解答】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因而有农民在给毛泽东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也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
故选B.
【点评】本题以材料信息为依托,考查学生对题干信息准确解读、分析、判断的能力.注意掌握土地改革的背景以及意义.
3.宣传标语往往反映出时代特色.“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 )
A.“一五”计划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三大改造时期
D.文化大革革命时期
【考点】一五计划.
【分析】本题考查了“一五”计划的目的与基本任务.
【解答】题目给出的“学习苏联先进生产经验,为我们的工业化而奋斗!”这句标语最早出现在“一五”计划时期.为实现工业化我国在苏联的帮助下于1953年﹣1957年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苏联和工业化这两个关键信息.
4.记录片《“铁人”王进喜》摄制组将进行实地拍摄,他们选择的外景地应该是( )
A.西藏阿里
B.辽宁抚顺
C.河南兰考
D.大庆油田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英雄模范人物.
【分析】本题考查王进喜的事迹.
【解答】在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广大人民和干部中涌现出了大批先进人物,其中就有大庆油田的石油工人王进喜,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被誉为“铁人”.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铁人”王进喜.
5.“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这是选自1976年清明节天安门诗抄中的一首,人民用诗句为武器,悼念周恩来,怒斥四人帮。这件事就是( )
A.“二月逆流”
B.“四五运动”
C.红卫兵运动
D.批林批孔运动
【考点】文化大革命.
【分析】本题考查文化大革命的知识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洒泪祭雄杰,扬眉剑出鞘”的含义是指人民群众对周总理的深切怀念和对四人帮的痛恨,这件事是四五运动,即“四五天安门事件”,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1976年4月5日发生的以天安门事件为中心的反对“四人帮”、否定文革的全国性的群众性非暴力反抗的抗议运动.是“文化大革命”后期的正义的非暴力反抗的革命运动.该事件在当时被错误的定为反革命性质,两年半后被予以平反.四五运动成为了该年全民反抗四人帮的一次具有历史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和象征性意义的历史事件,直接带动了半年后四人帮的被粉碎.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和国家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文化大革命带给我们的教训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必须进一步建全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
A.
B.
C.
D.
【考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重要意义.
【分析】本题考查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
【解答】题目直接设问考查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1978年,思想界展开了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
7.1980年,一位最早去南方打工的安徽小伙子给家乡亲人的信中写道:“我来到的这座城市,过去曾是一个落后的边陲小镇。现在则是新中国建立的最早的四个经济特区之一,新中国的变化真大呀。”那么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 )
A.昆明
B.广州
C.深圳
D.上海
【考点】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
【解答】1980年,我国在广东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几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建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在改革开放中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因而这个小伙子去的城市是深圳.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掌握深圳经济特区的设立的意义.
8.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人物、伟大的精神.“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与下列哪位伟人相关( )
A.邓小平
B.毛泽东
C.周恩来
D.孙中山
【考点】农村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和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中共十三大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理论.
【分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新长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等都和邓小平的贡献有关,在邓小平领导下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邓小平的有关贡献.
9.据1953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除汉族外,各少数民族人口共35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的6%,他们分布的地区则占全国总面积的60%.为此,国家针对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社会保障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考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团结的认识.
【解答】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为了解决民族问题而制定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国已建立五个省级民族自治区和许多自治州、自治县等.
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政协制度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是在政府的管理之下,以国家为主体,依据一定的法律和规定,通过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以社会保障基金为依托,对公民在暂时或者永久性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用以保障居民的最基本的生活需要.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10.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九二共识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互补互利
C.两岸直接实现通邮、通航、通商
D.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
【考点】祖国统一大业.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
【解答】九二共识是指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共识,各自以口头表述的方式表明“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的立场与态度.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掌握关于海峡两岸关系,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11.毛泽东曾说:“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是( )
A.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的筹建
B.华东军区海军的建立
C.导弹部队的成立
D.东海、南海和北海舰队的建立
【考点】海军
空军
导弹部队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海军诞生的标志.
【解答】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华东军区海军建立.新中国成立后,又相继建立了北海、东海和南海舰队.
故选B.
【点评】本题以中国人民海军诞生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国防建设.
12.如图为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的情景.该情景出现的原因是( )
A.中国国力强大
B.与会各国赞成社会主义
C.周恩来“求同存异”方针得到广泛赞同
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席位
【考点】亚非万隆会议.
【分析】本题考查了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解答】题干给出了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各国代表争相请周恩来签名情景的图片,设问考查原因.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在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这次国际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根据题干提示信息大胆联想.
13.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点是指( )
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考点】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中“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等关键词,结合所学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了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恢复中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万隆会议召开是在1955年,抗美援朝的胜利是在1953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虽然是1972年,但与联合国的内容不符.
故选B.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内容.
14.2014年3月20日至26日,美国第一夫人米歇尔应邀对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友好访问,架起了中美民间交流桥梁.我们不禁忆起30多年前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访华意味着( )
A.中美正式建交
B.中美关系得到改善
C.中美两国的分歧从此消失
D.美国开始放弃干涉中国内政
【考点】中美建交.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尼克松访华的意义.
【解答】A项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与材料中的“30多年前”不符,也与尼克松访华的意义无关;C、D两项表述错误;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标志着中美二十多年的对抗结束,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故选B.
【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熟练掌握情况.
15.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中国的航天成就也很突出,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分别是( )
A.东方红1号和神舟1号
B.东方红1号和神舟5号
C.东方红2号和神舟6号
D.东方红2号和神舟5号
【考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发射的首颗人造地球卫星和首艘载人飞船.
【解答】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标志着我国的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2003年10月15日9时,由中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宇宙飞船载着中国自己培养的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升入太空,并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实现了中华民族几代人的飞天梦想.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能发射载人航天飞船的国家.
故选B.
【点评】本题以2015年4月16日NASA公布了“新视野号”探测飞船拍摄了冥王星及其卫星卡戎星的首张彩色照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的航天成就.
16.近年来,信息化教学正在走进我们的课堂,而传统的“一师、一书、一黑板”的教学方式却渐行渐远.发生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后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
B.我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C.我国在部分地区实施“希望工程”
D.863计划的制订推动高技术发展
【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科技教育发展的知识点,应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信息化教学发生变化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20世纪90年代,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巨大发展,新的教学时手段﹣﹣信息化教学逐步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要把握“科教兴国”战略的影响.
17.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为了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实施了一项着眼于未来、造福后代的伟大工程,这就是( )
A.阳光工程
B.希望工程
C.“211”工程
D.幸福工程
【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新中国的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答】根据题干中的“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可知这是希望工程,希望工程是1989年由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起的帮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公益活动.
故选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希望工程的有关内容.
18.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取得51枚金牌、21枚银牌、2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第一次名列奥运会金牌榜首位。新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是( )
A.容国团
B.许海峰
C.李宁
D.刘国梁
【考点】中国近现代科技
教育
文体事业的发展.
【分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第一块奥运会金牌获得者.
【解答】1984年在美国洛杉矶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27岁的中国选手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第一枚金牌获得者,也是中国第一位奥运会金牌获得者,由此开始了中国奥运史上的新篇章.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注意掌握新中国文体事业的发展.
19.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继美国的GPS、俄罗斯的格洛纳斯之后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开始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先列的标志是( )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导弹核武器研制成功
C.“东方红”卫星遨游太空
D.“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
【考点】“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对我国空间技术的影响.
【解答】根据题干信息,由“空间技术”可以判断该事件与航空航天技术发展有关,根据所学知识,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故选C.
【点评】注意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的影响.
20.“跳槽”、“打破铁饭碗”、“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等流行语突出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
A.人民生活的提高
B.医保制度的建立
C.就业制度的变化
D.综合国力的提升
【考点】就业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分析】主要考查考生对劳动就业制度的变化等考点的理解.
【解答】改革开放后从前的“铁饭碗”逐渐被打破,人们可以通过人才市场自主择业,就业渠道拓宽;持证上岗、就业培训、公开招聘等新鲜事物层出不穷.就业制度的改革也要求人们不断的学习,提高适应就业变化的能力.综上所述,流行语反映的是我国就业制度的变化.
故选:C.
【点评】“跳槽”、“人才招聘会”、“上岗资格制度”、”“打破铁饭碗”是当今人们非常熟悉的词语,很明显与个人的就业有关,故反映的是就业制度的变化.
二、非选择题(21题21分,22题21分,23题18分,共60分)
21.(21分)(2016春 民权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晖啊暖透了大江两岸。啊,中国,啊,中国,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你迈开了气壮山河的新步伐,走进万象更新的春天。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啊,中国,中国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你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捧出万紫千红的春天
──《春天的故事》
(1)这位老人是谁?他1979年制定了什么决策?
(2)在沿海地区出现的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有哪些(2016春 民权县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藏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人民解放军在解放西南各省以后,一方面向西藏进军,一方面力争西藏和平解放。中央政府多次希望西藏地方政府派代表到北京谈判(如图)。
材料二: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951年到北京谈判的西藏首席代表是谁?西藏是通过什么方式解放的?他的解放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2)我国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哪一年?
(3)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在地理分布上呈现出什么特点?
(4)我国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策具有怎样的意义?(答出一点即可)
【考点】西藏和平解放;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分析】(1)本题考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的相关史实.
(2)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3)本题考查少数民族分布特点.
(4)本题考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答】(1)1951年4月,西藏地方政府派出阿沛 阿旺晋美等5人为全权代表赴京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使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使西藏人民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为西藏的民主改革创造了条件,给西藏的发展带来了光明的前途.
(2)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3)中国有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并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
(4)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根据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互助的原则,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对祖国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故答案为:
(1)阿沛 阿旺晋美;和平解放西藏;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民族实现大团结.
(2)1954年.
(3)55个;大杂居,小聚居.
(4)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对祖国的统一、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地区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点评】主要考查少数民族的相关知识点,重点识记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事件.
23.(18分)(2016春 民权县期末)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90年全世界水稻种植面积为22.5亿亩,其中袁隆平的杂交水稻2.2亿亩,
约占总面积的10%,但产量却占了总产量的20%,被称为“东方魔稻”。如果将常规稻全部换种杂交稻,全世界水稻总产量可翻一番,能多养活10亿人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袁隆平培育出新型杂交水稻是在什么时间?这种新型杂交水稻名称是什么?
(2)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材料二
从20世纪80年代起,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美国提出了“星球大战计划”,西欧提出了“尤里卡计划”,日本提出了“今后十年科学技术振兴政策”,中国应对这一形势决定于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应对世界发展的计划叫什么?这一项
计划是由谁批示的?
材料三
物理学家赵忠尧,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决定以探亲的名义回国,却被无理拘禁,失去人身自由长达5年之久
第一个在英国剑桥获得教授职称的中国人”物理学家彭恒武,被问到为什么要回来时说:“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
(4)伟大的事业产生伟大的精神。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一下“两弹一星”精神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考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863计划;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的成就.
(2)本题考查的是袁隆平的称号.
(3)本题考查的是“863计划”的提出.
(4)本题考查“两弹一星”精神.
【解答】(1)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艰辛探索,终于在1973年成功培育出我国第一代籼型杂交水稻,被外国新闻媒体称为“东方魔稻”.
(2)1973年,袁隆平首次在世界上育成籼型杂交水稻,比普通水稻增产20%,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内外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依据“1986年实施赶超世界科技的发展规划”得出,这是863计划.1983年3月,中国科学院王大珩、王淦昌等科学家向党中央提出跟踪世界先进水平、发展高科技的建议.邓小平当即批示,实施《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计划纲要》,后称“863计划”.
(4)由材料三“用在国外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购买了一批科研器材,为中国原子能研究组装了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要理由”,由此可知,“两弹一星”精神就是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
故答案为:
(1)1973年;籼型杂交水稻.
(2)杂交水稻之父.
(3)863计划,邓小平.
(4)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民族精神(言之有理可得分).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农业科学家袁隆平和“八六三计划”、“两弹一星”精神的知识点的识记能力.向学生说明第三次科技革命浪潮,给世界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经过长期努力,拼搏创新,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