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复习:匀变速运动规律1、基本公式2、两个重要推论:
(1)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是不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是恒量即 s2-s1=s3-s2……=aT2.
Δs=aT2为恒量,
这是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必要条件。也是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依据.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 的实验探究1.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
3.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一、认识打点计时器3.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比较4~6 V低压交流220 V交流振针打点电火花打点每隔0.02 s打一次点每隔0.02 s打一次点振针和纸带接触会影响纸带运动,误差较大火花放电不会影响纸带运动,误差较小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瞬时速度三、用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求加速度由Δs=aT2得
S2-S1= a1T2
s3-s2= a2T2
s4-s3= a3T2
s5-s4= a4T2
s6-s5= =a5T2 不好的 方法由s4-s1=(s4-s3)+(s3-s2)+(s2-s1)=3a1T2,
同理:s5-s2= 3a2T2 ,s6-s3=3a3T2,
求出a1,a2,a3 ,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这就是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1、“逐差法”求加速度由
可求得物体在打A点,B点,……,n点时的瞬时速度(注:A点,B点,……,n点为计数点),再作出v-t图象,图线的斜率即为该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2、“v-t图象法”求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纸带、复写纸、低压交流电源(或220伏特交流电源)、小车、长木板、刻度尺、导线.(1)将长木板平放在实验桌上,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如课本图3-13(第39页)
(2)打点计时器纸带限位孔要与长木板纵轴位置对齐再固定在长木板上,使纸带、小车、接线在一条直线上。
(3)将长木板的一端用垫块垫起适当的高度。注意:垫块不宜过高,以免小车运动时间过短,对测量数据不利。
(4)开启电源,待打点计时器工作稳定后释放小车,打出一条纸带。
(5)更换新纸带,重复至少三次。
(1)在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最清晰的,为了便于测量,舍掉开头一些过于密集的点迹。找一个适当的点作为计时起点,每5个点(相隔0.1s)取一个计数点进行测量。
(2)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各计数点之间的距离s1、s2、s3、s4、s5、s6……
(3)计数点的瞬时速度求法: ,例如:打点计时器打点4时纸带速度为S35的平均速度。
(4)作出小车运动的v-t图象求加速度
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上。作图时,应让图线连接尽可能多的点,不能连接的点应分布在图线的两侧,且点数大致相同。(相当于取平均值)“v-t图象法”求加速度注意:
1、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要合适,使图象分布在坐标平面的大部分面积上.
2、分析v-t图象,小车运动的加速度数值上等于v-t图线的斜率,应注意其斜率等于Δv/Δt,不能由tan θ求加速度.由s4-s1=(s4-s3)+(s3-s2)+(s2-s1)=3a1T2,
同理:s5-s2= 3a2T2 ,s6-s3=3a3T2,
求出a1,a2,a3 ,再算出a1、a2、a3的平均值,这就是我们所求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5)“逐差法”求加速度六段逐差思考:给出5段位移怎么用逐差法算加速度?四段逐差 五、频闪照相法
频闪照相法是一种利用照相技术,每间隔一段时间曝光一次,从而形成间隔相同时间的影像的方法.在频闪照相中会用到频闪灯(右图),它每隔相等时间闪光一次,例如每隔0.1 s闪光一次,即每秒闪光10次.当物体运动时,利用频闪灯照明,照相机可以拍摄出 与打点计时器记录的信息相比,频闪灯的闪光频率相当于打点计时器交流电源的频率,而相同时间间隔出现的影像则相当于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点.因此,运动物体的频闪照片既记录了物体运动的时间信息,又记录了物体运动的位移信息.至于根据时间和位移信息求加速度的方法,两者都是一样的例题练习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