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2张PPT。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产生昼夜交替
产生时差
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一、产生昼夜交替 探讨:
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有什么不同?
各自产生的原因?
思考:如果地球不自转,地球上还会不会有昼夜现象和昼夜交替现象?
如果地球不运动呢?那么昼夜交替的周期是多少?1年昼夜交替周期(即太阳高度日变化周期)一艘由太平洋东岸落杉矶开往太平洋西岸上海的海轮上,乘客从第一天看到太阳在上中天到第二天看到太阳在上中天,相隔的时间: A、等于24小时 B、比24小时短 C、比24小时长 D、一个恒星日 C典型例题2.晨昏线与光线的关系;与地心的关系晨昏线(面)特点:
过地心, 与太阳光线垂直 N0°23°26′N23°26′S66°34′N66°34′S光照图 晨昏线的作法3.晨线、昏线的判断——自转法晨线:
随地球自转,从“黑夜”进入“白天”的过渡线昏线昏线:
随地球自转,从“白天”进入“黑夜”的过渡线晨昏线与两条纬线相切。 交点叫南、北切点。
南北切点把晨昏圈分成了晨线和昏线两个半圆判断下图中的晨线和昏线。ABC弧AB是晨线
弧AC是昏线判定方法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昏线晨线基本性质概念切点,12点或24点(0点)相对于地表,自东向西以15°/h运动大圆,始终平分地球应用:光照图以切点为分界点,分成两个半圆。晨昏线晨点6h,昏点18h光照图的类型及判读方法侧视图:斜视图:矩形投影图:俯视图:关键点和关键线晨点:6时昏点:18时太阳直射点点:12时切点:12时或24时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夜半球中央经线:24时注意:24时=0时类型侧视图ABC俯视图光照图的判读常规图的识别1常规图的识别2常规图的识别3ABC侧视图俯视图光照图的判读常规图的识别1常规图的识别2常规图的识别3光照图的判读变形图的识别1时间计算的一般规律:1、晨昏线与赤道交点的经线的地方时: .2、把白昼平分的经线的地方时为
.C、D的地方时?F、D、的地方时?12点6或18点C:12时 D:9时F:6时
D:8时二、产生时差1.地方时课本解读:
为什么说“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为什么说“东边的时刻早”? “早”是指时刻数大还是小?
如何利用“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总结计算公式
以一个地方一天中太阳到最高时的时间为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4个小时PABCD12:00课本解读:
为什么说“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时刻是人们根据 各地见到日出早晚规定的先见到日出的地方时间早课本解读:
为什么说“东边的时刻早”?“早” 是指时刻数大还是小?
同纬度东早,西晚PABN12:00晚早<12:00>12:00 (同一时刻不同地点比较) 东早,时间数值大
西晚,时间数值小 课本解读: 如何利用“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总结计算公式地方时差:
15°—1小时
1°—4分钟
1′—4秒钟计算公式:东加西减
某地地方时 = 已知地的地方时±两地相隔经度差×4分钟/1°45oE? 8点120oE5小时75o13点8-5=3?例题1例题2例题3例题4地方时计算时区、区时、地方时例题解析120oE? 12月8日8点75oW13小时195o12月7日19点8-13=-5<024+(-5)=19例题1例题2例题3例题4地方时计算时区、区时、地方时例题解析时区注意:中时区,东西十二区的特殊性二、时区与区时概念:时间区域,国际规定,经度每隔15度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理论时区图以0°经线为中央经线,
从7.5°W到7.5°E为中时区
(零时区),在
零时区以东,为东1区到东12区;
零时区以西,为西1区到西12区;
东、西12区各跨7.5个经度。0°7.5°E7.5°W172.5°W172.5°E180°90°E90°W中时区东12区西12区N东1区东11区西1区西11区N172.5oE172.5oW180o时区、区时、地方时时区划分1时区划分2N0°7.5°E7.5°W172.5°W172.5°E180°90°E90°W中时区东12区西12区N东1区15°E22.5°E东2区30°E37.5°E
中央经线的度数=15°×时区号
时区号=度数÷15°
(看余数与7.5的关系取舍)时区、区时、地方时区时计算例题解析计算时区数m>7.5(n+1)区m<7.5(且m<>0)n区m=7.5n区和(n+1)的分界经线120oE65oW70oE135oE例题1例题2例题3西四区东八区东五区东九区2、区时⑴ 理论区时—每个时区
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⑵ 区时差—相邻两时区相差1小时⑶ 计算公式:东加西减
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时区、区时、地方时区时计算例题解析东二区? 12月8日8点东九区7小时8+7=1512月8日15点? 西十区8-12=-512月7日19点24+(-5)=1912小时例题1例题2例题3麦哲伦环球航行小故事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船,从西班牙出发,经过3年的时间,麦哲伦及他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一项壮举——第一次环球航海。去时的256人和5艘船,回时仅剩18人和1艘船,麦哲伦本人也为之献身。
故事到此还没有完结,又出现了一个关于日期的小插曲。当船员们返回圣卡尔港时,陆地上的日历都翻到了9月6日,而航海日志上却写着9月5日。于是船员们和家乡的人们发生了一场争论。陆上的人们说,船员们被惊涛骇浪弄糊涂了,把日子也记错了。船员们则说,航海日志是专人逐日记录的,有严格的规定,绝对不会记错。但是在那一天,西班牙全国的日历确实都是9月6日,也不可能全国都把日子搞错。结果双方谁也说服不了谁,也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同学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西班牙当地人是以当地为标准计算日期的,船员们则是以航行的船只为标准计算时间的。船队是自东向西航行的,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对于移动的船只来说,“一天”的时间比24小时要长一些,日积月累,3年恰好凑足了一天。这就是船员们所记日期比西班牙陆地上的日期少一天的原因。思考:如何处理这种由于环球航行而导致的日期混乱现象呢??后来才弄清楚,谁也没有错,这是地球自转的必然结果。?时区、区时、地方时日期分界线人为规定日期的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解决的办法是:时区、区时、地方时日期变更问题??? 实际上,除了国际日期变更线外,地球上还有一条自然的、移动的日界线,这条日界线所在的经线,其地方时为0时,它不停地自东向西移动,其东侧比西侧早一天。这两条日界线把地球上所有的区域划分在两个不同的日期内,只有当两条日界线重合时,全球才处于同一天内。
????????? 如何区分这两条日期分界线呢?日界线:自然界线:地方时为0点的经线如何区分这两条界线呢?人文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
(与180度经线不完全重合)顺跨减一天顺跨加1天全球分为11月10日和11日,且它们各占一半时,
北京时间是多少?分析:两个日期各占一半,
则0°经线为0时答案:11日8时三、使水平运动的物体方向发生偏转1.探究规律
北右南左赤道无,纬度越高越显著。2.联系生活实例
应用实例1:长江三角洲太阳高度的日变化周期为
①1个恒星日 ②1个太阳日
③23小时56分4秒 ④24小时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地球自
转周期昼夜交
替周期课堂小测试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A.对西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B.对东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C.两边的铁轨磨损一样重
D.对两边的铁轨都没有磨损下图中的虚线是水平运动物体的原始方向,实线
是其偏转方向,正确的图示是( ) 当北京时间为7月7日12点,则纽约(西五区)
的区时是
A.7月7日16点 B.7月6日20点
C.7月6日1点 D.7月6日23点结 束例题1例题2例题3已知本初子午线的地方时是正午12点,东经116o的地方时是 ;而另一地点的地方时是6点56分,它所在的时区是 区.本初子午线?地方时地方时:12点116oE116/15=7….11116o7小时44分地方时
6点56分:19点44分5小时04分76o ?x?所求时区76oW19点44分西十区西十区3、先确定已知和未知的东西方向,然后根据区时和地方时的计算规律来计算一架飞机从上海于10月1日17时飞往美国旧金山(西八区)需飞行14小时,到达目的地时,当地时间是( )
A.10月1日3时 B.10月1日15时
C.10月2日3时 D.10月2日15时昼半球夜半球昼半球、夜半球和晨昏线(圈)昼半球:太阳高度大于0(正午的太阳高度最大)
夜半球:太阳高度小于0
晨昏线上:太阳高度等于0晨 昏 线用太阳高度
表示昼夜情况1.当白昼时,太阳高度_____0°;当黑夜时,太阳高度_____0°.2.早晨和黄昏时,太阳高度为___;一天中 太阳高度值最大出现在____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小于0°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