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3 22:35: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解析版)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他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隋文帝
D.唐玄宗
2.“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隋朝
3.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6.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7.“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8.下列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9.到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它是(  )
A.回族
B.畏兀儿
C.汉族
D.蒙古族
10.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莫斯和阿丹
11.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12.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13.图是清朝政府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意颁发的“金奔巴瓶”,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廷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在那里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澎湖巡检司
14.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共分四段
C.元朝时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洛阳的航程
D.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15.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16.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回族
D.西夏﹣﹣党项族
17.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
A.隋炀帝
B.隋朝工匠李春
C.北宋平民升
D.战国蜀守李冰
18.探讨国家治乱兴衰规律,成为历代统治者必读的史学名著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技术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20.《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词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21.郭沫若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22.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23.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的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24.我国的艺术石窟中,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称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大足石刻
25.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
黛玉葬花﹣﹣《西厢记》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二、列举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7分.其中26题4分,27题3分)
26.列举我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
27.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据提示信息列举相关内容。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______
(2)唐朝科举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______
(3)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______。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9分.其中28题12分;29题17分.)
28.(12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我们应学习鉴真的什么精神?
(2)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他西行要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
(3)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第一次出发的地点是哪里?
29.(17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是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南宋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历史上“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哪一时期?
(2)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什么地方?
(3)图二是名画《清明上河图》,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它的作者是谁?此图描绘的是北宋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4)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出现的一个短暂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能够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今天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元朝政府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4分)
30.(14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为加强封建专制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明清时期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
(3)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2015-2016学年四川省达州市达川区七年级(下)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答题栏内..
1.他结束了200多年的分裂局面,使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他勤勉治国,锐意革新,缔造“开皇之治”,开启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他是(  )
A.唐太宗
B.武则天
C.隋文帝
D.唐玄宗
【考点】开皇之治.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开皇之治,把握开皇之治的原因.
【解答】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故选C.
【点评】理解和把握开皇之治形成的原因.
 
2.“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如图所示)
最早出现于(  )
A.西汉
B.东汉
C.唐朝
D.隋朝
【考点】盛唐的社会气象.
【分析】本题考查筒车.
【解答】从图中看出,这是筒车,是唐朝农民发明的灌溉工具.
故选C.
【点评】掌握唐朝农民发明的曲辕犁和筒车,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
 
3.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治国措施的共同点是重视人才、任用贤能。下面历史人物中哪些是在唐玄宗时被提拔担任宰相的(  )
①房玄龄
②杜如晦
③魏征
④姚崇
⑤宋暻。
A.①②
B.③④⑤
C.①②③
D.④⑤
【考点】开元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唐玄宗治国措施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是有伯乐眼光的,如著名的宰相姚崇、宋璟、张九龄都是唐玄宗时期的宰相,著名大臣姚崇办事果断,他因为向唐玄宗提出了十条建议而被器重做了宰相.姚崇之后是宋璟.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注意扎实掌握唐朝著名的历史人物.
 
4.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考点】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奈良城可知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为东渡日本,历经磨难,最终成行,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
故选A.
【点评】注意准确识记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
 
5.“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最能体现唐太宗这一思想的举措的是(  )
①与吐蕃和亲,送去手工艺品和医药、生产技术等书籍
②令玄奘西游天竺
③册封南诏首领皮罗阁为云南王;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
④鉴真东渡日本。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考点】唐朝的民族关系和民族政策.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唐朝民族交往.
【解答】题目给出的“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反映了唐太宗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但②令玄奘西游天竺和④鉴真东渡日本,属于中外交往,不是民族融合事例,据此可排除ABC三个选项.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注意区分民族融合与中外交往的事例.
 
6.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元朝以前,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的史实.
【解答】题干材料“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新疆是我国的边疆地区,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开放了新疆地区,开发了我国的边疆.
故选D.
【点评】本题为地方史基础知识题,学生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即可解答.
 
7.“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这一史书记载反映的是哪个王朝的兴起(  )
A.唐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考点】历史文化常识.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历史上建立统一的全国性政权元朝的认识.
【解答】据题干“起朔漠,并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逐天下,合江南,而天下为一.”可知,根据所学知识,蒙古族,兴起于北方蒙古高原,后来灭掉西夏,消灭金政权,使高丽臣服,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1279年灭南宋,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帝国.也是首个征服全中国的外来王朝.蒙古草原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实现了统一.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定都大都,建立元朝.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是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还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
 
8.下列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  )
A.
B.
C.
D.
【考点】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宋、辽、西夏的并立与和战以及南宋和金的并立.
【解答】本题考查学生对两宋、辽、西夏和金并立的知识.北宋时期,辽被金所灭,所以南宋不可能和辽并立.
故选D.
【点评】本题注意把握辽、宋、金的对峙形势图.
 
9.到元朝时,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它是(  )
A.回族
B.畏兀儿
C.汉族
D.蒙古族
【考点】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元朝民族融合的认识.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故选A.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扎实掌握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10.郑和的船队最远到达(  )
A.苏门答腊和满剌加
B.古里和锡兰
C.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
D.忽鲁莫斯和阿丹
【考点】郑和下西洋.
【分析】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
【解答】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船队航行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广大海域之间,到达亚非三十多个国家,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郑和下西洋的范围及影响.
 
11.郑成功致外国总督的招降书中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这里的“贵国”是指(  )
A.荷兰
B.日本
C.沙俄
D.葡萄牙
【考点】郑成功收复台湾.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郑成功收复台湾.
【解答】题干的贵国指的是荷兰殖民者.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1662年,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故选A.
【点评】理解和把握郑成功的历史成就.
 
12.以下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皇之治
③开元盛世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
【考点】贞观新政和贞观之治;开皇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
【分析】本题考查盛世局面出现的先后顺序.
【解答】隋文帝杨坚在位时,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出现统一安定局面,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唐太宗在位时认识到君民的关系如同舟水,认识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即人民可以支持你的统治,也能推翻你的统治.所以他在位期间减轻农民的负担,轻摇薄赋发展生产.注意戒奢从简,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康乾盛世又称“康雍乾盛世“,是清朝近300年历史中最辉煌的时期,是中国清王朝前期统治下的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回光返照,同时也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盛世.正确顺序是②①③④.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掌握古代盛世.
 
13.图是清朝政府为防止蒙藏贵族操纵大活佛转世,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特意颁发的“金奔巴瓶”,以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廷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清政府在那里设置了(  )
A.驻藏大臣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澎湖巡检司
【考点】册封达赖、班禅与设置驻藏大臣.
【分析】本题考查清廷为加强对西藏的管理.
【解答】顺治帝时期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康熙帝时期,赐予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并规定以后的历世达赖后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故选A.
【点评】本题以乾隆五十七年特意颁发的“金奔巴瓶”加强对西藏的管理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对西藏管理的相关措施.
 
14.下面有关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隋朝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B.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东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共分四段
C.元朝时又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江南到洛阳的航程
D.大运河沟通了五大流域,加强了南北交通,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考点】隋朝大运河.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大运河.
【解答】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纵贯南北全长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自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它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元朝时开凿的会通河和通惠河缩短了大都与江南的航程不是洛阳.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隋朝大运河与元朝会通河和通惠河的相关史实.
 
15.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考点】北京紫荆城和明长城.
【分析】本题考查明长城.
【解答】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所说的长城是明长城.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明长城和秦长城.
 
16.某校七年级8班历史兴趣小组开设了一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与民族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辽﹣﹣契丹族
B.北宋﹣﹣汉族
C.金﹣﹣回族
D.西夏﹣﹣党项族
【考点】南宋和金的对峙.
【分析】本题考查了民族政权时期相关政权的建立民族.
【解答】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在1115年称帝,建立金政权,不是回族.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民族政权时期相关政权的建立民族.
 
17.图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石拱桥,它的设计和主持建造者是(  )
A.隋炀帝
B.隋朝工匠李春
C.北宋平民升
D.战国蜀守李冰
【考点】隋唐时期的建筑水平.
【分析】本题考查了赵州桥的建造者.
【解答】仔细观察图片可知是赵州桥,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
故选B.
【点评】准确识记隋朝的建筑﹣赵州桥.
 
18.探讨国家治乱兴衰规律,成为历代统治者必读的史学名著是(  )
A.《资治通鉴》
B.《史记》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考点】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解答】《资治通鉴》是北宋时期司马光编纂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全书共294卷,叙事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下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以事系年,详略得当,以述事论人为主,全书绝大部分篇幅记述了历代治乱兴衰,以供统治者借鉴.
故选A.
【点评】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的异同:
1、相同点: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通史巨著,即不限于某个特定的朝代,而是贯通历代的著作.
2、不同点:
(1)编写体例不同;《史记》是纪传体,以人物为中心,《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以时间为主线.
(2)内容不同;《史记》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主要历史;《资治通鉴》按年月日的顺序记述了从战国时期到五代末年
共1362年的历史.
(3)编写目的不同,《史记》是一部纯历史著作;而《资治通鉴》则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关系为主要内容,取“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之意.
 
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技术的情况,你首选的资料是(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考点】明朝三部科学巨著.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明朝的科学巨著﹣《天工开物》.
【解答】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还反映明代我国兽骨工场的生产面貌.要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技术的情况就可以查阅《天工开物》.
故选D.
【点评】准确识记明代的科学巨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了解《天工开物》的内容.
 
20.《念奴娇 赤壁怀古》(上阕):“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
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一首千古流传的豪放绝唱。我国历史上豪放词代表人物除苏轼外,还有一位是(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杜甫
D.白居易
【考点】宋词和元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词的代表人物.
【解答】北宋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他的词,气势豪迈,雄健奔放,对后世影响很大.南宋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光大,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
故选B.
【点评】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识记宋词的代表人物与词风特点.
 
21.郭沫若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考点】光耀千古的唐诗.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杜甫相关史实的认识.
【解答】依据“诗中圣哲”可以判断出应该指的是杜甫,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这首诗反映了杜甫的情感倾向,即关注民生,与民同悲,哀民所哀,因此而情感波澜.
故选D.
【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杜甫的诗歌特点和生平经历.
 
22.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自(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水浒传》
D.《三国演义》
【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考查了《水浒传》的内容.
【解答】根据题干给出的“逼上梁山”和“农民起义”可知这部文学作品是《水浒传》.施耐庵的《水浒传》它根据北宋末年宋江梁山起义为题材创作而成,小说围绕“官逼民反”的主题,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刻画了性格、经历不同的各种反抗者的英雄形象.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水浒传》的内容.
 
23.雅克萨之战后,中俄双方代表通过平等谈判,签订的划定中俄边界的第一个条约是(  )
A.《北京条约》
B.《瑷珲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考点】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
【分析】本题考查《尼布楚条约》.
【解答】结合课本所学,17世纪40年代,沙俄趁机抢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康熙帝决定用武力捍卫祖国边疆.1865年﹣1868年两次出兵雅克萨,打败俄军.1689年,中俄双方谈判,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条约的签订,对中俄东段边境地区相对稳定,两国人民和平往来,贸易得到很大发展.
故选C.
【点评】重点识记《尼布楚条约》签订的背景、内容及影响.
 
24.我国的艺术石窟中,有“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之称的是(  )
A.敦煌莫高窟
B.云冈石窟
C.龙门石窟
D.大足石刻
【考点】隋唐时期的石窟艺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敦煌莫高窟.
【解答】位于甘肃省敦煌的莫高窟是隋唐时期最著名的石窟艺术,莫高窟是绘画艺术、佛教、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石窟内有大量与佛教有关的泥塑和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敦煌莫高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世界上现存最大的佛教艺术宝库.
故选A.
【点评】本题以敦煌艺术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我国古代的三大石窟艺术.
 
25.尚未普及电视和电影的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拥有一本精美的连环画是很多孩子的梦想,很多人就是在童年时通过连环画来阅读名著的。试试你的眼力看看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
黛玉葬花﹣﹣《西厢记》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考点】明清文学成就和特色.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明清文化的知识点.
【解答】据图片信息“黛玉葬花”可知是清朝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中的人物林黛玉.《红楼梦》是我国古代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最好的一部著作,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红楼梦》的地位.
 
二、列举题(本大题共两个小题,7分.其中26题4分,27题3分)
26.列举我国古代史上的四大发明.
【考点】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大发明的知识点,应把握四大发明的名称.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四大发明”,结合所学的知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
故答案为: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点评】解答本题要熟记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7.科举考试是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根据提示信息列举相关内容。
(1)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 隋朝 
(2)唐朝科举制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制度完善 
(3)科举制发展到明清时期出现了什么变化?﹣﹣ 衰亡 。
【考点】阐述见解题;科举制的创建及影响;明朝的八股取士和清朝的文字狱.
【分析】(1)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产生.
(2)本题考查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
(3)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衰亡.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和辟举制,大小官吏都由中央政府任命,选士既不须州郡的荐举,也不经中正的评定,而是由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这便是科举制的真正开始.
唐代继承并大大发展了隋代创置的科举制度.考试科目分为常科与制科两类.常科每年举行,制科是皇帝临时诏令设置的科目.明清是科举制度极盛的时期,也是走向衰亡的时期.
形式的死板,严重束缚了人们思想.
故答案为:
(1)隋朝.
(2)完善.
(3)衰亡.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科举制度相关知识的掌握.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9分.其中28题12分;29题17分.)
28.(12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哪个国家?试举出两种“道艺”。我们应学习鉴真的什么精神?
(2)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哪位皇帝执政时?他西行要去哪个国家?后来这个事件成为哪个文学名著的蓝本?
(3)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第一次出发的地点是哪里?
【考点】材料解析题;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郑和下西洋.
【分析】(1)本题考查鉴真东渡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玄奘西游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解答】(1)“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这首诗中的“东海”指日本,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日本奈良,除了传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书法、绘画、雕塑、文学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
(2)据所学知,玄奘西行发生在唐朝唐太宗执政时期,去的是天竺(古印度),玄奘还把自己西行途中的见闻口述下来,由弟子整理成书,这就是著名的《大唐西域记》,成为文学名著《西游记》的蓝本.
(3)据所学知,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1405年,郑和率领二万七千多人,乘坐二百多艘海船,第一次出使西洋,船队从刘家港出发,出长江口南下,浩浩荡荡地行驶在茫茫大海上.
故答案为:
(1)日本;佛学、医学、建筑、雕塑.
(2)唐太宗(李世民);天竺(古印度);《西游记》.
(3)明朝;刘家港.
【点评】本题以三幅重要历史人物的图片为背景,考查鉴真东渡、玄奘西游和郑和下西洋的相关知识.
 
29.(17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民族关系发展是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的重要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与南宋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的名称。历史上“苏湖熟,天下足”的民谚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了南方。指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在哪一时期?
(2)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什么?出现在什么地方?
(3)图二是名画《清明上河图》,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它的作者是谁?此图描绘的是北宋哪一城市的繁华景象?
(4)元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前出现的一个短暂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能够实现统一的主要原因是在地方推行了什么制度?为了加强对今天西藏和台湾的管辖,元朝政府分别设立了什么机构?
【考点】材料解析题;中国古代货币演变历程;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和原因;元巩固统一的措施;宋元的绘画艺术成就.
【分析】(1)本题考查与南宋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及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本题考查交子的相关知识.
(3)本题考查《清明上河图》的相关知识.
(4)本题考查元朝的政治制度.
【解答】(1)据所学知,与南宋相对峙的少数民族政权是金.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那时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南方特别是东南地区.
(2)据图一和所学知,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它最早出现在四川地区,这表明当时四川地区的商业特别繁荣.
(3)据所学知,图二《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主要描绘了北宋都城东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
(4)据所学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在地方上推行了行省制度,这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元朝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西藏地区的行政事务,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为了加强对琉球的管辖,元朝设置了澎湖巡检司.
故答案为:
(1)金;南宋.
(2)交子;四川.
(3)张择端;东京(今河南开封).
(4)行省;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
【点评】本题以宋元时期的历史为主线,考查了经济重心南移、交子的出现、《清明上河图》、元朝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14分)
30.(14分)(2016春 达川区期末)明清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与发展、封建专制空前强化的时期,请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明朝为加强封建专制集权在政治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2)明清时期军民为巩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在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努力。请各举一例。
(3)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严格限制对外交往和贸易而推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给我国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什么严重后果?
【考点】阐述见解题;明朝君权加强的措施;戚继光抗倭;雅克萨之战与《尼布楚条约》;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和设置伊犁将军;闭关锁国政策;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分析】(1)本题考查明朝封建专制集权加强在政治上的表现.
(2)本题考查明清平定国内叛乱和抗击外来侵略的事件.
(3)本题考查闭关锁国.
【解答】(1)结所学可知,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把朝廷的政务分别交给六部处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通过建立锦衣卫与东厂制度实行恐怖专政;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钳制了思想,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2)结合所学历史史实,18世纪五六十年代,清朝平定天山北路准噶尔部贵族叛乱时,被准部俘虏的维族首领大小和卓先后逃回.1757年,他们兄弟纠集其他各部维族上层分子发动暴乱.次年,清朝派军平叛.1759年,大小和卓叛乱被镇压下去.明末荷兰殖民者占据了我国台湾地区.1661年,郑成功率大军从金门出发,1662年成功收复了台湾.
(3)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侵扰,面对西方各国的交往基本采取了闭关政策.闭关锁国政策虽曾在抵御外国侵略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但它的长期推行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故答案为:
(1)废除丞相,建立厂卫制度,实行八股取士和文字狱.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郑成功收复台湾.
(3)闭关锁国;使中国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明清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主要措施与影响.
 
711115@;冷月湖(排名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