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课件(第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乘船课件(第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85.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3 19:17: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乘船——选自《世说新语?德行》乘船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正确译讲课文。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言行,分析人物的形象。
3、体会文章的主旨,学习做人的正确道理。
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和着色文字的读音 华歆、王朗 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 正为此耳。 既已纳其自托, 宁可以急相弃邪?” 遂携拯如初。 世 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xīn zhéxié ? yé ? zhěng ? nìnghuà熟读课文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 有一人欲
依附, 歆辄难之。 朗曰:“幸尚宽,
何为不可?” 一起,都想要 顺便借光 就 形作动 ,对……感到为难 代词,这件事恰巧,幸而还 同意译文: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对这件事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上恰巧还宽 敞,为什么不可以呢?”倒装句,“为何”释义后贼追至, 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
疑, 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邪?” 遂携拯如初。 抛弃先前……的原因 迟疑,犹豫不决 罢了接受请求难道 能够,可以因为 于是救助当初作乱的人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凭,根据评定助词,的
贼: 古:作乱的人。
今: 有偷窃行为的人。
所以: 古:…的原因。
今:表结果。
耳: 古:罢了。
今: 耳朵。
宁: 古:难道。
今: 宁可。
可以:古:是能愿动词“可”与“以”两个词
连用,“能因为”。
今:“可以”两字连用,只作能愿动词。古今异义字 华歆、王朗一起乘船逃难,(途中)有一个人想要搭船,华歆感到很为难。王朗说:“(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呢?”后来作乱的人追上来了,王朗想要抛弃所携带的人。华歆说:“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了。既然已经接纳了他,难道可以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于是还像当初那样携带救助这个人。世人通过这件事来评定华歆 、王朗的优劣。相信你能准确地翻译这篇短文了内容:故事的内容,文章的主旨。
方法:
1、用圈点勾画标出文章要点。
2、抓住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故事给人的启示。
要求:
1、《乘船》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你觉得华、王二人孰优孰劣,为什么?
3、读了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讨 论 探 究看图说故事乘船开端:华歆﹑王朗据乘船避难发展有人想要搭船
华歆:为难
王朗:幸尚宽高潮后贼追至情况紧急
王朗:欲舍所携人
华歆:宁可以急相弃邪结局:遂携拯如初轻诺寡信 重 诺 守 信对比全文内容结构图:
1、(1)如将《乘船》一文分为三个层次,你准备怎样分?第一层:(开头到“何为不可”)写二人对别人搭船一事各持己见。(故事开端,起因) 第二层:(“后贼追至”到“遂携拯如初”)写王郎欲毁约,华歆坚守诺言。(故事发展、高潮)                                       第三层(末一句)写世人以此事评定二人品行。(结局)这则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诚信是立身之本,答应别人时要慎重考虑,许诺了就要尽力而为,不能失信。2、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明确:华歆开始时考虑到两人的安全不愿带上逃难的人,王朗却愿意;等危险来临时,华歆坚持兑现承诺,要带那个逃难的人一块走,可王朗考虑到自身的安全,不愿意带了。3、“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华歆“优在”哪里呢?

华歆,为人谨慎,考虑实情细心周到,重信守,临危不惧,一诺千金,帮人帮到底的气概。讨 论 探 究明确:华歆的品行优于王朗。尽管开始他对别人的要求感到为难而犹豫不决,但这是他处事谨慎的表现。而一旦答应了别人,他就一诺千言,不因情势危急而弃人不顾,他是一个重诺重信之人。而王朗尽管开始有救人帮人之心,但一旦自身难保,便只顾自己,不顾别人,他是一个对自己说的话不负责任、轻诺寡信的人。你能否就你的思考结合一些典故或警句格言进一步谈谈你的理解曾子杀猪 古代有个曾子,为人老实。有一天, 他妻子要上街买东西,孩子闹着也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只好说:“你在家里玩,我回家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妻子上街回来后,看见曾子正在磨刀准备杀猪,连忙劝阻说:“我只是哄哄孩子,你不必当真。”曾子说:“怎么能说谎呢?”就把猪给杀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们要做一个信守承诺的人。
巩 固 练 习 课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当堂训练俱乘船避难 ( ) 歆辄难之( )
遂携拯如初( ) 有一人欲依附( )
宁可以急相弃邪 ( ) 幸尚宽( )
既已纳其自托( ) 本所以疑( ) 一起,都对…感到为难于是,就想要难道恰巧,幸而请求……的原因⑴时{
⑵可以{
⑶之{
歆辄难之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可以为师矣宁可以急相弃邪元方时年七岁学而时习之它(代词,指这件事)的(结构助词) 当时时常可以 因为可以 凭2、比较下面各组着色的词3、准确翻译下列句子
(1)幸尚宽,何为不可?
(2)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3)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
译:船里恰好还很宽松,为什么不同意?译:既然已经接纳他,难道因为情况紧急就抛弃他吗?译:先前之所以犹豫不决,正因为考虑到这种情况5、收集诚实守信的警句格言或典故课外交流4、书面翻译全文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古代笔记小说 东汉末年到晋代之间士大夫清高放诞的言谈逸事 南朝 xīnzhéxié zhěng超过 才 离开 丢下,抛弃 古代对人称自己的父亲 回头看 综合练习 第一部分
1.《世说新语》是 集,主要记述了 。刘义庆是 宋文学家。
2.注意下列字的读音:
华歆(  )辄(  )携(  )拯(  )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过中不至(过: )
⑵去后乃至(乃:     去: )
⑶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委: )
⑷君与家君期日中(家君: )
⑸元方入门不顾(顾: )⑹歆辄难之(辄: )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
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当即 幸而,恰巧 扔掉,抛弃 ……的原因 请托,请求  ⑹歆辄难之(辄: )
⑺幸尚宽,何为不可(幸: )
⑻王欲舍所携人(舍: )
⑼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所以: )
⑽既已纳其自托(托: )
4.译句。
⑴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⑵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⑶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⑷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期行》,解答下列问题
5.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6.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7.释词: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8.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9.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0.“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1.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元方,语言和行为 守信用、讲礼貌。 中午 不再等候而走了 没有礼貌 拉元方 “君与……则是无礼。” 知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对友人不守信,说话不礼貌的行为表示抗议和蔑视。 (答案合情合理即可)第二部分 阅读课文《期行》,解答下列问题
8.这个小故事的主要人物是谁?文章是怎样刻画主要人物的?
9.从故事主人的言谈中可知,做人要 。
10.释词:
日中:( ) 舍去:( )
无礼:( ) 引之:( )
11.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
12.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 。
13.“元方入门不顾”以表示 。
14.元方入门后,友人会怎样?
守信走遍天下
寡信寸步难行守信走遍天下
寡信寸步难行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