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会宁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甘肃省会宁五中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3 22:35: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科目:
历史
年级:七年级
(分值: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每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各题正确答案的英文字母代号按题号顺序填在下面的表格里。)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下列朝代中类似于秦朝的是


A.西汉
B.曹魏
C.东晋
D.隋朝
2、“以铜为镜,可整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镜,可知兴替矣!”假如你是唐太宗,你会以谁为“镜”?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长孙无忌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我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下列选项与“唐宗”有关的是


A.开皇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5、有的西方学者称科举制度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B.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C.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D.扩大了统治基础,强化了中央集权
6.“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司马光后来说“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
是指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7.“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轼: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融合加强
B.宋辽边境开设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D.岳家兵的抵抗
8.我国著名科学家王选因发明汉字激光照排技术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而被誉为“当代毕昇”。
那么,历史上毕昇的发明是
( 

A.造纸术
B.雕版印刷术
 C.活字印刷术
D.转轮排字
9、右图的明朝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
重,请问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


A.京城
B.宫城
C.皇城
D.外城
10、元朝时在民族大融合过程中形成的新民族是(

A.蒙古族
B.藏族
C.维吾尔族
D.回族
11、我国的宰相制度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A.秦——明
B.秦——清
C.汉——明
D.汉——清
12、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

①废除丞相
②设立锦衣卫
③设立东厂
④设立廷杖制度
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13.当年明月的一部《明朝那些事儿》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


A.平定回部贵族叛乱
B.“胡蓝之狱”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4.甘肃省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立始于


A.宋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5.
清朝前期加强对西北地区统治的措施不包括


A.粉碎大小和卓叛乱,重新统一新疆
B.设置伊犁将军
C.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兼管军务和民政
D.册封达赖和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16.
郑成功诗云:“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据此你知道明末侵占我国宝岛台湾的西方殖民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
D.英国
17.
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到长江流域是在


A.汉朝
B.东晋
C.三国
D.宋朝
18.下列哪部著作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是


A.《本草纲目》
B.《天工开物》
C.《农桑辑要》
D.《红楼梦》
19.下列历史现象,说明明清帝国传统农耕社会已经开始发生变化的是


①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削弱,人口流动性增大
②坚持“重农抑商”政策
③读书入士观念发生变化,“商贾大于农工”
④鄙薄科学技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二、知识连线题:(6分)
21、
唐高祖
郾城大捷
岳飞
建立唐朝
雍正帝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直言善谏


《大唐西域记》
玄奘
军机处
三、材料题:(13分)
22、阅读材料,并回答材料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如图(1)中的他在12年里,经历5次东渡失败,双目失明,终于在753年第6次东渡成功,弘扬中华文化。
材料二
如图(2)贞观三年(公元629年),只身一人西行取经,他历尽千难万险,取得真经,其间历时17年,行程5万华里。
图(1)
图(2)
材料三
1405年—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他下西洋。
材料四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帝
(1)材料一、二分别讲述的是唐朝中外交流史中的哪两件大事?(4分)
(2)由这两件事情可知,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3)材料三中的“他”指谁?他的船队最远到达哪里?(3分)
(4)材料四中的“天朝”指哪朝?其对外政策是怎样的?(2分)
(5)对比以上两种政策,谈谈你的认识。(2分)
四、简答题:(11分)
23、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据此回答问题:
(1)唐朝时,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基础的事件是什么?(2分)
(2)清朝时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6分)
(3)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还采取了哪些措施?(举一例即可得分)(2分)
(4)综上所述,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分)
2015—2016学年度
第二学期期末试卷答案
科目:
历史(50分)
年级:七年级
一、选择题(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B
B
B
D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B
A
B
D
C
D
B
C
C
二、知识连线题:(6分)
21、
唐高祖
郾城大捷
岳飞
建立唐朝
雍正帝
开元盛世
唐玄宗
直言善谏


《大唐西域记》
玄奘
军机处
三、材料题(13分)
22、(1)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行。(4分)
(2)开放;(2分)
(3)郑和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分)
(4)清朝;闭关锁国政策。(2分)
(5)闭关锁国导致国家落后;对外开放使国家繁荣富强。(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等。)(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四、简答题(11分)
(1)文成公主入藏。(2分)
(2)建立对达赖、班禅的册封制度;(2分)
设置驻藏大臣;(2分)
制定“金瓶掣签”制度(2分)
(3)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还在伊犁、西北与东北等
地设立将军与参赞大臣;实行减免赋税等优惠政策、还通过会盟、联姻等方式加强
联系;修筑避暑山庄与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举一例即可得分)(2分)
(4)恩威并重(刚柔并济)。(1分)


线





县/区
考场
姓名
班级
准考证号
座号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