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2015-2016学年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3 22:36: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下列各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中(每题2分,共50分)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自己找食物
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3.仔细观察右图: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正确的是(  )
①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图1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
④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5.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7.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现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云贵高原
D.成都平原
9.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  )
A.夏桀
B.商汤
C.周厉王
D.周幽王
10.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1.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
①牧野大战  ②城濮大战  ③围魏救赵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2.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了称霸,都很重视(  )
①训练军队②发展生产③改革内政④远交近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3.不属于战国七雄的(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燕国
1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15.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1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18.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
19.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20.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21.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22.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开封
2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24.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25.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4)根据材料四,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请按顺序列出。
(2)材料一言论出自哪位人物?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列举两条)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是谁?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卫鞅”的变法中,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他“扫六合”的含义是什么?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2015-2016学年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下列各题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涂在答题卡中(每题2分,共50分)
1.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会不会使用工具
B.会不会制造工具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自己找食物
【考点】人类的起源.
【分析】本题考查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动物不会制作工具.
故选B.
 
2.下列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中,已经懂得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蓝田人
【考点】山顶洞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解答】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的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
故选C.
 
3.仔细观察右图:农业出现后,人们开始建造房屋,过定居的生活.
正确的是(  )
①图1属于半坡人居住房屋,图2属于河姆渡人居住房屋.
②图1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
③图1居民种植粟为主,图2居民种植水稻为主.
④房屋样式的区别是自然环境差异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半坡和河姆渡原始居民生产生活的掌握情况.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②项说反了,图1房屋主要位于黄河流域,图2房屋主要位于长江流域.所以有②的选项错误.
故选B.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
A.黄帝
B.炎帝
C.尧
D.舜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本题考查了黄帝的尊称.
【解答】题干直接设问考查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相传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后人尊称黄帝为“人文初祖”.
故选A.
 
5.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
A.伊尹
B.姜尚
C.管仲
D.鲍叔牙
【考点】西周的建立及疆域.
【分析】本题考查姜尚.
【解答】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姜尚,任用伊尹的是商汤,任用管仲和鲍叔牙的是齐桓公.
故选B.
 
6.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西周初年,周王为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故选C.
 
7.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
A.原始社会后期
B.夏、商、西周
C.夏朝
D.西周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了青铜文明的时间.
【解答】夏、商、西周三代被人们称为“青铜时代”,源于青铜器在商、周时期人们的社会生活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人们又将这一时期称为“青铜文明”,也是因为青铜器在这一时期影响巨大.但并非说青铜文明就单指青铜器的制造行业而言,夏、商、西周繁荣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和商业共同构成了我国的青铜文明.
故选B.
 
8.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发现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云贵高原
D.成都平原
【考点】青铜器.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三星堆”文化的相关知识.
【解答】与商周同期,我国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也盛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
故选D.
 
9.你知道“烽火戏诸侯”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吗(  )
A.夏桀
B.商汤
C.周厉王
D.周幽王
【考点】西周的灭亡和东周的建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灭亡相关史实的认识.
【解答】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褒妃一笑,不顾众臣反对,竟数次无故点燃边关告急用的烽火台,使各路诸侯,长途跋涉,匆忙赶去救驾.结果,被戏而回,懊恼不已.幽王从此便失信于诸侯,最后,当边关真的告急之时,他点燃烽火却再也没人赶来救他了.不久,便死于刀下,亡了西周.
故选D.
 
10.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了春秋首霸﹣﹣齐桓公.
【解答】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使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故选A.
 
11.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
①牧野大战  ②城濮大战  ③围魏救赵  ④长平之战.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时期的战役.
【解答】题目给出的①牧野大战发生在商朝末年,②城濮大战发生在春秋时期,只有③围魏救赵和④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故选D.
 
12.齐桓公和晋文公为了称霸,都很重视(  )
①训练军队②发展生产③改革内政④远交近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本题考查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共同之处.
【解答】①训练军队②发展生产③改革内政是齐桓公和晋文公称霸的共同之处,但④远交近攻与他们无关.
故选A.
 
13.不属于战国七雄的(  )
A.齐国
B.晋国
C.楚国
D.燕国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了战国七雄.
【解答】战国七雄指的是齐楚燕赵魏韩秦,战国初年,晋国卿大夫中的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晋国灭亡.
故选B.
 
14.李冰修建都江堰主是为了(  )
①造旅游景点
②防洪
③给缺水的成都平原供水
④灌溉.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
【分析】本题考查了都江堰的主要功能.
【解答】战国时期,秦国蜀太守李冰在岷江修筑了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的“天府之国”.
故选B.
 
15.孔子曾说“中上之人,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下之人,不可以语上也.”这表明他提倡(  )
A.启发诱导
B.因材施教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孔子的相关知识.
【解答】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具有中等以上才智的人,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在中等水平以下的人,不可以给他讲授高深的学问.”孔子向来认为,人的智力从出生就有聪明和愚笨的差别,即上智、下愚与中人.既然人有这么多的差别,那么,孔子在教学过程中,就提出“因材施教”的原则.
故选B.
 
16.下列关于我国历法方面知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天的农历,又叫“殷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
B.战国时期,将一年分为12个月,有大小月之分和闰月之说
C.相传在八千年前的夏朝,我国就已有了完备的历法
D.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考点】先秦时期的天文、历法、医学(扁鹊).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历法的有关内容.
【解答】今天的农历,又叫“阴历”,是比较完备的历法.夏朝时期确定一年12个月,夏朝的立法还不是最完善的,汉代完善.战国时期,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故选D.
 
1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黄帝时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的文字.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
故选C.
 
18.20世纪50年代,世纪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子
【考点】诗经和楚辞.
【分析】本题考查了屈原的相关史实.
【解答】生活在战国末期楚国的屈原,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被称为“楚辞”,代表作《离骚》.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故选C.
 
19.儒家思想在我国占统治地位开始于(  )
A.春秋战国
B.秦朝
C.西汉
D.东汉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
【解答】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故选C.
 
20.战国末期,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国强大攻势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考点】战国七雄与著名战役.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战国时期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
【解答】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发生在秦国和赵国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因赵国将领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顾部下劝告,贸然发动进攻,结果陷入重围,全军覆灭.通过长平之战,其他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了.
故选D.
 
21.主张不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的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孟子
D.庄子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百家争鸣,中亚识记孟子的思想主张.
【解答】孟子是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他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具有环保意识.
故选C.
 
22.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太学设在(  )
A.洛阳
B.长安
C.咸阳
D.开封
【考点】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汉武帝加强思想统治的措施.
【解答】西汉时期,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并在长安设太学,专门传授儒家思想,长安的太学也成为当时我国的最高学府.
故选B.
 
23.毛泽东有诗云:“劝君少骂秦始皇…百代犹行秦法政.”“秦法政”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首创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首创的制度有中央集权制、郡县制、皇帝制.分封制是西周时期创立的制度.
故选A.
 
24.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福兮,祸之所伏”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陈胜、吴广起义的相关知识.
【解答】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前209年,秦朝廷征发陈胜、吴广等900余名戍卒被征发前往渔阳戍边,途中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情急之下,陈胜吴广领导戍卒杀死押解戍卒的军官,发动起义,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最终被秦军镇压而失利.陈胜吴广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首举义旗,领导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造反思想和英雄气概,“斩木为兵,揭竿而起”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千千万万农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
故选B.
 
25.秦末农民战争中,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城濮之战
D.马陵之战
【考点】秦的暴政和陈胜吴广起义.
【分析】本题考查秦末农民起义.
【解答】公元前207年项羽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对推翻秦朝统治起决定作用.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罢兵西归……封诸侯,班赐宗彝……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
材料二:
材料三:“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
材料四:“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于是上从其计。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中的图片,秦朝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什么?把什么文字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3)根据材料三,为加强思想上的大一统,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4)根据材料四,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汉武帝推进大一统的措施.
【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的知识点.
(2)本题考查的是秦始皇巩固统一措施的知识点.
(3)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大一统措施的知识点.
(4)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知识点.
【解答】(1)由材料“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西周建立后,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
(2)图一是《秦统一货币》图.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图二是《秦统一文字》图.秦朝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为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实行了“焚书坑儒”.
(3)材料“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反映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措施.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均受到排斥.
(4)材料“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候之!”反映的是推恩令的有关知识.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消除了王国对中央政权的威胁.
故答案为:
(1)分封制;巩固统治.
(2)圆形方孔铜钱;小篆;焚书坑儒.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推恩令.
 
2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请回答:
(1)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哪些派别思想家的言论?请按顺序列出。
(2)材料一言论出自哪位人物?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他在教育方面有什么贡献?(列举两条)和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是谁?
(3)作为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考点】百家争鸣;老子和孔子;历史开放性问题.
【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知识.
(2)本题主要考查孔子和老子的相关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
【解答】(1)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据材料一“为政以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反映的是儒家的主张.春秋晚期的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据材料二“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道家的主张.“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出自老子的《道德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据材料三“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的是墨家学派的主张.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据材料四“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法家的主张.韩非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法家提倡法治,以法治国.故材料一、二、三、四分别是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的言论.
(2)据材料一“为政以德”可知,这是儒家的创始人孔子的言论.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着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论语》这部书里.孔子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更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他的教育名言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等.和孔子同时代的另一位思想家是老子.老子是春秋晚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主张“无为而治”.
(3)我们中学生应正确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割断与传统文化的血脉联系,不能丧失我们的文化自尊,不能动摇我们的文化之基.要正确认识民族文化的价值,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故答案为:
(1)儒家;道家;墨家;法家.
(2)孔子;《论语》;
创办私学、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
老子.
(3)取其精华
弃其糟粕.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司马迁《史记 商鞅列传》
材料二: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卫鞅”指谁?“孝公”指哪国国君?这一理论属哪家学派?
(2)“卫鞅”的变法中,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什么?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中的“秦王”是谁?他“扫六合”的含义是什么?
(4)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事件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考点】商鞅变法;百家争鸣;秦统一中国及秦疆域图.
【分析】(1)本题考查商鞅及其思想主张所属学派.
(2)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内容.
(3)本题考查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4)本题考查商鞅变法和秦灭六国的关系.
【解答】(1)据材料“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可知,材料一中“卫鞅”指商鞅,“孝公”指秦国国君,这一理论属法家学派.
(2)“卫鞅”的变法中,能促进农业生产的措施是奖励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最能触动大贵族利益的措施是,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据材料“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回师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材料二中的“秦王”是嬴政,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秦朝,统一全国.
(4)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故答案为:
(1)商鞅;秦国;法家.
(2)奖励耕作,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3)嬴政;统一全国.
(4)商鞅变法为后来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016年10月3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