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3 23:51: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无韵之离骚——太史公笔法小议》
练习
一、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⑴奇气:不平凡的气势或气象。
⑵汪洋恣肆: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言论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⑶隽(juàn)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
⑷风雨如晦:晦,黑暗。白天刮风下雨,天暗如夜。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
⑸郁结:忧思烦冤纠结不散。
⑹刻薄寡恩:形容极为冷酷。
⑺怨谤:怨恨非议。
⑻众寡悬殊:形容双方人力的多少相差极大。
⑼为(wè )虎作伥(chāng):比喻给恶人当帮凶。
⑽刀笔吏:古代在竹简上记事,用刀刮去错字,因此把有关公文案卷的事叫做刀笔,刀笔吏即文书小吏。
⑾扼腕:用一只手握住另一只手腕,表惋惜、
⑿门阀:世代显贵的家庭。
⒀荒诞无稽:稽,考查。十分荒唐,不可凭信。
⒁不堪:疏懒或才能不称。
⒂拓边:开拓边疆。
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
⒄刑戮:受刑罚。
⒅微词:隐含批评和不满的话语。
⒆殊不知:竟没有想到。
(20)刑余:指阉人,即受过宫刑之人。
(21)阿世:迎合世俗。
二、翻译下列语句
1.
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
从前孔子为什么要作《春秋》呢?
2.
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
其用意就在于此,在于此吧!我又怎敢推辞呢。
3.
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於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孔子说:‘我与其载述空洞的说教,不如举出在位者所做所为以见其是非美恶,这样就更加深切显明了。’
4.
且士贤能而不用,有国者之耻;主上明圣而德不布闻,有司之过也。
再说士贤能而不被任用,是做国君的耻辱;君主明圣而功德不能广泛传扬使大家都知道,是有关官员的罪过。
5.
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大都是圣人贤士抒发愤懑而作的
三、细读课文回答问题
1.
为什么本文以“无韵之《离骚》”而不是以“史家之绝唱”为题?
明确:结合副标题“太史公笔法小议”来谈,副标题补充说明标题的内容。笔法:写字、画画、作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的技巧或特色。小议:从小处着眼评论。笔法小议即从小处着眼评论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作文的技巧或特色,主要涉及文学领域而不是注重实录的史学领域,作者在文章中反复强调太史公文章的“奇气”,并用“尤其”这一关联词,突出强调太史公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的抒情性特点,揭示出太史公笔法“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的艺术价值,显见得是从文学而非史学的角度展开讨论,所以题目应当是“无韵之《离骚》”。
2.“奇气”的要义或者说具体内容有哪些?请归纳。
明确:共五点。
a 这“奇”,不仅在于以极其简洁、凝练的文字囊括了广袤的空间和绵远的时间——纵横万里,上下千年。
b 也不仅在于生动地刻画了数以百计的文臣、武将、帝王、游侠、骚人、处士,个个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c 尤其在于以克制、含蓄的笔法,表达了深沉的感情和强烈的爱憎。通篇没有雕琢的形容词,也极少激昂慷慨的议论,而在那貌似平淡的叙事之中,却蕴藏着极大的感染力。千载之下,仍然能使读者不知不觉跟着作者去爱、去恨,是其所是,非其所非。
d 以独特的省略来表达他对汉武帝的怨怼。这省略,这沉默,远胜过一篇洋洋洒洒的檄文,可以收“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这,又是太史公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奇”之所在。
e 当然,为项羽立《本纪》,把当朝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国皇帝手下败将写成悲壮的英雄,这也是太史公一大奇笔,关于这点,论者已经很多。可惜后世修官史的再无此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