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7张PPT。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第6课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西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东周春秋:因孔子编写的记载这段历史的史书《春秋》而得名。前770—前476年战国:由于各诸侯国以兼并或自保为目标,连年交战而得名。前475—前221年春秋时期各诸侯为何争做霸主?
材料一:平王东迁后,有的国土赐给了功臣,有的被诸侯、少数民族所占,王畿之地只有方圆一二百里,而且日益减少;与此同时,王室军队不如诸侯,只有三军、两军、或不足一军。
材料二:春秋时期出现了铁器、牛耕,出现了大量的私田,诸侯国经济政治军事实力大增,希望享有周天子那样的政治和经济特权。春秋战国原因:一是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表现在诸侯不 听天子命令,政令征伐自诸侯出。 二、诸侯国革新旧制,富国强兵,趁机扩张。春秋时期 (前770--前476 )春秋诸侯争霸的原因一、春秋五霸1.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前770-前476)3.春秋五霸争霸的过程二、战国七雄(前475-前221)1.战国七雄2.“合纵”与“连横”2.关于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齐桓公首霸 晋楚争霸吴越争霸 春秋五霸形成的背景:平王东迁后,周天子失去了对国家的控制,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了拥有对其他诸侯国的领导权,相互征战,竞争“霸主”。春秋五霸的两种说法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春秋时期形势图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齐桓公 齐桓公,春秋时期齐国国君,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宋襄公(公元前?—前637年),春秋时宋国国君。在位短短13年,图霸而未成霸,倒把宋国搞得内忧外患。 晋文公,春秋时期晋国国君,在城濮之战中打败楚国建立霸业。 秦穆公——嬴任好(?—前621),春秋时秦国的国君。在位时,努力改革内政,搜罗人才,举贤任能。他是春秋时代的“五霸”之一。 楚庄王,春秋时楚国国君。他在位时,废黜庸官,举用贤才,整顿吏治,同时先后举兵战败晋国和宋国,统一了20多个小国,并为楚国争得了诸侯盟主地位。 吴王阖闾,春秋时期长江下游吴国国君,曾打败了越国。 越王勾践天天坐卧在干柴上舔尝苦胆,立志报仇。齐桓公首霸 任用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自然条件优越,经济富庶。
以“尊王攘夷”为口号取得政治上的优势。标志:葵丘会盟原因晋楚争霸城濮之战,成就了晋文公
的中原霸主地位。(退避三舍)重用贤能
发展生产
训练军队原因晋文公成为霸主晋成为北方的强国楚庄王称霸中原邲之战成就了楚庄王的中原霸主地位。(问鼎中原)秦穆公与宋襄公1、秦穆公独霸西戎
2、宋襄公图霸未成齐桓公与管仲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因地制宜,大开铁矿,发展渔盐业。组成3万人的常备军。 管仲(?—前645)齐国政治家。名夷吾,字仲。颍上(今属安徽)人。在齐国任上卿,执政40余年,因地制宜,实行改革,使齐国不断富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城濮之战——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你知道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故事吗?战国七雄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三家分晋:韩赵魏三分晋国
田氏代齐:田氏大夫取代齐国姜氏。 齐 楚 秦 燕 赵 魏 韩 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匈奴 春秋列国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称为合纵。 连横:秦国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成为连横。纵横家:苏秦 、张仪。说一说结果:东方六国为了自己的利益,朝秦暮楚;
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连横: 事一强以攻众弱合纵: 合众弱以攻一强春秋战国东周春秋战国(前770--前476)(前475--前221)夏商西周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奴
隶
社
会春秋战国由统一走向分裂由分裂走向统一小结春秋战国春秋:公元前770—前476年
春秋五霸:
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首霸 战国七雄战国:公元前475—前221年
战国七雄:韩、赵、魏、楚、燕、齐、秦。
重大事件:三家分晋、田氏代齐。
合纵:六国之间南北联合,称为合纵。
连横:秦国利用六国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成为连横。
代表人物:张仪、公孙衍。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楚庄王称霸—邲之战(问鼎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