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张PPT。第五节 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摄像机数码摄像机显微镜透镜的应用实例双筒望远镜数码望远镜天文望远镜哈勃天文望远镜一、凸透镜:中央比边缘厚的透镜。凸透镜的特点:中央厚,边缘薄。ABC C1 C2主光轴光心(O)凸透镜的光轴和光心:实验探究:凸透镜的光学性质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焦点焦点FFff焦距焦距凸透镜有两个实焦点,两焦点关于光心对称。物几个概念FFu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v2f2f像物距:物体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u表示像距:所成的像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用v表示2f表示两倍的焦距结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2f>v>fv=2fv>2f不成像物像同侧倒立缩小实像照相机、摄像机测焦距幻灯机、放映机倒立倒立等大放大实像实像虚像放大正立放大镜 记忆口诀: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
物近像远大;虚像在同侧,正立且放大。
物象:我(物)进敌(像)退,我(物)退敌(像)进很难记,怎么办?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C1 C2主光轴光心(O)FF实验探究: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虚焦点虚焦点ff焦距焦距1、一凸透镜焦距是8cm,当物体距焦点5cm时,则物体成像情况是( )
A.一定成放大的实像
B.一定成放大的虚像
C.可能成放大的实像,也可能成放大的虚像
D.一定能用光屏承接像。B练习2、某校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法制教育时放映幻灯片,发现屏幕上的画面小了点,应怎样调节( )
A.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B.放映机离屏幕远些,胶片离镜头近些
C.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远些
D.放映机离屏幕近些,胶片离镜头近些B3、如下图所示的是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图,在蜡烛从P点左侧向F点靠近的过程中,调节光屏的位置,能观察到光屏上烛焰的像逐渐__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当蜡烛移动到F点与O点之间时,在光屏上看不到烛焰的实像,这时,怎样观察烛焰的虚像?说出你观察的方法:______.变大参考答案:在原来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烛焰,可以看到比烛焰位置远的正立、放大的烛焰的虚像。4.一个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当物体从离透镜30cm处逐渐移到离透镜20 cm处的过程中,像与像距的变化为(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小后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变小B5、一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8cm处,在透镜另一侧20cm处成一清晰像,则此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 cm
B、一定小于9 cm
C、一定在10cm到8cm之间
D、一定在9cm到10cm之间D6.如下图所示,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12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A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7.如下图是用来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屏未画出),当蜡烛和透镜放在图示位置时,通过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与物体等大的像。若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刻度为30 cm处,则( )
A.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放大的像
B.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倒立缩小的像
C.移动光屏,可以在屏上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D.不论光屏移到什么位置,都不能在屏上得到清晰的像D8、一个物体在凸透镜前20 cm处,在屏上成一倒立缩小的像,则透镜的焦距f( )
A.10 cm10 cm
C.f<10 cm D.f>20 cm9、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当烛焰离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眼睛通过透镜观察到的虚像可能是图3-3-7中的( ) CB 10、在农村里,有时候为了防止雨淋湿草垛,在下雨的时候用塑料膜给草垛搭一个棚子,在雨停了太阳出来之后,一定要赶紧将棚子上的塑料膜拆除,不然可能发生火灾,你知道这其中的道理吗?答:在下雨的时候塑料膜上往往会有积水,积水像凸透镜一样,能够汇聚阳光,如果不及时把塑料膜拆除,就有可能把草给引着。不把盛有水的透明矿泉水瓶扔到有森林里,也是防止盛水的瓶子汇聚阳光,造成森林火灾。11、其实早在我国汉代就有记载“削冰令其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则生火。”你能解释原因吗?答:“削冰令其圆”是把冰削成凸透镜的形状,“举以向日”就是拿着对着太阳来汇聚阳光,“以艾承其影,则生火”就是在冰块的另一边太阳的影子里用艾草承接汇聚的阳光,艾草会燃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