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同步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同步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4 09:16: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专题《纪念刘和珍君》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1.填入空缺处恰当的一组是[
]
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觉得________。我已经出离________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________;以我的最大________显示于非人间,使他们快意了我的________。
A.悲愤
  愤恨
 悲痛
 哀痛
 痛苦
B.悲哀
  愤恨
 悲凉
 痛苦
 苦痛
C.悲哀
  愤怒
 悲凉
 哀痛
 苦痛
D.悲愤
  愤怒
 悲痛
 痛苦
 痛苦
2.全是多音字的一组是[
]
A.难
   菲
  当
  创
  仆
  恶
  亲
B.行
   弹
  寥
  痕
  血
  闲
 惮
C.概
   慨
  阿
  驶
  稍
  背
  泣
D.攒
   亲
  弹
  竟
  强
  锋
  温
3.为下列各句写出相应的成语。
A.用引吭高歌或写诗文代替哭泣,抒发胸中的悲愤。(

B.愤怒到了极点,甚至超出愤怒的程度。(

C.到处都是帮凶。(

D.为了正义事业牺牲生命也毫不顾惜。(

4.给下列空缺处填关联词,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我在十八日早晨,①_______知道上午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②______得到噩耗,说卫队③_______开枪,死伤至数百人,④______刘和珍君即在遇害者之列。⑤_____我对于这些传说,⑥_______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⑦_______我还不料,⑧______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⑨______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⑩_______何至于无端在政府门前喋血呢?
5.完全符合原文的一句是[
]
A.真的猛士,敢于正面惨淡的人生,敢于直视淋漓的鲜血。
B.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得以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
C.忘却的救主快要降临了罢,我确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
D.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
6.对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
①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
②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③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④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7.分析下面这句话的句子成分。
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
主语是________谓语是________宾语是________
8.选出解释“以”字和“为”字有误的各项[
]
A.以我的最大的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介词,把)
B.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连词,为了)
C.以时间的流驶,洗涤旧迹。(介词,用)
D.她的名字一次为我所见。(介词,被)
E.为庸人设计。(介词,被)
F.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动词,用)
9.文中引用陶潜《挽歌》的目的是[
]
A.批评庸人,表在对庸人的不满。
B.给烈士亲属以安慰。
C.有青山埋忠魂之意,寄托了作者牢记死者遗愿,死者当与青山同在的深挚感情。
D.表达了作者反对徒手请愿,对无谓牺牲的遗憾。
10.“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各项是[
]
A.哪怕希望是微茫的,真正的革命志士也会勇敢地前进。
B.即使是苟且偷生的人,也会从这流血事件中看到希望。
C.苟活者不应该悲观,因为有真的猛士在为希望战斗。
D.这句话,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 一八”死难烈士对未的意义。
(二)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后答题。
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
( http: / / www.21cnjy.com )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但是,我还有要说的话。
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确是死掉了,这是真的,有她自己的尸骸为证……
1.下面是对“惨象”和“流言”所指的具体内容的解释,准确的一项是[
]
A.“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B.“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暴徒”。
C.“惨象”指:作证的便是她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君的;“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D.“惨象”指: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身体上还有棍棒的伤痕;“流言”指: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2.“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这个“缘由”是指(多项)[
]
A.使人目不忍视的惨象和使人耳不忍闻的流言。
B.反动政府的残酷镇压。
C.“庸人”特别容易忘却历史,他们苟且偷生。
D.死难者的亲戚、师友、爱人也只是沉浸在悲痛之中。
E.走狗文人的造谣诬蔑。
3.“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其无话可说的原因是(多项)[
]
A.“长歌当哭”是在痛定之后,所以无话可说。
B.因为愤怒到了极点,所以无话可说。
C.惨象使作者过分忧伤,因而无话可说。
D.反动派的残忍使作者无话可说。
4.作者在文中对这两种谬论都给予了反驳。反驳这两种谬论的有关句子是[
]
A.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B.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C.驳“暴徒”的句子是:“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D.驳“暴徒”的句子是:“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驳“利用”的句子是:“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5.分析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主要特点及作用,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B.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悲痛和愤怒。
C.这段文字多用排比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D.这段文字多用短句,表达了鲁迅先生极大的惋惜和同情。
三、拓展迁移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大爱无言
大爱如渊
解玺璋
年轻时读鲁迅的《纪
( http: / / www.21cnjy.com )念刘和珍君》,不能理解他的“我实在无话可说”;而等到虚长了几岁,有了一些经历,才知道,很多时候,真的是“说不出话”。
但是,没有说出来的爱,就不是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我们恐怕还不能这么说。譬如这里要纪念的刘和珍君,以及文章里提到的杨德群君、张静淑君,还有那些已死的和未死的学生,鲁迅对于这些青年人的爱,是语言所无法表达的。许多年后,当鲁迅又一次“直面”几个青年的热血时,依然用无言来表达他的挚爱之心,他写下了“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的诗句,悲愤中正蕴含着他的大爱如渊!
这是一种更深沉更有力量的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凝聚着人性情怀的博大的爱!这足以提醒那些以为鲁迅只有恨没有爱,只有冷没有热的人,他们或许根本不懂鲁迅的爱。鲁迅的爱是滚动在岩石下面的岩浆,温暖着阴寒的大地。“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这就是爱的力量。譬如鲁迅对萧红的爱,蔡登山先生特意写明是“父女之爱”,有人还发出讪笑,仿佛有什么不能说出的秘密。其实你只要认真地读过萧红,或者鲁迅有关萧红的文字,你都会因为有过这样龌龊的想法而感到无地自容。在当代文学史上,有多少像鲁迅这样,以生命去关爱一个青年作家,并扶助她成长的呢?多的倒是人间的恶俗,还以为自己是真实的,撕去了伪装的。
蔡登山先生写到鲁迅和萧红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情感,是让人感动得流泪的。我不是个很善于流露感情的人,几乎无泪或少泪,但读了蔡先生的文字,眼睛也因发热而有些湿润。萧红是在绝望中给鲁迅写信的,并附上了她刚刚抄就的《生死场》。鲁迅没有拒绝这个陌生女孩儿的求援。他不仅同意萧红来上海找他,还在信中为她指引了详细的路线。鲁迅对年轻人的关爱常常就表现在这些细小的地方。萧红要到日本去了,“临别之夜,鲁迅望着即将孤身远行的萧红,他怜爱地坐在藤椅上嘱咐萧红:‘每到码头,就有验病的上来,不要怕,中国人就会吓唬中国人,茶房就会说,验病的来啦,来啦……’”而那时,萧红只有25岁。
蔡先生的文字是简洁而有情致的,这里没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过分的渲染,一颗仁慈之心已跃然纸上。这是一种父女之情,又不全是父女之情,我以为更多的,还是志同道合者相识相契的同志之情。这些年来,“同志之情”似乎被什么东西玷污了,总觉得不如说“男女之情”更显得爽快,所谓鲁迅也是人啊!但是人和人是有同有不同的,爱也就在这同与不同之间,而不仅仅在男女之间。
我们读鲁迅的文字,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道他很少把爱挂在嘴边上。这在今天是很吃亏的。今天所流行的,是有什么都说出来,不然就会被人责备为“缺席”。所谓缺席者也,就是你没有在公众面前表现。可是鲁迅,不仅不会四处表白他的爱,更不会把不爱说成爱。我们倒是从他的不爱中体会到了他的“爱”。蔡登山先生也写到了这一点,他的《鲁迅爱过的人》首篇就写了“鲁迅与朱安”。关于朱安,他曾说过:“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这对一个女性来说,固然十分的残酷,但从现实考虑,如果放弃这个婚姻,对朱安来说,可能也是一种牺牲。因为,“在绍兴,被退婚的女人,一辈子要受耻辱的”。在这种考虑当中,恰恰可以体会鲁迅的爱心。所以,朱安过世前曾说:“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

2014年02月07日

光明日报
》)
1.文中画线句子“鲁迅的爱是滚动在岩石下面的岩浆,温暖着阴寒的大地”,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作者用较多笔墨叙述了鲁迅和萧红的情感故事?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根据文本,探析“我们倒是从他的不爱中体会到了他的‘爱’”这句话的含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作者呈现给读者的鲁迅是怎样一个人?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C2.A3.A.长歌当哭B.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离愤怒C.广有羽冀D.殒身不恤4.B5.D6.D
7.事实;为;明证8.B、E、F
9.C
10.A、B、D
(二)1.D
2.B、C、E
3.B、D
4.A
5.B
(三)1、运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鲁
( http: / / www.21cnjy.com )迅的爱象滚动在岩石下面的岩浆一样,那么炽热,喷发出来,温暖着他所爱的人,这是大爱。这样写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①鲁迅以生命去关爱一个青年作家,并扶
( http: / / www.21cnjy.com )助她成长。②萧红在绝望中向鲁迅求援,鲁迅以一颗仁慈之心对年轻人细致的关爱。③体现了鲁迅和萧红之间的父女之情,同志之情,一种更深沉更有力量的爱。
3、从鲁迅与朱安的关系可以看出,鲁迅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朱安没有爱情,所以他不会把不爱说成爱;但从他“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和朱安过世前说过的话中,恰恰可以体会鲁迅的爱心。
4、讲述了鲁迅的父女之情,同志之情,将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向予人“睚眦必报”印象的鲁迅,温柔、博大的内心世界呈现给读者。说明鲁迅是一个内心柔软的鲁迅,一个大爱如渊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