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三单元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1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岭南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第三单元 5.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资源包【教学设计+课件+素材】 (11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岭南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6-10-04 08:07:26

文档简介

《情景交融的山水画》教案
教学目标:
1、感受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
2、初步了解和掌握山石的基本技法,正确理解和运用重要的名词术语。
3、通过对优秀山水画作品的赏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掌握山石的基本技法;
领悟中国古代山水画所创造的情景交融的意境。
教学用具:
山水画图片、绘画方法图片的课件,以及绘画工具:“文房四宝”等。
毛笔、墨水、生宣纸、碟及水洗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为画想诗,品味《望庐山瀑布》的画意。
老师分析:我们能从诗中看到画意,从画中看到诗意。引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学习目标
2、融入情景,介绍发展
什么是中国山水画?
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中国山水画。
3、走近大师体验情景交融的意境
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提问:那位同学分析一下《寒江独钓图》所表达的情感?
马远《踏歌图》欣赏?范宽《溪山行旅图》欣赏
4、借鉴与传承——学习山石的画法
画山石的步骤:教师范画:
(1)勾,将物体的外轮廓、主要脉络关系勾勒出来,它起到撑起骨架的作用。用笔要肯定、果断、有力。
(2)皴,体现对象的质性。表现出物体的体积。
(3)擦,运用擦笔须不见笔,显出的墨色“松”而“毛”,可达到苍茫的效果。它的作用是补勾、皴的不足,或使皴笔浑成,增加过渡墨迹。
(4)染,皴擦后,用淡墨渲染所画之物。
(5)点,也称点苔,它可用于表现草苔之类附生于石、树身上的小植物,或远山(远景)的小树;或提醒画面,使之更趋精神。
5、联系实践,学生训练:
为画作诗,尝试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宋.苏轼《题西林壁》
6、作品展示,教学评价:
每个小组内评选一幅优秀作品,将作品展示在作业展示板上,开一个小型作品展览会。请一些小评委评一评,哪一组是最佳合作小组?请小作者说一说自己的创作构思,请同学们评议。
7、预留作业,教学拓展:
联系山水风景与绘画作品,教师提议学生利用课余闲暇时间用宣纸尝试画一幅简单的山水画,发起对山水画的爱好,用以抒发对祖国的热爱,传承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课件15张PPT。《情景交融的山水画》课件江山如此多娇中国画(长七米,宽五米)。傅抱石,关山月合作。1959年为北京新建的人民大会堂所绘的巨幅山水画。毛泽东主席亲为题句:“江山如此多娇。”画面上旭日东升,江山壮丽,表现出新中国的勃勃生机。 对比欣赏:1、摄影是真实的重现,而山水画是通过线、墨、水色等元素进行艺术塑造,讲究经营位置和情感交融的意境。
2、山水画的艺术形式“诗书画印”相结合。以水墨或水墨线条为根本元素,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什么是中国山水画呢?山水画和摄影如何区分呢?以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称山水画。
魏、晋、南北朝已有发展,但仍附属人物画,作背景居多。山水画的发展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隋唐时代山水画,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画种。在隋代至唐初,山水画基本摆脱了魏晋南北朝山水画那种“水不容泛”、“人大于山”的稚拙状态而逐渐走向成熟。 李思训《江帆楼阁图》
绢本,纵101.9厘米,横54.7厘米,青绿设色,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五代、北宋山水画大兴,成为中国画领域的一大画科。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北宋 范宽 《溪山行旅图》 山水画的表现内容主要有哪些?山水画包括山石树木云水山石皴法披麻皴斧劈皴披麻皴斧劈皴作画步骤1、勾勒轮廓(注意透视:前大后小)。
2、皴擦线条(表现山体结构和阴阳面)。
3、渲染山体(加强阴阳效果和染出远景、云雾)。课堂练习A、选一种喜欢的山石造型与皴法临摹。
B、尝试表现一幅山水画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