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万载2017届高三地理总复习必修三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单元检测试卷
一、选择题
荒漠是自然界中的一种植被景观,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一种土地退化。以外力为主要依据,可以将荒漠化划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等类型。据此做下列各题。
1.下列荒漠的分布与其主要成因的对应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拉丁美洲南端东岸地区的荒漠——地形
B.阿拉伯半岛上的荒漠——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下
C.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地区——地形
D.我国塔里木盆地中的荒漠——深居内陆
2.毛乌素沙区主要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黄土高原之间的湖积冲积平原凹地上,其不同地区,荒漠化类型不同。关于其荒漠化类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表现为水蚀荒漠化
②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为盐渍化
③梁地荒漠化主要为水蚀荒漠化
④从总体上看,毛乌素沙区以风蚀荒漠化为主
A.②③
B.①③
C.③④
D.①④
3.荒漠化的防治要因地制宜,在我国塔里木盆地地区,防治荒漠化的有效措施是
A.大面积植树造林
B.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体系
C.扩大绿洲农业的种植面积
D.退耕还草
2015年12月,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布《安徽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主要规划目标到2020年),从开发内容上将全省划分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完成下列各题。
4.图中代表重点生态功能区、城市化地区、农产品主产区的分别是
A.Ⅰ、Ⅱ、Ⅲ
B.Ⅰ、Ⅲ、Ⅱ
C.Ⅱ、Ⅲ、Ⅰ
D.Ⅲ、Ⅰ、Ⅱ
5.三类区域中
A.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
B.铁路建设成本Ⅱ区一般大于Ⅲ区
C.商业网点密度Ⅲ区一般大于Ⅰ区
D.承接省外产业转移的主要是Ⅱ区
6.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是(
)
A.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B.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C.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D.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7.三江平原目前有大片沼泽地尚开发未开发利用。早在2000年,国务院就下令停止开垦,主要原因是(
)
A.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B.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C.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
D.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8.造成洞庭湖萎缩的主要原因是
(
)
①泥沙淤积
②蒸发加强
③围湖造田
④降水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热带雨林有别于其他生态系统优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强烈
B.土壤肥沃
C.生物生长迅速
D.生物循环旺盛
10.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
(
)
A.温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B.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
C.冬季风影响的势力增强,影响的范围扩大
D.扬尘和沙尘暴天气的频繁发生
11.亚马孙雨林对全球水循环和水平衡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
A.通过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B.起着类似海绵的作用,滞蓄大量降水
C.亚马孙雨林所涵养的水量约占地表淡水总量的50%
D.亚马孙雨林的降水量全部是自身产生的
该图所示是我国黄土高原某地等高线地形示意图(单位为米)。读图判断问题:
12.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最适宜开凿窑洞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3.搞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应因地制宜,图中a、b、c、d四处地形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同。其中a最适宜的措施是
A.打坝建库
B.平整土地
C.种草护坡
D.修筑梯田
14.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
①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
③地下水位上升
④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
⑤土地盐碱化、荒漠化加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读某区域图(下图),回答题。
15.楼兰古城在两千年多年前曾是塞外水乡、林草茂密的绿色王国和丝路重镇,
楼兰古城消失的原因主要是(
)
A.位于丝绸之路,战争频繁
B.位于大陆内部,降水稀少
C.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多,土地荒漠化 D.风力侵蚀作用强
16.N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M为湖边的小绿洲,N湖泊的主要补给水源与M绿洲盐碱化最严重的季节是(
)
A.地下水
夏季
B.冰雪融水
春季
C.冰雪融水
夏季 D.地下水
秋季
二、非选择题
17.阅读下列有关黄土高原的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黄土高原某地
材料二: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专家对黄土高原多年的研究成果
植被的减水减沙效益
植被覆盖率(%)
径流减少率(%)
侵蚀减少率(%)
20
15
55—30—20
40
30
80—50—40
60
60—50—30
95—89—80
80
75—60—50
98—89—80
≥90
70
100—95—90
(1)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
。(4分)
(2)从材料二表中可得知: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
。(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植被可以(
)双选(2分)
A.使地表水下渗减少
B.使侵蚀增加
C.使含沙量减少
D.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
18.(12分)内蒙古自治区近年经济高速增长,被我国经济学界称之为“内蒙古现象”。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三市被称为崛起的“金三角”。三城市人口只占自治区的四分之一,2011年的GDP却占全区的一半。
材料二
稀土行业是内蒙古“金三角”地区的重要行业,但长期以来,稀土产品一直以原料型产品为主,稀土深加工技术一直远落后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与此相随的是稀土的乱采滥挖、产业无序发展、环境破坏严重、产品廉价出口等一系列问题。下图为稀土产业链金字塔模式图。
(1)分析“金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4分)
(2)目前“金三角”地区的稀土行业过分依赖T1环节,产生了哪些生态破坏问题?治理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3)“金三角”地区要吸引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入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4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
“我国沙尘暴分布地区及出现次数图”。(如图)
材料二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如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据材料一回答:
(1)在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自然因素是
。(1分)
(2)简要分析沙尘暴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4分)
据材料二回答:
(3)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
区。(2分)
(4)在该区域进行生态建设,如果有①植树造林、②种草、③自然恢复三种措施,你倾向于哪一种?请说明理由。(3分)
20.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世界某国略图和甲城气候统计资料。
材料二:R2河是发源于甲国的一条内陆河,它每年泛滥,使两岸的土壤肥沃,而在泛滥地区以外则是沙漠。近年来,随着R2河上游种植业的加大开发,沙漠化现象加重。
(1)分析甲城的降水特征。(2分)
(2)说出R1河流的汛期并分析原因。(8分)
(3)分析R2河沙漠化现象加重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答案】
1.C
2.C
3.B
【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环境问题。
1.南美洲西海岸的热带荒漠逼近赤道是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
2.低湿滩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土壤盐碱化,开垦的旱地荒漠化主要是由于外力侵蚀,故选C项。
3.塔里木盆地的荒漠化主要分布于绿洲边缘,故防治荒漠化主要措施是建立以绿洲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
【答案】
4.D
5.A
【解析】
试题分析:
4.Ⅲ区域位于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多环境问题,应为重点生态功能区;Ⅰ分布范围较小,位于河流和平原区,经济较发达,应为城市化地区;Ⅱ分布空间大,地形以平原为主,应为农产品主产区。选项D正确。
5.Ⅱ区为城市化地区,经济发达,Ⅰ区为农产品主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低,区间人口迁移主要由Ⅱ区迁到Ⅰ区,A选项正确;铁路建设在重点生态功能区因地形地势影响成本较高,B错;商业网点城市化地区密度较大,C错;承接外来产业转移只有在当地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城市化区较好,D错。选项A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区域经济发展知识。
6.【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沙漠中的植被可降低风速从而减少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同时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阻止沙丘移动。
考点: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肥沃,A错。
湿地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同样重要,B错。主要是保护湿地,改善生态环境,D对。与石油资源丰富,保留工业用地无关,C错。
考点:保护沼泽地的意义,我国后备土地资源的分布状况。
8.【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于洞庭湖湖区泥沙淤积和人类大量围垦湖泊,导致湖泊面积不断缩小。
考点:该题考查洞庭湖面积缩小原因。
9.【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热带雨林与其它生态系统相比,光照、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所以光合作用强烈,生物生长迅速,生物循环旺盛,A、C、D正确。高温多雨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淋溶作用强,土壤贫瘠,B不正确,选B。
考点: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优势和劣势。
10.【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我国草地退化、沙化和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过量垦殖、放牧、樵采和水资源利用不当,B对。影响我国的气候因素变化不大,温带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不是主要原因,A错。冬季风势力没有明显变化,C错。扬尘、沙尘暴天气增加是人类破坏植被土地沙化后造成的,D错。
考点: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及产生的原因。
11.【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光合作用与水循环无关,A错误;热带雨林在水循环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涵养水源体现的,B正确;地表淡水的主体是冰川水,亚马孙雨林虽然是庞大的生态系统,但是涵养的水量也是有限的,C错误;亚马孙雨林的降水主要来自于海洋水,D错误。
考点:森林的生态功能。
【答案】
12.C
13.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
12.开挖窑洞应选择向阳坡,且远离河谷,故丙处符合。
13.图示a表示河口地区,应加强水利工程建设,拦蓄泥沙,故A项符合。
14.【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近年来,对A所在区域的热带雨林进行大规模开发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有生物多样性减少,①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上升,气候变暖,②对。森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③错。水土流失加剧,河流泥沙含量大,④对。森林减少,不是土地盐碱化的原因,⑤错。C对。
考点: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森林减少及影响。
【答案】
15.C
16.C
【解析】
试题分析:
15.楼兰古城位于塔里木盆地古绿洲的边缘,由于过度樵采和灌溉用水增加,荒漠化加剧,遭受侵吞。故选C。
16.该地区属于内流区,且N湖的水位夏季最高,说明该湖的主要水源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和夏季山地降水;M绿洲潜水位夏季高,而此时气温高,蒸发旺盛,土壤盐碱化严重。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地理、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17.【答案】
(1)水土流失(2分)
植被破坏(2分)
(2)正相关(或植被覆盖率高,径流减少率高)(2分)
(3)C
D(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图,黄土高原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导致这一生态问题的最主要的人为原因是植被破坏。
(2)根据材料二表格数值判断,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是呈正相关,即植被覆盖率高,径流减少率高。
(3)植被使地表水下渗增加,A错。使侵蚀减少,B错。根据表格,植被可以使含沙量减少
,C对。植被涵养水源,使径流量大幅度减少,D对。
考点: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成因,植被的作用,植被覆盖率与径流减少率的关系。
18.【答案】
(1)①矿产种类多、储量大(或煤、铁、稀土资源丰富);②有黄河流经,水资源较充足;③交通较便利;④有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
(2)问题:①植被破坏;②土地退化(沙化或荒漠化);③地表形态被破坏。
措施:①加强对稀土矿的管理,禁止乱采滥挖;②对矿山进行绿化,改善生态环境。
(3)①引进人才和技术,加强稀土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②吸引相关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③完善(高速)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④鼓励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质量。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上图可以看出,“金三角”
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资源的储量大,尤其是稀土更是世界少有;有黄河经过此区域,可以为工业提供充足的水源;铁路及公路交通网发达,交通便利;此区域又是我国西部大开发的项目,有国家政策的支持.
(2)过度地开采资源,乱采滥挖必然会导致当地植被被破坏,因此区域降水少,属于半干旱地区生态脆弱,容易导致土地沙漠化;地表形态也将发生大的变化.
(3)要吸引稀土终端应用企业入驻本地,就经引进先进技术和人才,加快稀土开发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提高;同时要吸引相关产业,增加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提高环境质量.
考点:本题考查内蒙古地区资源开发的有关知识
19.【答案】
(1)气候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地形以山地、高原、盆地为主;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少(大部分地区少于200毫米)气候干旱;沙漠戈壁广布;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
(3)干旱、半干旱地区(2分)
(4)选②或③(1分)
理由:该区域自然植被为草原与荒漠
森林生态耗水量远大于草原(森林单位土地面积上的叶片总面积与生长速度大于草本植物),过量植树,会加重区域旱情(1分)
种草或自然恢复,较植树造林更符合自然规律,且投入较少(1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自然因素包括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而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主导因素是气候;因气候干旱,植被稀少,河流水量小,景观以草原、荒漠为主。
(2)沙尘暴多分布在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从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西北地区因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气候干旱,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河流多为内流河,流量季节变化大,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
(3)图示地区降水量在200-300mm左右,降水量小于400mm的为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在400-800mm之间为半湿润区,大于800mm为湿润区。
(4)西北地区受夏季风影响小,降水少,而种树对水的需求量大于种草,如果大规模植树会加剧干旱;所以种草好于植树,尤以恢复自然植被最有效。
考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生态建设的措施
20.【答案】
(1)冬季受西风带和地形影响,降水较多;夏季受大陆气团控制,降水少。(2分)说明:只要答出“冬季降水多于夏季”即可。
(2)春季(2分)
原因:冬季以降雪为主(且难以融化);春季积雪融化;春季降雨增加。(6分)
(3)(R2河上游用水增多,使径流量减少),泛滥区面积减小;沿岸植被枯萎;周边沙漠向河推进。(答二点,4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柱状图上可以看出,甲地降较少且集中在冬季。
(2)甲地降水较少,所以河流的补给主要来自于季节性冰雪融水。甲地冬季气温较低,积雪在春季集中融化,形成河流的春汛。
(3)由材料可知,河流两岸的农业区得益于河流泛滥。而上游用水过多,导致河流泛滥区减小,植被枯萎,河流下游被沙漠侵吞。
考点:河流的水文特征。沙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