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秋语文人教版必修2训练10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6秋语文人教版必修2训练10 游褒禅山记 Word版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4 11:17: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夯基训练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坟冢(zhǒng)      梵语(fàn)
退避三舍(shě)
舍己为人(shě)
B.禅院(chán)
封禅(shàn)
褒衣博带(bāo)
无物以相之(xiàng)
C.谬误(miù)
窈然(yǎo)
咎由自取(jiù)
便宜从事(biàn)
D.讣告(fù)
仆道(pū)
长吁短叹(xū)
风尘仆仆(pú)
解析A项,“退避三舍”的“舍”应读“shè”。
答案A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拥:持、拿。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夷:平坦。
C.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观:观点。
D.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极:尽兴。
解析C项,观:景象。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动词,能够/动词,收获;B项,名词,文字;C项,动词,走到尽头/形容词,尽;D项,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游客/动词,到达。
答案B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A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连词,表转折,但是;B项,连词,表承接,并且/连词,表转折,却;C项,助词,无实义/代词,指自己;D项,均为介词,因为。
答案D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则其至又加少矣
往往有得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常在于险远
D.火尚足以明也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解析A项,均为动词用作名词;B项,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C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A.此余之所得也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当其欣于所遇
D.而今安在哉
解析A项,判断句;B项,省略句;C项,介词结构后置句,与例句句式相同;D项,宾语前置句。
答案C
二、延伸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1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
[宋]苏轼
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土风。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阳:水之北。
B.舟车冠盖之冲
冲:冲过来。
C.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
循:遵守、依照。
D.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退:谦退、谦逊。
解析B项,冲:交通要道。
答案B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
②硕求余文以记之
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解析①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②连词,表目的,来;③④结构助词,的。
答案B
9.下列句子中,全部属于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  )
①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③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④果蔬可以饱邻里
⑤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⑥
D.①②⑤⑥
解析①表现路上见闻及“行者”的感受。⑥写“自彭城移守吴兴”路上的一段经历。其余是对张氏园亭所作的生动细致的描摹,景物情致盎然,体现“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之特点。
答案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它前面记游,后面议理,借题发挥,缘事议理,环环相扣,首尾圆合。
B.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会为君王社稷殚精竭虑,公而忘私,以致忽视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C.苏轼又提出“不必不仕”是因为“不仕”固然可以全身修性,但是没有尽到对君王、社稷的责任和义务。
D.“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苏轼用这一比喻句表达出追求自适放达的人生态度。
解析B项,苏轼提出“不必仕”是因为“必仕”的人一旦成了追名逐利之徒,就会忘记节义,临危不知止,招来杀身之祸。
答案B
11.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2)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参考答案(1)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
(2)(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在此养老。
参考译文离开京师向东行,河水里卷着浊泥,道路上飞起黄尘,高坡田野苍莽暗淡,使行路的人感到疲倦。走了八百里,才来到汴水之北灵壁张氏家的园亭。从外面就可以看到茂密的高竹,粗大荫翳的乔木。园中借汴水的支流建成池塘,又凿取山上的怪石堆成假山,(园中的)蒲草芦苇莲花菱角,让人联想起江湖的秀美;青桐翠柏,让人感觉到山林的清爽;奇花异草,让人回忆起京、洛的繁华;高堂大厦,有吴蜀之地建筑的精巧。园中深广可以隐居,出产丰饶可以养家。瓜果蔬菜可以馈赠邻里,鱼鳖新笋可以招待来自远方的宾客。我从徐州改知湖州,由应天府乘船,三天后到达张氏园亭。我坐着小轿来到他家门前,见到了张氏的儿子张硕。张硕请我写一篇文章为记。
张家世世代代都有显达的人,从他伯父殿中君和他父亲通判府君那一代,开始在灵壁县定居,建造了这个园子,在池边修建了一座亭台奉养双亲。后来他们到朝中做官,在当时很有名望,用剩余的资财,不断地增修扩建,到现在五十多年了。园子里的树木都已长成十围之粗,浓荫遮蔽了河岸。园中的各种景物,没有一样不令人赏心悦目,我相信他们一定是花了许多力气和时间啊。
古代的君子,不是非要做官,也不必一定不做官。非要做官就容易忘掉自我,一定不做官就容易忘掉国君。就像饮食一样,自己感到适意就行了。然而士子很难做到合于古人所说的君臣节义。退隐的人习惯于过去的生活方式很难外出做官(挺身而出),出仕的人贪于利益而迷途忘返。于是他们就有了违拗亲情自命高洁或贪图利禄苟且偷安的弊病,因而受到人们的讥讽。如今张氏的先人,为子孙后代考虑得长远而周到,所以把建筑居室种植园林的地址选择在汴水、泗水之间,此地是舟船车马官员来往的要冲,凡衣食之需,饮宴游览之乐,不必刻意追求就能满足。让他们的子孙迈出家门出去做官,朝堂不过几步之遥;闭上院门回家隐居,就可以坐卧于山林之内。对于贻养性情,推行仁义、保持志节,无一不非常适合。因此他们的子孙凡出仕的人都获得了循良的名声,凡在家不仕的人都保持了高洁谦退的德行。这都是他们先人的余荫。
我在徐州做了两年知州,很喜欢那里的风土人情。(我)将要离开彭城,于心不忍(不舍),而彭城的父老乡亲也不嫌(讨厌)我,我将在泗水的岸边买田地在此养老。往南可以望见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头裹幅巾手拄竹杖,时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与他们的子孙交游,我相信这一天已为时不远了。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三、语言运用
12.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一文中解释了“志”“力”“物”这三个条件的重要性,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两个句子,形象地揭示其中“力”和“物”这两个条件的作用。
解析“力”“物”这两个条件的重要性已经在文中阐释得很到位了,需要围绕一个中心设喻,才能比较形象地揭示这两个条件的作用。
参考答案力是牵引巨轮前进的发动机,没有强劲的动力,巨轮就会搁浅;物是照亮人类前进道路的火把,没有它的光亮,人们就会迷途。
13.学校要举办论题为“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的辩论会。请运用两种论证方法为正方(时势造英雄)或反方(英雄造时势)写一段100字以内的辩论词。(导学号50580018)
解析观点鲜明;恰当运用两种论证方法;语言流畅,论证有力;注意字数限制。
参考答案(1)正方:我方认为时势造英雄。冰天雪地锻造出傲骨蜡梅,惊涛骇浪成就了勇敢的弄潮儿。纵观社会发展,清朝末期,内忧外患,民不聊生,从而造就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2)反方:我方认为英雄造时势。一缕春风能吹绿大江南北,一轮明月能照亮如漆黑夜。一代伟人邓小平睿智地制定出富国强民的改革开放政策,从而造就了一个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新时代。
1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那么①                         首先,②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解析通读语段,可知语段主要讲阴阳之间的关系。从“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来看,②句应该是讲“阴阳是互相对立的”;再从③空后面的内容来看,可知③空应该填“但也是相互配合的”等相关内容;而①句是对全语段的总领,结合后面的问号可知,应该是问阴阳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①阴阳二者是什么关系呢 ②阴阳是互相对立的 ③但也是互相依存(统一或配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