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 | 山西省2016学年高二化学新人教版选修4 第2章 第3节 化学平衡 学案 | ![]() | |
格式 | zip | ||
文件大小 | 198.0KB | ||
资源类型 | 教案 | ||
版本资源 |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 ||
科目 | 化学 | ||
更新时间 | 2016-10-04 12:48:04 |
C.m+n>p+q,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D.m+n
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mA+nBpC达到平衡,若:
(1)A、B、C都是气体,减少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m+n和p的
关系是
(2)A、C是气体,增加B的量,平衡不移动,则B为
(3)A、C是气体,而且m+n=p,增大压强可使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移动的方向是
。
(4)加热后,可使C的质量增加,则正反应是
反应(放热或吸热)。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它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前提: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
实质: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标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
练习:
D
练习:
BD
三.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100%
3.V正=V逆,
4.保持不变
。
5.化学平衡发生改变。
四、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同一反应物或同一生成物而言
五、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可逆的
动态
逐渐建立新的
1.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正反应方向
逆反应方向
12.
(1)
m+n<p(2)
固态或液态(3)
向逆反应方向。(4)
吸热
化学平衡学案(2)
一
预习目标: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以及化学平衡常数的意义
二、预习内容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
B
p
C
+
q
D。其中m、n、p、q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k=————
2、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______,反应的转化率______..
(2)借助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__________.
(3)温度一定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______有关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点
疑惑内容
课内探究学案
一、目标
(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了解平衡转化率的意义,并能够结合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重点、难点内容解析
重点:化学平衡常数及其应用。
难点:(1)图像题分析
(2)学会等效平衡一类问题的处理。
一.化学平衡常
1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对于一般的可逆反应:mA+
n
B
p
C
+
q
D。其中m、n、p、q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个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可以表示k=
练习、分别写出反应FeCl3+3KSCNFe(SCN)3+3KCl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平衡常数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常数的意义
(1)化学平衡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K越大_____________,反应的转化率______.
(2)借助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一个化学反应__________________。
(3)温度一定时,化学平衡常数只与______有关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只与_____有关
4、互为可逆的两个化学反应,平衡常数之积有何关系?____。总反应与各分步反应的平衡常数(K总、K1、K2、K3)有何关系?______。一定温度下,一个化学反应是否只有一个化学平衡常数?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平衡转化率
1平衡转化率的表达式:若定义某反应物M在可逆反应中的转化率为:
M的转化率=反应中已消耗的M的量×100%
反应开始时加入M的量
那么如果M的转化率不再随时间而改变,也证明可逆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探究1:在一个容积为2L的容器中,对于可逆反应2SO2(气)+O2(气)
2SO3(气),SO2和O2起始时的物质的量分别为20mol和10mol,达到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
探究2、对于反应aA(气)+bB(气)cC(气)+dD(气),
(1)、增加A物质,则B的转化率_______;A物质的转化率_______
(2)、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1:1,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
_____
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A:B=a:b,则A和B的转化率之比=_______;
(3)、若a+b>c+d,在反应达平衡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转化率________
若a+b=c+d,在反应达平衡的基础上,以起始时物质的量之比投入A和B,则A和B的转化率________
若a+b
(1)认清坐标系,搞清纵、横坐标所代表的意义,并与勒夏特列原理挂钩。
(2)紧扣可逆反应的特征,看清正反应方向是吸热还是放热、体积增大还是减小、不变、有无固体、纯液体物质参加或生成等。
(3)看清速率的变化及变化量的大小,在条件与变化之间搭桥。
(4)看清起点、拐点、终点,看清曲线的变化趋势。
(5)先拐先平。例如,在转化率一时间图上,先出现拐点的曲线先达到平衡,此时逆向推理可得该变化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高。
(6)定一议二。当图象中有三个量时,先确定一个量不变再讨论另外两个量的关系。
对于反应mA(气)
+
nB(气)≒
pC(气)+qD(气)
△H=QKJ/mol
(1)转化率-时间
(2)含量-时间图
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斜率大的曲线表示的温度或压强等数值较大
练习1:(08四川卷)在密闭的容器中进行如下的反应:H2(g)+I2(g)2HI(g),在温度T1和T2时,产物的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象的正确的判断是(
)
A.T1>T2,△H>0
B.T1>T2,△H<0
C.T1<T2,△H>0
D.T1<T2,△H<0
练习2:(08上海卷)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n(NO)随时间的变化如表:
时间(s)
0
1
2
3
4
5
n(NO)
(mol)
0.020
0.010
0.008
0.007
0.007
0.007
右图中表示NO2的变化的曲线是
_____。
(3)转化率-温度-压强图
m+n
>
p+q
Q<
0
m+n
>
p+q
Q>
0
四.等效平衡及其分类:
1.等效平衡原理: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同一平衡状态,也就是等效平衡,还可以从中间状态(既有反应物也有生成物)开始,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对应相等。
由于化学平衡状态与条件有关,而与建立平衡的途径无关,因而,同一可逆反应,从不同状态开始,只要达到平衡时条件(温度,浓度,压强等)完全相同,则可形成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规律:
等效平衡的广泛定义:只因投料情况的不同,达到平衡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或能转化为物质的量)分数相等的平衡状态,互为等效平衡状态。
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的可逆反应只改变起始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如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两平衡等效。简言之,定温,定容下,归零后,等量即为等效平衡
在定温,定容条件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简言之,定温,定容下,归零后,等比例即为等效平衡
③在定温,定压下,改变起始时加入物质的物质的量,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同一半边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简言之,定温,定容下,归零后,等比例即为等效平衡
【当堂练习】:
1.x、y、z都是气体,反应前x、y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x+2y2z达到平衡时,测得反应物总的物质的量等于生成物总的物质的量,则平衡时x的转化率(
)
A.80%
B.20%
C.40%
D.60%
2.已知在450℃时,反应H2(g)+I2(g)
2HI(g)的K为50,由此推断出在450℃时,反应2HI(g)H2(g)+I2(g)的化学平衡常数为(
)
A、50
B、0.02
C100
D无法确定
3.在一个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A和1molB,发生反应:2A(气)+B(气)
?3C(气)+D(气),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W
mol/l若维持容器体积和温度不变,按下列四种配比作为起始物质,达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
mol/L的是(
)
A.4molA+2molB
B.2molA+1molB+3molC+1molD
C.3molC+1molB+1molB
D.3molC+1molD
4
下列各图是温度(或压强)对应2A(s)+2B(g)2C(g)+D(g);△H>0的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交点表示建立平衡时的温度或压强,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自我检测】
1.在一个固定容积的密闭中,加入mmolA、nmolB,发生如下反应:mA(气)+nB(气)
?PC(气)。平衡时,C的浓度为Wmol/L。若容器的容积和温度不变,起始时加入amolA、bmolB、cmolC,使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Wmol/L,则a、b、c必须满足的关系是(
)
A.a:b:c=m:n:p
B.a:b=m:n
ap/m+c=p
C.mc/p+a=m,nc/p+b=n
D.a=m/3,b=n/3,c=2p/3
2.在恒温、恒压的条件下,向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LA和2LB,发生如下反应:3A(气)+2B(气)
?xC(气)+yD(气)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为m%。若维持温度、压强不变,将0.6LA、0.4LB、4LC、0.8LD作为起始物质充入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仍为m%,则x、y的值分别为(
)
A.x=3
y=l
B.x=4
y=1
C.x=5
y=1
D.x=2
y=3
3.
1molA气体和nmol
B气体,按下式反应生成气体C:A(g)+nB(g)mC(g),一段时间后测得A的转化率为50%,反应前气体的密度在同温同压下是反应后3/4,则n和m的数值可能是
(
)
A.n=1,m=1
B.n=2,m=2
C.n=3,m=2
D.n=2,m=3
4.
T℃时,在1L密闭容器中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I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l和T2时,B的体积百分含量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在达平衡后,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在达平衡后,保持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若反应开始时A、B、C的浓度分别为0.4mo1·L-1、0.5
mo1·L-1和0.2
mo1·L—1,则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大于0.4
mo1·L-1
D.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5(12分)现有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后,当升高温度时,B的转化率变大;当减小压强时,混合体系中C的质量分数也减小,则:
(1)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热反应,且m+n_____p(填“>”“=”“<”)。
(2)减压时,A的质量分数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下同)
(3)若加入B(体积不变),则A的转化率______,B的转化率_______。
(4)若升高温度,则平衡时B、C的浓度之比
将______。
(5)若加入催化剂,平衡时气体混合物的总物质的量_______。
(6)若B是有色物质,A、C均无色,则加入C(体积不变)时混合物颜色_____,而维持容器内压强不变,充入氖气时,混合物颜色_______(填“变深”“变浅”或“不变”)。
6.向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N2和6molH2,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N2(气)+3H2(气)2NH3(气),平衡时混合气共7mol。令a、b、c分别代表N2、H2、NH3起始加入的物质的量,维持温度不变,使达到平衡时各成分的百分含量不变.则:
①若a=0,b=0,则c=_____。
②若a=0.7,b=2.1,则:
I.c=______。Ⅱ.这时反应向___________进行。
7、.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g)+H2(g)CO(g)+H2O(g),其化学平衡常数K和温度t的关系如下表:
t℃
700
800
830
1000
1200
K
0.6
0.9
1.0
1.7
2.6
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为__________反应(选填吸热、放热)。
(3)能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b)(c)
(a)容器中压强不变
(b)混合气体中
c(CO)不变
(c)v正(H2)=
v逆(H2O)
(d)c(CO2)=
c(CO)
(4)某温度下,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
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8.(14分)将等物质的量的A、B、C、D四种物质混合,发生如下反应:aA+bBcC(s)+dD,当反应进行一定时间后,测得A减少了n mol,B减少了mol,C增加了n
mol,D增加了n mol,此时达到化学平衡。
(1)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
a
=_____,b
=______,c
=_______,d
=________。
(2)若只改变压强,反应速率发生变化,但平衡不移动,该反应中各物质的聚集状态: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D_________。
(3)若只升高温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四种物质的物质的量又达到相等,则该反应为反应___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
9.
(16分)一定条件下,将SO2和O2充入一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
2SO3(g)(正反应放热)反应过程中SO2、O2、SO3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降低温度,SO2的转化率______,化学反应速度__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至20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用文字表达)。
10
min到15
min的曲线变化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填写编号)。
a.
加了催化剂
b.
缩小容器体积
c.
降低温度
d.
增加SO3的物质的量
8
(1)
2
1
3
2
(2)
气态
固态或液态
固态
气态
(3)
放热
9
(1)
增大
减小
(2)
15~20
min,25~30
min
(3)
增加了O2的量
ab
600℃
400℃
200℃
压强
时间
碘化氢的量
T2
T1
p
p
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