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学案】2016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课件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学案】2016秋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课件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10-04 22:41:06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1课时)第一章有理数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能根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问题1】在足球比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若红队进了4个球,失了2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可以怎样表示?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种情况?归纳:同号两个数相加,异号两个数相加,一个数与0相加. 【问题2】一个物体向左右方向运动,我们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向右运动5 m记作 5 m,向左运动5 m记作-5 m. (1)如果物体先向右运动5 m,再向右运动3 m,那么两 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 (2)如果物体先向左运动5 m,再向左运动3 m, 那么两次运动后总的结果是什么?思考:
1.如果在数轴上用运动的方式表示出来,
怎样求出结果?并解释它的意义.
2.两个同号有理数相加应注意什么?-1 0 1 2 3 4 5 6 7 8(+5)+(+3)=8 5 3+81.向右走5米,再向右走3米,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多少米? -8 -7 -6 -5 -4 -3 -2 -1 0 1 - 3 - 5(-5)+(-3)=-8+-82.向左走5米,再向左走3米,两次运动后的总结果是多少米? 【问题3】利用数轴,求以下物体两次运动的结果: (1)先向左运动3 m,再向右运动5 m,物 体从起点向右运动了2m; (2)先向右运动3 m,再向左运动 5 m,物 体从起点向左运动了2m. 【问题4】你能从上述问题2和问题3中发现
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两个有理数是如何
相加的吗?同号两数
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绝对值不相
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 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
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
为相反数的两个数
相加得0.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例】 计算:
(1)(-3)+(-9);
(2)(-4.7)+3.9;
(3) 0+(-7);
(4)(-9)+(+9). 答案:(1)-12;(2)-0.8;(3)-7;(4)0.1. 填 表:+18+826+16-97-9+5-142.计算:1.计算:
(1)10+(-4) (2)(+9)+7
(3)(-15)+(-32) (4)(-9)+0
(5)100+(-199) (6)(-0.5)+4.4
(7)(-1.5)+(1.25) (8)=6=16= - 47= - 9= -99=3.9= - 0.252.温度从-2 ℃上升3 ℃后是( )
A.1 ℃ B. -1 ℃  C.3 ℃ D.5 ℃
【解析】选A.-2+3=1.3.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 a+b 的
值( )
A.大于0 B.小于0 C.小于a D.大于b
【解析】选A.由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可知a<0,b>0, ︱a︱<︱b︱,所以a+b>0.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应该掌握:
一、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时:
(1)若绝对值不相等,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若绝对值相等,和为0. 也就是互为相反数的两个
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二、熟练应用法则进行加法运算.理想是力量的源泉、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课件14张PPT。1.3.1 有理数的加法(第2课时)第一章 有理数2.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
1.能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加法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是怎样叙述的?(2)小学学过哪些加法运算律?
参与运算的是哪些数?
【问题1】【问题2】计算并观察:


(1)比较以上各组两个算式的结果有什么关系?
每组两个算式有什么特征?①(2)小学的加法交换律在有理数的加法中
还适用吗?(3)请你再换几个加数,试一试,
看一看所得的结果如何.【问题3】
你能用精练的语言表述这一结论吗?
你能把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吗? 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
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加法交换律:【问题4】计算并观察:(1)两个式子的结果有什么关系?提出你的猜想. 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加法结合律:(2)再换几个数试一试,验证你的猜想是否还成立呢?(3)请用精练的语言把你得到的结论概括出来.
(4)你能用字母把这个规律表示出来吗?,.【问题5】 计算:思考:
怎样进行计算?
并思考:
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练习计算:(2)(3)(1)答案:(1)-0.1 (2)-1.44 (3)-8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相反数结合法;
归纳: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先相加——同号结合法;
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同分母结合法;
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凑整法;
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同形结合法.(1)23+(-17)+6+(-22)=-10=-3=-21.计算:(1)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能凑整的数结合;(2)把同分母的数结合.= -16.053.如图,在钟面上有12个数字,如果在某些数前添上负号,可以使12个数字之和等于0,例如,-1+2+(-3)+4+(-5)+6+7+(-8)+9+(-10)+11+
(-12)=0.请你再写出一种添加负号的方法.答案:1+2+3+4+5+(-6)+7+8+9+(-10)+(-11)+(-12)=0(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1)把正数和负数分别结合在一起相加;(2)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结合相加,能凑整的数结合相加;(3)把同分母的数结合相加.1.有理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要注意:2.应用有理数的加法解决实际问题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课件18张PPT。1.3.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第一章 有理数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问题1】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 ℃~4 ℃,那么这一天的温差是多少?-3 ℃~4 ℃是指最高
气温为4 ℃,最低气
温为-3 ℃.温馨提示 温差是指最高温
度减最低温度. 【问题2】请同学们观察温度计,看一看4 ℃比-3 ℃高多少摄氏度?(1)怎样理解 ?(2)想一想:(3)观察(1),(2)两个等式得出的结果,你发现
了什么?从结果中能看出减-3相当于加哪个数?
(4)思考:对于其他的数,这个猜想还成立吗?.【问题3】
思考:这些数减-3的结果与它们加+3的结果相同吗? 将上式中的4换成0,-1,-4,用上面的方法考虑: 一个数减去一个正数,还等于加上这个正数的相反数吗?举例说明.【问题4】【问题5】计算:从中又能有新的发现吗?可以发现,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来进行.1188【问题6】你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你的发现
吗?【问题7】你能用字母把法则表示出来吗?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例1 计算:(2)
(3)(4)(1)答案:(1)2 (2)-7 (3)12 (4)-8.751.计算:(1)(-32)-(+5)(2)7.3-(-6.8)(3)(-2)-(-25)(4)12-21解:?
?(1)(-32) -(+5)= (2)7.3-(-6.8)=(3)(-2)-(-25)=(4)12-21=减号变加号 减数变相反数 注意:两处必须同时改变符号.(-32)+(-5)=-377.3 + 6.8 =14.1(-2)+25=23 12+(-21)=-92. 填空:
(1)温度3 ℃比-8 ℃高 ;?
(2)温度-9 ℃比-1 ℃低 ;?
(3)海拔高度-20 m比-180 m高 ;?
(4)从海拔22 m到-50 m,下降了 .11 ℃8 ℃160 m72 m例2 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是8 844.43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8 844.43+155
=8 999.43(米)解:8 844.43-(-155)1.(1)(+3)-(-2) (2)(-1)-(+2)
(3)0-(-3) (4)1-5
(5)(-23)-(-12) (6)(-1.3)-2.6 =+5=-3=+3=-4=-11=-3.92.计算-2-6的结果是( )
A.-8 B.8 C.-4 D.43.某地气象局预报该市1月20日的最高气温是4 ℃,最低气温是-6 ℃,那么该市1月20日的最大温差是( )
A.10 ℃ B.6 ℃ C.4 ℃ D.2 ℃【解析】选A.-2-6=-2+(-6)=-8.【解析】选A.最大温差为4-(-6)=10.4.全班学生分为五个组进行游戏,每组的基本分为100分,答对一题加50分,答错一题扣50分.游戏结束时,各组的分数如下:(1)第1名超出第2名多少分?
(2)第1名超出第5名多少分?解:(1)350-150=200(分).
(2)350-(-400)=350+400=750(分).1.本课学习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我们先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然后再根据加法运算的法则进行.2.在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时,要注意“两变一不变”,“两变”即减号变成加号,减数的符号要改变;“一不变”是指被减数不变.准时的列车,不会迁就姗姗来迟的旅客;时代的巨轮,不会等待虚度年华的浪子.课件16张PPT。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2课时)第一章 有理数1.进一步熟练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的和的形式.【活动1】复习引入,巩固法则问题:
-9+(+6);(-11)-7 
(1)读出这两个算式;
(2)这两个算式中的“+”“-”各表示哪些意义?
(3)请你口答计算结果,并说出相应法则.-9+(+6) (-11)-7这个题目中既有加法,又有减法.— 1.计算:-9+(+6)-(-11)-7.
【活动2】探索归纳,引入新知算法1: -9+(+6)-(-11)-7
=-3-(-11)-7
=-3+(+11)-7
=+8-7
=1 算法2: -9+(+6)-(-11)-7
=(-9)+(+6)+(+11)+(-7)
=(-9)+(-7)+(+6)+(+11)
=(-16)+(+17)
=1思考:通过比较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即归纳: -9+(+6)-(-11)-7
=(-9)+(+6)+(+11)+(-7)= -9+6+11-7省略加号和括号(读作:“负9、负7 、正6、正11的和” 或“负9减7加6加11”)=-9-7+6+11加法交换律 =-16+17
=1加法结合律.1.把下列算式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
(+9)-(+10)+(-2)-(-8)
2.式子-7+1-5-9的正确读法是( )  
A.负7、正1、负5、负9 B.减7加1减5减9  
C.负7、加1、负5、减9 D.负7加1减5减9
3.用加法运算律计算出结果.
-7+1-5+9答案:9+8-10-2D答案:-7+1-5+9=-7-5+( 1+9 )=-12+10=-2.阅读教科书第23页例5. 观察上面式子,你能发现简化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符号的规律吗?【活动3】应用新知,形成技能.【例】 计算: 解:(-20)+(+3)-(-5)-(+7)
=(-20)+(+3)+(+5)+(-7)
= -20+3+5-7
= -20-7+3+5
= -20-7+(3+5)
= -27+8
= -19问题:你能归纳出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求解步骤吗?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减法化加法省略加号、括号【活动4】巩固练习,检测反馈1.教科书第24页练习(1)(2)(3)(4).
2.计算:
(1)6﹣(﹣9)﹢(﹣0.5)﹣(﹣8);
(2)(﹣6)﹣(﹣9)﹣2﹣(﹣6);
(3)﹣30.5﹣0.2﹣4.5﹢0.32;
(4)﹣6﹣1﹢5﹣10﹣23.22.5
7
-34.88
-35【活动5】探究拓展,提升能力探究:在数轴上,点A,B分别表示数a,b.利用有
理数减法,分别计算下列情况下点A,B之间的距离;
(1)a=0,b=6; (2)a=2,b=6;
(3)a=2,b=-6;(4)a=-2,b=-6.数轴上分别表示数a,b的A,B两点间距离公式为 AB=|b-a|.解:(1)AB=|b-a|=|6-0|=6;
(2)AB=|b-a|=|6-2|=4;
(3)AB=|b-a|=|-6-2|=|-8|=8;
(4)AB=|b-a|=|-6-(-2)|=|-6+2|=4.1.求数轴上表示+3与-8的两点之间的距离.
2.已知|x-4|=3,求x.“求数轴上到表示4的点A的距离等于3的点”答案:1.|-8-3|=|-11|=11.
2.x-4=3或x-4=-3,即x=7或x=1.【活动6】归纳小结,深化新知小结:本节课你学习了哪些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你用了哪些方法?对你今后的学习有什么帮助?(1)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本步骤;
(2)数轴上任意两点间的距离;
(3)将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应用了转化思想,在
数轴上任意两点间距离的探究过程中,应用数轴
作为数形结合的载体,通过从特殊到一般,从
具体到抽象的思路方法,得到公式.【活动7】分层作业,提高能力1.教科书第24页习题1.3第2题.
2.教科书第25页习题1.3第5题.
3.教科书第26页习题1.3第7、8题.
选做题:
1.当a=2.7,b=-3.2,c=-1.8时,求下列代数式的值:
(1)a+b-c;(2)a-b+c;(3)-a+b-c;(4)-a-b+c.
2.(1)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2)当b<0时,a,a-b,a+b,哪个最大?哪个最小?
3.教科书第26页习题1.3第13题.选做题答案:1.(1)1.3(2)4.1(3)-4.1(4)-1.3
2.(1)a+b最大,a-b最小.(2) a-b最大,a+b最小.从来没有人读书,只有人在书中读自己,发现自己或检查自己. ——罗曼·罗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