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6.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6.21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4 12:5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人教新课标)
第2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该作品问世时,正值中国的(  )
A.“文革”后期民众逐步觉醒
B.拨乱反正成为时代呼声
C.徘徊前进寻找新的方向
D.对外开放正向内地深入
答案:B
2.“‘五四’宪法开创新纪元,十年‘文革’遭遇磨难中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得以恢复发展,十八大以来制度日趋完善。如今您正充满生机活力,肩负着为人民当家做主的重托,迈着矫健步伐豪迈向前。”该诗赞颂的制度是(  )
A.政治协商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D
3.2010年12月16日出版的《求是》杂志发表文章:《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文章指出:“要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这体现了(  )
A.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
B.民族平等原则
C.少数民族优先发展的政策
D.共同繁荣原则
答案:D
4
.
史料 (摘自2011年天津高考T12)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各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对比两段史料,指出我国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促使这种变化产生的时代背景。
(3)综上,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社会条件。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得出我国农村地区全国人大代表所占比例的变化;第二问需结合这种变化联系我国社会的发展分析时代背景的变化;第三问考查学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答案:(1)农村地区在全国人大代表中所占比例增加。
(2)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生巨大变化。
(3)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高,民主意识增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