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5.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文档属性

名称 教材图解·人教新课标高中历史必修1(思维导图+微试题)5.18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4 12:57: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人教新课标)
第1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2012·广东高考)“新的力量和新的学说已经兴起,向19世纪正统的自由主义挑战。乌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会主义者已经发射了若干小排炮,现在轮到大炮开火了。”“大炮”是(  )
A.启蒙思想
B.生物进化论C.空想社会主义
D.科学社会主义
答案:D
2.《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这表明无产阶级的根本使命是(  )
A.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B.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
C.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变革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
答案:D
3.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  )
A.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B.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
C.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
D.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
答案:C
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
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材料二 (法国)工人武装组织发表《里昂工人宣言》,提出了“里昂应当有我们自己选出的代表”的政治要求。起义工人经过三天的激烈战斗……但还是以失败告终。
(英国)“伦敦工人协会”成立,以威廉·洛维特为首的协会组织拟订3个争取普选权的《人民宪章》,并向国会请愿……但遭到国会的否决,工人武装起义由此爆发,但很快被镇压。
材料三 右图是1909年法国雕塑家沃蒂耶在贝尔·拉雪兹公墓创作的一座浮雕作品。一位袒胸身着长裙的妇女,中弹后仰,像神圣的天使般深情地张开双臂,像慈祥的母亲悲痛欲绝地拼死庇护着身后若隐若现的受难者,墙面上弹痕累累。雕塑下面刻有雨果的名言:“我们所要企求于未来的是公正,而不是复仇。”雕塑取名为“献给历次革命受难者墙”。
有人解释说,这位母亲护卫的人群正是巴黎公社社员,她体现了法国母亲无私的爱。于是,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把它称作“公社社员墙”。
但令人奇怪的是,当这座浮雕揭幕以后,当时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都一致否认它是“公社社员墙”,也从不去那里拜谒献花。
材料四 下为1923年12月17日北京大学25周年纪念日民意测验的部分结果。
调查问题
调查结果
1.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
俄国497票,美国107票
2.你心目中,世界大人物,是哪几位?
列宁227票,威尔逊(美国总统)51票
(1)材料一出自哪一部历史文献?该文献是什么时候为哪个组织发表的?(4分)
(2)归纳材料二中英法两次革命斗争的共同之处。(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幸存下来的巴黎公社社员拒绝承认它是“公社社员墙”?(6分)
(4)根据材料四概述调查结果所体现的主流民意分别是什么?其中第二项调查结果列宁票数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8分)
解析:第(1)问相对简单,依据《共产党宣言》的基本内容即可作答。第(2)问依据材料从斗争的政治诉求和结果两大方面归纳总结即可。第(3)问难度较大,作答时要联系巴黎公社革命的史实,结合材料中“拼死庇护”“企求”“历次革命受难者”等关键信息,从巴黎公社革命的革命立场、斗争方式、革命目标、革命志向、思想感情等角度展开论述。第(4)问“主流民意”归纳要注意符合材料主旨,“主要原因”的分析要从中俄两个视角进行阐述。
答案:(1)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发表:1848年,共产主义者同盟。
(2)要求选举权;采取暴力革命手段;结果都是最终失败。
(3)不能展现无产阶级的英勇斗争精神;并不是单纯纪念巴黎公社;不主张暴力革命;“受难者”包括敌对双方,作者站在阶级调和的立场上,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
(4)主流民意:俄国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已经超过美国;列宁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占有重要地位。
原因:列宁领导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五四运动前后,李大钊等在中国大力宣传马列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