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游戏之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科普说明文的文体特色及说明方法。
2、锻炼理解、筛选信息的能力。
3、发掘文章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游戏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很难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像没有它们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更很难想像没有它们的童年将会留下怎样的回忆。有人说体育的本质就是游戏,甚至有人认为文学也起源于游戏。总之,是它们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出勃勃生机,对我们健康快乐地生活有着重大的意义和价值。那么,动物呢,他们也游戏吗?如果他们也懂的游戏,那么他们游戏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学习完这篇科普文,我想,同学们一定会对这些问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并且,你也会发现你已经有了一种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这些动物,或许它也有可能让你在新的高度上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二、课文结构
文章的题目是《动物游戏之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我们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便为了解开动物游戏的秘密。这也是说明文第一点特色,那就是首先要做到目的清楚。那么围绕这一目的文章是如何层层说明的呢?请同学们通读全文,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出每一层次的主要内容。
明确:⑴~⑷ 动物也游戏表(浅) ⑸~⑻ 动物游戏可分为三类↓
⑼~⒂ 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及结论 里(深)
那么同学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就它的层次而言具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文章由现象到分类,再到意义、目的,遵循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逻辑顺序,这非常符合人的认识规律,体现了说明文的又一点特色:条理清晰。
另外,在第三层内部也存在着一定的逻辑顺序。同学们可以分析一下。 明确:首先是一个分总的关系。其次是各学说之间存在着逐步加深关系。每一种学说的提出都是基于对前面学说的完善与补充。
三、特色分析
无论是“目的清楚”
( http: / / www.21cnjy.com )还是“条理清晰”我们都可以把它们看成是科普性文章“科学性”的重要体现。可“科学性”是不是科普文的唯一特色呢?我们借助文章的第一层次来做一次深入的理解。
1、请学生诵读第一段,并让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它同学评价。
总结:这段文字写的非常生动,充满着情趣。关键之一就在于一些说明方法的使用,如:打比方、拟人、提问等。当然,还有一种对同学们来说不是很熟悉的说明方法,那就是“描摹”,什么是“描摹”?“所谓描摹就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体会,把事物的情况描绘摹写下来的一种说明方法。”(字幕)这一段文字,还有后面的两段,实际上都是这种说明方法与打比方和拟人等说明方法的综合使用。正因为此这篇文章便又具备了科普文的第二个重要特色:趣味性。
2、请同学们课下找出后文使用到描摹这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明方法的句子,仔细体会。并试着以你身边熟悉的动物为对像仿照这些句子创作一到两段,同学们之间交流,评评谁的更精彩。另外,还要强调一点,在进行仿写时不能一味的追求生动形象,作为说明文,更重要的还是准确和严谨,也就是它的科学性。无论是比喻、拟人还是描摹,在追求生动形象的同时,一定不要忘了“准确”这一最基本要求。象第一段的“走钢丝”“倒立”,第二段的“像小孩坐滑梯”,第三段的“像船帆似的”,这样句子在做到了生动的同时又准确地写出了动物们游戏时的情状,可以说是惟妙惟肖。也就是说,科普说明文的趣味性是服从于它的科学性的。下面再利用文章的第二层,从说明方法的角度去体会一下它的这种特色。
四、找出这一部分使用的说明方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明确:说明方法:分类别、举例子、诠释。有些同学可能会认为这里使用到了“下定义”,所以需要在此处区别“诠释与下定义”。
1、判断这种说法对不对,“有两个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个体参加的游戏是战斗游戏”。 明确: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文这样说“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为什么不倒过来说呢?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诠释”与“下定义”的区别。
2、字幕:
⑴ 下定义需要遵循“ 是 ”或”所谓 就是 “的格式,而诠释在格式上相对灵活一些。
⑵ 下定义要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而诠释不一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可能只解释出一部分属性。
例句:铅笔是一种用石墨或加颜料的黏土做笔芯的笔。 也可以有之前讲到的“描摹”的定义做说明。
五、练习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1、为更进一步地理解什么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下定义,让学生给“演习说”下个定义。(讨论)
明确:演习说是一种把动物游戏行为看成是对未来生活演习或排演的学说。
2、这种学说提出的依据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呢?用最简洁的话表述出来。
明确:幼小黑猩猩掌中戏水。由此一些科学家得出一个什么结论?就是“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和演习。
3、以此为基础,同学们完成练习题1的其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三种假说的填空。 明确: 自娱说:
河马吹浮叶、渡鸦玩雪坡,自娱是动物的天性,通过游戏动物可以保持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保护。
学习说:
黑猩猩玩棍子,游戏能让动物们学习各种能力,并把各种天赋技能和外界环境巧妙的结合起来。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
羱羊在斜坡上奔跑追逐,北极熊夏季玩的各种游戏。锻炼它们的避害能力和保持身体的灵活性。
这可以培养学生理解和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
六、拓展
作者列出四种假说后,在最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段提出结论“研究者们各执已见,众说纷纭”,而且存在着每种假说都“难以圆满解释的问题”,“还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由此来看“动物游戏之谜”这个谜作者最终有没有解开?没有!那么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是不是就无功而返了呢?我们收获了些什么呢?又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明确:
1、收获:知道了动物也存在游戏这一事实;学习了各种说明方法;锻炼了筛选信息的能力,
启发:科学探求,实事求是的精神;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重要的是我们有了一个新的角度去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就像我们在前言里所说。(字幕:导入部分)因为我们实在与动物有着太多的相似。(字幕:几张人与动物具有相似表情的图片)多还给动物们一些生存的空间,让它们继续它们的游戏,同时也是在保护人类自身游戏的权利。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最大特点就是思路
( http: / / www.21cnjy.com )清楚,围绕着教学目标在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基础上比较好的完成了教学内容。但在对文章进行深入挖掘的时候引导不够,有代庖之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