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科)(共5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课件)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科)(共5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0-06 07:2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2张PPT。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西方奴隶时代人文精神萌芽—希腊思想家们的思想
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西方人文思想的巨大作用—— 反封建的思想武器第6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课程目标
知道薄伽丘等人的主要作品和马丁. 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重点: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第六课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但丁
1265-1321薄伽丘
1313-1375)彼特拉克
1304-1374战国公元前5世纪14—15世纪17—18世纪明
代清
代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人文主义起源人文主义复兴人文主义发展第5课第6课第7课 中世纪(Middle Ages)(约公元476年~公元1500年),是欧洲历史上的一个时代(主要是西欧),自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数百年后起,在世界范围内,封建制度占统治地位的时期,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公元1453年)之后,资本主义抬头的时期为止。中世纪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人是神的附属 中世纪神学观念:
原罪说:亚当、夏娃偷吃禁果,证明肉体是罪恶的王国。上帝将其逐出伊甸园,罚其在满是荆棘和蒺藜的大地上终身劳苦。
赎罪说:人间不是幸福,人只有抑制自己的情欲和欢乐,忏悔错误,走完人生痛苦的历程,才能接近上帝,获得永恒的幸福。
来世说:人本身是鄙贱的,应该消极处世,把一切寄托于来世。 注:中世纪是指从476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500年左右的欧洲历史,是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消亡与近代资本主义社会产生之间的一段历史,被西方史学家称为“中世纪”。神学的各种传统观念占据统治地位尘世服从天国
今生服从来世
君权服从教权
哲学服从神学
理性服从信仰神学阴影笼罩下黑暗的中世纪 夏特尔大教堂雕塑中世纪的表情雕塑《安东尼.奥索》威严居高临下萎靡不振 毫无生气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
“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 ← 人性中世纪神学  VS  人文主义 3.要求现实享乐。神性
神学束缚

来世/禁欲
蒙昧主义1.肯定人,注重人性。→ ←现世/幸福2.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探究之核:什么是人文主义?→ ← 人权自由→ ← 理性/经验4.崇尚科学,追求知识一、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14、15世纪 )
1、原因和条件
(1)位置:意大利处于地中海航运中心
(2)政治:佛罗伦萨、威尼斯等工商业城市鼓励发展工商业的政策
(3)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商品市场形成
2、影响:新兴资产阶级形成,他们要求思想变革。 二、文艺复兴(14、15、16世纪)
1、文艺复兴为什么首先在意大利兴起?
(1)经济: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资产阶级形成。
(2)政治:天主教会束缚人和人性。
(3)文化:意大利拥有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众多博学多才的学者
2、实质:表面上是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实质是欧洲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的兴起。
3、核心:人文主义
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重视人和人性,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4、重要成就
(1)文学三杰:薄伽丘《十日谈》,但丁《神曲》,彼特拉克《歌集》最早提出“以人的学问”代替“以神的学问”,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
(3)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5、影响:解放思想,推动文化和科学的进步,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大卫》《摩西》《西斯廷圣母》《十日谈》《哈姆雷特》
《巨人传》等但丁文学、艺术、科学文学
“三杰”
薄伽丘彼特拉克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神曲》《歌集》美术
“三杰”
拉斐尔莎士比亚、拉伯雷等(二)请阅读书本P27—28归纳文艺复兴的主要成就。跨世纪的诗人人文主义之父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高超技艺,歌颂人的美及人的丰富的思想感情创作专注人体;雕像体现人物的思想、意志和精神气质擅长画圣母;绘画优雅、和谐、高度完美,被视为古典美术精神的典范 但丁从小得到了良好的教育,曾积极投身于佛罗伦萨的政治活动,担任过公职。后来,他因为反对教皇及其在佛罗伦萨的追随者,被判没收全部家产,终生放逐,最后客死他乡。
《神曲》是一部比较特殊的史诗,因为诗中叙述的是诗人自己想像中的经历。全诗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部,每部由33首“歌”组成,加上全书的序曲,总共有100首歌之多,计14000多行。拿着《神曲》的但丁《地狱》《炼狱》《天堂》但丁与《神曲》梦幻长诗1265-132114000多行。率先抨击教会腐败文艺复兴的先驱 《神曲》天国第7歌
插图 《神曲》是但丁在流放期间创作的不朽诗篇,共一百曲,分《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篇。主要情节是描写诗人在维吉尔和贝德丽采的引导下,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三界的经过。作者以隐喻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政治、思想、意识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深刻揭露了教会的黑暗腐败及教皇统治的罪恶,抨击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暴专横以及封建割据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同时也严厉遣责某些人的贪婪自私、高利盘剥和追逐金钱。作者还提出政教分离和实行君主专制统一意大利的政治主张,提出人应该充分享受现实生活,追求理性、自由和知识等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主张。因此,《神曲》是一部具有深刻社会意义和强烈政治倾向的伟大诗篇。《神曲》用托斯坎尼方言写成,开创了用民族语言写作的先河。
  但丁是跨时代的诗人,思想具有明显的新旧两种倾向,因而《神曲》既有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又没有完全摆脱中世纪宗教观的束缚。它一面赞扬现实生活,同时又宣扬灵魂不灭和来世观念;一面抨击教皇和教会的罪恶,又未完全否定教皇和教会;既批判禁欲主义,又把殉情者打入地狱等等。波提切利《神曲》地狱篇插图(1490年羊皮纸银笔油彩) 意大利人类学家弗拉赛托根据他照诗人遗骸复制的但丁头颅,在雕塑家波尔格萨尼的协助下所作 黑死病的流行(导火线)从14世纪中叶起,欧洲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致命瘟疫,它被称为黑死病(即鼠疫)。 据估计整个欧洲的死亡人数约2500万人(1347—1351年间),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恐怖的黑死病 《十日谈》叙述了十个青年男女为躲避黑死病,在佛罗伦萨乡间一个别墅里住了十天,讲了一百个故事,故名《十日谈》。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扬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但其中有些故事有放纵情欲的描写,有对个人主义行为的赞扬,表现了作者资产阶级人生观的局限。
正如《神曲》为意大利诗歌奠定了基础一样,《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薄伽丘与《十日谈》《十日谈·第四天·故事一》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禁欲思想,宣传人类平等,主张发展人的个性。彼特拉克与《歌集》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首先提出“人学”同“神学”的对立,所以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
《歌集》歌颂心爱的女孩劳拉。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弥漫着资产阶级“人情味”,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
人的学问神的学问人文主义之父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人的幸福。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歌集》 彼特拉克(1304—1374),意大利诗人,十四行诗首创者。出生于佛罗伦萨。首先提出“人学”同“神学”的对立,所以被称为“第一个人文主义者”或“人文主义之父”。写过很多诗篇,其中最著名的是描述爱情的十四行体抒情诗《歌集》。在诗中作者不厌其烦的歌颂心爱的女孩劳拉。他突破了禁欲主义、神秘主义及经院哲学的束缚,直接描写爱情,反映喜怒哀乐等内心感受,并且赞美大自然。诗中弥漫着资产阶级“人情味”,具有浓厚的反封建色彩,充满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意识。我只是凡人
我只要凡人的幸福意大利文艺复兴的成就谐音记忆:“特级 假日 听神曲”达·芬奇:自画像
达·芬奇的草图
达·芬奇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他还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先驱。他在医学、解剖学、生理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质学、水利工程学等等领域都是成就卓著,在技术方面也有许多重大的发明和革新。
这里所示的就是两幅达·芬奇研究自然科学的革图,左图是飞鸟的各种展翅姿势图,这是达芬奇为制造飞行的器械而研究鸟类飞翔时画的草图;右面画的是月食图,是达·芬奇用自己制造的望远镜观察而得的草图。
(1)他多才多艺。(画鸡蛋) (2)绘画特点是善于表现人的内心活动。 (3)勤奋和实干精神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木板油画
77 × 53厘米
1503 - 1505年
巴黎卢浮尔宫博物馆藏484×880cm,米兰圣玛利亚·格拉契修道院藏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耶稣从神坛上走下,坐在门徒们中间,讨论着共同的话题。自由平等
雕像充分体现了一种顽强、坚定和正义的精神气质。他双眉紧锁,目光炯炯,全神贯注,显示出压倒一切敌人的威武姿态,气势雄伟有力,充满旺盛的战斗精神。这是雕塑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 大卫(局部)
1501-1505年雕塑 米开朗琪罗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和诗人。他的艺术创作深受人文主义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影响,以现实主义方法和浪漫主义的幻想,表现当时市民阶层的爱国主义和为自己而斗争的精神面貌。在艺术上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雄伟的气魄。米开朗基罗自画像中世纪圣母子文艺复兴时期圣母子《纱罩圣母》《绿野圣母》《 圣母子 》中世纪的圣母像              问题2:为什么“艺坛三杰”的作品内容多取材于《圣
经》?                      突破了传统宗教题材的限制,追求人的解放,重视人的价值。(1)中世纪欧洲基督教会垄断一切,艺术作品职能以圣经故
事来表现为荣;(2)取材于《圣经》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容易表现和宣扬人文
主义精神。 有人形象地说:达芬奇的艺术精巧含蓄,富于哲理;米开朗琪
罗的艺术雄伟壮丽,充满激情;拉斐尔的艺术婉雅和谐,抒情优美 问题1:“美术三杰”在艺术特色上各有不同,其绘画
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思考:文艺复兴的倡导者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但创作许多宗教题材的作品。联系教材提供的修士修女纵情绅士图P27和拉斐儿的圣母、圣子的画像P28,谈谈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待宗教的态度持什么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并揭露教会的腐朽、罪恶,但并未放弃天主教,而是表现为一种世俗化、人性化的理想。人文主义者乐于接受教皇和教会,对教会势力抱和解的态度。不愿走上宗教改革的道路。扩展①原因:②成果:在文学(英国莎士比亚)、艺术、科学等许多方面,硕果累累,越来越来的人从封建愚昧中解放出来,开始更多地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代表人物:不记(语文老师讲的内容)新航路的开辟刺激欧洲其它国家资本主义的发展。莎士比亚(英) 四大悲剧、四大喜剧
拉伯雷(法) 《巨人传》
塞万提斯(西)《堂吉柯德》
伊拉斯谟(德)《愚人颂》
16世纪以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14世纪兴起文艺复兴有什么影响?
冲破了 , 唤醒了 。
催生了基督教神学束缚人的自我意识。
近代自然科学,
出现了众多的精湛艺术品和文学杰作。 文艺复兴的评价:
★性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
★积极方面:⑴在思想方面,文艺复兴冲破了基督教神学桎梏,唤醒了人的自我意识,为资本主义发展解除了精神枷锁;
⑵在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文化巨人和不朽名著;
⑶在自然科学方面:人文主义提倡科学实验、注重实践,催生了近代自然科学。 (如:天文学)
(4)对当时及后世影响: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推动了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兴起;
★局限方面:①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造成个人私欲的膨胀和社会混乱;
②仅局限于上流社会和知识阶层;
③没有完全否定王权、教权、没有合理的改变现实社会的方案经济特权:教会最高行政权司法权 裁决各国纠纷法律的废止、帝王的废立思想文化的控制垄断罗马天主教会权力封建统治制度的精神支柱政治特权霸占欧洲三分之一的土地.征收什一税三、宗教改革(16世纪)
1、社会背景
(1)经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2)政治:天主教会精神禁锢和掠夺财富。
(3)文化:文艺复兴运动倡导人文主义,解放思想。
导火线:教皇出售赎罪券(德意志被称为“教皇的奶牛”)带有宗教色彩的原因:
中世纪的欧洲,几乎人人都是天主教徒,人们从生到死都和天主教会发生密切关系,思想和行动都受到天主教会的严密控制。这时欧洲资产阶级的力量还很弱小,找不到更先进的思想武器来反封建,只有采取宗教异端的形式。
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信仰耶稣就可得救
《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
简化宗教仪式,僧侣可还俗
国家的权力高于教会否定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提高自身地位,追求平等。激发民族意识,得到封建诸侯支持。 实质:否定教会和教皇权威,强调人与上帝直接对话。获得更多的个人自由,带有浓厚人文主义意味,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马丁·路德观点与人文主义思想有什么关系? 2、德意志宗教改革
1517年,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揭开宗教改革序幕
(1)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
(2)基督徒有阅读和解释《圣经》的权利。
(3)国家权力高于教会。3、宗教改革的成果
(1)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2)简化宗教仪式,否定罗马教皇权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6、宗教改革影响:解放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宗教改革的性质 性质(实质):宗教改革是一场以宗教为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对封建统治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运动兴起,从德意志到欧洲其他地区,新教教派出现形成。(路德教派、加尔文教派、英国国教)(注意:新教(路德教、加尔文教、英国国教) 反映的是新兴资产阶级或民族国家的利益。)4.结果: 6、影响:听一下,不记⑴政治:①打击了西欧的封建势力,摧毁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新教成为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
    ②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了新兴民族国家的力量。
⑵经济:没收了教会的大量土地和财产;
⑶思想文化: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为启蒙运动作了思想准备。 促进了西欧各国民族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尔文与加尔文教(听一下)
加尔文(1509—1564),法国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尔文宗(在法国称胡格诺派)创始人。1534年成为新教徒。因受政府迫害,化名逃往瑞士巴塞尔。在他的领导下,加尔文宗传播到欧洲各国。在加尔文看来,《圣经》是按照上帝的授意写出来的。因此,《圣经》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教会和国家的权威也只能来源于《圣经》。他认为“信仰耶稣即可免罪”,人们要想得救,只能靠自己的笃信。但他比路德更为激进,提出了“预定论”(或译作“先定论”)的神学学说。加尔文说:“我们所谓的预定是指上帝以其永恒的旨意决定世界上每一个人所要成就的。永恒的生命为某些人已预定,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永罚。”上帝从创世纪以来,就把世人分成“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是人的意志无法改变的。英格兰国教──安立甘宗的形成,听一下
导火线:亨利八世向教皇提出与凯瑟琳(西班牙王族)离婚,但是教皇不同意。1533年,国王亨利八世禁止英格兰教会向教廷交纳岁贡。次年,促使国会通过《至尊法案》,规定英格兰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而以国王为英格兰教会的最高元首,并将英格兰教会立为国教。17~18世纪时,清教徒和福音派主张进一步改革。19世纪的牛津运动则再次强调公教会原则,这一时期在政教关系上也有所改革。由于从英国传布到世界各地的圣公会陆续建立独立教会,安立甘宗乃逐渐形成。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对人认识范围主要对象性质根源内容影响人是伟大的神的伟大、人的渺小上层社会群众基础广泛天主教神学天主教会资’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资本主义萌芽及其发展异同反封建,反天主教会解放思想,为资’义发展解除精神枷锁资’反封建的政治运动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形式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在内容、形式和实质方面的不同。主要对象:前者天主教神学,后者天主教会。两大运动:一个根源:一种精神: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人文精神小 结:共同影响:解放思想【限时自测】答案图1是公元前3世纪前后古希腊的著名雕像《维纳斯》。作品透露出女性体态丰满,具有协调性,反映了人体之美。
(1) 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希腊能够诞生诸如《维纳斯》雕塑这样的杰出艺术作品的原因。(3分)
答;(1)思想:古希腊对人的重视(或古希腊文化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1分)政治:自由民主的政治氛围。(1分)经济:工商业发展为艺术创作提供了物质前提。(1分)
图2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 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平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
(2) 从图2到图3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1分)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
解析:关键抓住图二、图三所提示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答出社会思潮的变化,继而就知道影响变化的因素。
答;变化:从服膺(衷心信奉)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1分)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西欧出现、发展,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财富与人生享乐;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4分)图3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3)列举两位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家、艺术家及其作品,并简要说明他是如何体现人性之美的?(4分)
解析: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掌握。
答;薄伽丘:《十日谈》,抨击了教会的腐败,肯定了人性。(2分)达芬奇:《最后的晚餐》,画中人物,一扫中世纪呆板拘谨的宗教气息,突出了人性。(2分)文艺复兴出现在意大利的原因(有的已讲,略讲)
社会根源: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在意大利,资产阶级阶层。新兴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地位的上升,必然提出其政治、经济利益的要求,他们最先提出在意识形态上反封建传统的观念,要求摧毁教会的神学世界观,铲除维护封建制度的各种传统观念 历史根源: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在意大利保留最多,意大利各城市与拜占廷帝国(君士坦丁堡,伊斯坦布尔。395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罗马帝国(1453年亡)和西罗马帝国(476年亡))。和阿拉伯帝国有着长期的经济和文化联系,意大利人更熟悉古希腊罗马的文化典籍,因此,意大利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也决定了它最早发生文艺复兴运动。为什么称这场运动为“文艺复兴”?真的是古代文化的复兴吗?为什么要打着复兴古代文化的旗号?
当时人们认为,文艺在希腊、罗马古典时代曾高度繁荣,但在中世纪“黑暗时代”却衰落湮没,直到14世纪以后才获得“再生”与“复兴” ,所以历史上称这场新兴的文化运动为“文艺复兴”。 实质:它是以资本主义萌芽为经济基础,以反封建反教会为内容;以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为目的的一场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14~17世纪在欧洲发生的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欧洲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