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8课:拿来主义 (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天津市太平村中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 第8课:拿来主义 (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5 20: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5张PPT。学习目标:理清文章结构,把握作者思路,领会中心思想。
要不要、怎样继承文化遗产?闭关主义:指清政府奉行的闭关自守政策。送去主义:这里指国民党政府实行的投降卖国,媚外求荣,欺世惑众的政策。拿来主义:这里指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地去取,也就是说要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习外国的长处。
“抛给”的“给”是有目的的,此指帝国主义的经济文化侵略。“送去”的“送”,表现了一种态度,此指国民党政府的卖国行径,表现了其卖国求荣的媚态;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随便扔给人,此指帝国主义向中国推销剩余产品;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的后果。第一、二节: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外求荣和欺世惑众的可耻行为,主张必须针锋相对,实行“拿来”。第三、四节:尖锐地指出“送去主义”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必然导致亡国灭种的惨重后果。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五节:承上启下,提出“拿来主义”。第六节:揭示“送去主义”的危害性,揭示实行“拿来主义”的必要性。第七节:揭示“拿来主义”的含义就是“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第八节: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九节:阐明实行“拿来主义”应怎样区别对待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和糟粕。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实行 “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思考课后练习二?回答:应提的五个问题是:2、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3、正确对待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4、“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5、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何在?1、究竟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的理解:强调实行“拿来主义”对于改造民族素质和建设民族新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特别提到“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显示了鲁迅认为首要的是改造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的真知灼见。学习目标:学习本文的两种主要写作方法和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本文的写作方法:1、因果论证2、比喻论证 在因果论证中,作者还熟练运用了举例、类比、比喻和逐层深入剖析的方法。闭关主义送去主义比喻论证:鲁迅的文章杂文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本文语言的特点是犀利和幽默。犀利:能够三言两语,甚至只用一句话一个词语就深刻揭示了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幽默:是敏锐、机智和含蓄、委婉的结合物,在论辩的文章中还显示了从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