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1诗五首

文档属性

名称 广西北海市合浦县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学案:21诗五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0-06 09:54: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1.
诗五首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加强感悟和体会,熟读成诵。
2.了解有关诗歌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作者的生平,领会诗所表达的深刻的思想感情。
3.激发阅读和欣赏诗词的兴趣,感受古代诗歌艺术魅力,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学法指导
反复诵读,能准确默写诗歌,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情感。通过探究交流归纳赏析诗歌的方法并加以运用,掌握其规律。
自主学习
1.走近作者:
(1)
李白(701-762),
代伟大的
诗人,字
,号
,有”
”美誉,与杜甫并称为“
”。其诗想象丰富奇特,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气势雄浑瑰丽,风格雄奇豪放,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2)王安石(1021-1086),字
,晚号

(朝代)杰出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为:

苏洵、
、苏辙、
、王安石、曾巩),著有《临川先生文集》。
(3)常建,
代诗人,其诗以写山水田园为主。
(4)杜甫(712-770),字
,世称杜工部、杜少陵,
代伟大的
诗人,后人尊称为“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其诗因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而被誉为“
”,诗风“沉郁顿挫”。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有《杜工部集》传世。
(5)曹操(155-220),字

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其诗以
见称。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史称“建安风骨”,在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笔。
2.选择题
(1)选出下列字音、字形正确的一项(

A.碣(jié)石
岱(daì)宗
自缘
星汗
B.竦(sǒng)峙
决眦(zhì)
万籁
禅房
C.澹澹(dàn)
不畏
曲径(jīng)
愁(chóu)心
D.萧瑟(sè)
造(zaò)化
钟罄(qìng)
荡胸
(2)下列诗句朗读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D.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3)下列诗句运用了对偶修辞的一项是(

A.水何澹淆,山岛竦峙。
B.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
C.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4)下列诗句没有体现诗人政治情怀的是(

A.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B.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D.不畏浮去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反复诵读,了解诗人写作背景,理解诗歌中蕴含的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探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2.鉴赏诗句:(提示:抓修辞、抓字词、抓景物特点、抓情感)
我寄愁心与明白,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
探究二:《登飞来峰》
3、《登飞来峰》中的“浮云”暗指什么?联系作者生平与历史知识,谈谈它给你怎样的人生启示?
探究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发挥你的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题破山寺后禅院》。
第二课时
探究一:《望岳》
1.《望岳》这首诗歌描写了泰山怎样的特点?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来?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读了这千古名句之后,你有什么感受?请谈谈你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句话的理解。
探究二:《观沧海》
1.“观”字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2.在观海所见的情景中,既描写了真实的景色,也描绘了诗人心中想象的奇特之景。区分一下哪些诗句写实景,哪些诗句写想象之景——虚景。
3.你能说出此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的博大胸怀。
4.细细品味五首诗歌,写下你觉得各诗中写得最好的诗句,并且谈谈写得好的理由。
5.说说这五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示:了解诗人写作背景、品味诗句中蕴含的情感)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登飞来峰》
(3)《题破山寺后禅院》
(4)《望岳》
(5)《观沧海》
我的收获,我来秀
1.同学们,一起来比一比,看看谁的诗歌背诵得最好,并且互相交流总结背诵的宝贵经验。
2.诗歌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最为璀璨的一颗明珠,散发着耀眼的光芒,请同学们结合今天所学的五首诗歌,畅所欲言,谈谈诗歌中所蕴含的美。
21.诗五首
自主学习
一、
1、唐、太白、青莲居士、诗仙、李杜
2、介甫、半山、唐
3、韩愈、柳宗元、苏轼、欧阳修
4、唐
5、子美、唐、现实主义、诗圣、诗史
6、孟德
二、1.D
2.C
3.D
4.B
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探究一:《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写诗的原因:诗人听说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地方;地点:诗人与王昌龄相隔甚远,所以用“闻”,王昌龄被贬的地方:龙标
;人物:王昌龄
;情感:诗听说友人被贬深表同情。
2、借明月以抒发旅思乡愁怀旧念远的感情这里既有对老友遭遇的深刻忧虑,也有对当时现实的愤慨不平,有恳切的思念,也有热诚的关怀.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的思念和祝福。
探究二:《登飞来峰》
“浮云”暗指各种困难、挫折与阻碍等。王安石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他所推行的变法使北宋经济得以发展,可是也遭到权贵的反对。然而他并未放弃,决然实施下去。他的精神深受后人鼓舞,让我们明白做任何事都要敢于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道理。
探究三:《题破山寺后禅院》
提示:从对事物观察的感知角度(视、听觉等)出发,并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进行构思,力求语言优美生动。
刚刚亮了些,我便独自一人漫步来到了这盼望已久破山寺。那初升的太阳挂在那高高的树梢之上,晶莹的露珠在柔和的阳光下格外耀眼。那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静的地方,就像我的人生那样,历经无数次的坎坷,小路两旁的竹子一棵挨着一棵,手拉着手,肩并着肩,一起向天上长去。仿佛是有什么困难都能携手共同走过。路的尽头是在红花绿柳掩映的那古老的禅房,显得是那样的清新、淡雅。看,青山那无限的风光与初日的阳光交相辉映,还真别有一番风味呢。鸟儿们也都被那迷人的山色所陶醉,一个个都愉悦地歌唱着。碧绿的潭水在微风的扶动下,泛起丝丝清波,使我的失意与孤独都在顷刻间消失了。我似乎也与这山色、澄波融为一体,静静感受着大自然带给我的快乐与无忧无虑
探究四:《望岳》
1.描写了泰山的神奇秀美,从造化钟神秀这句可看出 ,从阴阳割昏晓这句可看出 写了泰山高峻奇险.。
2.这两句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五:《观沧海》
1.观字统领全文
2.实景: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虚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例如:(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前半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把神奇和秀丽集中于泰山,突出了泰山之美。后半句运用了夸张、比喻,写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把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象,突出了泰山之高大。通过诗句,作者表达了对泰山的喜爱、赞美之情。
(2)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即写出了泰山的巍峨耸高,同时也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从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自由选择,加以赏析)
5.
(1)本诗中,诗人把自己对朋友的急切愁思寄托在明月之上,抒发了自己对朋友的关切之情,又显示出了自己乐观潇洒的性格特征。
(2)《登飞来峰》一诗中诗人王安石表现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3)这首诗描写了了清晨寺后禅院的清幽脱俗的美好景致,抒发了作者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
(4)《望岳》,诗篇描绘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诗人向往登上绝顶的壮志。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极富哲理性。
(5)这首诗借景抒情。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我的收获,我来秀
1.老师稍加总结:理解记忆法、分解法、抄诵法、回忆法、限时法等等
2.提示:可从音律、字词、情感、哲理、意境等方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