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解释中心法则的基本内容。
2.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1.锻炼学生根据实验证据得出结论的能力。
2.理解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原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中心法则的修改,基因、蛋白质与性状三者关系的确立,让学生认识
到科学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同时科学发展是永无止境的。
教学重点
1、中心法则。
2、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法:讨论法、演示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阅读分析、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
教学突破
运用教材中的资料分析,让学生了解中心法则;由遗传现象的实例入手,
得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运用教材中的两类遗传现象的实例,说明基因对
性状的控制存在两种情况: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回顾基因指导蛋白质过程的几个问题。
思考回答
引入新课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①学生回忆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画一张流程图,表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②学生自主阅读、分析P69的三个资料,在草稿纸上写出结果,然后小组核对交流并回答相关问题,将自己的成果在黑板展示并进行解说,最后归纳完善中心法则。
〖提示〗1.没有。实验证据指出了原有的中心法则所没有包含的遗传信息的可能传递途径,是对原有中心法则的补充而非否定。
2.遗传信息从RNA流向DNA、从RNA流向RNA的结论是确信无疑的,而从蛋白质流向蛋白质的途径是有可能存在的。
阅读思考回答
学懂中心法则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三、细胞质基因
①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69:豌豆的圆粒与皱粒,人类的白化病等实例的相关内容,试从基因的角度来解释其发生机理,请构建出基因控制这些性状的图示。最后学生归纳: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的代谢过程,从而间接实观对生物性状的控制。
②教师出示囊性纤维病的病因图解并进行分析;再例举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原因,然后学生归纳:基因控制性状是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结构)来实现的。最后学生总结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的关系。
③提问:基因与生物的性状是一一对应关系吗?请举例。最后,教师再举例说明在生物界中,不仅存在着单对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而且存在多对基因控制的性状。
④批判性思维:你如何评价基因决定生物体的性状这一观点?讨论 “问题探讨”和 [ 技能训练 ],引导学生概括出基因、环境、性状的关系。
3)细胞质遗传:①学生根据预习,举例说明,归纳出细胞质遗传的特点和原因。②比较细胞核遗传和细胞质遗传的异同:教师出示表格,学生回答填空。
阅读思考总结
学三者关系
课堂小结:
学生构建本节内容的知识网络;教师展示知识网络(中心法则的内容,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两种情况)
当堂检测
限时三分钟,当堂检测。
最早完成的学生到黑板上展示答案
及时反馈纠正
板书设计
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二、基因、蛋白质和性状的关系
单基因 (1)间接作用:基因 酶的合成 细胞代谢 性状
(2)直接作用:基因 蛋白质结构 性状
基因型(内因)+环境(外因)=表现型
三、细胞质基因
教学反思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既要注重整体的水平,又要注重个体得差异,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理解接受能力都不一样,对学生的评价要求就不能一样。当个别学生因能力问题不能及时完成学习任务时,也要根据学生的进度给予适当的肯定,以增加学生的自信。
附件学案
基因的表达
第二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班级: 姓名:
【学习目标】:1.能解释中心法则的内容。
2.说明单基因对性状的两种控制关系并举例。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细胞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重点】:1.解释中心法则。?
2.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难点】: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课前预习】: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提出者: 。
2.内容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 。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
3.发展
(1)RNA的自我复制:①遗传信息:______→_____。②举例:某种RNA病毒。
(2)RNA的逆转录:①遗传信息:______→_____。②举例:致癌的RNA病毒。
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 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等。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关系,有些性状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而且性状也与 有关。
三、细胞质基因
1.分布:_______和_______中。
2.功能:(1)进行半自主自我____。(2)通过____和____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方式:由_____遗传给后代,表现为 遗传。
【课内探究】:探究点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1957年克里克的预测:
阅读69页资料分析
思考1:你认为上述实验证据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为什么?
思考2: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传统的中心法则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应如何修改?
例1.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 )
A.DNA → DNA B.RNA → RNA C.DNA → RNA D.蛋白质→ RNA
例2.如图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发生的是(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思维拓展1】:分析例2的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是 过程,在细胞 内进行,进行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 期.
2、图中②是 过程,是在细胞的 内进行.
3、图中③是 过程,需要 酶的催化.
4、图中④是 过程,该过程的发现,说明RNA也可作为生物的 .
5、图中⑤是 过程,在细胞 内进行.
6、从DNA功能看,图中②和⑤过程属于DNA的 功能,图中①过程属于DNA的 功能.
【思维拓展2】:利用流程图分类剖析中心法则:
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D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R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HIV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探究点二 、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思考:蛋白质与生命性状特征有何关系? 蛋白质的功能有哪些?
实例一:豌豆的圆粒和皱粒:
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的DNA序列 编码淀粉分支酶的 正常
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
不能正常合成 正常合成
蔗糖不能合成为淀粉,蔗糖含量升高 蔗糖合成淀粉,淀粉含量升高
淀粉含量低的豌豆由于失水而显得皱缩 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水分,豌豆显得
(性状:皱缩) 圆鼓鼓(性状: )
实例二、白化病:白化病是一种较常见的皮肤及其附属器官黑色素缺乏所引起的疾病。这类病人通常是全身皮肤、毛发、眼睛缺乏黑色素,表现出怕光等行为。仿照实例一,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角度解释白化病出现的原因?
正常个体: 酪氨酸酶基因正常 酪氨酸酶合成正常 酪氨酸 黑色素
白化病:
由实例一、二得出结论: 。
实例三、囊性纤维病:仿照实例一,从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角度解释囊性纤
维病出现的原因?
实例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参考课本第5章第一节80页。
控制血红蛋白形成的基因中有一个碱基变化
血红蛋白的结构发生变化
红细胞呈镰刀状
容易破裂,患溶血性贫血
由实例三、四得出结论: 。
总结: 单基因控制性状的两种途径(用文字和箭头表示)
例3.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 ( )
A.CFTR蛋白结构异常 B.氯离子转运受阻
C.CFTR基因缺陷 D.细菌的繁殖
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
以问题探讨中水毛茛的叶片形状为例分析,生物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
什么是细胞质基因?细胞质基因的功能和遗传方式是什么?
例4.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基因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
【合作探究】:1.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有什么区别?
细胞质基因
细胞核基因
存在部位
是否与蛋白质结合
基因数量
遗传方式
功能
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构建本节的知识网络
当堂检测:
1.中心法则是指 ( )
A.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过程 B.遗传信息的转录、翻译和表达过程
C.DNA复制及转录和逆转录的过程
D.遗传信息在DNA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的传递过程
2.白化病病人出现白化症状的根本原因是 ( )
A.病人细胞内缺乏黑色素 B.病人体内无酪氨酸
C.控制合成酪氨酸的基因不正常 D.长期见不到阳光
3.对于中心法则,经科学家深入研究后,发现生物中还存在着逆转录现象,它指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为 ( )
A.蛋白质→RNA B. RNA→DNA C. DNA→RNA D. DNA→DNA
4.基因的功能之一是传递遗传信息,下列哪一项与这一功能没有直接关系( )
A. DNA复制 B. 生殖 C. 细胞分裂 D. 蛋白质的合成
5.甜豌豆的紫花对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共同控制,只有当同时存在两个显性基因时,花中的紫色素才能合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种性状只能由一种基因控制 B.基因在控制生物体的性状上是互不干扰
C.每种性状都是由两个基因控制 D.基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
6.遗传学家曾做过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培养温度为25 ℃,将孵化后4~7 d的长翅果蝇幼虫,在35~37 ℃处理6~24 h后,得到了某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实验不能说明( )
A.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以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
B.控制长翅果蝇的基因的表达受温度影响
C.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时受环境影响
D.翅的发育过程经过酶的催化作用
7.右图表示有关遗传信息传递的模拟实验。相关叙述中合理的是( )
A.若X是RNA,Y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DNA连接酶
B.若X是CTTGTACAA,Y含有U,则试管内必须加入逆转录酶
C.若X与Y都是DNA,则试管内必须加入氨基酸
D.若X是mRNA,Y是蛋白质,则试管内还要有其他RNA
测评练习
1、人类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缺失3个碱基会导致CFTR蛋白结构改变,使人患有囊性纤维病。该实例说明( )
A.基因是生物体性状的载体
B.基因能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C.基因可以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D.基因可以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2、遗传信息从RNA→RNA途径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下列能够进行该传递过程的生物是( )
A、烟草花叶病毒 B、噬菌体 C、烟草 D、大肠杆菌
3、在生物体内性状的表达一般遵循DNA→RNA→蛋白质的表达原则,下面有关这个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在细胞的一生中,DNA一般是不变的,RNA和蛋白质分子是变化的
B.DNA→RNA主要是在细胞核中完成的,RNA→蛋白质主要是在细胞质中完成的
C.DNA→RNA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RNA→蛋白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D.RNA是蛋白质翻译的直接模板,DNA是最终决定蛋白质结构的遗传物质
4、有一种绣球花的花色因土壤pH不同而异,pH大于7时开蓝花,pH小于7时开桃色花,这是因为土壤pH( )
A.是一种诱变因素 B.引起染色体畸变
C.影响基因表达 D.改变了色素基因
5、治疗艾滋病(其遗传物质为RNA)的药物AZT的分子构造与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很相似,试问AZY抑制病毒繁殖的机制是( )
A、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转录 B、抑制艾滋病RNA基因的逆转录
C、抑制艾滋病毒蛋白质的翻译过程 D、抑制艾滋病毒RNA基因的自我复制
6、下列物质中,不是由DNA分子的遗传信息直接控制合成的是( )
A.胃蛋白酶 B.尿激酶 C.雌性激素 D.卵清蛋白
7、下列疾病不是由细胞质基因控制的是( )
A.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B.线粒体肌病
C.神经性肌肉衰弱 D.眼视网膜炎
8、金鱼草的纯合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在强光低温条件下开红花,在遮阳高温条件下则开白花。这个实例说明( )。
A.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
B.表现型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C.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一定相同
D.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9、下图为人体内基因对性状的控制过程,分析可知( )
A.基因1和基因2一般不会出现在人体内的同一个细胞中
B.图中①过程需RNA聚合酶的催化,②过程需tRNA的协助
C.④⑤过程的结果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是血红蛋白结构的不同
D.过程①②③表明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10、2001年9月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发现了亚洲首例“疯牛病”,世界上首例疯牛病是1996年在英国发现的并由此蔓延,研究表明人类的克罗伊茨费尔特——雅各布病(VCJD)与疯牛病一样,病原体(朊病毒)是一种能致病的蛋白质,而不含核酸,美国生物学家普鲁辛纳就是由于研究朊病毒作出的卓越贡献,而获得1997年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奖。朊病毒有两种构象:正常型(PrPC)和致病型(PrPSC),PrPSC可胁迫PrPC转化为PrPSC实现自我复制,并产生病理效应。下列有关疯牛病及朊病毒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禁止将哺乳动物的蛋白质(如骨粉等)用作动物饲料,可有效预防“疯牛病”
的传播
B.朊病毒的发现从理论上讲是对中心法则的补充和完善
C.朊病毒是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来繁殖的
D.要杀灭医疗器械上的朊病毒,可用NaOH溶液浸泡
11、已知甲、乙、丙3种类型的病毒,它们的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如图所示,(注:图中单螺旋线表示RNA,双螺旋线表示DNA)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丙
(1)对三种类型的病毒分别举例:甲__________;乙_________;丙___________。
(2)①图中1、8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②图中2、5、9表示遗传信息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过程。
③图中3、10表示遗传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过程进行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7表示遗传信息的________,此过程需有________酶的作用。这一现象的发现,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白化病和黑尿症都是酶缺陷引起的分子遗传病,前者不能由酪氨酸合成黑色素,后者不能将尿黑酸转变为乙酰乙酸,排出的尿液因含有尿黑酸,遇空气氧化变黑,下图表示人体与之相关的系列生化过程。
(1)上述事实说明: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 的合成来控制 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的。
(2)蛋白质在细胞质内合成,简要指出酶B在皮肤细胞内合成的主要步骤
(3)白化病人不能合成黑色素,其根本原因是
(4)由图可见,若控制酶A合成的基因发生了变异,会引起多个性状改变;黑尿症与图中几个基因都有代谢关系,这说明
13、已知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一对相对性状,且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但遗传学家在不同温度下培养长翅果蝇幼虫,得到不同的结果,如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
实验处理
结果
长翅果蝇幼虫A
25 ℃条件培养
长翅果蝇
长翅果蝇幼虫B
25~37 ℃处理
6~24 h后培养
残翅果蝇
(1)请针对出现残翅果蝇的原因提出假说,并进行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个实验说明基因与性状是怎样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B的残翅性状能否遗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测评练习答案
1-10 DACCB CADBC
11、(1)甲:噬菌体 乙:烟草花叶病毒 丙:某些致癌病毒 (2)①转录 ②翻译 ③DNA复制 模板、酶、脱氧核苷酸和ATP (3)逆转录 逆转录 对“中心法则”的重要补充
12、(1)酶 代谢 (2)转录和翻译过程 (3)缺少控制酶B合成的基因(4)一个基因可能控制多个性状,一个形状可受多个基因控制。
13、(1)翅的发育需要经过酶催化的反应,而酶是在基因指导下合成的,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条件的影响
(2)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而性状的形成同时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3)不能遗传 这种残翅性状是单纯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其遗传物质(基因型)并没有发生改变
课件35张PPT。第四章 基因的表达
第2节 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沛然其气、浩乎其学” Company Logo学习目标:
1.能解释中心法则的内容。
2.说明单基因对性状的两种控制关系并举例。
3.举例说明基因间的相互作用及与环境的关系。
4.了解细胞质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重点:
1.解释中心法则。?
2.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学习难点:
说明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课前预习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
1.提出者: 。
2.内容
(1)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 。
(2)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___________。
3.发展
(1)RNA的自我复制:①传信息:_____→_____。②举例:某种RNA病毒。
(2)RNA的逆转录:①遗传信息:_____→_____。②举例:致癌的RNA病毒克里克复制转录和翻译RNARNARNADNA课前预习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
1.基因通过控制 过程,进而控制
生物体的性状。如白化病等。
2.基因还能通过控制_____________直接控制生物体
的性状。如囊性纤维病等。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关系,有些性状
可能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而且性状也与 有关。
三、细胞质基因
1.分布:_______和_______中。
2.功能:(1)进行半自主自我_____。
(2)通过_____和_____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3.遗传方式:由_____遗传给后代,表现为 遗传。
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蛋白质的结构并不是简单的线性环境因素线粒体叶绿体复制转录翻译母本母系学完第一节后,你能根据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过程画一张遗传信息流程图吗?DNARNA蛋白质转录翻译1、1957年克里克的预测:探究点一、中心法则的提出及其发展概括了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传递方向。课内探究资料分析: 并写出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1、1965年,科学家在RNA肿瘤病毒里发现了一种RNA复制酶,像DNA复制酶能对DNA进行复制一样,RNA复制酶能对RNA进行复制。RNA RNA RNA复制酶2、1970年,科学家在致癌的RNA病毒中发现逆转录酶,它能以RNA为模板合成DNA。RNA DNA 逆转录酶3、1982年,科学家发现疯牛病是由一种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在脑细胞内大量增殖引起的。这种因错误折叠而形成的结构异常的蛋白质,可能促使与其具有相同氨基酸序列的蛋白质发生同样的折叠错误,从而导致大量结构异常的蛋白质的形成。蛋白质 蛋白质 说明:因为引起疯牛病的朊病毒只有蛋白质,有人推测其遗传物质为蛋白质,但还有待科学论证。疯牛病的资料 疯牛病是牛海绵状脑病的俗称,它是一种慢性、传染性、致死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以大脑灰质出现海绵状病变为主要特征。
1985年4月首先发现与英国,不仅曾在英国广泛流行,在法国、德国、瑞士,葡萄牙、丹麦等国家和地区均有病例。2001年2月,联合国公告,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面临疯牛病威胁,其原因是1986年到1996年间,有的国家从西欧国家进口活牛和含动物骨粉的饲料,又将这些饲料转入其他国家。因此,必须停止使用动物骨粉饲料。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病,一旦发生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将无法估量。
疯牛症状表现为:性情大变,容易紧张、激怒;姿势和步态改变,难以站立,身体平衡障碍,运动失调;该病潜伏期长,一般为2至8年。症状出现后,进行性加重,一般只需2周到6个月,便会死亡。患病牛的年龄多在3至5岁。1、你认为上述实验证据是否推翻了传统的中心法则,为什么?
2、根据上述资料,你认为传统的中心法则是否需要修改,如果需要,应如何修改?思考讨论转录DNA翻译逆转录——上述过程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历经考验后的中心法则是: ?蛋白质RNA复制特别提醒
1、(1)并非所有的生物均能发生中心法则的五大生理过程。
(2)DNA复制只发生在细胞分裂中,而转录和翻译则可以发生在几乎任何时期。
2、中心法则体现DNA的功能
(1)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功能:通过DNA复制完成的,发生在亲代产生生殖细胞或细胞增殖的过程中。
(2)对遗传信息的表达功能:通过转录和翻译完成,发生在个体发育过程中。
例1.已停止分裂的细胞,其遗传信息的传递情况可能是( )
A.DNA→DNA B.RNA→RNA
C.DNA→RNA D.蛋白质→RNA
例2.下图所示的过程,正常情况下在动植物细胞中都不可能 发生的是 ( )
A.①② B.③④⑥ C.⑤⑥ D.②④ C B1、图中①是 过程,在细胞 内进行,进行的时间是细胞分裂的 期.
2、图中②是 过程,是在细胞的 内进行.
3、图中③是 过程,需要 酶的催化.
4、图中④是 过程,该过程的发现,说明RNA也可作为生物的 .
5、图中⑤是 过程,在细胞 内进行.
6、从DNA功能看,图中②和⑤过程属于DNA的 功能,图中①过程属于DNA的 功能.思维拓展1:分析例2的图,回答下列问题:DNA的复制细胞核间细胞核转录逆转录逆转录RNA复制遗传物质翻译核糖体传递表达(1)写出细胞生物及噬菌体等D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2)写出烟草花叶病毒等大部分RNA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3)写出HIV等逆转录病毒的中心法则为:
思维拓展2.利用流程图分类剖析中心法则:探究点二、基因、蛋白质与性状的关系结构蛋白功能蛋白蛋白质——
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课内探究思考: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
打乱了编码淀粉分支酶的基因淀粉分支酶不能正常合成蔗糖不能合成淀粉淀粉含量低,豌豆由
于失水而显得皱缩编码淀粉分支酶
的基因正常淀粉分支酶正常合成蔗糖能合成淀粉淀粉含量高,有效保留
水分,豌豆显得饱满基因酶性状实例一、豌豆的圆粒和皱粒控制酪氨酸酶形成的基因异常酪氨酸酶不能正常合成酪氨酸不能转化成黑色素缺乏黑色素表现为白化病控制酪氨酸酶形成的基因正常酪氨酸酶正常合成酪氨酸能转化成黑色素表现正常基因酶性状实例二、人类的白化病 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的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论跨膜(CFTR)蛋白基因缺失3个碱基CFTR蛋白结构异常导致功能异常患者支气管内黏液增多黏液清除困难,细菌繁殖肺部感染基因性状实例三、囊性纤维病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正常血红蛋白结构正常正常红细胞控制血红蛋白的基因中一个碱基变化血红蛋白结构发生变化红细胞呈镰刀状基因性状实例四、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结论基因酶的合成蛋白质结构细胞代谢生物性状生物性状间接直接例3.囊性纤维病发病的直接原因是 ( )
A.CFTR蛋白结构异常 B.氯离子转运受阻
C.CFTR基因缺陷 D.细菌的繁殖A基因间接控制:直接控制: 人的身高是由多个基因决定的,其中每一个基因对身高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身高也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后天的营养和体育锻炼等也有重要作用。
3.举例说明基因与性状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吗?同一株水毛茛的叶子基因组成相同吗?
你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以水毛茛的叶片形状为例分析,生物的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相同
所处的环境不同 资料三: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天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处理6-24小时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产生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
说出上述资料中,是什么因素导致了果蝇的残翅性状?有人说基因决定生物性状,你认为呢?温度→ 酶的活性→代谢→翅的发育同个植株上的
叶片形状不同长翅果
蝇幼虫长翅果蝇25℃35~37℃残翅果蝇 基因型
(内因)+ 环 境(外因)表现型总结: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例4.下面是关于基因、蛋白质、性状之间关系的叙述,其中 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性状只受一个基因的控制
B.蛋白质的结构可以直接影响性状
C.蛋白质的合成是受基因控制的
D.基因的功能之一是可以表达性状A 基因与性状并不都是一对一的关系
(1)一般而言,一个基因决定一种性状。
(2)生物体的一种性状有时受多个基因的影响,如玉米叶绿素的形成至少与50多个不同基因有关。“多因一效”
(3)有些基因可影响多种性状,如,
基因1可影响B和C性状。“一因多效”
(基因1不影响基因2的表达)
(4)生物的性状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基因型相同,表现型可能不同;
基因型不同,表现型可能相同。易错提示:探究点三、细胞质基因指存在于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基因。1、进行半自主性复制;
2、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一些蛋白质的合成只能通过母亲遗传给后代,表现为母系遗传。
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分布:功能:遗传方式:遗传图谱思考:如何判断是核基因还是
质基因控制的形状?正、反交,结果不同课内探究Content1.细胞质基因与细胞核基因有什么区别?叶绿体、线粒体
否,DNA
分子裸露少母系遗传复制、转录、翻译细胞核中与蛋白质结合
成为染色体多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复制、转录、翻译2、利用所学知识尝试构建本学案的知识网络当堂检测答案:1-5 DCBDD
6-7 DD 限时三分钟,相信你是最棒的!谢谢!课后反思
本节重点是理解中心法则的内容和基因、蛋白质与形状的关系,需要教师加以引导。而基因和性状是非常抽象的概念,我以异常和正常性状出现的实例来分析,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单基因对性状的控制方式。但是在知识点之间的连接上不够自然,对某些问题的分析不足深入和全面。
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上课中不能很好的发挥自如,有点紧张。课前我认真阅读,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要探究的问题,还应该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师生间的互动更自然。教师的角色就是服务于学生!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好教材,更要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站在学生的角度备好学生,备好教法,真正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效果。
今后改进措施、方法:1、加强学习,对学习内容要用充分的准备,查找更多更好的教学资源,如Flash、录像,努力使抽象内容形象化;2、进一步备好课,使活动时间、自学时间与各个教学环节衔接更加融洽和谐自然。要成为真正的名师,是个永远的学习过程,始终没有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