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课件(28张)+检测+反思 (4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中生物(新课标)必修2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第1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案+课件(28张)+检测+反思 (4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6-10-06 10:16:09

文档简介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是人教版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遗传与进化(必修2)》第七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第一节内容。本节内容涉及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以及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为本章后续学习奠定基础。本节教学以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为基础,从宏现上对生物的进化作一个广度上学习,为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建立协调统一的唯物辩证观提供了素材。
本节课的焦点在于使学生对生物进化的理论形成一个整体概念,理解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结合学习者的分析又可以发现,初中已接触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但学生对生物界完整的进化进程善欠系统性的理解,再加上学说本身理论性强,要求学生理解理论并要用理论解释现象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综合分析得: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a: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b: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对解释生物进化的学说已有了初步的认识,通过第五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学习,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对进化的认识还停留在表层,没有真正形成进化的观点,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尚有欠缺。需要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结合实例,并采用构建模型的方法深入学习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并以此解决实际问题,为下一节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非智力因素方面,处于高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接受知识快,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和思辨能力,正处于世界观形成和发展的时期,需要树立正确的唯物主义理论和进化论观点。?学生对本部分知识的学习兴趣较为浓厚;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生物进化的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和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学习目标】
1 知识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110-111页并结合实例分析,掌握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基本内容;结合教材内容,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该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例题巩固该学说内容。
(2)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借助构建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并会用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准确解释生物进化的问题;结合教材111-112页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用辩证的观点总结该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例题巩固该学说内容,达到熟练应用。
(3)从研究水平和研究单位总结并记住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为第二节学习作好铺垫。
2 能力目标
(1) 自主学习并参与讨论有关进化理论发展的资料;
(2)积极参与模拟自然选择的活动,形成对自然选择过程的感性认识;?
(3)学会与人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阐述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2)体验进化论本身的发展,从而感受科学是一个开放的动态过程,树立生物进化的观点;
(3)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2)自然选择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教学难点:能利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现象。
?
 【教学方法】?
计算机多媒体教学,PPT课件?
课时:1课时 习题及讲解: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课题】
1、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2、先有细菌还是先有病毒? 3、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2知识导学】
1、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1)内容 (2)意义
2、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内容 (2)意义
3. 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3学习过程】
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课本110-111页,完成下列内容)
(一)主要内容 : ①生物不是 的,而是由古老生物 来的 。
②生物是由 到 逐渐进化的。
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 和 。
(二)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
二是“获得性遗传”
(三)思考: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四)讨论:我们应怎样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
1、进步性 :(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
2、局限性: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观点缺少科学证据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
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
典例分析:
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
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
(一)回顾初中所学知识概括其基本内容:
(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
(三)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填空: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
自然选择的手段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四)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 。
(五)思考: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六)我们应怎样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呢?(阅读课本111-112页,讨论总结答案。)
1、进步性:(1)相对系统地解释了
(2)较好地解释了生命现象的 及生物的 和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2、(1)对于 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 水平
(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 的结果,不能解释 现象
典例分析:
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
1、由 水平发展到 水平;
2、以 为单位发展为以 为单位。
总结:形成以 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4课堂小结】
【5学以致用】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是诱导突变还是选择?
【6课堂巩固】
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 )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
3、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适者生存
4、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食蚁兽舌头细长的原因是( )
A 用进废退 B 适应性变异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定向变异的结果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是通过摆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通过学习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以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用这两个观点来解释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对比进行学习,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物课的兴趣。
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基本可以做到。但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略显不足,应更注重实际应用,要多准备一些相应的习题,以免被动。本节课中,学生和老师互动答疑及分析实例的环节较多,老师启疑后应稍微停顿,给学生一点缓冲时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有提升。
为提升教学效果,就应做好问题引导和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乐学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
第七章第1节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巩固提升学案)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4.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 )
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
A.获得性遗传 B. 用尽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6.“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
A.对 ,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力,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纯种
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
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
C.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D.它们的祖先不同
8.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 ( )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9.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10.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 (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
1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 )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
12.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
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
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14.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
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C 6 A 7 A 8 B 9 D 10 A 11D 12 A
13.(1) 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 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激素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或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农作物)
14.(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选择;定向;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评测练习
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论述中,不符合达尔文学说基本观点的是: ( )
A.遗传和变异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
B.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C.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积累,就可能产生生物的新类型
D.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变异,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某种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其原因: ( )
A.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的变异 B.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对生物进化的方向起决定作用的是: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变异 C.获得性遗传 D.自然选择
4.果蝇多是有翅的,但后来产生了残翅的类型,这些类型的个体在森林中难以生存,但在海岛上生活得很好,这说明: ( )
A.突变是有害的 C.突变的有利和有害决定于环境条件
B.突变是有益的 D.环境条件的变化对突变题都是有利的
5.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 ( )
A.获得性遗传 B. 用尽废退学说 C.自然选择学说 D.中性学说
6.“基因突变对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你认为这一说法:( )
A.对 ,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奠定了基础
B.对,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力,但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对,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个体的繁殖.易纯种
D.不对,因为基因突变易导致个体死亡,不会产生进化.
7.马达加斯加群岛与非洲大陆只相隔狭窄的海峡,但两地生物种类有许多不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
A.自然选择的方向不同 B.变异的方向不同
C.岛上的生物未进化 D.它们的祖先不同
8.到了寒冷的冬天,柳树纷纷落叶,而松树却依然是郁郁葱葱,这表明: ( )
A.柳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松树适应寒冷的环境 B.它们都能适应寒冷的环境
C.柳树适应寒冷的环境,松树不适应寒冷的环境 D.它们之间进行着种间斗争
9.右图表是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种群中存在很多变异类型,是选择的原始材料
B.A------B的变化通过生存斗争实现
C.B------C是逐代积累加强的结果
D.农药对害虫抗药性变异的定向选择使害虫抗药性增加
10.在我国云南省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群约出于5.3亿年前的寒武纪早期,该化石群由100多种60多个类群,大多已绝灭.其动物结构与现存动物结构差异很大,在此前的地层中却找不到其祖先,如此多的动物种类在寒武纪早期“突然”出现的事实与达尔文进化学说的那一观点相矛盾: ( )
A.生物是由其祖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B.现代生物之间有或近或远的亲缘关系
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D.生物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地等到高等进化的
11.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可以定向积累微小有利变异的是: ( )
A.定向的变异和自然选择 B.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
C.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D.自然选择和遗传
12.右图中理论值与实际生存个体数差别很大,可用来解释的是达尔文进化理论中的: ( )
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变异 D.适者生存
二.非选择题
13.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
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
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                     .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14.某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大块农田发生稻化螟虫害,承包土地的农民起初在稻田里喷洒DDT家药,但几年后又不得不以放养青蛙来代替喷洒农药。如图为在此时期内稻化螟种群密度变化示意图,分析回答:
(1)从A点到B点,在施用杀虫剂的初期,害虫种群
密度都急剧下降,但仍有极少数个体得以生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2)从B点到C点曲线回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农药对害虫起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定向或不定向)的,是通过农药与害虫之间的____________实现的,
(3)一般认为,C到E点为生物防治期,请根据曲线对比两种治虫方法,可以看出农药防治害虫的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A到D为农药防治期,这说明在C点时,农民在使用农药时可能采取了某种措施,这种措施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D 2 D 3 D 4 C 5 C 6 A 7 A 8 B 9 D 10 A 11D 12 A
13.(1) 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 (2) 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
(3)选择 定向 (4)使害虫形成抗药性;对环境造成污染;采用激素防治;采用生物防治(或培育抗病虫害品种的农作物)
14.(1)由于变异是不定向的,某些害虫具有抗药性变异。
(2)这种抗药性变异是可以遗传的,使害虫种群的抗药性增加,种群数量增多;选择;定向;生存斗争
(3)会使害虫种群产生抗药性,不能有效的控制害虫数量
(4)改用了其他种类的农药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和当堂检测及课后检测的结果分析得出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知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进化的实际问题。能学会利用构建模型的方法分析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并用该模型解决进化知识,如细菌抗药性增强问题分析。并且学会了用辩证的观点分析拉马克和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注意了名词术语及表述的规范性。较好达成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并且在学生能力提升方面有了较大突破。基本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目标。
课件28张PPT。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你困惑过吗?1、先有细菌还是先有病毒? 2、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3、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7-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110-111页并结合实例分析,掌握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基本内容;结合教材内容,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该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例题巩固该学说内容。
2.通过回顾初中所学知识,借助构建模型的方法熟练掌握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并熟练应用自然选择学说内容准确解释生物进化的问题;结合教材111-112页内容,通过小组讨论,用辩证的观点总结该学说的进步性和局限性;通过例题巩固该学说内容,达到熟练应用。
3.从研究水平和研究单位总结自然选择学说的发展,为第二节学习作好铺垫。
学习重点难点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的模型;
解释生物进化现象;评述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知识导学一、拉马克的进化学说:(阅读课本110-111页,完成下列内容)(一)主要内容 :①生物不是神造的,而是由古老生物 进化来的 。
(二)生物进化原因: 一是“用进废退”二是“获得性遗传” ②生物是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的。③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进化学说的法国博物学家用进废退 :即经常使用的器官就发达,不使用的就退化。 获得性遗传: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可以遗传给后代。 按照用进废退法则推理未来人是怎样的?思考1: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 拉马克认为长颈鹿的进化是因为食物短缺,低处的树叶被吃完后,它们天天使劲地将颈伸长脖子采食高处的树叶,终于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讨论(一):
我们应怎样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三)进步性 :1、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2、历史上第一个系统地提出了进化理论的学者。1、拉马克提出的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观点
缺少科学证据的支持,大多来自主观臆测。2、拉马克过于强调环境的变化直接导致物种的改变。(四)局限性典例分析:1、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不是拉马克的观点
( )
A.生物的种类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
B.生物的种类从古到今是一样的;
C.环境的变化使生物出现新的性状,并且将 这些性状传给后代;
D.生物的某一器官发达与否取决于用与不用B达尔文查理·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的博物学家,是最终建立进化论的人。
达尔文曾随英国海军勘探船“贝格尔”号,做了历时五年(1831-1836)的环球航行考察,在动植物和地质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观察,并采集了大量的生物标本和矿物标本,经过深入研究,形成了生物进化的观点。二、达尔文的进化学说——自然选择学说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事实1:生物都有过度繁殖的倾向事实2:物种内的个体数能保持稳定事实3:资源是有限的推论1:个体间存在着生存斗争事实4:个体间普遍存在差异(变异)事实5:许多变异是可能遗传的推论2: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推论3:有利变异逐代积累,生物不断进化出新类型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四个要点填空
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自然选择的内因是:        
自然选择的手段是:
自然选择的结果是: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长颈鹿
的祖先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长颈、长肢个体(遗传积累)适者生存现代长颈鹿(变异)长颈、长肢个体短颈、短肢个体自然选择思考2:利用达尔文的观点解释长颈鹿为什么脖子长?讨论(二):
我们应怎样评价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呢?(阅读课本111-112页,讨论总结答案。)4、进步性:(1)相对系统地解释了生物进化的原因(2)较好地解释了生命现象的统一性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3)反对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
有力的武器5、局限性:(1)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2)对生物进化的解释也局限于个体水平(3)强调物种的形成是渐变的结果,不能解释物种大爆发现象典例分析:2.用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来判断下列叙述,其中正确的是( )
A.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
B.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环境里,它们的身体产生了定向的白色变异;
C.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他们长期互相选择的结果;
D.在长期有毒农药的作用下,农田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C三、达尔文以后进化理论的发展(阅读课本113页完成)性状水平深入基因(分子)水平以个体为单位以种群为单位 形成以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识到了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获得性遗传的观点,已经被多数人摈弃。深入课堂小结学以致用:结合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模型,利用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观点分析细菌产生抗药性的过程中农药所起的作用是诱导突变还是选择?1.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具有很强的抗药性课堂巩固:B课堂巩固:2、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下列哪个过程为自然选择提供了这一基础( )
A.DNA→DNA
B.DNA→RNA
C.mRNA→蛋白质
D.转运RNA携带氨基酸A课堂巩固:3、在下列几种简式中,能较确切地说明达尔文进化论的是 ( )
A.遗传变异→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B.环境变化→定向变异→去劣留优
C.生存斗争→用进废退→适者生存 D.环境变化→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适者生存
A课堂巩固:4、按照拉马克的观点,现代食蚁兽舌头细长的原因是( )
A 用进废退 B 适应性变异
C 自然选择的结果 D 定向变异的结果
A谢谢大家!自主学习时间任务:完成巩固提升学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由来》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先是通过摆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然后通过学习拉马克的用进废退学说以及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用这两个观点来解释为什么长颈鹿的脖子那么长,对比进行学习,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认识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便于学生掌握。并且在学习中设置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讨论积极发言,使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大家的认可,增加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对生物课的兴趣。
在学法上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尤其关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体差异产生新的教学资源并较好地进行利用,运用评价手段不断引导学生学习,较好地将新课程理念结合于教学实际中。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 要想提高课堂效率,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这节课上基本可以做到。但在培养学生解题能力上略显不足,应更注重实际应用,要多准备一些相应的习题,以免被动。本节课中,学生和老师互动答疑及分析实例的环节较多,老师启疑后应稍微停顿,给学生一点缓冲时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活跃了课堂气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也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大有提升。
为提升教学效果,就应做好问题引导和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在乐学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