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
班级
姓名
一、基础练习
1.本文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______(体裁),选自
。作者鲁迅,原名
是我国现代伟大的
、
、
,他写的小说集有
、
,散文诗集有 。
2.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确凿(
)
菜畦(
)
宿儒(
)
倜傥(
)
敛(
)
脑髓(
)
桑葚(
)
斑蟊(
)
攒在一起(
)
秕谷(
)
拗过去(
)
盔甲(
)
锡箔(
)
人声鼎沸(
)
臃肿(
)
轻捷(
)
缠络(
)
觅食(
)
3.将下面每组四个字分别填入相应句中。
(1)葚
湛
堪
斟
①我们看到了李宁精
的体操表演。
②秦始皇兵马俑______称世界珍奇。
③桑____
比覆盆子味美。
④请你_____酌一下,怎样改这篇文章。
(2)荚
夹
颊
狭
①豆类植物的果实叫豆_______。
②张飞鸟的两__________是白色的。
③这是词语
义的理解。
④两条直线相交可以形成一个_____角。
4.选出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B.本文选自鲁迅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小说。
C.本文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D.“三味书屋”不是“我”的乐园,但其中也不乏乐趣,如大家放开喉咙读书的情形以及到后园去折梅花、寻蝉蜕都是好玩的事情。
5.“三味书屋”的先生是一位学问渊博的老者,文中鲁迅对他的看法是:( )
A.他挫伤了学生的求知欲,鲁迅很讨厌他。
B.他对鲁迅很严厉,鲁迅认为这束缚了儿童的身心发展,所以对他很不满。
C.他没有多少真才实学,只是常读些令学生难懂的文章,鲁迅觉得他很可笑。
D.他很博学,对学生又有一些开明的思想,鲁迅对他很恭敬。
6.文章在写百草园时插入了美女蛇的故事,选出下面分析正确的一项:( )
A.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目的是使鲁迅懂得做人之险。
B.这个故事是长妈妈讲的,它表明了劳动人民的智慧。
C.这个故事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也给这个儿童乐园增添了情趣。
D.这是一个迷信故事,鲁迅有力地批判了长妈妈的迷信思想。
7.选出默写正确的一项:(
)
A.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面喷出一股烟雾。
B.何首乌藤和木莲藤互相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样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
C.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穷的趣味。
D.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8.选出对课文第二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
A.该段运用了准确的形容词、动词描绘百草园中的静物、动物,充分体现了百草园之乐。
B.该段运用了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表达了“我”对所写事物的喜爱之情。
C.该段从形、声、、味、感等几方面进行描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
D.该段写了许多事物,对“我”来说,除了蜈蚣和桑椹,其它事物都是很有吸引力的。
二、阅读第1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作为文章的开头,介绍了百草园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
,百草园的
,百草园的
,最重要一点概括出百草园是我的
。
2.解词:“似乎”、“确凿”两个词用在一句话中是否矛盾?为什么?
答:
三、阅读第2自然段做下面的题目
1.这段文字共有七句话,找出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④⑤||⑥⑦
2.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3.这段文字在结构上是按空间顺序来安排的:
①时间顺序(季节): ②方位顺序:
③景态顺序:
④景类顺序:
4.这段文字所用的修辞方法有A
B
C
,请任一句话举例来分析。
5.文中写“我拔何首乌”表现什么?(
)
A.表现“我”小时候很淘气,毁坏东西。
B.表现“我”小时候想吃何首乌成仙。
C.表现百草园的生活充满无穷乐趣。
D.表现“我”小时候很好奇,勇于实践。
6.这段文字从多角度进行描写,分别按提示各找一个例句。
视觉:
听觉:
味觉:
7.文段开头的两个“不必说”有什么表达作用?“这里”指代什么?
8.说说话中加点的字能否改为括号内的字,为什么?
①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
②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
9.“泥墙根一带是特写镜头,作者写了哪四件童年趣事?
10.这段描写语言生动,作者用(
)(
)来描写菜畦和桑葚,用(
)(
)
来形容黄蜂和叫天子,这段景物描写动物,其中用“伏”写黄蜂的(
)态,用动词“窜”
“喷”写(
)(
)的(
)态。
11.从本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写景的方法?写出两条即可。
四、阅读下面文字做题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
一块雪,
地面,用一枝短棒
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
,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1.选择适当的动词填在横线上
2.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世时间
,地点
准备条件
捕鸟的结果
3.捕鸟的过程用了一系列动词,它的作用是什么?
4.“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
( http: / / www.21cnjy.com )可就两样了。”“比较的无味”是无味吗?“可”字有什么用处?去掉它行吗?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
5.“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所以”、“只好”两个词说明什么?
6.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仿照例句,向朋友们介绍百草园的快乐生活。例句:朋友,百草园是我儿时的一幅美丽的图画,在春天,你看那五彩缤纷、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
五、阅读第9自然段做题
1.从结构上看,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到了___________的作用。
2.文中用到了
“也许……也许……也许……”,它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
A.表达了“我”因为要告别百草园而产生的痛苦、愤怒的感情。
B.表达了“我”后悔当初不应该那么淘气,做了种种错事,如今只好甘心受罚的思想。
C.用疑问、猜测和无可奈何的语气,表现了“我”告别百草园时在心里引起的震荡、依恋和无奈的感情。
3.“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这句话的含义( )
A.“我”有着天真活泼的性格,尽管我要离开百草园了,但我还会回来的。
B.“我”与百草园中的动、植物已结下了朋友般的感情,我舍不得,但又不得不离开他们。
C.“我”清楚地知道“我”在做什么,尽管我喜爱这些动、植物、但是“我”已经长大了,应该与他们告别了。
4.“蟋蟀”和“覆盆子”后面为什么加“们”?
5.作者将百草园与三味书屋进行对照,其目的是:
六、课外拓展阅读
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失了。
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
(选自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1.给加横线字注音,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震悚(
):
粗拙(
):
2.简要概括选文内容。
3.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
“全体”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说“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5.从选文中你可以看出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依据下面的句式,改变地点和内容,写出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我梦想,来到了塞外的大漠中,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日”的情怀;我梦想,坐在了家乡的明月下,在满月的银辉中,体会“月是故乡明”的感慨。